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28|回复: 2

[佛化生活] 体方法师:如实观照的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熏习成就 于 2014-3-20 17:09 编辑

    真正解脱的人,是生命全然的展现,不是在语言的表达!你的身心活在这个人间,你得大自在——不偏不倚、不染不住、不取不舍,万法对你都没有妨碍。“若能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要精进修行,现在的社会只能用如实观照的方法: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加上一个观照。开始我们的习性很强,容易散乱,容易被外境转, 所以辛苦一点;专注力较强以后,跑掉了,抓回来,跑掉了再抓回来;如果你慢慢地把这个观照力加强的时候,你就不用起心动念的再把它抓回来,它不会跑掉的。 我们只要时时“ 系念在前”,习惯了,路熟了,那个时候的观照力不用起心动念的。你觉得:你活着,从你意识清醒的那一刹那开始,你就开始观照了,你不会离开观照的。当你能 够做到这样时,你就会发觉:其实修行也不难!当你在觉照中,那个习性不能作主,觉照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觉照的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功能!那个探照灯一打开, 犯过错的机会就不大了。我们就是在失照、无明中才会随着习性而转。如果你时时刻刻把那个灯开着,黑暗自然不来;但是,你把灯关掉,黑暗一定会到的。所以, 我们只要保持着觉照这个觉性,它就会产生自然的功能,这是法尔如是的功能,它必然有这个功能的:第一可以防患于未然;第二观照力强了,你就可以发觉我们身 心的真实相。一旦明白了,你就不再颠倒了。你知道什么叫“法性”、“法尔本然”?什么叫“本自空寂”、“寂灭”?真的明白时,你就不再颠倒了,你有一个安 住处,时时刻刻不会离开的,那时,你就会安然。修行,不是一下子山洪暴发,要细水长流,要持之以恒!所以,如实观照就是居士们在这个社会中时时刻刻摄心的 方法。
      什 么叫正智正念?“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 乱,是名善男子难陀,正念正智成就”。时时刻刻观察我们的身心变化,它的起、住、灭的过程都清清楚楚地觉知,这个叫“系念在前”,这个叫“正智正念”。师 父的如实观照,其实就在一刹那中,一个“看”字中间让你发觉什么叫“正智正念”,这个就是师父的善巧处!在“看”的时候,“不迎不拒,不取不舍,不判断, 不下结论”,千万不要去干扰它!为什么?为了发现真相!你在“正智正念”中只有当下,你看到的只有当下的生命现象:当下不会落到过去,当下不会落到未来, 当下就是清清楚楚、不动不摇,生命的真相就只有当下!一个当下有正智正念的人,当下就不颠倒:你不会再落入过去的影像中、过去的记忆里面,不会受它的左 右,不会落入过去的影像思维的一个模式中,前际就会断;那么,前面的影像不再影响你时,未来的种种,你也一样不会执著为实有不变的,后际就会断。活着,只 有眼前——当下,因此,无所取、无所求,自觉涅槃。涅槃是正智正念进一步地体会——贪瞋痴永灭,烦恼永尽。如果我们没有正智正念(如实观照的“看”),我 们会随着习性而转。我们现在的思维模式里面,我们的意识里面,潜在的是什么东西?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痛苦的、烦恼的,呵,染着最深!被那个“受、念”的感 觉束缚了,总是在真实不变的实有感里面,没有看清楚“受”起而后“受”会灭,不知道“想”起、“想”会灭的真相。如果是真的实有,起了,不会灭。既然起 了,又灭了,它是永恒的吗?它是实在的吗?但是,我们却会把那个感受留在我们的意识里,储存为一种影像,时时刻刻拿出来,以为是真的。我们从来没有认识过 我们的念头,不知道念起念灭,受起受灭的真相,而被虚幻的“受”和“念”拖着走,带来的只是忧悲苦恼!而“正智正念”的功效:念、受起,知道起;念、受 灭,知道灭……一直看,一直看,明白了,就体会到“念”的虚幻性,明白“受”的非实如幻。当你在念起、受起看着它时,你会发觉到它当下就灭了,这样的虚幻 非实!我过去为什么被它骗了这么久,乃至生生世世爱、取、有?是因为受!这个受有多重要啊!不仅生生世世的轮回是因为它,而且,这一生为了这个一时半刻的 苦、乐感受而作牛作马,造业无边,真是糊涂透顶了!所以“正智正念”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建立深刻的缘起正见,如何产生“正智正念”?因此,必须把 我们脑子里原有的错误知见慢慢地修正,依止缘起正见,把它变成我们思维的原则和根本,我们从这个正见的思维模式中出来的,就是“正智正念”,唯有这样,你 才能护持在所谓的“正智正念”上。正智正念进一步体会进去,就是涅槃。当你时时刻刻在观照中,“系念在前”,“正智正念”,你的定力会加强,你会不散乱; 随着定力的加强,你的观察力、洞察力、明白度会越来越清楚,忽然间,你整个问题解决的时候,你就知道它的奥妙。当你明白时,你才知道什么东西在明白:今天 学的正见——在里面的软件程式会发挥作用。你们才知道:哦,原来这才叫作相应!这个软件程式慢慢、慢慢地建立稳固时,当你在观照中、觉照中,忽然间“啪” 一下子相应了!什么相应?那个正见出来相应!你会发觉奥妙:原来不过如此!鼻孔都是向下的,你就没事了,解脱了!所以我们学法不要以为很深很深,其实,法 是非常普遍的、很如实的,时时刻刻的展现在时空中,每一个当下你都可以了解它。只是由于我们无明、无知,故而看不到。所以,学法要有悟性,要去体会,要当 下去明白、提取。懂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不懂,它会再来。
    我们都活在幻相中,而不知 道那个是幻相;当下找不到的,那个是真相。所以,师父为什么在如实观照时用一个“看”字?“看”就是找,“看”就是觉知,“看”就是注意它,“看”就是观 察它。当你“看”的时候,绝对找不到!为什么用这个作为你们的下手处?为什么要你们从这里进去,去体会它的奥妙?一切的奥妙都在这个“看”字之下会现出 来,就在这里,这是下手处。体会到了它的奥妙,进一步才能体会什么是法性。体会到法性的本然,你们就有位置了,就站在法性上了,不再颠倒了!这个是过程。 入手处不明白它的奥妙,后面的成果是不可能出来的。这是我一生所学体会最重要的关键所在!拿来给大家作个入手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弘扬如实观照的原因。
    活 着时,每一个行为、起心动念,我们加上一个觉知,加上这个觉知就能慢慢地体证到“正智正念”、“系念在前”的重要,你才会活在真正的生命里面。你不是活在 过去,也不是活在未来,如实地活在生命的当下。这个生命的当下,我们都忽视了。人真的很奇妙,都活在过去与未来,眼前没有真正活过。什么叫活着,什么叫生 命?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叫活着吗?未来的,还没有到,叫活着吗?什么叫生命?身心当下能作用的,才叫生命!过去,已经没有了,未来还没有到,什么叫生 命?如果我们真的落入时间相、相续相,我们就被时间相迷惑了,就落到过去和未来。其实,生命只有当下,离开当下,没有生命!为什么?一刹那前已经过去了, 已经永远不再来了;一刹那后还没有到,你怎么样也体会不到。活着只有当下!
    有一个很重 要的观念:到底要修多久,到底要定多久才叫禅定?师父的禅定只有当下!当你们在听我说话时,你们不颠倒,正智正念现前,这个当下就是定!当下没有贪瞋痴, 当下没有烦恼,懂吗?当下没有随波逐流,当下没有被妄想束缚,当下身心安然自在,这个就是定!那人家问:“师父:这个很难保持啊”!我说:要怎么保持?生 命只有当下,还要保持什么?正是因为落入时间相,才要保持!生命没有时间相,生命只有当下,那还要保持什么?所以,你只要能够当下不颠倒,当下不贪瞋痴, 当下不随烦恼走,那个就是定!那生命只有永恒的当下,所以,保持当下的清净难吗?要修禅定难吗?只要保持这个当下,真的很难吗?修行只有这个当下,很难 吗?禅定只有这个当下,很难吗?只要有正智正念,当下一个正智正念就好。注意听!正智正念不要很久,只要当下有正智正念就好!生命只有当下,只要你活着, 有觉知时,保持这一念觉知就好,不要二、三十年修行,不要几生几劫的修行哦!修行只有当下,那当下明白,不是当下顿超吗?什么时候能超越?在你没有生命的 时候呢,还是在过去、未来超越?当下明白就是在当下超越。既然是当下超越,是不是顿超?注意听!这个也是一个入处哦,要明白!如果你听法的当下,没有体会 到,你现在还没有超越;如果你现在明白了,当下就清净。当下就清净,不是顿超是什么?当然没有超的就没有超,一超就是顿超,这样明白意思吗?
    什 么叫“现法”?“现法”就是当下的现象,当下的身心状态。所谓“见法”,就是见我们内心变化的过程。当我们六根接触六尘时,要看清楚内心中受、想、觉 (见、闻、觉、知)的起、住、灭,你只要是看着它,它一定是起、住、灭的过程,不外如此变化而已,并没有其它的,这就叫“见现法”。即使身心在执著、贪欲 中,只要能看清它在起贪念,就叫见现法。只有见现法的人,才有后面的功用——见灭。这个灭,不是我们把它灭掉的,而是法性自尔的灭,一切法必归于灭。这就 是真相!灭炽然,不待时,当下如实知,当下即是离炽然——炽然就是痛苦烦恼。所以,只有在当下才能发觉我们生命的真相,而能观察的就是当下的生命状态,那 么我们要离开痛苦烦恼和颠倒执著,也只能是在当下,因为生命只是当下!当下不能见法,下一秒种还是糊涂,死后更困扰!所以,佛陀说:如实知者,当下见现 法,当下离炽然,而不待时!并且教我们“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当你内心在禅思寂静中,外面触缘所引起的,或是内心的起心动念,它自然显 现,那份明白和了解是自然地显现出来的。我们为何要如实知?要让它自然显现,要看透它的真相,不再被它迷惑,把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如何让它真正地显现?“ 方便禅思,内寂其心”,这样“如实知”就显现出来了。如实观照为什么用“看”的方法?一切奥妙就在这里:只有“看”,才能真正达到“如实知”,“如实知” 才能显现,达到“如实知”就一定会发现“必归于灭”!你要“如实知”,就要让它自然显现,你用作意,用种种有为法,反而看不到。为什么?因为你在作意中, 在颠倒中。只有“内寂其心”,只用一个“看”字,这个“如实知”才能自然显现,所有的奥妙就在这里!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六个原则,使你的意识不起作用(指 的是意识的分别作用,而不是意识的功能)。一切的心法,一切修行的奥妙就在这几句话:“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是,如实知显现”。这就是师 父的如实观照中一个“看”字的奥妙!这“如实显现”四个字,也是师父一生学法最重要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落入有为的造作、有为的修行里,那都是在实 有感、自性见里面,要解脱就非常非常困难了!这里的“如实显现”四个字,涵盖着法性的奥妙,是法尔如是的法性的功能,不是人为造作的功能,要明白啊!那 么,我们怎样发觉六根以及六根触缘所起的受、贪等诸法是无常、有为、生灭的呢?怎么会显现出来的?就在寂静的当下,你“看着它”,它就自然显现。自然的体 现中,你就知道它是无常,它是有为,它是生灭的,不要再起一个念头的。如果起念就不是了,看不到了,而是让它如实知自然显现,最奥妙的就在这里!修行能把 握到法要,抓住重点,才能很快地真正受用。这个“如实知显现”很重要,你们要在这里下功夫!这是师父三十年最深的受用处,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大家要体会, 很奥妙!这里非常非常重要!也是最重要的心法所在!体会到了,修行就会很轻松,而且很快!“不待时,离炽然”,这不是修来的,是法尔如是,法性本来就是这 样的。所以,当下契入法性,当下就解脱,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不然,你要解脱是不可能的。这个“看”字,是从法性下手,直接契入法性空寂,就不再受迷惑了。 你不用对治,自然显现法尔如是,还其本来面目。法是普遍地存在,是必然如此的。明白的人随手拈来都是,不明白,隔着一层膜,生生世世都不能了。所以,当你 们真的依法奉行,体会到这个法性空寂时,看到法性自尔时,你要贪、染、住都办不到!这个就是法性如此。是不是你境界很高?不是。那是法尔如是哦!法性本来 就是这样子的哦!即使师父今天有所体会,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法性本来的功能,是法性法尔,本来就是这样子的!你们要体会这一点很重要!明白了,只是随 顺法性而已!它本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见法其实不难!只要见了法以后,再加功用行,就一定会证初果。
    师 父的如实观照是基于实相的立场来谈的。在指导禅修时的主题就是观察“受、想、觉”的“起”、“住”、“灭”。一切法是缘起的,“念念不住”,“受受非实 ”,“即生即灭”,“一切法无自性”,“如幻非实”,这就是要得的法——缘起正见。这地方就是下手处、入处,明白了,才能谈到进一步不受它束缚,这就叫本 来,叫解脱。
    关于“受”的如实知: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时时刻刻不停地 在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接触,而产生了六识,俱生受、想、行,这就是我们身心活动的变化,它是起起落落,千变万化的。由于“触”的因缘而产生 苦、乐、不苦不乐受,也必然由于“触”缘的消失而“受”灭,这是缘起的必然法则――“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是真相。但更重要的是:当因缘灭,受也 跟着灭时,这个灭的当下就是“止、息、清凉、永没”!这个就是真相,就是法尔如是的本来寂灭性。我们众生看到的,最多了不起就是能看到苦、乐二受,很少人 看到那个“灭”。好比,众生看到虚空,看到的是飞鸟、飞机、下雨、狂风大作、云彩变化、闪电等种种的相,这些相是随因缘而有,随因缘而灭,它是刹那变化 的,它是必归于灭的。既然是必归于灭,它的寂灭性,你们有没有看到?虚空的虚空性你们有没有看到?所以,众生看到的是生生灭灭的幻想,而圣者看到的就是它 的灭相;现象是生生灭灭的,而灭相是不生不灭的。生生灭灭是我们常看到的现象,要从现象中去体会它的不生不灭。
    “ 因缘起苦乐,因缘灭、苦乐就灭”。下面为什么连接的是“止、没、清凉”?这个消灭的现象是“止、清凉、息、没”,我们有没有发觉这几句话的过程和最后的归 宿?要好好用心体会!我现在问各位:“有苦受否”?“没有”!“有乐受否”?“没有”!那么,当下是什么?体会这个当下的——明白了,不离开这里难不难? 即使我今天触到一个缘,起了苦、乐二受,它还是要灭,也是要回到这里!注意听!明白这个,你站的角度就不会颠倒了!任它风起云涌,是苦是乐,它还是“必归 于灭”,“灭”的当下就是“本自空寂”,就是不动不摇。知道那个感受、情绪、想念是来来去去的,非实的,你就能如如不动,因为了解真相――就是这个“灭” 字。众生执著在那个生灭相,而圣者体会的就是这个灭相。如果大家听得懂,生活中每个当下身心都能体证,每一个刹那都能跟法相应,清净不染,那样,我们就真 的要办禅修了。禅修的目的,通过很多过程的体验,也就是要体会这个而已。《楞严经》讲:来来去去的是客人。客人不可能永远住在这里,他总是来来去去。我们 看到的现象界,外在的虚空中的浮云、飞机、飞鸟……就象客人一样来来去去的。如果你是这个旅店的主人,你一定都是在柜台的,你不会一天到晚去千里奔波的, 只有客人是来来去去的。触境生情、触境起受,就象客人来来去去,随着来来去去的客人而走,它息息“必归于灭”,“必归于灭”的当下就是不来不去的“主人 ”。但是这个“主人”,不要把它当作有一个“我”,注意听!不是这个意思,是讲法尔如是的本来寂灭性。对其它的心理状态,如喜、忧、舍等,也要明白清楚、 如实知。
    舍受也是有因缘条件的:“舍受因缘生舍受,灭,止、清凉、息、没”,这个就是因“必归于灭”的必然性,而在“灭”的当下悟入本自寂灭的法性!我在这里挑得更明,讲得更细,大家一定要好好体会,把这个问题当作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个地方是要相当用心的,不止要用心,还要用生命去体证:在事事物物中,时时刻刻的接“触”中,从身心动态去发觉,有没有与正见相应?是不是真的缘起无自性?是不是真的念念不住、受受不住?是不是即生即灭?是不是不生不灭本自空寂?能不能做到心中不动不摇、如如不动?点点滴滴要用心哪!

