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19|回复: 5

[事迹传记] 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转)

文:朱镜宙

虚云老和尚,或将是吾国禅宗史上最后一位押阵大将。他的一生行业,海内外早已耳熟能详,无待再说。最近圆寂云居,噩耗传来,无问识与不识,莫不一致痛悼。各方友好,更迭来函,要我写几句有关老和尚的经过事迹。自惭业重,随侍日浅,所记未能及其万一。所望当世贤达,各就见闻,详加阐述,使此一代耆宿,嘉言懿行,永留世范,亦后死者应有之责也。
  
1.老和尚所到之处,皆以兴修祖庭为职志。若鸡足山的祝圣寺,曲江的南华寺,乳源的云门寺,与夫最近云居山的真如寺等是,然当修好一寺,即急急觅人住持,然后肩负一袱,仍自行脚去也。故终其一生,未尝有一椽之私筑。
  
2.老和尚一生,若坐若行,若与人接谈,总是双目视地三尺。即偶一举视,立即下垂,虽与人摄影亦然。古人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者是。
  
3.老和尚夜行,无论月夜或黑夜,均不燃灯。或恐其年老有失,掌灯导前。老和尚必挥之去,谓有灯反碍其行。予私询之曰:“老和尚双目,是否夜间放光?”师不答。
  
4.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南华传戒,予往随喜,始获朝夕亲承謦欬。戒期圆满后,老和尚将去云门,指挥重建祖庭工事,留予襄助南华僧校。予要求同去云门,师曰:“云门吃的住的,都不及南华,恐你受不了这种苦。”予当时私自默忖道:我不是想出家么?为什么不乘此机会,先去练习出家人的生活?遂坚决要去,师云:“也好,如果住不惯,我当送你出来。”居云门三月,上海来电促回,始匆匆拜别,老和尚果伴送至韶关。其不妄言类如是。
  
5.光复初期,路则到处坑陷,汽车燃料,惟有木柴,由韶关至乳源八十华里,须四至五个钟头始达。途间时有劫车之事,惟对老和尚,则敬礼有加,不敢稍犯,予至是始明白老和尚伴送之意。车头司机台,颠播较弱,票价比普通亦稍昂。但老和尚每次往来,必与众僧杂坐车厢中。众虽苦劝,不听。老和尚躯干高昂,车敝路坏,头顶时与车顶相撞,致血流被面,勿顾。
  
6.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春,老和尚忽患恶性疟疾,高烧不退。云门地居乡僻,医药不便,迁延月余,仍未复原。时南华将放戒,一再遣人,请老和尚主戒,均以病辞。时有安徽马居士,少曾留学日本,历居要职,系师在家弟子,此次率妻女同受具戒。长沙张居士,湖南大学毕业,曾任财部稽核等职,三十未娶,亦受具戒。马、张二人,前来云门,长跪不起。老和尚鉴其诚,始勉允之。自云门至南华,一百二十华里,时当春雨,处处积潦,必须左右蛇行,方得前进。老和尚大病之后,体力未复,长途远征,疲劳万分,迨至马坝,即不能支。时已夜分,极思稍憩,问言:“此间有无僧寮?”众答曰:“无。”师坐地不复能起立。众欲以椅畀之行,不许。并嘱众前行,马坝至南华,约十八华里,直至午夜,始达寺门。先是,老和尚屡促予与众人先去南华。予察知其意,乃答言:“弟子愿侍老和尚同行。”师曰:“我之行期无定,汝病体未复,应先去休养。”予曰:“老和尚高龄,又当病后,理宜节劳,弟子当侍老和尚同去乳源乘车。”师曰:“常住无钱,汝宜先自速往。”予曰:“车费有限,弟子力能负荷,请不必以此为虑。”老和尚最后始曰:“凡一日步行可达之处,依律不许乘坐舟车,如予坐车,何以令众?”予曰:“老和尚体力衰弱,众所共见,仍以节劳为是。”师无语。次晨,不待众僧粥毕,已自负袱先行矣。
  
7.一日晨,予与数僧侍老和尚同去马坝候车至韶关。将发,临时以肩舆畀予行。遍觅老和尚不得,问之侍者,言已先行有时矣。予急乘舆前进,行至三里许,见老和尚以洋伞贯包袱,肩负而行。予急下舆,拜于道左,请老和尚登舆。答曰:“我脚力尚健,汝系病后,宜多节劳。”予曰:“老和尚徒步,弟子乘舆,天地间安有此理?”师曰:“我行脚已惯,汝不可与我比。”彼此谦让移时,无法解决,最后我请将包袱放在轿内,师亦不许。
  
