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28|回复: 1

[大德开示] 佛菩萨行的是「中道」,「中道」就是随缘,随缘不攀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四、所言诚谛。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

这一句『所言诚谛』,这是赞叹佛经。佛在经上所说的话,字字句句都是真诚。「诚」是诚实,绝对不是妄语;「谛」也是实实在在。所以「诚谛」就是真实,所说的话句句字字都真实。

深入义味』,「义」是义理,「味」就是常讲的法味。不但是经,就是这一句佛号,就义味无穷。怎样才能尝到?刚才讲的要一心专念,无穷的义味你才真正尝到。尝到之后,那个现象就欲罢不能,要想叫你不念,不可能的事情!欲罢不能,法喜充满,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现在念佛,没有尝到法味,念念就念忘掉,念念「阿弥陀佛」就想起别的东西去了。这个不要紧,功夫不得力,你要继续努力的去念,要继续努力、要认真。刚才讲的,凡是障碍的东西统统要舍弃;换句话说,要专心、要一心、要清净心、要真诚心、要恭敬心。这样去念,你念个半年,在一般讲的时候需要半年就能尝到味道,尝到法味。法味尝到之后,往生西方的信心就有了。自己就有信心,你愈往下去念,信心就愈坚强,所以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

功夫要是更深更好,那就不是「预知时至」,是可以「随意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早去也行,想晚去也行,也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生死自在」。所以功夫深的人,可以达到这个境界。这个境界,说老实话,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干,肯不肯专念。最怕的就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所说的,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所有一切功夫不能成就,都坏在夹杂上。夹杂,简单讲就是不专心。刚才讲,一面念佛,一面想念咒,一面还要看别的经,这叫夹杂,所以你功夫不得力。怕夹杂,这是一定要晓得。

『度诸有情,演说正法』,诸佛菩萨教化众生,虽然说一切法门,我们要晓得,他所说的一切法门都是诱导大众;换句话说,都不是正说,是方便说、是诱导你。真正的「正说」是什么?正说就是教你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正说。所以《华严》拐弯抹角,费那么多事情,到最后还是叫你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一般凡夫要不经过那一番说,他不相信!你直接跟他讲念佛就行了,不信!不能接受!所谓「难信之法」,就难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们要晓得佛菩萨慈悲,苦口婆心,善巧方便,种种方法诱导,让我们入这个境界。真正入这个境界了,明白了,对于佛菩萨的恩德才真正生起感谢的心。不是这样委曲婉转,怎么能够认识?怎么能够死心塌地去学这个法门?唯有这个法门一生成就。不用这个法门,这一生在佛门里面种一点善根而已,来生还照样搞轮回。底下这一段,很值得我们做参考的。

【二五、遍游佛刹。无爱无厌。亦无希求不希求想。亦无彼我违愿之想。】

西方世界的众生,他们有这种能力,时时刻刻遍游一切诸佛刹土。这是我们在三经里面都看到的,都有这个能力。他们对于一切诸佛刹土,决定没有染污。什么是染污?喜欢是染污,讨厌也是染污。换句话说,遍游一切诸佛刹土,他心是清净的,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分别执著,这是我们要学的。

我们虽然没到西方世界去,还没有这么大能力,现在交通便捷了,常常出国旅游观光。这个地方你喜欢不喜欢?一喜欢就完了,被污染了。这要记住,我们也要学到处去观光旅游,观光旅游我们是去修行的。修什么?修定修慧。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慧;没有爱恶,这是定。所以观光旅游是定慧等学,那个就有意义了,没有违背佛法,是真正在用功。一般人观光旅游,把时间、精神都浪费掉了。会修行的人,观光旅游是在用功,定慧增长。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当中,每一天看到这些人、事,也要在这里修定修慧。你在家庭里面,会念佛的人,会修行的人,家庭就是非常好的道场。这个人给点气给你受,那个人说几句难听的话,你能够不起心、不动念,你在修一心不乱!那些人是你的大善知识!没有这些人,你那个忍辱波罗密从哪里成就?这些人给你甜言蜜语的,你不生爱恋的心;给你一些是是非非的,没有瞋恚之心。这些人统统是善知识,成就自己定慧的功夫。也就是净宗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念佛三昧」是在这个地方修成的。