    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了一点缘起法,学了一点空义,以为“我”是不可得的,“我”本来没有, 还要修什么?快乐就好,生活过得去,卡拉OK快快乐乐过日子。这样叫修行吗?那个我执能断吗?那个习性能断吗?他以为“我”没有了,所以也不用修行了,而 不知道那个俱生我执(思惑)深细到什么程度!你不理它就没事了吗?你以为知道没有“我”就没事了吗?潜在的那种执著如胶似漆,要把它去掉谈何容易!我看到 那些人,我真的心里很痛!唤不醒,自以为是,耽误了。我个人觉得自己很惭愧,用功不够,用心不够,内心很恐惧,微细处,越细腻、越微细的地方,你越发觉, 你才知道不容易啊!破我执,谈起来很容易,实行起来很难。要破这个俱生我执,唯有在实践中才能破除。实践六度就是在破除俱生我执的部分,布施就是利他,利 他才能舍我。众生总是希望占有,实有感的占有,你的我执怎么破?!破我执,唯有从利他中,你那个“我”才能淡掉!慈悲是破我执最好的药方啊!真的要破我 执,必须去“舍”!从利他中超越那个我执、我慢!

    建立缘起正见的思维模式:我们不管发生什么事,任何一法的产生,我们直接的反应是什么:“谁在做,某某人在做,谁谁谁怎么样?是谁造作的”?我们很少有因 缘的观念哦!很少有缘起的正见。如果有缘起正见的人,他不会说:“那是某某谁做的”,而是说“它是什么因缘而发生的”。我们要反省、反思,比如说,你家里 的亲人做了某一件事情、不好的事情,你就会质问他、责备他,马上就相对。我们看到一件事情不顺眼就会去遣责,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就是实有一个“我”在造 作:“你为什么这样?你为什么那样”?其实在这时候,就有一个相对于你而存在的实有的“我”了。如果你在责备那个对象时:“你怎么样,你怎么样”时,是不 是潜在有一个“我就是这样”的观念?要明白呀!但是一个有缘起正见的人,他会问:“什么因缘使你这样做?什么因缘而造成这一件事情?”你看看,有缘起正见 的思维模式与我们“我见”深重的思维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哦!这个地方关系到我们平常起心动念直觉的反射作用,因为我们潜在很深的观念,总是在实有感里面, 总是在我执、我见里面。我们今天如果把缘起的正见没有建立得很透彻、很明白,只要还有那么一点我执的影子还在,你的思维模式和应用出来的地方,一定是不离 开这种实有的直觉的感觉!这跟我们的生活真的是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离不开人事的接触和外缘的接触,当你跟人接触时,言谈之中,你的反应,你的言语之 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倾向?这个地方很重要!我们要修行,要悟道,如果不是在这里发觉这个问题,你是没有办法解脱的!也就是说,你每天在犯,每天在我见执著 的惯性中,你不知道。那不知道就没有办法发觉哦!要悟道,就要在这个地方看清楚。一般来讲,我们起心动念,我们不知道;我们直接的反射、反应,我们不知 道;我们已经落入那个自性见的惯性中,我们还不知道。缘起的正见真的建立得很清楚的人,你就会善于观察:每一法、每一件事情,当它产生的时候,你做出直觉 反应的那个起心动念的模式是什么?你要观察这个,就是在我们直接的、很自然的这个反应中间去观察;另外,在触、受之间也要去发觉。我们要修行,在哪里修 行?我们要观照,在哪里观照?就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起心动念,在触、在发动、在言语,在产生那个作用的时候,就是要发觉:你到底是跟缘起正见相应的思维模 式呢,还是执著、有我执的那种思维模式?自己都要很小心地去发觉。这个才叫修行,这个才叫用功!

