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21|回复: 2

[大德开示] 只有不着相,才能真正解脱自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8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乘佛法的法印“缘起性空”,一切法都是各种因缘条件合和而显现的幻境幻相。我们所面对的一切幻境幻相都是自性而显现的幻影水泡泡,一切幻影幻相的本质为空性不可得。正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如《圆觉经》所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作方便,自得解脱。”我们要从这些事实真理中明白,通达,认可,真正的明白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不是理论,更不是语言文字,是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是自己的亲身实践的经历。是自己亲自认可承当,不可否定的事实真理。是自己给自己无法否定的法则、定律。是自己的不可否定与更改的亲身证明。是自己从无量劫的情执实践证明过来的实际真理。是自己无论用什么样的思想念头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实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永远颠扑不破的实际真理。自己用妄心不论怎么样着相执着,无论怎么样贪爱执取,无论怎么样迷恋不舍,无论怎么样牵肠挂肚的认为是真的,最终的事实告诉自己,证明给自己,显示给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相都是水泡泡,没有一点能抓的住的。没有一点能得到的。名利情爱得不到,荣华富贵得不到,身心世界更得不到,一生辛苦忙碌,所有追求的一切一切全是梦幻泡影,全是镜中花,水中月,全是一个一个肥皂泡,从表面上看好像有,刹那之间即会破灭,根本一点东西都抓不住,这是我们每一个人不能否定的事实真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无法改变的现实现状,我们不相信、不认可、不放下、费尽心机去辛苦追求一生,辛苦的去追求无量大劫,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什么都得不到,根本没有自己的一点东西。自己妄想的认为自己得到了情爱名利,荣华富贵,快乐享受,真实的当下即是空幻,皆不可得。正如人看电视、电影,热闹乱动一阵子,电视一关,荧光屏清清净净,没有一点东西,几个小时被荧光屏上的幻影、幻相乱了自己一阵子心,起心动念跟着幻影、幻相动感情,跟着虚幻的画面随波逐流,起心动念,妄想连篇,其实,电视屏幕什么都没有,我们的心就被缘起的幻相,根本就不存在的虚幻不实的画面,影像牵着鼻子跑,还错认画面为真实,让虚幻的画面牵着自己的鼻子跑,起心动念,认为是真的,不能从中悟出,明了通达,画面影相是荧光屏反射出来的幻相,假相,我们只去欣赏,不要着相,不要当真,不要分别,更不要执着,只管欣赏,妙用,回光返照,认识如如不动的灵知真性,如果没有自己灵知真性,是谁看到这些虚幻的影象呢?通过看电视也可以悟入此理,电视画面虽然千变万化,但能显画面的本体……荧光屏是如如不动,一点东西都没有,这一切幻相,幻影,是因缘合和,频道对准时,就显现幻影、幻相。在幻影、幻相的当下,不取不着幻影、幻相,明白幻影幻相是荧光屏而显现的影子,看到影子认取荧光屏,影子虽然千变万化,荧光屏却是如如不动,没有一点污染。正如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影相,耳所听到的一切声音,身体所感受到的感觉,心中所想的一切问题,一切思想、一切念头,都像荧光屏所显现的影子,也就是我们真心灵知所起的妙用,所显现的幻影、幻相、幻觉。我们若能在这一切的幻影、幻相、幻觉、幻景的当下,不取、不住,对这一切的幻相,不生爱憎分别心,当下认取自己如如不动的真性灵知,一切的幻影、幻相、幻景对我们不会有丝毫的污染与伤害。这正是《圆觉经》所说:“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作方便,自得解脱。”的真实意义。