8.予以时局急变,请老和尚同去台湾暂避。师叹曰:“台湾我去过,男女杂居,有同尘俗。我去,说不好,不说又不好。”予曰,香港何如?”师曰:“五十步与百步之间耳。”
  
9.民国三十七年,南华春期放戒。马张二居士,屡促予同受具。自维嬴弱,如不能持,反玷僧誉,故未敢与。又促予受菩萨戒,予曰:“菩萨发心,处处为人,吾亦未遑也。”二君请不已,始勉允之。当时所用,系《梵网经菩萨戒本》,内有数条,专为比丘菩萨僧受,居士应须回避。引礼师以予等跪久,命稍起休息。师不可。只得仍跪如前。迨老和尚迎请众圣毕,开始说戒,始命起去。岭南气候,农历四月,已极炎热,薄薄的夏布海青、夏布单裤,跪在高低不平的泥土上,为时约莫一小时又半(礼诵时不算在内)。而且必须竖起腰梗,稍现懈怠,引礼师就要说话,跪得两边膝盖,又酸又痛,不觉汗如雨下。
  
10.老和尚每遇说戒时,语气沉重,声泪俱下,听者莫不动容。尝谓:“受戒容易守戒难,如能于千百人中,得一二持戒之人,正法即可久住,佛种即可不灭。”
  
11.予侍老和尚日浅,老和尚从未对予显过神通。但据一绍兴余居士(忘其名)语予,抗战时期,渠在离韶关十余里处,经营煤矿,以受时局影响,周转失灵,约计须有二十万元,方可渡过难关。但韶关僻处粤北,既无健全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融救急,即私人少数商贷,亦谈不到,且其所负,皆系工资居多,即倒闭破产,亦无法了结。筹思再三,惟有自杀,方可不了了之。因久闻南华名胜,在此生死边缘间,思欲一鼓余勇,亲去礼拜,以了宿愿,乃驾车前往。不意甫到山门,即有一僧迎前问曰:“居士是否姓余?”答言:“是。”僧云:“老和尚命予相接,请去方丈室少休。”遂随之行,一面私自忖道:我之来此,事前既未通知,老和尚何以得知我来?既抵丈室,老和尚即云:“我有现款二十万元,预为修建南华之用。世乱年荒,存此恐多不便,拟暂放尊处,以便随时取用。”遂取款付余。余赖此款,得济难关,与予言时,犹感激不尽。予语余君:“居士与虚公,必有宿世甚深因缘在,非今生偶然事也。”他如千余年之枯树,重发新枝。久竭之山泉,长流不息。皆为予所目睹者也。
  
12.老和尚语予:“老年人参禅不宜,最好还是念佛。”云门每晚皆有坐香,亦殷殷以念佛相勖(即:相勉)。其尤难能可贵者,南华重建工程落成,求一继任住持,久不可得,言下时以才难为叹”予曰:“有清定师,黄埔军校毕业,随军入川,始行剃度,从能海大师学密,为入室弟子。现方宏法上海,戒行均可。”老和尚急曰:“汝可约之来。”予曰:“恐定师不能舍其所学。”答曰:“无妨,南华偏殿甚多,只要不在主殿作密法即可。”予曰:“不得能大师许可,清师仍不能来。”嗣得清师复函,固以未得海大师命,未有结果。从这二件事来看,老和尚虚怀若谷,只要与宏法利生有益,绝无世人门户之见。其人格伟大处类如是。
  
13.徐蚌会战,相继失利,乃决计来台。临行之日,老和尚亲送里许,站在高岗上,双目视予,兀立不去。予且行且回顾,向老和尚挥手,请其回寺。老和尚一如不见不闻,兀立注视如故。予不觉放声大哭!遂遥向老和尚叩头三拜,及至彼此不见人影时始已。老和尚其殆预知此为吾师、弟二人今生最后之永别欤。到台以后,为老和尚安全计,仅通问一次,仍以不忘自己本分事相勖。老婆心切,其是之谓乎!乃者,师门厚恩,未报万一,而忽以寂灭闻,追维往事,不自知涕泪之滂沱矣。
  
(摘自《虚云老和尚追思文选》)

【编者按】本文作者朱镜宙居士(1889-1985),浙江省人,章太炎女婿,学问渊博,本不信佛,抗战期间,逃难来川,寓居重庆乡间,一次深夜在友人家打麻将后,一人步行回寓,忽见前面有一妇女,因思夜深荒郊,妇女怎敢一人外出,再一看这人只有上身,没有下身,他大惊一跳,忽然妇女不见了。他从此信佛,亲近不少高僧大德,尽力护持佛法,皈依虚云老和尚,教以持戒念佛,并随侍一段时间。此文系他亲身见闻的点滴回忆,真实可贵。朱镜宙著作颇多,有《五乘佛法与中国文化》、《地藏经是佛陀留给在家弟子的遗嘱》等行世,他于1985年,在台湾念佛安详往生,享年97岁。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开示录(转)
                                    