    关于时间:“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时间依存在的运动而显现。一切万法有生、住、异、灭,由于万法的息息流变,好象有一个运行过程,才产生了时间感, 现出前后相续的幻相。诸行无常,刹那刹那的变化不居,在这息息流变的迁流中,而现出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此一刹那为现在,前一刹那为过去,后一刹那 为未来。时间与万法相依相存,没有独存性,故无实体。时间依存在的运动而显现,所以,此以为极长,彼不妨以为极短。这在物理上也可以明白,如果速度非常快 时,与我们地球上的时间还是有差别的,因为时间感不一样。所以,佛法说:“一念与无量劫,相摄相入”。又,过、未是观待现在而有,现在是观待过、未而 有,“三世”是互相观待而成立的,因此,没有一个单独的现在、过去、未来可得,也就是时间的“常性”不可得。所以,虽然现为相续相,又是没有前后相的实体 可得——法无自性,法无我。

什么叫现在?当你说“现在”时,现在已刹那地成为过去了,所以,我们不用时间,不讲现在,也不讲刹那,而只讲“当下”。“现在”是观待过、未而有,就落入 了时间相,它是迁流不息的。师父讲“活在当下”,不是讲当下的实在性、永恒性,而是说,只有在当下才能看清真相,只有在当下才能破除“过去”、“现在”、 “未来”的实在感。现在,整个社会都在讲“活在当下”,注意听!活在当下,要有内涵,不能随便讲“活在当下”。几个人懂得“活在当下”的意义、内容是什 么?这个要决择的!今天没有中观的正见,没有缘起的正见,不可能了解这个真相。坦白讲:哪一个人能不活在当下?!活在当下,不是功夫,不是境界,本来就是 这样子的,只是你不知道!生命本来就超越时间相的,只是你不知道,落在时间相而已!明白了,看到了,你就知道时间相的虚幻。什么叫活在当下?“当下”是超 越时间相的!

    俗谛是一种假名施设。用时间来彼此了解沟通,也是不可或缺的。我 们的心与外面的一切境相是相依、相缘、相应的,而且是自识、他识辗转相资的。认识到哪里,那里即是一切;观察前后到哪里,那里即是始终。追寻万法的“第一 因”实不可得,仅能从相依相待的世俗观去了解它,也就是一切法唯是假名施设。自他的认识、辗转而变成共同的认识,并且通过语言而交流、沟通,大家知道意思 就行,并不是有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实体。缘起是佛法最重要的观念,一切法是相依相待的,没有绝对的东西,相对又相摄,相依又相成,这是最难了解的。我们说“ 明”时,暗是不存在的;说“暗”时,明是不存在的,这是相对的。但是没有暗,明能显出来吗?如果没有明,暗能显出来吗?这是相摄的。因为明,所以显暗;因 为暗,所以显明,这是相摄的、不离的、遮它显自的。但是,明不是暗,暗不是明,这是相对的、不即的。这个道理要慢慢去体会,这就是缘起的幻相:相依、相 缘、相成,又相对而相摄。如果你落于实有的明、暗,那你就根本不懂缘起!所以,中观就是要破除两端的执著,两边都不可得,都非实,只是相依相缘而相生,又 展现出不同的体性,所以,变成相对。缘起难了解就在这个地方,就是不即不离,离两边又不著在中。

关于动静:众生由于潜在自性见的太深,不是落于“有”,就是落于“无”,总是把动静、有无看作不同的两边,然后各行其是,执取一边去了。这个地方体会不 到,我们要见法也很难哪,体证真相就不容易啊!清楚了,明白了,世俗的生生灭灭就是真谛的不生不灭,就能即俗而真,而不须厌离人间。无常的生生灭灭是缘起 的幻相,由于其“实”性不可得,“常”性不可得,“我”性不可得,而显示空寂,显示它的不生不灭。如果我们不能从现象的生生灭灭,体证到它的空寂性的不生 不灭,那你就不能即俗即真,真俗无碍就达不到,你就不可能解脱,这个很重要!

   又此所谓“灭”,系指无常灭,与性空寂灭不同。无常的灭,是缘起的,依因缘而生,生而即灭,所以,这是现象,是有为的。如误会了,把那个生灭的“灭”,看 成性空寂灭,这即会说:灭,即诸法归于本体寂灭;生,是从寂灭本体起用,那就是倒见了!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千万不能混淆!这个点点滴滴的微细处,都要很仔 细、很明白的!中观者以无常灭为缘起的幻灭,幻灭非都无——无见,则不失一切行业。它不但不会离开缘起的万法,更不会去破坏它,反而成立了一切行业。灭与 无,是缘起幻相的一种姿态,非是都无断灭。灭,是生的消灭;无,是有的消失,所以,灭与无,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如:抗日战争已过去了,没有了,但历史曾有 此抗日战争,此项战争的影响仍在。业力也是一样,即生即灭是过去了,但是产生的影响力确实存在,所以,即生而即灭,有而还无,与都无断灭不同。虽念念生 灭,刹那不住,如石火电光;过去的行业已灭,而能不失,于未来仍感生死。这个业力是佛法中最难解释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有业力而无作者”。

   这样,从即生即灭的观点说:诸法是彻底的动,彻底的静。从生与有而观之,即是动;从灭与无而观之,即是静。即生即灭,即有即无,即极动而极静,即新新不住 而法法不失,此是佛法的诸“行”观,变动观。这个变动是当体即静:我现在在这里说法,身体在动,嘴在动,意念也在动,这一般来讲就是动相,但是,即动而 静,当体即静,你们体会得到吗?“动中有不动”在讲什么?你们要明白,就在讲这个:即动即静,生灭即是不生灭,缘起就是空寂!动与不动你就了然于心。要让 一个人明白这个很困难,因为真的明白了,真的了解了,你就大受用了!

   望文生义的盲目修证者,有以“见鸟不见飞”为见道的,这误解即动而静的缘起如幻观,以为亲证法性寂灭了。依佛法说:见道乃体见法法寂灭无自性,哪里是不见 飞(动相)而见鸟?从即般若起方便智,那应该了达无自性的——即生即灭的如幻行相,应该即法法不失而见鸟之飞动才对。故见鸟不见飞,不过是从自性妄见中幻 起的神秘直觉,其实,那个是定境。见道乃是体见法法寂灭无自性,法法就是动的,是即生即灭的,是缘起的相续相,但是,却是寂灭无自性的,这个才对呀!不是 法法不动,忽然间静止了,大地平沉,虚空粉碎,身心脱落。我们懂缘起,懂中观,才能真正见法:到达一切缘起相是即生即灭的如幻的行相,确实是空无自性的。 真的明白了,那么法法不失,没有一法可以去掉的,没有一法可以破坏的,没有一法可以排斥的,这个叫法法不失。鸟飞,就是鸟飞,怎么会不飞呢?应该这样才对 啊!

有没有懂缘起法?缘起真的明白,真的透的人,当下就解脱。一定要回到生命中去体验,如果真的明白,你怎么会见不到空性寂灭呢?你们听到我说话的当下也是 啊,为什么见不到呢?就是没有用生命去真正体证,所以才见不到。我们的心向往解脱,但是不够投入,不够用心,你当然体会不到。知见明白了,做不到,那就更 要反省了:我如何实践而能体证?这是我对大家的期望和鼓励。能体证的很好,发发心,为佛教,为众生付出一点,好好把这个法弘扬出去。不能体证的,发心猛 勇、精进、用功,把这个法学透,一定要受用。观念的修正到实践的清净,确实要靠我们自己用生命去体证、要去行。我们今天理论听了一大堆,我会讲会论,自己 还是贪瞋痴一大堆,那请问你:这些观念要做什么?难道当作你语言的工具而已吗?比别人会讲话的那种优越感而已吗?我们讲要生生世世来度众生,用什么来?如 何能随愿而来,而不是随业飘流?如何能在这样的世间不会沉落?要有内涵哪!不懂缘起,不懂无我,你处处都是陷阱,怎么能超越?所以,我们要用缘起无我的正 见,来修正自己的内在,提升自己的人格,净化、超越,了解生死如幻,不再执著,不再恐惧。明白生死如幻,涅槃也如幻哪,不执著,才有那一点自在来的。真正 说,无所畏、无所得、无所著,知道生命如幻无我,才能把生命布施众生。真正六度的布施,最要紧的是把那个“我”布施出去,可是要做到却比死都难!不知缘起 而已!所以,我们要善用因缘,善用心力,要分清轻重缓急,把学法、见法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我能给大家肯定的是:这个法只要你真的愿意学,真的非 常用心,每一个人都能受用,都能解脱!佛陀的圣弟子们为何这么快就解脱?佛陀告诉他的是真相,是佛陀体证的。所以,你只要根据他正确的方法,一体证,当下 就是,有何难?