说的再明白、浅显一点,就是在一切人事物当中,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一切现象,一切因缘,一切事情的当下,不要把这些事情当真,不要把这一切人事物当成私有。明白这只是一场梦,一场幻影,一场电视剧,一个水泡泡,根本就没有这些事,这些事的当下就是空的。当下即是虚幻不实的。当下就是梦幻泡影,当下就不要执着这些相,面对这些事情的当下,当下就要把这些事情看空,看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面对这一切幻相的当体即空,即有即空,不是等有了以后再空,一切有的当下,当体就是空,有与空是同时的,平等的,一如的,不能分开。也就是说,不能等着了相再破相,不能等动了念头再转念。不能等动了气再解气。不能等生了心再忘心,不能等认了真再转假,不能等认为有再说空,不能等着了相再见性,不能等事过后再明理,不能离开有再知空,不能离开相再见性,不能等烦恼后再生智慧。应该时时刻刻契入不二。烦恼的同时即是智慧,不是等烦恼出来之后再用智慧破烦恼,要明白,本来就没有烦恼,烦恼就是水泡泡、影子,烦恼的当体、当下就是空,不是等生了气后再用个法子解气,这是又多加了一层烦恼,生气的当下即没有气。根本没有一点让自己生气的事,全是梦幻,全是泡影,都是虚假的幻相,要生气的我都是空幻不可得,是谁在生气呢?生气的人又是谁呢?这些道理不是在生完了气再去释放,再去研究,再去忏悔,而是根本就没有生气,也没有谁在生气,本来没有一点事情,没有一点问题,本来空净无一物,更没有必要生什么气,这是我们不能不通达明了的关键所在。当下即空,当体即空,时时知幻。因为世界上、宇宙间,整个法界没有一点东西,所有的都是自己心中所显现的影子、水泡泡,若能时时认取真性、灵知,就会正确的明了通达,一切事相都是假的,都是梦幻泡影,都是自己的灵知真性所显现的幻影,一切的幻影、幻相都不可得。不着这一切的幻影、幻相。也就是说,我们一天所面对的一切人事物全是假的,全是幻的,全是空的,全是不可得的。就在面对一切人事物的分分秒秒、当当下下,认取自己如如不动的灵知真性,唯有如如不动的空性灵知是显现万事万物万相的万能体。这个本体无一物,是绝对的空性、灵知。因为本性真空,所以它能起妙用,能显现一切的幻影、幻相。所谓的见性,就是在这一切幻影、幻相的当下,不执着这一切的幻影、幻相,当下认取灵知真性,正如以上的举例,在欣赏千变万化的电视画面中,不执着这一切幻相,而是当下认取如如不动的荧光屏,就是在我们看到一切、听到一切,想象一切的当下,不着这些幻相,回光认取我们本能的如如不动的空性灵知。这一切幻影幻相,一切的人事物都是由我们的真性灵知所显现的。就在这一切幻相的当下,明了通达这一切的人事物、幻影、幻相不可得。时时刻刻认取显现这些幻相的万能体——空性灵知,这即为开悟见性。见性后即是明白“万法皆空,一切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的这些法,不只是道理、语言、文字,而是自己开悟见性实证的证量。是自己亲身实证的真理。说是这个样子,不说还是这个样子。说与不说都是不可得,都是虚幻,都是泡影,不说是自己空净、无我无一物的真实现量境。说道理是自己亲身实证实践的经验。实践实证过来的现实实际,用语言文字描述表达,这叫妙用,也叫道理,这个道理对见性的人来讲不是空理,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实证证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自己的证实的证量。不是用大脑思维出来的,更不是用语言文字说出来的,而是自己心心念念已经契入了这个现实证量,真正的明了通达,如实的做到了不取相,不着相,用自己的真实实践,真实的证量,从自然的自性心中流露出的这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能亲自实践、契入、实证这一句话,就是真见性,真开悟。如果从表面上,语言上,空说这句话,空想这句话,对自己不会得到一点点的真实受用。正如个人吃饭个人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自己不着相,才能真正亲身体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真实含义。