换句话说,听到一些是是非非、闲言闲语,心里动了念头了,你立刻就要忏悔,「我怎么又错了,又被境界所转了」。你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念念都能够觉,都不迷,你念佛的功夫,不必要三年就成功了。所以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我们的善知识,都是我们的好老师。

《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个人,说明白了,就是我们从早到晚所看到的那一些人,就是这五十三个人。这五十三个人代表社会里面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代表这些,是我们每一天所接触到的。善财会参,我们不会参。我们天天跟这五十三位善知识闹别扭,过不去!善财童子跟这些人当中成就无量的智慧。你看他参访,看清楚了,听明白了,增长智慧。最后一着「礼辞」,礼是礼拜,辞是告辞、告别。「恋德礼辞」,他的用意就是:我很清楚,很明白,我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礼辞的意思。

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念佛求生净土,他修这个法门。但是参学呢?什么法门他都参学。参什么?如如不动!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你参禅,我并没有跟你学。你那个禅我都懂得,我念我的阿弥陀佛。你那个密,我也都懂得,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绝定没有受干扰!这是「定」,就是念佛三昧成功,一心不乱!我去参访,我样样清楚,样样明白,这是「慧」。有定有慧,这是我们应当要学的。不是说我跟那个学,就跟那个走了!不是的,他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

我们怎么知道他是念佛的?我过去讲《华严经》讲了十六年,我这个念佛法门是从《华严经》上学来的。难信之法!我从前也不相信。我对净土的信心是从《华严经》上得来的。

有一天忽然想到一个问题,想到什么?善财学什么?他修哪个法门?仔细把《华严经》从头到尾细细看一遍,才恍然大悟,他修的是「念佛法门」。怎么知道的?他的老师是修念佛法门。他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华严经》上念佛求生净土,文殊跟普贤两个人都发愿求生净土,善财是他最得意的学生,最得意的学生一定传授最得意的法门。

文殊菩萨发愿求生净土,文殊是菩萨当中智慧第一,他选择的法门一定是第一殊胜,传给他的学生。所以我们就知道善财必定是跟老师一样,念佛求生净土的。然后我们再细细看,看他参学,第一个是德云比丘。德云比丘这第一个善知识,教给他的是念佛法门。我们中国人常说:「先入为主」,第一个老师很重要!再看最后的一个,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就晓得自始至终,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我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个事实,才知道这个法门不可思议,重新来观察,重新来肯定,这才真正发心念佛了。以前虽然在李老师会下十年,天天劝我念佛,我也不敢违背,但是不甘心,不情愿,所以真的叫「难信之法」。我还是要把这个事情真的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才肯相信,才肯把这些经教舍弃掉,专修了。

所以「放下」也实在是不简单。我对大乘经论从初学就非常喜欢,喜欢就是污染。所以佛法也会污染人,一定要晓得。要真正能做到『无爱无厌,亦无希求不希求想』。希求是错误的,不希求也是错误的,都落在两边。所以佛菩萨行的是「中道」,「中道」简单的讲就是随缘,随缘不攀缘,攀缘就不是中道,一切随缘。

『亦无彼我违愿之想』,「彼我」就是人、我。《金刚经》上所谓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违愿」,就是喜欢、讨厌,就这个意思。换句话说,处事待人接物,一定是用清净心;有这些念头,心就不清净了。心净则土净,清净心感应的就是净土,善心所感应的是三善道,恶心所感的是三恶道。念佛修行人,善恶两边都没有,叫清净心。清净心是真正的善心,善心就是善恶两边都不要,才叫真善。跟恶相对的善,那不是真善,那还是一个污染,善恶两边都打掉,这个叫「中道」。


 楼主| 发表于 2014-8-16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佛菩萨行的是「中道」,「中道」简单的讲就是随缘,随缘不攀缘,攀缘就不是中道,一切随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7 23:00 , Processed in 0.30316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