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46|回复: 8

[大德开示] 梦参法师讲解《普贤行愿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5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我要报恩 于 2014-8-5 22:47 编辑

(声明:由佚名居士大德根据录音整理,未经老法师审阅,仅供参考。好像找到老法师亲自审阅并非易事,本着让佛弟子们早得法益的原则发布出来,佚名师兄也许会谅解吧。阿弥陀佛!)
梦参老和尚在上海龙华寺开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大意
今年89岁高龄的梦参老和尚本月22、23、24日三天在龙华寺开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大意,原计划半个月细讲,因龙华寺修缮工程没完工而大幅缩短,机缘难得,上海附近的师兄弟可前来亲近大德。梦老16岁做梦出家、继而做梦朝九华山,赶上每60年一次的地藏菩萨肉身塔开塔迎金身大典,奠定了其一生宏扬地藏法门的志向。老和尚在西藏修行10年,1950年回汉地途中被错抓误判33年,1982年出狱后任中国佛学院教务长,后主持恢复厦门闽南佛学院,1988年应宣化上人之邀前往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和台湾地区宏法,去年起梦老深感内地佛学不久将中兴,开始将更多宏法时间放在国内。老和尚身为国内尼众戒律第一的五台山佛学院普寿寺恭请的导师,同时主持修复明朝第二位皇帝出家的雁荡山能仁寺,出狱时曾发愿再宏法33年,现已21年,祈愿老和尚及所有善知识长久住世、转正法轮!特别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是,梦老8年前患直肠癌手术后坚持每天自己洗肠,生活亦非常规律:每天凌晨两点起床诵地藏经、金刚经、弥陀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华严三品、八十八佛宝忏和在西藏修学的密法,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后拜占察忏,每晚诵地藏菩萨洪名千遍以上,从不间断,这样可以把白天的时间留给前来学佛请教的人们开示讲法。老和尚现在耳聪目明、精神矍铄,特别注重相机说法,我们要珍惜与这样大德亲近学

 楼主| 发表于 2014-8-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的机缘!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讲记
2003/10上梦下参老和尚于上海龙华古寺
大和尚慈悲,两序大众师傅慈悲,诸位法师慈悲,诸位道友慈悲。 今天因为大和尚要我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学习《普贤菩萨行愿品》,有这么一个殊胜因缘,来跟大家结结法缘。我想,我们诸位道友都清楚,《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我们经典之中之王,因为他涉及得非常广。要想学这部经,要讲一遍这部经,要3年半到4年的时间。那么其中的一品,大和尚要我讲讲《普贤菩萨行愿品》,全部的讲,我定的,最少时间要18座到20座;现在我们用3天的时间,我想跟大家说说大意就好。
《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经题呢,我们一定要懂得。我跟大家共同学习的时候,我的智力不够,智慧力不够,不能使大家都能够得到法疑。因为,我们要理解到:佛说法,他是对机的,不对机不说。我们现在,到这个末法的时期了,说者,没这个力量,来使大家都满意。说法的时候,仅能大家共同地学习学习,作未来的种子,等它发生、发展。对机的话,说者,没这个智慧,大家领会的时候,各有不同。在我没有讲经之前,我想跟大家漫谈几句。