由上而知,佛所说的法每一句、每一字,都是经过佛陀亲自实践、实证走过来的。不是教条理论,更不是知识、学问。正如有人吃饱饭,说饭食的味道如何,只有吃饭的人才知道他所说的是什么?又如喝了水的人说热说冷,说酸说甜,只有亲自喝了水的人才知道他说什么?没有亲自喝水的人无论怎么听,怎么说,怎么明白,也无法体验到语言的真实意义,只有真正万缘放下,无私心、无我,不着相,不执着的人,才能真正体悟深入领会佛说法的真实意义。因为佛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从不着相的清净心自然流露而出。我们用着相的妄心,无论怎么样从文字表面上猜测,也没有办法悟入佛说法的真实意义。正如别人吃饭别人饱,自己不吃,光空口说,空说上万年也不能饱肚子。听别人说这一杯水是酸的、甜的、苦的、辣的,若要知道这杯水是什么味道,凭空说是没有办法体验的,只有亲自尝一下,一尝便知道,不说也知道。说自己尝到的味道,怎么用语言说也没有办法描述,表达清楚自己所尝味道的真实意。比如说水是酸的,别人要问酸是个什么样子,自己知道,没有办法用语言文字把酸的真实味道用语言表达给别人。不能说一个酸的名词,没有喝过这水的人,就执着于酸的文字名相上,永远也无法体会酸的味道。若是真有智慧的人,不去问这个味道,而是亲自体会,体验别人所说的酸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不是执着别人说的名相,而是亲自去体验、实践,自然明了,清楚的知道这一杯水是个什么味道。佛法也是此理,千万不要在语言文字上,名相教理上转圈圈。要亲自实践、实证,去体验,去实证佛法究竟是怎么回事,什么是佛?佛是什么?什么是法?法是什么?什么是道?道是什么?什么是空性?空性是什么?什么是解脱?怎么样解脱?千万不要在语言上,文字上,名相上,形式上打圈圈,一定要亲身实践,深入实际,真正的放下,彻底的放下,只有放下,别无二路可走,这是十方诸佛所共同走过来的必由之路。不放下,空想解脱成佛,如沙蒸饭,如竹篮子打水,无有是处,只有彻底放下,才能真正明了通达佛法的真实意义。只有亲口尝尝桔子水是什么味道,才知道酸甜是什么样子。只有亲自把饭吃下去,才知道饭菜是什么味道。只有真正的万缘放下,一切放下,彻底放下,真正无私、无我、无贪、无求,没有丝毫的理想,贪恋、追求,才能真正亲身体验到佛法的真谛,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用自我的妄心,妄念、分别、执着去研究佛法,探讨佛法,了解佛法,都是盲修瞎练,吃力不讨好,只有把自我全部舍掉,透视佛法,深入佛法,供养佛法,把所有的身口意全部供养给佛法,才能把佛法融为一体。因为不亲身体验就无法去实证佛法。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没有通达实践检验的真理不是自己的真理。不能得到受用。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关键要点。若能真正明了通达清楚知道佛法的真实义,必须要亲身实践,必须要全部放下,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的放下,全身心的放舍,把自我全部的身口意供养十方诸佛,供养众生,供养法界,真正的把身心化空,不再执着身心,才能真实体验佛法的真谛。正如七佛传法偈所说:“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若要成佛必须把身心化空,如何把身心化空,只有放下二字,彻底放下,万缘放下,一切放下,对世出世间皆不迷恋,不追求,不贪爱,把世出世间法放的干干净净,一丝不挂,世间所有一切与我毫无关系,毫无牵挂,毫无贪恋,真正把身心化空,才能真正实践体会到佛法的真谛。才能真正体验到什么是佛,什么是法,什么是道,什么是真正的解脱大道。

什么是众生呢?着相的心名之为众生。什么是佛呢?不着相的智慧心名之为佛。佛与众生在一念之间,着相执着名众生,不执着、不着相者为佛。佛与众生,从名相上有差别,从本质上无差别,本性清净无一物,空性灵知既无佛也无众生。众生与佛都是由于自己的分别心无事生非造出来的。若能放下众生的心,佛也不可得。什么是烦恼呢?着相分别的心名之为烦恼,什么是智慧呢?不着相的分别之心名之为真智慧,只要着相生心,就是大愚痴,大迷惑,大颠倒,大烦恼。若能不着相而生心,这即是妙用心,智慧心,这即是大功德,由上而知,佛法、世法,就在一念之间,着相生心是世间法,无论你怎么样聪明伶俐,世智辩聪,无论你怎么样的有计谋,也跳不出烦恼、生死、轮回圈。只有用不着相的智慧心,怎么样的起心动念都是妙用,都没有障碍,因为一切的障碍都是因为着相,着相即名之为业障。不着相即名之为功德。不着相的人事事都能过得去,事事都无牵挂,都能透得过,看得开,在什么境界下都没有忧愁、烦恼,都没有动乱与不安,因为他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不着相,不动妄心,始终安住如如不动的空性灵知。