一切法的真相叫法性,一切法的实相叫法性。一定要谈这个叫自性的话,那就是一切法无自性即一切法的自性。

    一切法因缘生,因缘灭,那么,一切眼一切时灭无余,还有眼触因缘 生受吗?然而,我们无明众生对每一个触缘都会记忆很久,它好象一直存在,不会消失。其实那个是记忆,是留在我们记忆中的影像,而不是触缘的当下。触缘已经 过去了,难道还会起苦、乐受吗?一切眼一切时灭无余——当下!我们一直强调即生即灭,但是我们不知道,从来没有注意发觉,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而已。如是耳鼻 舌身意一切时灭,永尽无余,还有意触因缘生受吗?

    一切法是新新不住的流行,不是过去的复活,后起者并不是前者的再 现,因此,一切法是刹那不住而又一期相续的。延续不变,是相对的安定,实是刹那变动的。果事的幻相,依于因缘;因缘是无常的,依因缘而有者,即使是延续, 实际也还是刹那变动的。由于主因疏缘不息地变,不离因缘而有果事,果相也不能不在刹那变化中。由于果相的不即因缘,所以在主因的相对安定下,果相能一期相 续。刹那即灭与长时相续,毫无矛盾。这一段非常重要而极其深刻,贯穿于一切万法的无自性而如幻的缘有相。

    你说,人间到底什么是真实不变的?被那个“受”迷惑而已啊!被那 个感觉迷惑而已啊!每天争啊、取啊,染著很深,以为是真的,是永恒的。就好比争取到一个大冰块,抱在怀里:哇!我得到这么重的一个冰块!请问:你那个冰块 能抱多久?很快就融化了,表面上有所得,你能得多久?人间的欲望都一样,我们活在五蕴的功能里,五蕴维持多久?了不起一百年。不要说死后,即使是麻醉针一 打,那个感觉都没有了,你跑到哪里去了?我们就是被那个感觉迷惑!所以,佛陀开示:“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觉以觉为量,识以识为量”。见闻觉知,只是 见闻觉知。见,只是见,色只是色;见不是色,色不是见,也不是在中间,破二不著一,没有一个见者。见闻觉知,只是见闻觉知,不超出范围,后面不再相续、起 分别、起贪爱。这个是重点哦!佛陀接着告诉你:见是此,色是彼,此非彼,彼非此,也不是在中间。如何离二边?这样明白的人就能解脱。这是启发式的,你还要 有悟性,才能体会。如果我们的眼睛看到外面的色尘,起了爱著,心就会被它系绑着,被它束缚了,而起种种的爱念、贪欲、瞋恚,永远离开了涅槃的境界。涅槃是 众苦(贪瞋痴)的止息消灭,是离系(束缚、缠)之乐。

    “想蕴”扮演的角色:众生最习惯的就是“想”,每天胡思乱想。有 事情时被事绑住了,一没事,一静下来,马上就开始动了,那个自动功能就来了,这个是最习惯的。但是,一个正念而住的修行人,当“想”起来时,马上就发觉: 哦!这个“想象”又起来了,这个“想念”又起来了。你看它,嘿,一下子又灭了。那么,那个想蕴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它的事实真相是什么?平常为什么不起? 我们一静下来它才起?为什么起了,马上就灭?如果它是实在的,为什么又会灭?稍微有体会的人,马上就进一步去探讨这个问题。用想,永远见不到法!

      真正懂得缘起的人,知道第一因不可得,本体不可得,不会说:“我过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没有生我以前到底是有,还是没有?我过去是哪一道”?也不会希 望:“我未来世要到哪里去,绝对不想入三恶道”。我们每天都在怀念过去,希冀未来,这就是有情的特性。甚至还有很多忌讳,被世俗的知见所束缚,什么是吉祥 的,什么是不吉祥的,被我见、实在感所束缚。当真正明白缘起法时,不求前际,不求后际,断其邪知邪见。心、意、识:我们根、尘“触”一念之下产生的作用就 是“识”。识生后刹那即灭,留影像而充实于心。那么,我现在看到的各位是什么?注意听!是影像,而不是实体噢!如果这个功能不明白,要解脱也不容易!我们 常常是实有化的感觉:“我看到的都是真的,我听到的都是真的……”现在告诉你:我们六根接触六尘产生“识”,俱生受、想、行,那个感受、认识、行为都只是 影像而已!那个影像在哪里?我们把它叫做心,不是讲意,也不是讲识,我们把它名为心的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我们现在留下来体会的其实是影像。比如我们的眼根 看到外面境界时,就象照相机一样,摄取一个影像在那边。但是,我们的意识产生以后,就产生了分别,那么这个影像就会留下来,留在我们心里面。所以,我们所 看到的其实只是一个影像。简单讲:意、识、心三者,其实是从同一个内涵的不同角度的功能性来谈的,它并不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从不同的功能作用上来 讲:对外面的境界就用识;对内在的根身,就用意;对种种的心所就用心。“心是种种的积集与统一,心与意为内心的两种特性,一是六识所引生的,一是六识所从 生的”。意根能生意识,也能从心灵的影像里面产生出意识,“流出又流回”。我们要了解心灵作用,才不会被这个幻相及许多虚幻的影像而迷惑,不会执以为实。 这个在观照时,对了解真相有很大帮助,所以十分重要!

    六受身:六根的每一根与尘相触都会产生“受”,所以叫“六受身”:眼见色,耳听声,鼻嗅味, 舌尝滋味,身体触外缘,意念起,对法产生分别……都会产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你只要任何一受能明白它的真相,你的我见就会破,无我见就会生起,就个 就是我们的下手处!我们活着的每一个当下,根尘不可能不触,不可能不受,随时可以用功就是在这里。我们在世间的作为之中,有得有失,这个得失的受也是一样 的,也是我们观察的对象。我们跟人接触,喜欢不喜欢,这个也是受。在每一个受的当下,看清楚它的真相:它是真实的吗?是永恒不变的吗?是不是常?如果是 常,就有我;如果不是常,我在哪里?慢慢去体会!根尘触起识时怎么样?当下即灭。注意听!这个很重要!要明白!不然,对你的观照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现 在认为它很实在,其实,那个“实在”感是留在心灵上的影像而已,不是真的,要明白!识产生的“受、想、行”也是一样,都是即生即灭的。我们有没有发觉这个 问题?其实,要证明这个问题很简单——当下观察就知道了。苦、乐二受的本质是即生即灭,如幻非实。但是,我们被幻境迷惑了,没有看清真相。同样的,声音也 是如此,那句话过来就已经消失了,生的同时也就是灭的时候,生灭同时,即生即灭,流下的只是影像。但是,我们把那个影象认为是真的,在那里起苦、乐二受。 其实,乐的一刹那,当你观察时,那个乐已经消失了。然而,我们的意识倾向于一个影像,以为它一直存在。所以,有时我会告诉各位:“你们在听法的当下,现在 有痛苦烦恼、生死的问题吗”?“没有”!那我们不是一直想灭烦恼吗?想断贪瞋痴吗?那你现在不就断了吗?不就灭了吗?你说:“怎么可能?我离开了又有了 ”!但是,你们有没有深思啊:为什么现在没有,离开会有?我又问:“你们现在既然没有痛苦烦恼,没有贪瞋痴,那这样的身心状态下,当下你能看清楚吗”?“ 我知道”。“那维护这样子难吗?“不难”。生命就是时间的幻相,我们都感觉到生命一直在一种流动的过程里面。其实,生命到底是多久?什么叫生命?你们现在 听我说话的当下叫生命,注意听!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到,那都不叫生命。生命活着就是当下而已!注意听!如果明白这个,注意听!明白这个的话, 修行要多久?禅定要多久?注意听!听懂的人很快就受用啊!你能全心全意听我说话的当下,有没有烦恼痛苦?“没有。”有没有定?绝对定!没有定,你怎么听得 到?那我现在要问各位:这个定真的那么难吗?那修定的定是要修什么定?什么样的定叫定?你们现在解脱了,对不对?(师父爽朗地笑)但是,为什么又会回到不 解脱的地方去呢?因为你们落入了时间的幻相!你们没有活在当下。生命只有当下,注意听!那修行只有修当下,注意听!定力只有当下在定,你就不会被时间的幻 相迷惑了,那修行就不难!有时候谈这个很好玩,但是很重要!尽量点点大家。

学佛要找到根本,断贪爱执取之根本:当看到颜色、听到声音、闻到香味,吃到味道,身触滑软,意想法尘时,用缘起正见的思维模式去观察,一切法非实,如幻的 有,非我非我所,知道受的虚幻性,就不会执取贪爱了,而非压制忍耐的方法。我们一般人在根尘触产生受时,只看到集起(生),注意听!没有看到灭!问题就在 这里。如实观照的人集、灭的当下明白,那还会不会相续?由于不明白而相续,注意听!由于如实知,知道了它的真相而不再相续,注意听!这里是非常非常重要 的!我们今天不管是看到一个现象,听到一个声音,感受一个味道,我们把苦受、乐受的六受身都当为是永恒的、实在的、不变的,注意听!这个就是我们不如实知 而引生的执著,那个我执我慢就会相续不断。如果知道集、灭只是当下的现象,注意听!看清楚这一点,你就不会随波逐流,以为是真的了,就不会随着六根门头产 生的六受身而在那边颠倒执取、相继不断了。你们如果能观察、能懂的人,当下就明白!看到集灭的“灭”,当下明白了,这个明白叫如实知。在六根触六尘产生六 识,俱生的六受、六想、六思,都是即生即灭,你能“看”清楚的话,哪一个如实知的当下不是清净解脱?问题是要这个“如实知”是这么难!而且,我们一直有一 个观念,这个观念是潜在的并且很深的:“师父:你现在说的我没有,但是我回去就会有”。注意听,你们现在注意听!你们回去真的会有吗?当下把这个观念搞清 楚的人,回去马上要注意哦!回去真的有吗?回去跟现在不同吗?你们回去以后生命的每一刹那跟现在不同吗?注意听!那好,现在的功课就是保持这样的觉知难不 难?回去后的功课就是保持这样的觉知难不难?这个叫修行用功,你们现在起有功课了!一个当下真正明白的人,真的“如实知”已,不但现在没有事,回去以后, 不会又说“我回去以后又有了”。不过,如果真的还不明白,也没关系,回去以后,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刹那还是要观察它,去注意它,去觉知它,每一个当下的因 缘都有让你明白的机会!只要你在觉知,只要你在观照中,你时时刻刻都有发觉真相的机会。这个机会要如何去把握?靠师父去推动你吗?要不要都由你自己啦!

