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75|回复: 1

[大德开示] 【大愿法师】什么是修养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2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2 编辑

u=3973701570,2792023623&fm=21&gp=0.jpg
第一个,什么是修养呢?最简单地说,修就是修身,养就是养心。所以说其实修养就四个字可以回答:修身养心。儒家的根本典籍《大学》上面就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上至天子也好,下至普通老百姓也好,他最根本的工作是什么?修身为本,让整个身心灵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第二个,我们能够进行修养的基础是什么呢?你要做一件事情,要看你有没有跟做好这件事情相匹配的能力或者资源。同样的,我们要进行人生修养,我们自己自身本身要有基础。
我们能够进行人生修养乃至于到达圣贤境界,那我们的基础是什么呢?我们的基础:儒家称为明德。你看儒家的《大学》上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明德就是我们的天赋德能,我们生命的最本源,生命的最内核,儒家称之为明德。
明明德其实就是修养的过程,要显明这个本具的明德,这个就是人生修养的过程。佛家就称之为佛性,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就称之为自性。
我们知道六祖惠能大师说《六祖坛经》开宗明义就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个“菩提自性”其实就是明德。儒家的孟子就把明德作为仁、义、礼、智的源头,通过自觉地反省来挖掘内心的宝藏,称之为四端。我们都知道孟子的著作里面,起码有两处是有提到四端的。“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你看看,仁、义、礼、智是本身我们体内有这个基础。
我们看到人家有痛苦的时候,我们会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仁者爱人,就是仁的源头,它的起端。我们如果做了坏事觉得羞耻,觉得惭愧,“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心里面能够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所以四端其实说明的就是明德。四端学说的提出,其实就标志着孟子思想的成熟。
因为我们生命本具明德,所以通过修养能够将明德显露出来,就能够成为贤人和圣人,成为君子,成为悟道见性的人。所以可见,明德是能够进行修养的基础。佛教里面你要修行、要解脱、要开悟,你的佛性、你的自性也是你修行的基础。所以其实儒释道在这个源头上都是一致的,不过所用的名词是不同。
——<禅与人生修养>
发表于 2015-6-26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2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5 20:09 , Processed in 0.317868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