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20|回复: 4

[其它] 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6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语梦 于 2017-10-10 23:59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语梦 于 2017-8-29 01:08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很多人有点轻视开始的低起点,目标定的有点高。本身就不容易实现。尤其是认为学佛那要相当的努力才行。要做就做到自己的极限。这个恰恰是产生困难和半途而废的原因。

在佛典中对此有过描述:

《出曜经》卷第六:
夫欲习行意极炽盛者。于禁法中复有缺漏。
昔佛世尊弟子二十亿耳比丘自说教诫曰。诸佛世尊弟子之中。勇猛精进者吾为上首。然我于无漏法中心未解脱。若我先祖父母财业居产不可称计。我今学道而不克获。宜还归家舍三法衣。修于俗法五乐自娱广施贫乏。修戒精进何为自苦不果我愿。
尔时世尊以天耳彻听清净无有瑕秽。闻彼二十亿耳比丘欲得还家修白衣行。即从祇洹没至亿耳比丘所。问比丘曰。云何二十亿耳。汝发此念。又自陈说诸佛世尊弟子之中。勇猛精进吾为上首。然我于无漏法中心未解脱。然我先祖父母财业居产不可称计。我今学道而不克获。宜还归家舍三法服。修于俗法五乐自娱广施贫乏。修戒精进何为自苦乃至于斯。汝审有是语乎。
对曰如是世尊。
佛告二十亿耳比丘曰。我今问汝内法之义一一报吾。
云何二十亿耳。汝本在家时善调琴琴与歌和歌与琴和。声响一类乃成其曲不乎。
对曰尔也世尊。
云何二十亿耳。若琴弦急缓者为成曲不乎。
对曰不也世尊。
云何二十亿耳。若琴弦不急不缓为成曲不乎。
对曰如是世尊。
世尊告曰。修行比丘勇猛精进便生慢怠。若懈怠不精懃者复生懒惰。是故汝今亦莫极精懃亦莫懈怠。处中行道。乃成其果有漏心便得解脱。


这里世尊给大家讲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修行中意极炽盛者所产生的缺陷。也就是我们很多同修刚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这个问题会严重影响大家的修学,有的人甚至会因为这个问题的困扰反反复复很多年都无法克服,那就是学佛的信心和欲望高涨,然后要怎么怎么做,要怎么怎么努力,虽然很好的发心,当这个太过的时候就产生了问题,有所缺陷。

世尊讲这个例子,说操琴的时候,琴弦如果过紧、过松,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吗?这当然不能。

故此世尊说:勇猛精进过分会导致慢怠,而怠懈不精进也同样产生懒惰。所以既不要极其精勤,也不要怠懈,程度要适中,才会达成最终的目标。

很多同修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意极炽盛”。立下的目标造成了自己的困难和隐患。导致无法最终坚持下去。

那么怎么才能既不过分,又不怠懈呢?这个程度如何拿捏?《首楞严三昧经》中这个射箭的例子给了我们明确的指示。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可以达成的。自己可以很容易就做到的。先从这里开始。

如果这个目标你做起来有困难,有难度,自己觉着越来越吃力,最后都不想干了,那就是过了。

很多人会说,我一开始念佛念半小时也能念,但后来就不想念了,这也不是什么高的目标呀。怎么就是坚持不下去呢?我是不是特别没用,没恒心?

不是的,大家都有足够的恒心,问题仅仅是我们没有搞清楚其中的原理。

为什么学箭要先用大靶子?因为能做到。我们能力所及。要是一上来就让你射一毛,十年你也练不出来。念佛半小时看着不是很高,可是对很多同修来说,能专心念半小时开始的时候基本都做不到。心能定下来五分钟就不错了。我们还做不到呢。我们的能力未及。要逐步逐步的来。

很多人说我每天念一千遍地藏菩萨名号,念三年。可问题是我很少看到这样的人能实现。都是半途中断的多,各种理由中断。

我们其实先应该练的是如何专心每日千遍。我们开始还做不到的。先从每日五分钟开始,逐步逐步增长。

为什么这样可以呢?

这其实也同样是佛教因果的道理。

我们每一做一件事情,有一个念头、有一句话,都是在造作一个因,这个因是很少的,但果报就不一样了,果报有可能很大。从因至果的过程就如同一粒种子逐步成长的过程。

种子逐步成长,头三月你可能还没看到芽呢。但它不是没动,在孕育呢。后来呢?逐步你就看到变化大了,芽出来了。长高了,最终变成参天大树了。最终结出的是无数甘美的果实。

学佛也好,甚至世间很多的事情、技艺都是如此。开始的时候学习好像看着很微弱,很小啊,每天就那么点进步啊。其实不是,那点进步正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等我们成长了,变化自然会大、会快,会看得见。

就怕你着急,一着急,我今天就得从小芽长到一米六,结果没过三天,死了。

这个道理现在已经被科学家所证实。我们给大家说说现代医学是怎么研究的,你看看佛法的原则是否是比科学更先进数千年。

英国的科学家对人类学习的方式做了研究,包括很多药物的,非药物的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的。