明了面对的一切境界、事物,决定不对一切的事相产生一念的爱憎取舍之心,因为他知道,这一切事相都是梦幻泡影,都是虚幻的假相。它不会随境界生心,也不会遇到境界不动心,而是妙用无边,应用万机,随缘起用而时时心空不着相,正如经典所说:“善能分别诸法相,与第一义谛而不动。”又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面对一切人事物,面对一切应该面对的境相,不是不知道,不是不清楚,不是不明了,不是不面对,更不是逃避这些幻相,而是不执着这一切的幻境幻相,用不着相的智慧心,恰到好处,应机应缘,妙用处理,做自己应该做的本份事,在起心动念处理事物的同时,明白自己的真心是如如不动的。在处理面对一切人事物的同时,心中没有我执,没有我的爱憎取舍心,没有我的名利情执心,没有我的自私自利心,没有我的牵肠挂肚心,没有我的虚妄追求心,没有我的自以为是心、贡高我慢心,完全是以一颗无我而利他,平等慈悲,感恩报恩的胸怀面对当下的一切境界。无论怎么样的起心动念,里面不能有一念的夹杂,更不能有一丝的自私自利,也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争斗,只是以一个无事局外人的善心,来处理自己应该处理的事物,在应付处理事物的当下,明了这是在做梦,这是在演戏,根本没有这个事,也没有我来处理这个事,更没有人来应付这个事,只是做而无做,说而无说,这正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真实体现。这就叫不着相的清净智慧心,也叫无事无我,无分别执着的自在解脱心。又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都具有的平常心,若能找到自己的这颗平常心,这就叫妙不可言,妙不可说,妙在无心而用心。无念而动念,无事而做事,无为而无不为,妙在面对一切的相而不取一切相,又能应用活思想,真智慧,妙用万机,在妙用万机的当下,还是不着相,一个不着相就是无上的妙宝,做到不着相即是真佛出世,做到不着相,即是真智慧现前,做到不着相,即是无量的功德,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功德智慧都是从不着相的智慧心中流出。怎么样才能做到真正不着相呢?只有一句话,彻底放下,万缘放下,一切放下,只要心中还有一丝一毫的放不下,一定就会着相,只要有一丝一毫的着相,必定分别执着而生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烦恼,无量无边的生死,无量无边的痛苦、忧愁,都是因为着相,只要一个不着相,所有的烦恼,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生死轮回,当下即空,当下即断,当下即了,当下即无影无踪,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是任何人不能改变的宇宙法则,只要着相,必定烦恼,生死轮回。只有不着相,才能真正具有智慧解脱。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任何人不可以以自己的知见,经验来改变这一人生宇宙的事实真相,人生宇宙的事实真相就是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相不可得,一切有当体即空,本来无一物,宇宙法界没有一点东西,只有绝对的了了常知,只有绝对的真空,方是宇宙法界的全体显现,一切的物质现象,都是真空体性的幻相妙用。正如镜子显影子,若能不着影子,而悟取镜子,这就名之为开悟见性,当下即具备真实的大功德,大智慧,八万四千法门,凡有相有说,皆是方便,最终还是一个不着相,不着相才是真实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最后都要达到不着相,只要着相,就不可能达到究竟解脱,佛法究竟处就是一个不着相,一切的烦恼生死轮回就是因为着相,要出三界了生死,必须达到不着相,一切的烦恼痛苦都是执着幻相,只有真正不执着一切的幻相,才能真正断烦恼,消业障,开智慧,得解脱。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人生宇宙的实际真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不是哪一尊佛创造出来的名言,这是十方诸佛共同发现,共同实践,共同证悟过来的永远无法改变的真理。谁违背了这个真理,就是逆天而行,就是凡夫,就是生死,就是轮回,谁要是顺着这条真理,不着相,不执着而面对人生,这是清净自在,解脱的佛。

