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曼陀罗 于 2012-5-25 12:29 编辑
入世修行的原理——《也谈布施》之大海一滴
《也谈布施》是回师在布施论坛成立之初写的,其份量可想而知。回师常说他不爱说废话,可是《也谈布施》却洋洋洒洒写了70多页,其包含的内容之深广,如大海之水,取之不竭。不管我们修行到什么境界,都可以时时拿出来对照学习,温故而知新,受益无穷。 当日师父让我参入世修行的原理,我东拼西凑,殚精竭虑,突然一天,重新读《也谈布施》,才蓦地发现原来师父早已把入世修行的原理都慈悲地放在里面了。可叹自己往日守着法宝,每每只是粗读即过,不起大恭敬心,大珍重心,因而不得受用。 于是围绕入世修行,按照破执、修心、表法、回家四个主线从《也谈布施》中摘出了若干句子编在一起。佛陀说法“皆是一味,离味,解脱味,寂灭味”;这些《也谈布施》中的句子只是对我触动很大所以选出来的,只如海之一滴。但都纯备具足,皆是一味。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中有这样一段: 善男子。复有四法。善求法宝。何等为四。 一者于大法中。而生宝想。以难得故。 二者于大法中。生救药想。疗众生病故。 三者于求法中。生财利想。以不失故。 四者于大法中。生灭苦相。至涅盘故。 是名为四。 愿我与法界一切幻众皆能一切时、一切处于大法中常生宝想,发大菩提心,如说修行,速于解脱味中会一味住。阿弥陀佛。
一、破执
不知穷,焉知布施?穷的根源是般若智慧不到家,应该说是般若穷,则一切穷。也可以说,你执着什么就什么穷,而且因心动则返到相应果报法界中。再说一下,就是不懂布施的朋友是最穷。 穷是执着的代名词,如不能三轮体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将这些执着布施掉,也就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而“修一切善法”,非真布施,同理以般若摄持,直至离一切相的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才为真修行,任何的矫柔造作,你来我往,都是有落处的。 《金刚经》是须菩提在证得四禅八定,得阿罗汉果后,在佛陀的开示后,知道有余涅盘不究竟,发心修大菩萨乘,但一到世间修菩萨乘,发现心定不住了,自己的四禅八定没有太大的用处时,如是问佛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引出的一部经典,十分难得,这是无我与有我修行的分界岭。 不净布施乃有小我,净布施乃有大我,无相布施乃无我。 修行从相上看是一个舍的过程,也就是布施的过程。 从不净布施到无相布施的修正是到达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唯一途径,当然还有发心与持戒为这个过程的重要的助力。 舍掉内心小我的最便利的方法是净布施,也就是从一个相上的不净布施,到净布施,再到无相布施的布施修心的过程。 无我境界就是将我及相彻底布施光了,也就是以“无穷大”(其大无外)的心,包含,庇护十方三世一切幻众,以无穷小(其小无内)的心,了知十方三世一切幻众的心念与心动,化身百千万亿,方便度化十方三世一切幻众,直到他们也得大无畏。而不为其着。 一直在无相布施中,将法,能观之相放了下来,这是一个有戒忌用力到无力可用的一个过程,慢慢的融入,最后连那一念的一念都放下也放下了,破了。哈哈,当然也就无无相布施与能观之相了。
二、修心
从相上,为自己讲,修行就修了个心量。 (修行)从心性上看,却是能担当,大无畏无相布施过程,也是在放下,看破妄想执着的同时,如如不动,“不失寂念及诸静慧”的一个绝对担当大无畏过程。 记住修行要以敞开的心态接受任何的境界甚至是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佛国土,在心中翻腾,窜跳,了知分明,不为其着,这就是能担当。在心相上严持戒律,广做布施,无心念佛,以幻相度化幻众,也就是度尽一切自性众生,而心性上了无可度。 这也就是《维摩诘经》讲的“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哈哈,说白了,就是到自性因缘幻众中,见证实相境地,去修心量担当与大无畏。
三、表法
佛陀讲经49年,从相上看,无非说了个在般若圆融中行一切布施,(包括将心性中的妄想执着都布施掉,)因此严持戒律,如法修行,做一切众生善的表率,直到引导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这为出世间法布施的第一义。 真正的慈悲,并不只是有所要求皆给予,而是在自己放下妄想与贪婪的同时,给予对方也放下妄想与贪婪方法。是有个在无我心性上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盘的概念,这也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 如何完成?知一切众生本来幻有,使出浑身的解数,变化诸幻,迎合众生的习气,让其放下妄想执着。以大无畏,能担当的心,庇护一切众生,让其身心安乐,直至入无余涅盘。 这也就是渐悟修行模式,也是末法时期在心性修行最好的路子,在同体无缘的基础上,悲智双用,变化幻善法度化幻众,永离幻相,如金砖敲门,不失双利的好方法。 真正破了法执,是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也就是没有任何的定法,仅是适时适机,因缘而生的幻法。(只是凡夫自认是实法,用来轮回了,)修行者已知是幻法,用来适时适机适因缘,点拨幻化众生回到无有涅盘佛,无有佛涅盘的清净觉地境界的。证到这里,才是破了法执。 幻法度幻众,幻中即幻离,幻复又幻用,如如本不二。
四、回家
布施是修行人的必经之路,也是证到无我的捷径,是“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的真正的善法。 而在相上看,现在娑婆末法,最好的“名善法”是----无一切相的广布施,戒忌用力的严持戒,无力可用的心念佛。 修无相布施的原则是在般若的基础上,与法布施配合,以心感心,让其放下内心的妄想与执着,证到大慈悲的过程。在这大慈悲中,进入幻法,幻境,幻物,幻人本来布施幻众的境界。 因此无相布施是成佛的必经之路,是用幻观进入慈悲轻安的境界,随顺进入如来大光明海的唯一初级入门方法。 行大菩萨行,戒忌用力的严持戒,无一切相的广布施,无力可用的心念佛,直至入无我的境界,行一切善法,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态,度尽一切幻众,入大慈悲轻安,随顺进如来大光明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