我们一定要懂得佛法和佛教,两个是不同的。比如,我们刚才大家所看到的,这个仪式,属于佛教,是佛门说法的仪规。这个仪规啊,不是印度的,是我们祖师兴起的。我想我们诸位道友都读《金刚经》,释迦牟尼佛乞食回来之后,把衣折好了,把脚洗完了,自己趺跏而坐,坐完了,须菩提就请示来了。就是这个意思,佛每次说法,都是自己找个座,就等你们大家漫谈。现在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6 2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为了慎重佛法,作个仪式,表示:尊重法师,尊重法的难得。所以,做这种这仪式,是尊重的意思。
那,佛法呢?我们要先理解佛。佛,不是华语,是印度话。印度具足了说,佛叫佛陀耶,法叫达摩,僧叫僧迦。佛陀耶是什么意思?觉悟、明白、智慧。觉悟、明白了,就是佛了。我们要想达到觉悟、达到明白,怎么办呢?那得有个方法,这就是佛法。佛法就是:学觉悟、明白的方法。
方法大家都懂,你干哪一行都得懂得个方法。在家说煮个饭,如果你煮饭的方法不会了,你也煮不熟啊。这锅饭,好多米,掺好多水,火的大小,你煮惯了,方法掌握到了,一煮就熟了,吃着饭是很香的。如果让我去煮,我不懂得煮饭,或者水掺多了,干饭熬成稀饭了;火大了,煮糊了;火小了,煮夹生了。
所以我们学佛者、学法者,你也得把这个方法掌握到,在你学的时候,你容易进入、能够明白、能够觉悟。觉悟了,就是佛了;没觉悟,是众生。 我们要讲《华严经》,在《华严经》的教义说,我们都是佛。不指《法华经》,《法华经》也入世说。那么这个佛呢,是理即佛。因为在《华严经》,讲四法界,即: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
在理法界上头,我们跟诸佛平等平等,人人都是佛。我们因为有贪、嗔、痴,这些个障难,无始劫来的障碍,把我们本具如的佛的光明、智慧、觉悟,给遮住了,不显现了。但是,理上还没失掉,它还是具足的,这叫理似佛。我们皈依三宝了,明白佛法了,晓得自己是跟佛差不多,是一样的,这叫名字即佛。名字可以说,跟佛平等平等。但是,如果你闻经说法,照着法告诉我们的方法去做,或者念佛了、或者拜忏了、或者修观了,从你的心里头转变了,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理即佛,到名字即佛,再就是观行即佛。观行就是:依照佛的教导,你去修。这个修就是“观”,你去观行为,观你自己的做,叫观行即佛。当你深入了,信心满足了,登了初发心住的时候,这叫相似即佛。印着真理了,而还没有证着,相似即佛。登地的菩萨,登了初地之后,登了欢喜地的菩萨,证得一份法性的本体,叫份证即佛。一份一份到十信满心,到等觉的菩萨,就象现在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了,入了佛位了,叫究竟即佛。这不论四教、五教、法相、位始,都如是说。都有次第的。这是六即佛。
你懂得六即佛、四法界了。就是刚才我们讲的理法界。理法界就是在理上是平等的,在理上我们是经常说。我们讲的般若空义,空义,这属于中观了。讲空义的时候,平等,不空的,不平等。空,有究竟的,也有次第的。空到什么程度,都有次第的,不是没有次第的。
在禅宗,有六祖大师,从初祖到六祖。在禅宗我们经常说;“禅门一柱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个立证的菩提,理上是明白了,“理虽顿悟,事须渐除”啊。六祖大师在讲经的时候,他不认得字啊,你得给他念啊,他没到事事无碍的境界。
大家懂得这个意思了,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学法呢?你不学,你不懂;不懂,你没法起观行;没法起观行,你怎么能消除你的业障、消除你的烦恼呢?虽然是你本具的,但是,你失掉了。这个失掉了,不是说你没有了,就是你这被贪、嗔、痴啊,给它障住了。但是,你从起行渐渐修呢,明了理了,然后起修,叫趁兴起修,那他进步得非常快。象我们从教义上入手,非常慢,一步一步走,但,这个非常地稳妥,绝不会入魔!