    修行的地方在哪里?就在我们生命活着的当下,每一种因缘中都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在我们生活的当下,待人接物,根尘触之中。如果在一个无所 事事、没有外缘的情况中,你如何去发觉自己的根尘触产生的作用,去发觉它的内涵与真相?其实正好相反,你最恐惧的、束缚最大、最害怕的、最不敢面对的,就 是你的修行第一要目——就在那个地方!不然,如何去超越它,如何发觉真相?当你痛苦,你要面对痛苦,把痛苦的本质看清楚;你恐惧,跳进恐惧,把恐惧的真相 看清楚,其它没有办法!学了这个法,就能观察,就能发现真相:它是不是真的无自性?真的无我?真的如幻非实?真的即生即灭?注意听!这个都要很明白地观察 它。我们的根尘触产生的苦、乐受和不苦不乐受,它的幻相非常深细,要好好看清楚它。还有,我们的意识可以产生“千百亿化身”的幻相,心灵的作用是很微妙 的,我们不了解这个心灵,被它骗得很惨,生生世世就在这里轮回哦!马丁在表演催眠时,他暗示你是什么身份,你就会出色地表演起来;很酸的东西,他告诉你是 水蜜桃,你吃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不再受暗示时,看到那个酸东西一口也咬不下去。那么,我们的意识虚幻不虚幻?是不是真实不变的?每一个人不明白当下的意识 状态,都认为自己是清醒的:“我所看到的,我所听的,我认知的,我很肯定的……”,真的吗?我如果告诉各位:你们都在梦中,都在受催眠中,没有一个人会相 信。有人说:“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梦中是潜意识,是意识深沉的部分;现在是明了意识,是表面的部分。只是我们觉得梦中是假的,现在是真的。我告诉各位: 当你们认为“我”的时候,就是在梦中、催眠中;当你们离开那个“我”时,真的明白“无我”,真的超越它,不再执著时,才叫“醒”过来。我今天跟大家结缘, 就是要呵醒众生的无明。真正要呵醒你的人绝对不会讨你喜欢,会杀你的,把你那个“我”想尽办法要杀掉的!你是很恐惧的,很怕的,你会逃避的,你会难过的。 真正爱你们的人是谁?要搞清楚啊!

      现法见,灭炽然,不待时,缘自觉:现法,就是当下的身心状态。怎么看到呢?“若眼见色已,觉知色,觉知色贪;我此内有眼识色贪如实知者,是名现见法”。耳 鼻舌身意,亦复如是。就是说:当你的眼根见到外面的色(自己身心也是),你会觉知,你知道你现在看到外面的色;然后觉知色贪:“哦,我内在的眼识对这个色 起了贪爱、喜欢了”!这个叫现法见。注意听!这是第一步。师父的如实观照其实要达到的第一步就是这个:一定要发现自己内在的现象、作用。众生哪里不明白? 不知道自己的身心变化,也不知道六根触境时产生的种种的执著、贪欲、爱染。这些都要如实地明白的知道,才能有后面第二步的功效,那就是什么叫“灭炽然,不 待时,缘自觉”。在我们起贪欲、执著的时候,象火在燃烧一样,故名炽然,很苦的;但是,当我们知道灭时,没有贪欲时,当下是寂静的,是顺涅槃的。这个还要 等待特殊的机会吗?还要等待什么因缘时节吗?“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我有内眼识色贪,不起色贪觉,如实知”。我起了贪欲爱染,很清楚明白 它,叫“现见”;然后,我六根触六尘,不会起色贪,这个没有色贪的状态要很清楚明白地了解。第一个是起色贪的状态要明白,第二个是没有起色贪的状态也要明 白。“比丘眼见色已,觉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色,不起色贪觉,如实知,是名灭炽然,不待时,正向,缘自觉”。在根尘触的当下,清楚明白没有起色贪的状 态,那个就是当下灭炽然!那还要等什么时节才知道?所以,也是不待时,也是正向,正向就是迈向涅槃,也是缘自觉——当下的明白。在佛陀开示的当下,明白的 人当下反观,当下就知道:“啊!我明白了,感谢佛陀!我从现在起皈依三宝,不再颠倒执取了”!如果我们当下是在不贪、不欲、不著,不起瞋恨,当下都很清楚 的明白它的这种状态时,当下就是灭炽然、缘自觉!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起”的状态,知道执著、贪瞋的状态,也要知道不起的状态——灭相!我们只知道集,而 不知灭,其实,灭是每个当下都能体会的,注意听!我再问一次:“你们现在有没有痛苦”?“没有”!“你们现在有没有烦恼、贪瞋痴”?“没有”!“有没有实 实在在的明白啊”?(大家的笑声)缘自觉就在谈这个!注意听!没有的状态(灭相)要很如实地知道没有,很重要!这一经这么简单,但是非常重要!回去要多思 维,多深入,多体会!很快你们会受用的,注意听,很重要!我再三提示这个地方,真的是一切法的重点都在这里,现在不能当下体会的也没关系,我们众生有一个 很糟糕的问题:一次反应不过来,二次会加深一点反应,十次会更深一点,一百次时会:“啊!我明白了”!每一次讲到重点,我都是要重复,只有一次一次地听, 一次一次地觉,你们才越听越清楚、感受越深,所以重点一直在重复。我常讲:“我说法没有什么善巧,唯一的方便善巧就是:一次听不懂,我说十次;十次听不 懂,我说一百次;再听不懂,我说一千次,一直说到你懂为止”!重点我会一直重复,不厌其烦的。

    学佛的三个过程:破、立、活。众生无始以来习性深重,我执深重,所以,要破除这个我执、我 见,刚开始会感到孤寂、生涩、很冷。因为你在一切“有”中惯了,你觉得破除这个“有”好象就失去了什么,所以,觉得枯燥、很生、很冷,这是正常现象,这是 过程。我们在执我中习惯了,你要破它时,它会感到恐惧,“我”消失更恐惧哦!我们总是觉得有我才对,无我怎么可以?所以,第一个阶段的破(杀),就是要铲 除、破除本来保有的执著,破除我执、我见的习惯性,铲除我们的个性、习性。当你要铲除这个时,你会感到很难过,好象离开这个就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了,生命好 象失去了什么。因为你对这个执著很深,不愿意放,你才会觉得没意义。第二阶段就是立(见法),见到法性空寂,知道一切法本自清净,生命如幻,他不再恐惧 了。第三个阶段就是活(严土熟生的妙用),生命真正地活起来,象狮子,没有障碍,自主自在,内心充满了那种信心与肯定!就是菩萨的度生过程——无畏的、无 私的、无我的去利益一切有情。所以,首先要破除一切障碍,见到法性空寂,生命才没有束缚;没有一切大小的框框,才能真正地活起来,真正生出大慈大悲心,只 要能使众生得度,不惜一切,甚至连生命都可以付出。为什么能这样的大无畏?因为他无我,他知道法性空寂,生命如幻,不再恐惧了。所以,在修学的过程,刚开 始要破我们的执著、习性,破我们的贪染,你会觉得无所适从,会觉得难过,这个结牢得不得了,好象“我”不存在是不可以的。而不知道,大死一番活起来的那种 真正内涵,你没有体验到,没有体验到“离系之乐”。你不知道,在这个“我”真正舍掉,破除我见、我执的贪爱以后,你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生命的真正意义。那种 大自在,大无畏,你体会到时,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什么地方。不会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空空洞洞的、孤寂、冰冷,不是死灰的,绝对不是这样!那个离执以 后的真正的所谓“寂灭为乐”,一般人都是不能了解的!不要怕眼前的失去——欲、乐、我等种种的执著的失去,不要怕那种孤寂!不经历那种孤寂,你就不能体证 法性空寂,你就不可能真正地活起来!这个是过程,不要怕面对,不要怕失去。一定要为自己负责,内心只要还有丝毫的贪瞋痴和烦恼,就不要懈怠。要面对、要承 担、要追讨、要深入、要觉知、要超越!这个就是我们生活中最要紧的一件事情,而且不需要离开生活,都能用功。所谓面对,就是在当下的承担中去解决、去超 越、去观察、去修行。正因为有烦恼才要面对、超越,没有烦恼,哪里能证菩提?!所以说,烦恼即菩提。

   好,我们现在当下可以观察:从过去到现在,你一生中最喜欢的、最痛苦的、最不喜欢的是什么? 看看有没有办法再感受一次?所以,你就知道受的虚幻不实性了。“我昨天吃的味道好棒哦,今天还想吃”。那我现在问你:“那个味道你真的知道吗”?如果想得 出来,就不用去买了,时时刻刻要吃一想就有了;如果那个味道根本想不出来,你的爱吃从哪里来?真是奇怪的事!那种即生即灭的感受,居然认为一直保存到现 在!“我很痛苦”!现在真的存在吗?要是真的存在,你一天到晚哭死了,明明你现在笑眯眯。“我希望、我理想、我要……”到底要什么?希望什么?理想什么? 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只喜欢彼受,不喜欢此受?为什么只喜欢此受,不喜欢彼受?到底是为什么?我们有没有看清楚?我们活在什么样的虚幻中间,你知道吗?“ 我希望明天会更好”。我请问你:那个好,是什么受?是根据什么而定的?所以,我们在狂心中,不知道狂心如幻哪!不知道歇!怎么歇?了解真相,自然就歇!所 以,在根尘触的当下,要明白自己的身心状态:贪爱生起了,贪爱消灭了……注意听!这个很重要哦!什么时候要打仗?没有贪瞋痴的状态如实知时,还要打仗吗? 跟谁打仗?“止、息、清凉、灭无余”呀!讲到这样已经够露骨了啦!好好用心哪!不能体会,不能如实知,不能真正明白超越的话,你怎么修都很辛苦唷!注意 听,就在这里!我给你们今天种的因素,将来就是你们解脱的因缘!不要忽视了,很重要!今天即使不能当下体证,你将来在任何一个用功的过程,突然间触到,你 会明白:啊!师父当时讲的是什么!当下你就能受用。所以,师父在这里随时点醒很重要的法义,让你们每一个能当下把握的人,当下就能受用!因此,师父讲的每 一句话,你们都要好好用心去体会,反复体会其中的奥义!这些法是这样的重要!在你们的生命里面,有一天会作用的,要明白!如果连听都没有听,连了解的机会 都没有,那是永无机会的,一定要明白哦!