蒋中和笔记 蔡日新整理
   
二十二日,师开示云:‘修道不难,但能放下万缘,人法双绝,四相皆空,平平实实做去即得。’并举某僧行相为例,其人耳聋,目不识丁,貌极苦恼,由师度脱者。
   
二十三日,师开示谓有道无道,明眼人一看便知。并举某某评某邑令、某僧,评某长老之骨为证。
   
二十四日,师召寺中四众训话,略谓‘时局日益紧急,生死自有命定,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大家毋庸惶惧忧虑,可安心在此,勇猛办道。兹有数事告示大众,望深信而笃行之。一者从今晚起,每日早午斋后及晚香时,齐在祖殿同念观世音菩萨一枝香,一日三次,普为大地众生消弭劫难。二者重要行李收藏起来,寄居男女居士皆装成僧尼模样。三者敌人或匪或盗,万一来此,大家照常安居,毋庸惊恐,和平相待,勿与计较。彼若要东西或粮食,任其拿去,不必与争。’大家听已,皆静心安居。自廿八夕起,全寺僧俗在祖殿齐念观世音菩萨。至三十日,师开示凡三次。第一次讲说举行念观音祈求息灾救民缘起,及观音菩萨本迹与灵感,大略根据《楞严经》。第二次说观音灵感事迹。第三次说念观音之方法:一、至诚利众;二、心口相应;三、反闻念性。
   
七月二日,师开示云:‘傅大士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物即诸法实相,一切含生所同具,在凡不灭,在圣不增,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若能放下识情,显了真性,即是见性成佛。上根利器之人,一闻即悟,即悟即证,不假修为,说修行都是不得已也。’
   
三日,大众急念观音后,师开示云:‘敌人之不退,国难之不消,固由众业所感,亦由吾人平日缺乏道德,临事不够诚心,大家须力行忏悔,具足诚心。’
   
五日,师开示云:‘佛菩萨岂要人念?只缘众生障重,佛菩萨指示种种法门。念佛菩萨圣号,不过令众生澄清妄念,彻见本来耳。所谓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妄心,妄心不得不净。盖人如果以一菩萨之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则当下自与佛菩萨无异。’
   
六日,师开示心即是佛,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当,及善于保养道体等等圆顿道理。
   
七日,师开示云:‘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尘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诸佛悯之,不得已开示种种修行法门,无非令众生解脱。所谓放下一切,是放下甚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一十八界都要放下,其他名利、恩爱、毁誉、得失,乃至一切财物、性命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因为这些都是如梦如幻、如电如泡,无可留恋,执之即成障道因缘。故统要放下,连此放下之念亦无,一放下一切放下,一时放下、永久放下、尽未来际都放下,如此放下干净了、长永了,本妙明心显现,即与诸佛无异。’说毕,并举例以证明之。
   
八日,师开示云:‘若明白了如来大意,则只要保养,随时随处,无不是道。若不明白如来大意,则是懵懵修行,随时随处皆有堕坑落堑之虞。’并举鹿足仙人恨天致旱及饮酒贪色犯戒公案为证。
   
九日,师开示修行必须无我,以此身心奉尘刹。并举持地菩萨及修滇缅路高山上之某菩萨为例。
   
十日,师开示云:‘古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不足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睡取调倦,不宜久睡。盖久眠长愚痴,多衣增挂虑,过饱不便用功。’
   
十一日,师开示云:‘修行须别真伪邪正,不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惟徒劳无益,且错因果。昔常有人做到坐脱立亡地步,或金骨子成堆,犹被正眼人目为邪魔外道。何况不明如来宗趣,盲修瞎练,背道而驰者乎?所以古人修行必依止善知识,有所发明必经大善知识印可,方为正道。’
   
十二日,师开示云:‘古人曰:修行容易,习气难,习气不除总是闲。吾人修行,究竟所为何事?原不过出离生死。但习气是吾人羁绊,若习气毛病未除得尽,生死必然难逃。即如圆泽禅师那样用功,仍不免落入胞胎。今人习气毛病,毫不打算扫除,那里有了生脱死之分呢?’
   