有没有超越的?有!不是现生!因为,他是多生累劫修来的。他在今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7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理即佛,到名字即佛,再就是观行即佛。观行就是:依照佛的教导,你去修。这个修就是“观”,你去观行为,观你自己的做,叫观行即佛。当你深入了,信心满足了,登了初发心住的时候,这叫相似即佛。印着真理了,而还没有证着,相似即佛。登地的菩萨,登了初地之后,登了欢喜地的菩萨,证得一份法性的本体,叫份证即佛。一份一份到十信满心,到等觉的菩萨,就象现在的弥勒菩萨,在兜率天了,入了佛位了,叫究竟即佛。这不论四教、五教、法相、位始,都如是说。都有次第的。这是六即佛。
你懂得六即佛、四法界了。就是刚才我们讲的理法界。理法界就是在理上是平等的,在理上我们是经常说。我们讲的般若空义,空义,这属于中观了。讲空义的时候,平等,不空的,不平等。空,有究竟的,也有次第的。空到什么程度,都有次第的,不是没有次第的。
在禅宗,有六祖大师,从初祖到六祖。在禅宗我们经常说;“禅门一柱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这个立证的菩提,理上是明白了,“理虽顿悟,事须渐除”啊。六祖大师在讲经的时候,他不认得字啊,你得给他念啊,他没到事事无碍的境界。
大家懂得这个意思了,知道为什么我们要学法呢?你不学,你不懂;不懂,你没法起观行;没法起观行,你怎么能消除你的业障、消除你的烦恼呢?虽然是你本具的,但是,你失掉了。这个失掉了,不是说你没有了,就是你这被贪、嗔、痴啊,给它障住了。但是,你从起行渐渐修呢,明了理了,然后起修,叫趁兴起修,那他进步得非常快。象我们从教义上入手,非常慢,一步一步走,但,这个非常地稳妥,绝不会入魔!
有没有超越的?有!不是现生!因为,他是多生累劫修来的。他在今生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8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法,他就理解,理解他就修,修,他就证了。我们只看到他现在,没看到他过去。他的智慧的大小,不是现生一生修的,是经过十生,多劫修来的。所以啊,佛法的事,没有简便的事!投机取巧办不到!要精进,你才能得到!
懂得这个道理了,大家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学的目的,是为了行;行的目的,是为了证得;证得之后,才叫解脱。
还有,学华严的时候,得具备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呢?我在这儿大概地说说,不能详细地讲。
在《华严经》讲,把整部《华严经》分成六相、十玄、四法界。哪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个就是让你先认识四界的成就。这个四界,现在我们呢,还在成劫当中,还不是坏劫。劫,是印度话,叫劫簸,华语讲失份。
我们常说,这人遭劫了。换句话说,这人倒霉了。为什么倒霉?不是偶然的,是过去世的业,现在成熟了,这是恶业成熟了。如果他是善业成熟了,如果他或者出家了、发心了、入道了„„解脱。但是,从总相说,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十法界,是总相,总相就是一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大就是总相。“佛”、“华严”就是别相。同相,比如说,我们现在同是人,就是同相。但,人与人不同,有男相、有女相、有老人、有小人,这就是异相。我这是简单说的,没有拿教义上说,这,大家很容易懂。有总、有别、有同、有异、有成。成,就是成就。你做一个事业,开始发起、筹划、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9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要报恩 于 2014-8-12 21:50 编辑

闻法,他就理解,理解他就修,修,他就证了。我们只看到他现在,没看到他过去。他的智慧的大小,不是现生一生修的,是经过十生,多劫修来的。所以啊,佛法的事,没有简便的事!投机取巧办不到!要精进,你才能得到!