一个是用促进神经细胞生长突触的药物,对比下来使用这种药物的人记忆力、学习能力显著提高。

一个是老年人学习的试验。老人记忆力都不行。但是当他们开始学习某件事情的时候,毕竟还是有大脑局部区域产生新的神经突触,虽然很缓慢,但随着进程的逐步持续,这种神经细胞的突触生长逐步加快,学的速度也在逐步提高。你可能都不相信,年纪很大的人能背诵大部头的字典,古诗歌。

附注:目前科学发现人类学习的过程,就是脑部神经细胞的链接关系,突触的改变。学习新的事物细胞就建立新的突触,新的细胞和细胞之间的链接。开始这个链接如同两个山峰之间的绳索,非常小,接受相关知识内容的进展缓慢,但随着逐步努力,慢慢的绳索变成了绳桥,绳桥变成了小桥,小桥变大桥,大桥变高速公路。这时候你对学习的这门技艺、功课已经到了很熟悉,很精通的地步,凡是相关的内容你很容易记住,很容易理解。

不怕刚开始的步子有多小,慢慢的步子就快了,大了。就好像有个加速度的过程。

大家看看BBC拍摄的科普节目“脑当益状”dvd,有部分介绍。这是现代医学的解释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这个学佛诀窍比科学家早了数千年,目前的科学证实这是非常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的。

我们论坛有一个精华帖,大家也可以看看,是讲怎么学外语的。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53845 作者的做法就暗合了这种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佛法修行中《未曾有因缘经》给我们讲了入门的方法:是故欲行十善道者。不得迟久。欲修十善。当限三时。何谓三时。从晨至食。名为上时。经一食顷。名为中时。行百步时。名为下时。受十善法。随其所堪。于一时中。将护其心。坚持三戒。无令漏失。是则名为修行十善。

想要修行十善业道该怎么做呢?大家知道十善业道是所有善行的总纲,在《十善业道经》讲: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这十善业道是佛法善行、善业的基础。每个学佛的朋友无不该从此入手。

那么普通人修行十善还做不到持久,做不到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符合十善。那就该限定时间。这个时间分为三类。这三类时间,一个是从早晨到中午,半天。一个是一顿饭的时间,这个是算中等的。一个是行百步的时间,也就五分钟的时间。随你能够做到,看你能做哪个,随其所堪。才用一种时间,在此时间中守护其心,坚持戒律。这是修行入手的方法。

大家学习佛法都知道,佛法就是:诸恶莫做、诸善奉行、自净其意。但怎么修行很多人都没有门路来做,觉着做不到,很难有标准。其实世尊早就给我们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而且是善巧方便。

我们还做不到每天、每时、每刻都能奉行善业、坚守戒律?,那么可以先从五分钟开始、从一顿饭开始。每天抽出这个固定时间,而且是自己能力所及的时间。不要说我一上来就要每时每刻都要做到,标准很高,但由于达不到,就会容易退转。

这五分钟不干别的就是守戒,就是守护心念,不犯恶业。

学佛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一步步来。都能成就。那些一起步就直达目的地的人是有,但决不适合大多数人。

所以佛在这里着重标识了要选择自己能力所及的时间,随其所堪。这和我们前面叙述的《首楞严三昧经》开示的比喻如出一辙。都是这样。

很多同修今天学这个方法、明天学那个方法。其实并不是心定不下来,也不是总见异思迁。相反他们的主要毛病不在于此。问题是每个法门他们一开始都是“意极炽盛”,然后干两天干不下去了。结果自然是对这个法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再继续的勇气。

然后他们又对佛法不愿放弃,这是非常值得赞叹的,当然的选择是换一个法门试试。但如果不知道世尊的这方面开示,不能按照佛法教导的步骤来,肯定还是重复以前的模式。从信心满满,到努力坚持,再到挫折失败。然后再信心满满。

不仅仅佛法如此,很多同修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是如此。有人总认为这是没有恒心、耐心导致的。其实不是这样。你让人每天背五百个单词,一万个人里也不会有三五个坚持下来。但你让一万个人坚持每天念五分钟外语,背三五个单词,绝大部分坚持个半年一年的没问题。但真坚持一年半年的,他们学习英语的速度也会逐步加快,并逐步养成习惯。

世间的记忆、习气也大都是依据这个原则。其实这也是因果的原则。由小到大,由种子到果实的模式。

用这个帖子来向大家介绍世尊开示。如果大家依据这个原则,一定会在佛法修行,甚至世间技艺、世间成就上有所建树。祝大家成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31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转载自地藏论坛 精华帖 ^_^
帖子有小部分内容因为贴上网址没能发表,大家直接百度搜索 学佛秘籍 看更全面的噢
这篇帖子,相信对大家生活工作学习是有帮助的,请注意看噢~

坚持不懈,与时俱进,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20 02:10 , Processed in 0.321645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