十三日,师开示大众:‘要注意僧仪,上殿合掌当胸,五指并拢,两掌心贴拢,中间不可离开,此为转十恶为十善之义。二足成八字形,身体正直,眼观鼻、鼻观心,两眼不得张大,不得左顾右盼。此等僧仪很是重要,且为除习气之重要事件。’
   
十五日,师开示云:‘世间不明佛法之人,往往以善因而招恶果。如各地乩坛常假托佛祖语言劝世,但其中常有颠倒本末、错误因果,致成妄语欺人,或谤佛谤法者,深可惧也。’
   
十六日,师开示云:‘吾人念观音圣号,久而国难民灾不能消除。一由众生定业所感,难以移易;一由吾人心未至诚统一,效力不大。望大家从此要至诚恳切,并念念观自在。’
   
十七日,师开示云:‘真心为无价之宝,贤愚凡圣、天堂地狱、秽土净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显了真心,证自性佛。人能将种种习气断尽,则真心自显,自佛即证。’
   
二十三日,师开示云:‘从释迦佛应世起,正法千年,像法千年,像法后为末法一万年。正法时期,闻法悟道者遍处皆是;像法时期,闻法悟道者亦有所在;而今末法时期,人根陋劣,心术浇薄,漫说众人,即出家僧人,亦是有名无实,并且不知出家为何事,根本上谈不到修行,证道者更无一闻矣。佛法至此,那得不衰!真堪痛哭。’
   
二十五日,师开示云:‘诸人望我开示,其实佛菩萨及祖师对诸人时时在开示也。每日殿堂课诵各种咒愿,及钟鼓磬锤等,无一非佛菩萨祖师至精至贵之语声。诸人若能耳闻、口诵、心惟、行笃,成佛有余,岂待多说?说若不行,说亦无益。’
   
二十六日,师开示云:‘妄念人人皆有,然妄念起时,我自知之。知而不随,是谓不相续,不相续则我不为妄转;纵有妄念起灭,亦不过如浮云之点太虚,而太虚固不变也。佛说一切法皆为对治妄念,妄念若无,则法不必用。然凡夫流浪生死,无始劫来习染已深,若不假佛法修治,则生死无由解脱。但习那一法就要尽此一生习去,不可朝三暮四,徒费心力。’又曰:‘今生能做和尚,皆是过去培有善根,否则必不得出家做和尚也。和尚不是穷苦人做的,若是穷苦人做的,何以乞丐不做和尚?和尚不是富贵人做的,若是富贵人做的,何以未见富贵人去做和尚?有的居士于富贵功名也能放下,也能吃长素,也能打坐,也能礼佛诵经,对佛法也能懂能讲,但要他做和尚则不肯也。足见做和尚不容易,那怕就是一个苦恼和尚,都有他前生的栽培。不过,既已做了和尚,就不可虚过,到宝山空手而回。’
   
二十七日,师开示云:‘古人说:人寿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贪名贪利,终身忙碌,为己、为子孙,一到腊月三十大限到来,总是一场空。转过身来,得人身者少,堕三途者多。故吾人今日披得袈裟,实由前生栽培,即当猛省努力,不可轻易放过,必于此生了脱生死,以除永久尔后重苦。否则,袈裟下一失人身,则过去之栽培、今生之劳苦,皆成白费,岂不惜哉!’又曰:‘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梁武帝前身为樵夫,以取笠为佛像遮雨,又以鲜花供佛,遂感得做皇帝之报。惟以逼死一猴,致遭侯景之叛而死。虽有菩萨化身如志公等拥护之,亦不能解其定业。虽然罪福惟心所造,了则本来空,故修行人不可不求了脱也。’
   
二十九日,师开示云:‘修行必须识得心。古人云:人若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要知为圣为凡,成佛做众生,皆是此心。此心不明,修行无益。此心向何处找寻?但能放下万缘,善恶都莫思,一念不生,即真心现前,此心一时现前,时时现前,永远现前,不为尘劳污染,即我是现成之佛。’
   
三十一日,师开示心即是佛,放下即成之理,至圆至妙。并举飞钵禅师神通妙用,不可思议。
   
八月一日,师开示谓说法者必因有听法受法者而说,若机不相应则不说,说亦无益也。
   
二日,师开示: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了生脱死,实为重要。非大加忏悔,勇猛精进,刻骨铭心,不容易得到了脱。并广引前生出家苦修、来生得福招堕者为证,闻者悚然。
   
三日,师开示云:‘十法界唯心所造,四圣六凡皆是自作自受,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皆不取也。’又详述三界六道轮回事理,苦乐升降因果。
   