   什么叫上座禅?就是空三昧禅。我们在行住坐卧的每一个当下,在六根触六尘时,都要发觉有没有贪爱、执著?起贪要发觉,它灭时也要发觉;不起贪爱的那种如实 的清净自在要发觉,并且知道如何去护持。那么,你慢慢地对自己身心的状态就会很清楚,行住坐卧都是这样的如实观察,这就是与空三昧相应的上座禅。只要修持 这样的方法,将来就能与空相应,得三昧的人就能解脱。所以,上座禅不只是打坐,包括行住坐卧都能修空三昧禅。

     根、尘相“触”产生“识”;“识”灭去,留下影像在心中,产生“受”、“想”、“行”;由“受”产生“爱”、“取”、“有”,造业感轮回。一切“眼”一切 时灭无余,犹有眼“触”因缘生“受”吗?“根”先“触”尘,才产生后面的相续。如果这个“根”灭了(眼等六根即生即灭),第一个条件没有了,那还会不会去 “触”?没有“触”,就不会产生“识”,也就不会有苦、乐二“受”了。这就是缘起法,因缘而起的苦乐,也随因缘的消灭而消灭,故而其中没有作者,没有独存 不变的“我”。这个问法者听到这样的缘起法,当下就能得法、知法、入法。真的,“缘起”这两个字,你真的能明白,你只要稍微回到身心中来,稍微观察一下, 真的是见法不难哪!我们在自己的身心上实验看看,其实是很容易的!我们没有一时半刻不根、尘触的。问题是我们不了解它的条件的必然性:前面的因只要不存 在,后面的果是绝对不存在的。但是,我们总是觉得它是永恒的,是一直相续不停的。我们的根尘触产生的受,这个中间如果我们没有正见,跟无明相应,这种触是 一定会起“爱取有”的!也就是说,众生由于没有正见、没有学法、没有得法,所以,平常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爱、取、有的无明相触中!如果我们真的明白缘 起法,时刻跟明相应,根尘触产生的绝对不是爱取有!因生,果所以生;因灭了,果就灭。任何一环,只要任何一个地方你能明白它,你就不会相续了。你们自己可 以试试看:你触到一些境,如果你在实有感、在自性见中,那你一定会染著;如果你明白一切法确实是无自性的,确实是无常的,你那个染著执取的心自然就不起 了,你自己去体会一下。尤其是“受”的部分,只要你真的看清楚它的即生即灭,知道它的不可能永恒存在,知道它的无实性,其实要解决问题就是那么简单而已! 这里没有一点点神秘,是非常如实的——就是身心的当下能验证的相状!这个地方是用功观照的下手处,很重要!

起贪欲、瞋恨、染著,与不起的差别在哪里?它的心理的相状是怎样的?这个也要发觉,要时刻清楚如实知!我们会起贪欲的原因:在这个根、尘触以后,放逸它, 随它燃烧去(炽然),不管它。但是,你只要在根尘触的当下,能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能摄受它,能看明白欲贪的真相——生而即灭的非实幻相,那么,你确实可 以不随境而转的,护持每一个当下如实的清净自在!再进一步;我再强调一次:我们随境而转是因为在“受”上随境转,注意听!能当下明白,在“受”上看清楚 它,你也可以不随它转。当然,这个都不离六根门头的用功和观察!我们不管眼见色、耳闻声,总是觉得那个色和声它是实有的,那个感觉就是“受”(根尘触、俱 生受想行),而不知道它生起的当下即灭!声音,你听到美妙,但是当下就消失了。但是,我们对那个起灭的非实之物产生了实有感的执取。这位国王不是一个大智 慧的人,都明白琴声是缘起(琴弦所弹奏)如幻虚伪的不实之物,我要它干什么!而人们偏偏在这虚幻的当下起了耽缅、染著,真是糊涂得可以啊!因为我们没有观 察,不了解真相,所以,我们总是以为它是永恒的相续,执著也才在这里生起的。我们如果能当下马上观察、马上反观:哪一个心念、哪一个感受是住而不灭的?一 切的受、想、贪欲、瞋恨都是即生即灭噢!如果我们看到那个灭相――法性空寂,你怎么会不安住呢?彻底解决的方法,是彻底的观察,彻底了解它的真相——知道 它的缘起的虚幻性,知道它的即生即灭、非实如幻,你就不会被它所迷惑了!我们一般人会很累,因为我们心灵能量耗得太大,烦恼太多,所以,我们很累。尤其是 现代人,几乎每一个人都长期疲劳,平常体能消耗太多。真正的大消耗是心灵的消耗――忧悲苦恼,那个消耗最大!难得有一点休息时间,马上就昏沉,马上就想睡 觉,所以,要保持那种系念是很难的。佛的圣弟子们,白天除了托钵以外,时时刻刻都在空三昧的修行中:经行、禅坐、经行、禅坐……有问题问一问,没有问题就 摄心防护,晚上中夜短短的时间睡眠,其余时间还是经行、禅坐。这样长期以来,这个身心非常的清明自在。所以说,我们要真正体会这个法的内涵、看清它的真 相,如果不是这样子,你说我们在烦恼中、很疲劳中,怎样去观察它?我们不懂调身,也不懂调心,身心俱疲,所以,不是掉举就是昏沉,你说,我们如何能够成 观?如何能见法?就是不容易!因此,用功要善于调身、调心,饮食也要知量,尤其是睡眠也要善于用功,身心要相当用心地调到恰到好处,禅修时我都会教。不管 是禅坐也好,观察也好,观察的重点就是:“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 散乱”。在一心安住观察的时候,就是清清楚楚地如实知“受想觉”的起、住、灭的过程。所以“观”并不是在那边观察,不要让它心动,在那边安住,一念不起, 不是这样子。注意听!我们的心是散乱的,是活动的,它一定会有作用的,我们还没有进入三昧以前,一定会有作用——不离受、想、觉,一定会有这样的作用。但 是,这个要看清楚,要明白它。这个不看清楚,不明白它,你就不可能解脱!还有在“看”的过程中,慢慢这个问题也能解决,也会进入定——三昧的相应,过程都 有。我们在观察受、想、觉时,看到它即起即灭。灭了,明白那个灭时,为什么是“止、息、没、清凉”?注意听!这个就是要你们用心的地方,要体会的地方!为 什么叫“见灭得道”?要在哪里见“灭”?注意听!要注意啊!为什么叫寂灭涅槃?叫清净安稳?注意听!这个就是要让你们体会之处哦!这个是奥妙的地方!这个 地方回去要注意,要下功夫!缘起的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但是,重点是:为什么这个“灭”的后面是“息、没、寂静、清凉、真实”?有人来问师 父为什么?我回答说,这个地方其实解释来很平凡,但是,最好不用解释的方法,这个就当作你去体会的地方,就象参禅一样,有一个重点,有一个入处,有一个很 重要的地方去思考和体验。在这里,佛陀谈出来的是结论,也是如实相,也就是真理实相,但是,我们平常人为什么体会不到?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是我们的下 手处,是我们用功的地方,是我们要去体会的地方。我们真的要明白的就是这一点而已,如果你在修学用功的过程里面,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明白了,真正的明白 了,那就是你真正大受用的地方!这个灭,紧接着就是“寂灭、清凉、真实”,那就跟涅槃是一样了。所以,这个地方不是随便用语言来表示就可以让你能明白的, 是要你去体会而明白的!所以,我常常讲:如果我用语言来告诉你一个答案,你得到的只是名言文字上的答案而已,还是观念上的了解而已。但是,如果你用生命去 体证,当你体会到时,那就不是语言文字的明白和了解,而是生命的体证、认知!我常讲,“知道了,明白了,了解了”,那个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名言的了解; 另一个是生命真实的体证。我们不要停留在文字、语言、知识层面的这个了解上,我们一定要用生命去体证:那个如实知,冷暖自知的那个真实的明白时,生命才能 产生真正的受用!你们要知道自己用心、自己去体证有多重要!我们每天在无明中,就是从惯性中不停地做一个机械动作而已!每天嘁里咔啦,就是这样过日子,不 在“如实知”中,无明一直相续地起作用。所以,师父教你们要如实观照,明白每一个当下身心动作的情况:为什么起欢喜、瞋恨、贪染?起的相状是怎样?住多 久?怎样灭的?还有那个无记——傻傻的不苦不乐受,也要明白,它的起、住、灭是何相状?不要迷迷糊糊的,没有觉知的舍受与痴相应。在根尘触中,你都要系念 在前,先明白它,先了解它,先发觉它,这个就是“如实知”,为了“如实知”,所以要“如实观照”。如实知什么?六根接触六尘生起的“可意、不可意、可意不 可意”,“如实知”以后会有怎么样的现象呢?“此则胜妙,此则俱舍”。为什么如实知有这样的功效?因为你们还不了解,所以还没有这个功效,你们也没有发 觉,这个地方就是刚刚一再提示的:当此法起,此法灭,那个灭的后面为什么是“息、没、寂灭、清凉、真实”?这个意思是一样的,注意听!如果“如实知”,就 一定会有这样的功效。“譬如力力士弹指顷,俄尔尽灭”。需多久时间?当下,“啪”(弹指),就这样子,你就明白、就解脱了!这个如实知的奥妙就在这里,所 以,一定要用心啊!“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这个量,就是范围的意思。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在看时,只是看,而不超过看的范围;在听时,只是听,而不超过 听的范围。我们会超过范围,内心起了进一步的执著,失去了正念。其实,我们的眼根尤如照相机,外面的一切物体呈现在视网膜上,就好比照相机镜头上的影像, 不是实体。而且,显现在我们眼睛中的影像也只是影像而已,就是说,显现像的那个物体还是缘起如幻的。

