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47|回复: 5

[精进共修] 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7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在家之人有几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


        这个问题是在家居士都很想知道的问题,在【杂阿含经】第91经 (第4卷) 经中佛陀就有明确的回答。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时。有年少婆罗门名郁阇迦。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
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
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果。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如是。婆罗门。四法成就。现法安.现法乐
        婆罗门白佛言。世尊。
在家之人有几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
        佛告婆罗门。在家之人有四法。能令后世安.后世乐。何等为四。谓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慧具足何等为信具足。谓善男子于如来所。得信敬心。建立信本。非诸天.魔.梵及余世人同法所坏。是名善男子信具足何等戒具足。谓善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戒具足云何施具足。谓善男子离悭垢心。在于居家。行解脱施。常自手与。乐修行舍。等心行施。是名善男子施具足云何为慧具足。谓善男子苦圣谛如实知。习.灭.道圣谛如实知。是名善男子慧具足。若善男子在家行此四法者。能得后世安.后世乐尔时。世尊复说偈言

方便建诸业  积集能守护
知识善男子  正命以自活
净信戒具足  惠施离悭垢
净除于迷道  得后世安乐
若处于居家  成就于八法
审谛尊所说  等正觉所知
现法得安隐  现法喜乐住
后世喜乐住


        佛说此经已。郁阇迦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转自:http://www.tianjian.cc/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401&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3-5-8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8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4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1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邪说举隅:在家居士不可读律藏?

  佛陀说:“诸比丘!月轮是显露而光辉,并非隐覆。诸比丘!日轮是显露而光辉,并非隐覆。诸比丘!如来所说之法律是显露而光辉,并非隐覆。”(《增支部》)
  或译为:“诸比丘,这三种东西是毫无隐瞒的照耀给人们看的。三者为何?一为明月、二为炎阳、三为如来经、律也!”
  原始佛陀正法律中,从未禁止居士了解乃至持守出家戒。恰恰相反,在南北传诸《阿含经》中,佛陀不仅曾多次为在家居士讲解出家戒,甚至赞叹在家居士持守种种出家戒的行为。比如,在《沙门果经》或《寂志果经》中,佛陀为阿阇世王详细讲解出家戒;在《裸形梵志经》或《迦叶师子吼经》中,佛陀为某裸形外道讲解出家戒;在《鞞婆陵耆经》中,佛陀详细地讲解了在家居士难提波罗陶师所持守之种种出家戒,等等。
  在《阿含经》中,在家居士持守不淫欲清净梵行五戒的案例更多。注意,梵行指的是离欲、不淫欲,而非仅仅不邪淫。
  比如:
  “予之优婆塞弟子,在家者,白衣而梵行者,由灭尽五下分结,为化生者,于彼处涅槃,由彼界而为不还(此欲界)者,实不只百……乃至……不只五百,尚有更多优婆塞弟子。”(《中部·婆蹉衢多大经》)
  著名的郁伽长者也是典型案例之一。他受持不淫欲的清净梵行五戒之后,甚至回家遣散其妻妾,使再嫁他人。
  “郁伽长者从世尊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已。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还归其家。即集诸妇人。集已。语曰。汝等知不。我从世尊自尽形寿。梵行为首。受持五戒。汝等欲得住于此者。便可住此。行施作福。若不欲住者。各自还归。若汝欲得嫁者。我当嫁汝。”(《中阿含·郁伽长者经》)
  因此,依真正大乘《阿含经》为正法的南传上座部僧团,至今依然保持着鼓励在家居士阅读律藏、学习和了解比丘戒律的传统。
  佛陀圣戒乃佛陀正法律存在的标志,自然也就成了魔子魔孙首先要大力加以破坏的,因此也就逐渐流变出“比丘不得为在家居士讲出家戒”、“在家居士不可读律藏”之类的谬论。
  在家居士了解比丘戒律,不仅可以增长对三宝的净信心,还可以如法如律地护持三宝,也可以依法依律辨别《楞严经》等伪大乘经中大量违律之处,更可以依法依律照破种种流变邪教邪说。
  千百年来,包括《楞严经》在内的万千伪大乘经虽然处处错谬却少有人能辨别清楚,除了从未读过真大乘《阿含经》哪怕一遍、却浸淫伪大乘经日久以至习非成是外,不了解佛陀圣戒同样是重要原因。


摘自:《楞严伪经——阿含经VS伪大乘经》一书
              
http://t.cn/Rh0HveR
              或附上本贴网址二维码:
               
2014-9-23 20:52 上传
下载附件 (1.69 K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7 04:44 , Processed in 0.27101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