七日,是日为旧历六月十九日。师开示云:‘观音菩萨于长劫前已成佛,现在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是诞辰、成道、涅磐等日,乃出自香山记,盖观音化身也。’
   
十日,师开示云:‘凡情不尽,习气不除,终不能成佛。命根未断,妄念仍起,生死真不得了。故修行非用实在功夫,将凡情习气及命根彻底掀翻不成。’并举释迦佛往劫及因中种种苦行为例。
   
十二日,师示众:痛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之旨。言之痛切,闻者悚然。
   
十四日,师示众:‘说一切皆空,理甚明白,世人不悟,迷惑颠倒,真可怜悯。’
   
十六日,师开示云:‘学佛一法,亦易亦难。从言教上解悟,此理甚为容易,所谓言下顿悟。如用功得当,即亲见到自己本来面目,亦不为难。但要得到真实受用,不为一切境界所转,随时随地自己作得主张,能够解脱自在,造次颠沛都能如是,那就非年久月深、无明烦恼断尽、习气毛病扫清不可。由事上磨练,确实证悟,此则为难也。又断无明烦恼,除习气毛病,莫若严持戒律;戒律清净,无明烦恼习气毛病自除。若不持戒律,纵修习有成,亦是天魔外道。’
   
十七日,师开示云:‘参学者有三要:一者要有好眼目,能辨邪正;二者要有好耳,能分清浊;三者要有大肚,能包容一切。具此三要,参学者方能得实益。否则自己无主,为他所转,未有不上当者。’又谓《心灯录序》记梦事及全书皆只言此‘我’,不妥。
   
十九日,师开示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吾人本来是佛,何以佛有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光明,而吾人无之?良由吾人自己不信自己,把自己作贱,所以开的众生知见。无明烦恼、贪嗔痴爱、贡高我慢、欺诳嫉妒,种种迷愚,将自佛盖覆,不得现成。因此,佛制戒律,就是要佛弟子遵守,藉此除却一切习气毛病。习气毛病一除,佛性现前,自然成佛。’
   
二十二日,师开示‘放下十八界,独头一真如’之理事,至为详晰。是日,中和于散香后,至方丈顶礼,陈述四根本大愿:一者消灭无量劫罪孽,二者证遍法界三身,三者严净十方世界,四者普度一切众生。四此生志愿——建设新宁远,建设新湖南,建设新中国,建立新世界。师对于根本四愿赞成;对于此生志愿,谓做不到。并说明人心复杂、众生难调,及自古以来兴败成亡、以善因而招恶果,种种情形,意欲中和速了生死,急求出离三界,果有愿再来不迟。
   
二十三日,晨起于诸佛菩萨前荐香礼拜,礼辞虚老和尚及大众。出山门时,师嘱云:‘若不赴渝,在家无事,可再来。’余应诺。智慧和尚述虚老和尚异事,云:‘一日,戴季陶居士率男女老幼多人礼和尚于南华寺,和尚以一小壶水轮酌三周未尽,以一叠瓜子遍散诸人不竭。及大众辞出,以烛于大风中照大众,由方丈室出山门,火不熄灭。众皆心异之。’又云:‘某巨室有怪异人,不敢居,旋迎和尚居住,自此无复变异。初来云门时,遇狐跪伏,和尚为授三皈依,乃去。’

【整理后记】

虚云法师是近代不可多得的高僧,他老人家的道范久传缁素。湖南宁远蒋中和居士之所记,仅是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廿二日至八月廿三日一夏,即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虚老法炙。又因虚老一生事略颇多,而他老寂后无人及时整理(当时之政策亦不容作此等事),故今所辑之虚老语录及年谱,仍恐有疏略之处。为此,谨将宁远蒋中和居士所记虚老的这段事略加以标点,整理付梓,以供虚老研究者一新材料。在整理中,严格依原笔记之格式体例,个别地方需要说明,则略插夹注。
蒋中和居士事略一时未及查确,蒋氏此笔记后为邱毅居士所保存。一九九二年,邱居士生西,此笔记则落入吾手中,今誊录之时,不昧前贤功德。尤其是文革劫火有甚秦嬴,邱居士能冒生命危险保存,其精神颇可旌于后世也。

蒋居士之笔记在记年上用的民国(民国三十三年即1944年),而在记月记日上又是用的西历。今略查实,此笔记所记内容为1944年5月22日(即农历闰四月初一日)至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五日)这段时间的,因所记事迹皆蒋居士所身经目验,故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

弥足珍贵的文献:虚云和尚开示录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751&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今天是虚云老和尚圆寂纪念日。

顶礼上虚下云老和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7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7 06:08 , Processed in 0.176332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