如幻诸行:内六处(六根)是因缘和合法,缘合而生,所以,生无所从来;缘散而灭,所以,灭无所从去,其中没有实来实去的自性——“我”。六根在产生作用时 叫如幻诸诸行,就是空寂的。所以,虽然有,虽在现象的组合中、变化中,如果你能当下明白的话,这个“有”的当下还是空寂的。注意听!这个很重要!也就是无 自性的缘起,既然是无自性的,就不实来实去,也就是没有实生实灭。没有实生实灭,那是什么?就是“法尔本自空寂”!注意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这里 听得懂的人,当下观察,当下就受用解脱!这个地方真的明白的人,在生命中稍微体验一下,很快就超越的!这是如实的,事实就是这样子!大家在这里要用心一 点,多体会一点。所以这里讲:所谓“我”,就是在六根缘境生起识、受、想、思(行)来的活动的综合。世俗谛中的“我”,不过如此而已!我们一直执著的那个 “我”,执著的那个生命自体,其实不过是这些功能的组合和现象而已,哪有实体的、永恒的、不变的我呢?还有,我们在常常系念的割舍不掉的喜欢的东西,以为 常、恒、住、不变异的这种观念和法,它本身其实是空,是没有实性——非实的。只要你体会这个,就能体会到无我、无我所。其实,体会不难哪!是要和我们的习 性——那个我执对立时,比较难。但是,诸位: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当你发觉到那个我执、习性、惯性,习性深染、很强很强的那个我执时,也要把那个我执的实有 性观察清楚唷!注意听!这句话很重要!它是实在的、不变的、永恒的,还是缘起刹那刹那即生即灭的?我们能不能受用就在这个一念之间哪!我们可以找自己染习 比较深的那个习性试验看看,只要你用心地看它时,你会发觉真相。再顽强的习性经不起你身心的观察,注意听!经不起的!再强的习性哦,再强的染著都经不起如 实观照,注意听!就在这里:它刹那就消灭,你就知道它的无常性,它的非实性,它的无自性,你就不会被它骗了,说:“那个是实在的,那个是没有办法的,是怎 样深细的,我永远都脱不了”!你马上就改观:原来,我们是可以作主的!你会发觉这一点:原来,我是可以不接受的,原来我是可以超越它的!这个就是一个真相 的问题,习性的真相问题。这个地方要注意哦!千万不能做习性的奴隶,永远随它转!当习性起来时,如果你真的观察它,它能存在多久?注意听!它是永恒存在 呢?还是触缘而起,当下就灭?要观察它,不要被自已的那个惯性而迷惑。不要以为没有办法,你认为没有办法,那你只有做习性的奴隶了!起贪欲、瞋恨、染著, 与不起的差别在哪里?它的心理的相状是怎样的?这个也要发觉,要时刻清楚如实知!我们会起贪欲的原因:在这个根、尘触以后,放逸它,随它燃烧去(炽然), 不管它。但是,你只要在根尘触的当下,能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能摄受它,能看明白欲贪的真相——生而即灭的非实幻相,那么,你确实可以不随境而转的,护持 每一个当下如实的清净自在!再进一步;我再强调一次:我们随境而转是因为在“受”上随境转,注意听!能当下明白,在“受”上看清楚它,你也可以不随它转。 当然,这个都不离六根门头的用功和观察!我们不管眼见色、耳闻声,总是觉得那个色和声它是实有的,那个感觉就是“受”(根尘触、俱生受想行),而不知道它 生起的当下即灭!声音,你听到美妙,但是当下就消失了。但是,我们对那个起灭的非实之物产生了实有感的执取。这位国王不是一个大智慧的人,都明白琴声是缘 起(琴弦所弹奏)如幻虚伪的不实之物,我要它干什么!而人们偏偏在这虚幻的当下起了耽缅、染著,真是糊涂得可以啊!因为我们没有观察,不了解真相,所以, 我们总是以为它是永恒的相续,执著也才在这里生起的。我们如果能当下马上观察、马上反观:哪一个心念、哪一个感受是住而不灭的?一切的受、想、贪欲、瞋恨 都是即生即灭噢!如果我们看到那个灭相――法性空寂,你怎么会不安住呢?彻底解决的方法,是彻底的观察,彻底了解它的真相——知道它的缘起的虚幻性,知道 它的即生即灭、非实如幻,你就不会被它所迷惑了!

   我们每天在无明中,就是从惯性中不停地做一个机械动作而已!每天嘁里咔啦,就是这样过日子,不在“如实知”中,无明一直相续地起作用。所以,师父教你们要 如实观照,明白每一个当下身心动作的情况:为什么起欢喜、瞋恨、贪染?起的相状是怎样?住多久?怎样灭的?还有那个无记——傻傻的不苦不乐受,也要明白, 它的起、住、灭是何相状?不要迷迷糊糊的,没有觉知的舍受与痴相应。在根尘触中,你都要系念在前,先明白它,先了解它,先发觉它,这个就是“如实知”,为 了“如实知”,所以要“如实观照”。如实知什么?六根接触六尘生起的“可意、不可意、可意不可意”,“如实知”以后会有怎么样的现象呢?“此则胜妙,此则 俱舍”。为什么如实知有这样的功效?因为你们还不了解,所以还没有这个功效,你们也没有发觉,这个地方就是刚刚一再提示的:当此法起,此法灭,那个灭的后 面为什么是“息、没、寂灭、清凉、真实”?这个意思是一样的,注意听!如果“如实知”,就一定会有这样的功效。“譬如力力士弹指顷,俄尔尽灭”。需多久时 间?当下,“啪”(弹指),就这样子,你就明白、就解脱了!这个如实知的奥妙就在这里,所以,一定要用心啊!

   “见以见为量,闻以闻为量”,这个量,就是范围的意思。我们就是没有办法在看时,只是看,而不超过看的范围;在听时,只是听,而不超过听的范围。我们会超 过范围,内心起了进一步的执著,失去了正念。其实,我们的眼根尤如照相机,外面的一切物体呈现在视网膜上,就好比照相机镜头上的影像,不是实体。而且,显 现在我们眼睛中的影像也只是影像而已,就是说,显现像的那个物体还是缘起如幻的。

    我们一般人会很累,因为我们心灵能量耗得太大,烦恼太多,所以,我们很累。尤其是现代人,几 乎每一个人都长期疲劳,平常体能消耗太多。真正的大消耗是心灵的消耗――忧悲苦恼,那个消耗最大!难得有一点休息时间,马上就昏沉,马上就想睡觉,所以, 要保持那种系念是很难的。佛的圣弟子们,白天除了托钵以外,时时刻刻都在空三昧的修行中:经行、禅坐、经行、禅坐……有问题问一问,没有问题就摄心防护, 晚上中夜短短的时间睡眠,其余时间还是经行、禅坐。这样长期以来,这个身心非常的清明自在。所以说,我们要真正体会这个法的内涵、看清它的真相,如果不是 这样子,你说我们在烦恼中、很疲劳中,怎样去观察它?我们不懂调身,也不懂调心,身心俱疲,所以,不是掉举就是昏沉,你说,我们如何能够成观?如何能见 法?就是不容易!因此,用功要善于调身、调心,饮食也要知量,尤其是睡眠也要善于用功,身心要相当用心地调到恰到好处,禅修时我都会教。

    不管是禅坐也好,观察也好,观察的重点就是:“觉诸受起,觉诸受住,觉诸受灭;觉诸想起,觉诸想住,觉诸 想灭;觉诸觉起,觉诸觉住,觉诸觉灭。正念而住,不令散乱”。在一心安住观察的时候,就是清清楚楚地如实知“受想觉”的起、住、灭的过程。所以“观”并不 是在那边观察,不要让它心动,在那边安住,一念不起,不是这样子。注意听!我们的心是散乱的,是活动的,它一定会有作用的,我们还没有进入三昧以前,一定 会有作用——不离受、想、觉,一定会有这样的作用。但是,这个要看清楚,要明白它。这个不看清楚,不明白它,你就不可能解脱!还有在“看”的过程中,慢慢 这个问题也能解决,也会进入定——三昧的相应,过程都有。我们在观察受、想、觉时,看到它即起即灭。灭了,明白那个灭时,为什么是“止、息、没、清凉”? 注意听!这个就是要你们用心的地方,要体会的地方!为什么叫“见灭得道”?要在哪里见“灭”?注意听!要注意啊!为什么叫寂灭涅槃?叫清净安稳?注意听! 这个就是要让你们体会之处哦!这个是奥妙的地方!这个地方回去要注意,要下功夫!缘起的定义是“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但是,重点是:为什么这个“灭 ”的后面是“息、没、寂静、清凉、真实”?有人来问师父为什么?我回答说,这个地方其实解释来很平凡,但是,最好不用解释的方法,这个就当作你去体会的地 方,就象参禅一样,有一个重点,有一个入处,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去思考和体验。在这里,佛陀谈出来的是结论,也是如实相,也就是真理实相,但是,我们平常 人为什么体会不到?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是我们的下手处,是我们用功的地方,是我们要去体会的地方。我们真的要明白的就是这一点而已,如果你在修学用功 的过程里面,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明白了,真正的明白了,那就是你真正大受用的地方!这个灭,紧接着就是“寂灭、清凉、真实”,那就跟涅槃是一样了。所 以,这个地方不是随便用语言来表示就可以让你能明白的,是要你去体会而明白的!所以,我常常讲:如果我用语言来告诉你一个答案,你得到的只是名言文字上的 答案而已,还是观念上的了解而已。但是,如果你用生命去体证,当你体会到时,那就不是语言文字的明白和了解,而是生命的体证、认知!我常讲,“知道了,明 白了,了解了”,那个有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名言的了解;另一个是生命真实的体证。我们不要停留在文字、语言、知识层面的这个了解上,我们一定要用生命去体 证:那个如实知,冷暖自知的那个真实的明白时,生命才能产生真正的受用!你们要知道自己用心、自己去体证有多重要!

