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438|回复: 15

[原创] 多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0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7 编辑

不修般若的人, 眼往外看, 整天找别人的错, 嗔斗知见 修般若的人, 眼收回来了, 往往来什么都观幻, 你会感觉这个人很冷漠 圆觉经上, 佛陀教给踏实做事的普贤菩萨如梦如幻法门, 因为普贤菩萨要去做实事就必然要准备挨骂受气, 所以佛陀教他这个法门把这些都观幻, 但普贤菩萨不是不管事了 所以我不想我的朋友们, 把什么都观幻, 我往往建议加修观世音菩萨法门, 观世音菩萨入世的姿态会有一些影响 不管你修什么, 你的内心, 总要有一个观世音菩萨 去看菩萨像 除了地藏菩萨, 大多数菩萨都显在家相 -- 庙外的众生, 更多 南怀瑾老师说: 世界上最多情的人便是佛菩萨, 你的痛苦我来挑, 你的烦恼我来解决, 你的困难我来帮忙, 你说多情不多情 多情乃佛心 每每看到一些痴情困苦的人 我就笑想: 这人有菩萨潜质 痴情转大爱, 要比无情生大爱易 -- 情也是觉性, 无情寡爱是成不了佛的, 反成草木 只是: 大爱即不爱, 不爱非无情 读大乘遍照光明藏无字法门经, 发现围绕观世音菩萨的眷属, 都是十地大菩萨 这里, 我感触很深 因缘眷属登十地, 观世音菩萨的境界是不可想像 (从般若的角度, 因缘众生的无明少, 说明自己的无明也少 观世音菩萨是怎样的呢 大事小事, 事无巨细, 老百姓的俗事、琐事、杂事, 他都来帮忙 百姓很少想文殊普贤等菩萨, 一遇事往往第一个就想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 表大慈大悲 大慈大悲是怎样的一个言行, 是怎样去做, 又做些什么呢 -- 去观察一下观世音菩萨在世间 又是谁成就了观世音菩萨 我想起一位师兄说的话: 正是众生成就了菩萨的丰功伟业

评分

参与人数 4人气 +4 收起 理由
传宝 + 1
果量 + 1 精品文章
爱是一种感觉 + 1
至善佛缘 + 1 善好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7-10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愿法界一切众生内心皆充满无私的爱!感恩一切。愿无私的爱永远传播下去!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7 编辑

多情乃佛心 (转) [佛网文摘] 从前,一个老太婆供养一个住茅棚的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每天都参禅打坐,老太婆呢,每天都派一个女孩子给他送饭,这样过了二十年。有一天,老太婆想检查一下这个出家人修行的境界,所以,就派了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去试探他,叫她在送饭的时候,突然把他抱住,问他感受怎么样。女孩子就照样做了,问他感受怎么样。这个出家人回答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这个出家人被抱住的时候就像干枯的树枝靠在冰冷的石头上,严冬里没有热气的东西。老太婆知道后说:“我们把一个俗人,供养了二十年。”于是,就把这个出家人赶走了,并一把火烧了茅棚。这就是“婆子烧庵”的公案。 这就是说老太婆对这个出家人的修行境界不认可、不满意。当然,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抱住你,你能像木头一样不动心,这不是一个平常人能做到的,但这却不是佛法的境界。这个出家人被赶走以后,便遍参明师,苦究本来,如此过了三年,他又回到老太婆那里,老太婆还用相同的方法考验他。当女孩子抱住他的时候,他对这个女孩子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终得老太婆首肯。 其实,佛法的境界是要我们的心不动,但又能如实觉知一切,在动和不动之间,这就是“中道”。我们修行,其实就是修心,这个心,就是一颗平常心,如如不动的心。一说到“不动”,我们就会理解偏差,认为学佛人的心就像石头一样坚硬、生冷。 当年,跟随白隐禅师参禅修行的一位老太婆,她心爱的孙女不幸夭折了,老太婆悲痛得泣不成声,围在一旁观望的其他老妇人见状,不禁脱口埋怨说:“你不是一直也在白隐禅师门下参禅修行吗?孙女夭折就乱了方寸,悲伤失态,成何体统?”没想到那位老婆婆听了他人的怨言后反驳说:“你们哪里知道,我为孙女流的是珍珠泪!”这才是学佛人的心,虽然佛心可以超越喜怒哀乐,但是佛心通过肉体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既有悲哀忧伤,更有欢乐欣喜。正所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都是“有情”,只要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喜怒哀乐、亲情、友情、爱情。学佛,是由众生来学,是由凡夫开始的。佛教徒并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来指导感性,以感性来融合理性,以智慧来指导情感。如果佛教只提倡“不动心”、“离欲”,则一般人无法进入佛门。如果佛的教化中没有“情”的成分,也很难教化众生。所以,我们学佛人应该有这样的理念: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先生活再生死,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融入社会。这也是佛教的“慈悲”。何谓慈悲?“慈能予乐”,想办法使别人快乐,并且以别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悲能拔苦”,时刻都要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别人的痛苦。当然,佛法的“慈悲”,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爱心”。爱及一切有情的心。 因此,佛心是一颗完全放开的心,也是一颗最“多情”的心。 发表于 2011-6-22 16:07 只看该作者 感恩本文发布者:随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ls二位布施好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7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7 编辑

感恩法施 多情乃佛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7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8 编辑

多情乃佛心!感恩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8 编辑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8 编辑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随喜赞叹楼主原创,布施分享!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8 编辑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1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8 编辑

“感恩时空内外的一切,感恩过去一切因果,感恩使我得遇佛法,得遇善知识教诲的一切缘起。 感恩一切因缘护持我修习大乘佛法,并结善果回向给一切众生,愿把我的一切因缘转为佛缘, 愿把仇恨和情痴结转为大菩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4 21:48 , Processed in 0.22828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