懂得这个道理了,大家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学的目的,是为了行;行的目的,是为了证得;证得之后,才叫解脱。
还有,学华严的时候,得具备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呢?我在这儿大概地说说,不能详细地讲。
在《华严经》讲,把整部《华严经》分成六相、十玄、四法界。哪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个就是让你先认识四界的成就。这个四界,现在我们呢,还在成劫当中,还不是坏劫。劫,是印度话,叫劫簸,华语讲失份。
我们常说,这人遭劫了。换句话说,这人倒霉了。为什么倒霉?不是偶然的,是过去世的业,现在成熟了,这是恶业成熟了。如果他是善业成熟了,如果他或者出家了、发心了、入道了„„解脱。但是,从总相说,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十法界,是总相,总相就是一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大就是总相。“佛”、“华严”就是别相。同相,比如说,我们现在同是人,就是同相。但,人与人不同,有男相、有女相、有老人、有小人,这就是异相。我这是简单说的,没有拿教义上说,这,大家很容易懂。有总、有别、有同、有异、有成。成,就是成就。你做一个事业,开始发起、筹划、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0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闻法,他就理解,理解他就修,修,他就证了。我们只看到他现在,没看到他过去。他的智慧的大小,不是现生一生修的,是经过十生,多劫修来的。所以啊,佛法的事,没有简便的事!投机取巧办不到!要精进,你才能得到!
懂得这个道理了,大家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要学?学的目的,是为了行;行的目的,是为了证得;证得之后,才叫解脱。
还有,学华严的时候,得具备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呢?我在这儿大概地说说,不能详细地讲。
在《华严经》讲,把整部《华严经》分成六相、十玄、四法界。哪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个就是让你先认识四界的成就。这个四界,现在我们呢,还在成劫当中,还不是坏劫。劫,是印度话,叫劫簸,华语讲失份。
我们常说,这人遭劫了。换句话说,这人倒霉了。为什么倒霉?不是偶然的,是过去世的业,现在成熟了,这是恶业成熟了。如果他是善业成熟了,如果他或者出家了、发心了、入道了解脱。但是,从总相说,十法界: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这十法界,是总相,总相就是一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大”。大就是总相。“佛”、“华严”就是别相。同相,比如说,我们现在同是人,就是同相。但,人与人不同,有男相、有女相、有老人、有小人,这就是异相。我这是简单说的,没有拿教义上说,这,大家很容易懂。有总、有别、有同、有异、有成。成,就是成就。你做一个事业,开始发起、筹划、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2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完了之后开办,这就成了。公司衰败了,没挣着钱了,要关门了,那就是坏了。人成长的过程,出生的时候,成长,到衰微的时候,就是坏,坏的开始。我在拿最简单的例子说。
但是,十玄门可就深了,十玄门这样解释就不行了。但,要学华严,必须得知道。第一个“玄”,玄就是妙。“妙”,就是不可思议。我们天台宗的智者大师,讲《妙法莲华经》,九十天,只讲一个字:“妙”,这叫“九旬谈妙”。
从前在唐朝的时代,鼓山有个老和尚,他每天从天王殿,拈香完了到大殿去,侍者给他端着个香盘。老和尚嘟嘟喃喃地念,好多次了,侍者就问了:“师父大和尚,你念什么呢?”他说:“念华严经啊。”“啊哟,你念华严经啊!从天王殿到大殿,你念好多?”“我念一部啊。”侍者笑了,一部《华严经》,在我们平常读的经里,《华严经》的分量最重了,八十卷华严,普贤行愿品是第八十一卷。“你走这么几步路,就到大雄宝殿了”,“你不信啊?”侍者说:“我当然不信了!”老和尚说:“我可以让你信。”“你怎么让我信?”“你等着吧!”他把我们的师傅选了八十位,一人拿一卷,老和尚就诵。老和尚诵得非常之快,哎!拿第一卷的,听老和尚诵的第一卷,拿八十卷的,听老和尚诵的八十卷,诵完了!这叫“顿”。
这个是形容什么意思呢?《华严经》,你可以把他收缩起来,就是你的现前一念心!这个意思大家慢慢地去体会。八十卷那么多,就是你的现前一念心、一动念。在密宗,修得大圆满次第了,修得究竟成就了,是什么呢?现前一念心。我们学华严的,觉得很深、很玄。不要看得太深、太玄了。就从你的现前一念心掌握。修成佛,成就的就是:把你的妄心,变成真心。把妄心变成一念真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7 23:01 , Processed in 0.26261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