   我们每天在无明中,就是从惯性中不停地做一个机械动作而已!每天嘁里咔啦,就是这样过日子,不在“如实知”中,无明一直相续地起作用。所以,师父教你们要 如实观照,明白每一个当下身心动作的情况:为什么起欢喜、瞋恨、贪染?起的相状是怎样?住多久?怎样灭的?还有那个无记——傻傻的不苦不乐受,也要明白, 它的起、住、灭是何相状?不要迷迷糊糊的,没有觉知的舍受与痴相应。在根尘触中,你都要系念在前,先明白它,先了解它,先发觉它,这个就是“如实知”,为 了“如实知”,所以要“如实观照”。如实知什么?六根接触六尘生起的“可意、不可意、可意不可意”,“如实知”以后会有怎么样的现象呢?“此则胜妙,此则 俱舍”。为什么如实知有这样的功效?因为你们还不了解,所以还没有这个功效,你们也没有发觉,这个地方就是刚刚一再提示的:当此法起,此法灭,那个灭的后 面为什么是“息、没、寂灭、清凉、真实”?这个意思是一样的,注意听!如果“如实知”,就一定会有这样的功效。“譬如力力士弹指顷,俄尔尽灭”。需多久时 间?当下,“啪”(弹指),就这样子,你就明白、就解脱了!这个如实知的奥妙就在这里,所以,一定要用心啊!

    断三受,后面就不再相续。那么,如何断?根本在断无明,也就是要明白“受”的真相是什么。一 切法都是无常的,我们心灵的三受也是如此:当你现在喜乐圆满时,后面再来一定是苦,为什么?无常故!注意听!它一定是变化的,不管是人世间的触动还是身体 的种种感受,都是无常的,你一执著为实有,希望一直保有,那么后面一旦变化,带给你的一定是非常多的失落和痛苦!而这种变化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一定 的!所以,你认为是快乐的,最后必然是苦!那么,你还会去执著在那个受的实在感吗?你还要把未来的生命浪费在这个上面吗?你只要真正观察到受的虚幻、变化 不实而不再执取时,三受则断,三受断者,不受后有!所以,我们在六根触六尘时反观自心,一切感受起的时候,你都要发觉它。对于“受”引起后面的贪爱执取也 要清楚明白它,慢慢地,你会发觉执取是什么意思,贪是什么意思,爱是什么意思,不贪、不爱、不取是什么意思,住和不住是什么意思,你时时刻刻都去观察,就 会慢慢发觉奥妙。叫你不贪不取不执著,很困难,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我们在贪、取时,不知道自己在贪取!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观察自己:贪、取、住是 什么样的状态?一定要在自己起贪、取、住时当下明白这个心态,当你观察清楚时,你会发觉里面的奥妙啊!当你体会到这个奥妙的时候,不贪、不取、不住其实是 不难的!所以,要时时刻刻发觉自己身心的作用,要明白贪取的现象和不贪取的现象,这是第一步要发觉、用功的地方。平常如果常常用如实观照观察自己,去发觉 自己,你们所上的课的这个知见建立得有一个深刻印象以后,它将来会自动地产生作用,奥妙就在这里!我们今天为什么一直那么辛苦,用那么多的经文一直讲?就 是把我们过去错误的观念慢慢修正,就象转换电脑程式一样,当你把这个道理和正见慢慢、慢慢建立得越来越清楚时,你以后在观照中,在反省的观察中,不需起心 动念,不需再提起一个法,内在的正念会相应,它自动会相应。在观察中,它就会自动相应,突然间你会明白!当你观察到的时候,你忽然间会相应,忽然间会明 白:啊!原来是什么!那个明白,那个了解,以后就不会失去了!它不会变的!那个明白是非常真切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个正见的熏习,知见还没有正确以前,你 怎么用功都会跟那个错误的知见相应,是不会解脱的,也不可能见性见法的!所以,我们用功,其实法听得很多,这个不放逸精进是多么重要!怎样不放逸精进?就 是“系念在前”,在每一个当下加上一个觉知。为什么?就是让你的念不会放掉,不会放逸,绝对不放逸!你跑掉了,马上发觉,又系念在前,只要你用心,这样的 用功,你慢慢、慢慢地,那个心性就不容易外放,就不会染著在一切外法,不会随着境界马上就转掉了,随着它就漂流了。加上一个系念,我在说法,我知道我在说 法;我在听法,我知道我在听法(这个不是实有的我,假名形容我的个体),当下的身心念头,时时刻刻明白知道,现在当下是什么样子,这个叫“系念在前”,也 就是觉知之心、觉照之心,你要先加上这个,当你能慢慢地摄心于这个觉照之中,其实定力已经加强了,观照力也加强了。定力加强、观照力加强,那个洞悉力、那 个明白度就会越来越高,那个就是在开解慧力。智慧的开发是从这样一步一步的明白,而忽然间整个明白。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加上一个觉知,一个觉 照,一段时间下来,慢慢、慢慢,你会发觉它的奥妙。你不要起心动念,你只要觉知就好;不要去迎、拒,你只要觉知就好,久了,妙就出来了。你一迎拒,就在打 仗,敌人是永远打不完的!所以,二十四小时要保持觉知的心,得了正见以后,你只要用这个方法去觉知,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觉:嘿,你的定力加强了,你会不 散乱;定力的加强,你的观察力、洞察力、明白度越来越清楚,忽然间,你整个问题解决时,你就知道它的奥妙,妙用无穷啊!在六根接触六尘的每个当下,观察身 心活动的非实、非常,也就是无我的意思(这个“我”,也就是常的意思,实在的意思),就能破我执我见,知道它非我,它是非实如幻的。我们在这个见闻觉知中 起了实有感,也就在这里观察生灭无常而悟入无我的空寂性!

    在禅修时,师父教你们“看”着它,不管是烦恼、妄念、情绪、感受都好,它来时,看着它,它有 什么结果?它必定会灭!这个叫如实正观——观生灭:是实生的,它就不会灭;会灭的,就非实生。为什么它会灭?是法性自尔呢,还是我们一看就把它看灭的?要 体会,它是不是本来法性就会灭?这个地方可以进一步看到真相。虽然,我们在知见上、观念上知道五蕴、六处非我,为何不受用?因为你没有增进一步,从生命中 去观察,进一步要去看到它的生灭,看到它生灭非实的时候,那才证明确实无我,我慢、烦恼才能真正断尽!

    为何起欲?从思想生。“欲,吾知汝本,意以思想生”。思、就是思维;想、是想像,思维想象中 起了欲念、执著、贪爱。所以,如实观照的“看”与想的作用完全是两回事:看,不让意识思想起用,只要不落入思、想中间,根本不会起欲,这个就是法要!这也 就是如实观照的重点,也就是发觉真相的重点。佛法的修定离欲,重于内心烦恼的调伏,而非拒绝世间的一切。适当的合于社会情况,合于身心需要而受用资生用 具,不为环境的爱著而牵转。尘是外面的境界,万法与我们无咎!所以,在家居士的修行,因为在欲望中,跟外缘时时刻刻触动产生染著的经验中,反而能看清楚, 如果你有心修行的话,更容易发觉它的真相!

   我们的修行是科学化、理性化的,可以证明的。用上课来建立正见,输进正见的程式,来转换原来 头脑中错误的观念。慢慢慢慢的,师父把你们那些错误的程式铲除,输入正确的软件,你们知见就逐渐会修正了,就知道该怎么观察、体验这个正见的正确性。当你 体会到时,你内在就肯定,你就不会再用那个错误的观念了,就会依正见而行,那时的行为展现是透过我们的思维模式自然修正的,而不是刻意去改变。所以,只要 得正见、得正法,随着正见、正法去观察自己,哪里还会有出家和在家、病弱和健康、富贵和贫困的差别?哪一个人活着不是生命在作用中?重要的是在这个作用 中,如何去发觉,如何去觉照、明白和超越!所以,我个人看到这些经典、经法,真的身心清凉自在,很感动,只要依法奉行,没有一个不解脱的!你们自己把这个 法学好,自己有受用时,去影响身边的人,整个社会因为我们的关系慢慢引伸、扩展出去,净化佛教、社会。我因为学这个法非常感动,也非常感恩!所以,我愿意 投身于未来际弘扬这个法,让人间能净化!有志有愿的,愿意共行的,希望大家发心一起来推动!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精进修行,现在的社会只能用如实观照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1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如实观照就是居士们在这个社会中时时刻刻摄心的 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7 00:02 , Processed in 0.28490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