佛与众生就在这一念之间。不着相,就是清净解脱的佛。着相、执着,就是烦恼痛苦的凡夫众生,不着相的人没有生死可了,本性清净,无生无灭,如如不动,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从来没生,怎么说会有死呢?着相生心要了生死的人,苦修万劫也不能了脱生死,自己无事生非,着相生心造的生死,再无事生非的去了生死。其实本来没有生死,是自己造的生死,自己造了生死再去了生死,这样迷惑颠倒,苦修万劫也没有办法了生死。若能当下认取本性清净,不再着相执着,不再起心动念造生死,明了以往的生死轮回、业障习气本空,当下清净,当下不着相,即了脱无量劫的生死苦海,这是真言实语,谁听谁信,谁做谁得真实的利益,若是听了当成耳旁风,照样着相,照样追求、照样贪爱迷恋,照样追名求利,照样着相生心,再苦修无量大劫也不可能了生死。若能当下心领神会、明白通达,生死本空,轮回本无,烦恼本幻,一切皆不可得,身心放下,不再着相,不再执取,不再爱憎取舍,当下即是真净土,当下一尊天真佛即刻出世。若是不听真言,不听真劝,不服真理,一意孤行,按自己的知见意思,继续追求,继续贪恋,继续牵挂、继续着相贪心,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苦修方法,万劫也得不到真正解脱。这样的真言实语,如果还是不听,还是当成耳旁风,还是按自己的意思,自己的知见处理人生,就等于自己把自己用毒药毒死,拿刀子活活把自己杀死。用绳子活活把自己勒死,跳进火坑,活活把自己烧死,跳进大海活活把自己淹死,自己挖坑把自己活活埋死,好好的一尊天真自然佛,被自己的我执我见,自以为是给葬送了,自己的佛自己不认识,再执着求佛,心外念佛,再苦修万劫永远找不到真佛。真佛就是当下自己不着相的智慧心便是,这一语道破了成佛的秘诀,当下不着相的智慧心,便是真佛出世,一念的执着把好好的一尊天真佛给扼杀了,这么浅显易懂的道理,这么明白的道理如果不信,不听,非要着相求佛念佛,找佛迷佛,佛就是自己,不着相的智慧心,心外去找,心外去求,能找得到吗?就算着相求到了,找到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求到的,找到的也是虚妄的佛。真佛是自己不着相的智慧心,舍掉自己当下的智慧心,到哪儿去求佛,到哪儿能找的到呢?只有万缘放下,彻底放下,一切放下,真正无求无着,真正不着相,当下的不着相的平常心,即是佛。成佛就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这么现成。人人都能做到。为什么做不成呢?就因为放不下,就因为着相执着,跟着自己的习气跑,盲修瞎练,着相修行,着理着法,吃力不讨好,越修越迷,越求越迷,越迷越求,越执着越迷,不能当下放舍。若当下一空,当下不着相,当下即是真佛出世,以上成佛证道的真理,不能再有一丝一毫的含糊,不能自己再给自己拴扣子,套死自己,不能再用自己的知见,自己的意思蒙骗自己,赶快要猛醒,回头觉醒,彻底放下,只有放下,别无二路,这是唯一的正路,唯一的正法,唯一的光明解脱大道。

要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骗自己自受报,放下一切的聪明伶俐,放下一切的我执我见,放下一切的追求与希望,放下一切的情爱名利、荣华富贵,放下一切的贡高我慢、自我表现,放下一切的勾勾圈圈,弯弯套套。只有放下,彻底放下,除了放下,别无二路可走,别无二法可修,彻底放下即无我,无我即不再着相,不着相即不再分别执着、爱憎取舍,不着相即没有私心贪心,不着相即没有追求希望、贪恋心,不着相就是清净智慧解脱心啊!!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8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有放下,彻底放下,除了放下,别无二路可走,别无二法可修,彻底放下即无我,无我即不再着相,不着相即不再分别执着、爱憎取舍,不着相即没有私心贪心,不着相即没有追求希望、贪恋心,不着相就是清净智慧解脱心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9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6 18:57 , Processed in 0.26166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