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简介
1、沙溪浴佛节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就是浴佛节,过浴佛节当天,家家户户吃栾茜饼,然 后到街上观看万众参与的大型游街庆祝活动。
浴佛节巡游日,象角、圣狮、龙聚环三个村出动10条大小金龙、银龙和木龙,l只彩凤,20头醒狮、50个少女花篮担。还有仙女散花、彩旗、八音氏乐、锣鼓等队伍,共2000多人。这些民间艺术团队,分成两支队伍游街,在周围几个村地域活动,当地人叫这种喜庆大游行做“出高兴”,欢迎来自远近的客人欣赏和参与活动。
2、天水浴佛节
天水的佛事活动历史悠久,尤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的“浴佛 节”最为有名。
这一天,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华盖寺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城区的南郭寺、北道区的净土寺迎来成千上万的游人。各石窟、寺院在举办佛事活动的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游人,还开展各种文艺娱乐活动,举办旅游商品和书画展销等活动,丰富了节日的内容,既满足了群众的信仰需求,又引导人们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积极健康的气氛中进行游乐活动。
3、老北京浴佛节
农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节,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逢浴佛节,老北京的习俗很多,佛教寺庙要举行纪念仪式,要浴佛、举行斋会,民间也在这一天有放生和吃结缘豆的习俗。在浴佛节前后,还有民间的拜观音求子,以及拜药王活动。
相传佛教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所创立。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后,北京及各地佛寺林立,其佛寺庙宇中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内均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像。
四月初八浴佛节这天,老北京的各个佛寺在这一天要进行对释迦牟尼的纪念活动——功德法会。法会后的一项重要仪式就是用香水浴佛。《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初八,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这是我国佛教史上关于浴佛节的记载。
为什么要浴佛?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呱呱落地之时就非常聪慧,会走路、会说话。他前、后、左、右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大地为他的出生而感动,并用九龙吐水为其沐浴。所以每到四月初八其诞生日,各佛寺的僧侣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汤”,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迦牟尼佛像匀水淋佛,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浴佛时除纪念佛祖的诞辰外,也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这一天各佛教寺庙还会准备些素菜素饭,来招待信徒们的祭拜,也就是那时候的“斋会”。赴会的信徒在吃斋前要先念佛经,斋会后还要讨一些洗佛水来饮用,或食些佛寺煮制的一种粥食——“乌米饭”,以示对佛祖的虔诚。
老北京时大小佛寺庙宇很多,尤以西直门外的万寿寺最为热闹。
万寿寺坐落在高梁河北岸,历史上是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庙宇,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以柳林为特色的风景浏览区。旧时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半个月的庙会,因此时正值踏青时节,届时一心向佛的善男信女们纷纷奔赴万寿寺去焚香拜佛。《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游人甚多,绿女红男,联翩道路,柳风麦浪,涤荡襟怀,殊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致,诚郊西之胜地也”。这一天,幡幢铙吹,蔽空震野,百戏毕集,有扒竿、筋斗、筋喇(弹拨说唱)、筒子(变戏法)、马弹(马戏)、解数、烟火、水嬉等节目,游人乘车或骑马、步行,四方来客,摩肩接踵,进香拜佛者,数以万计。
浴佛节时老北京流行放生。一些佛庙的僧侣和平民百姓常在这一天把自己养的或买来的小龟、小鸟、小鱼带到河边或山野放生。
在浴佛节这天,老北京还盛行舍豆结缘的习俗。何谓“舍豆结缘”?因佛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就已结下缘分,俗语就有“有缘千里来相会”之说。又因黄豆是圆的,圆与缘谐音所以以圆结缘。浴佛日就成了舍豆食豆日啦。这个习俗起于元代,最盛于清代。清宫内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都要给大臣、太监以及宫女发放煮熟的五香黄豆。
这个习俗在佛寺及民间流行更甚。四月初八开庙时,焚香拜佛后,还要将带来的熟黄豆倒在寺庙的笸箩里,以代表跟佛祖的结缘。在百姓家,这一天妇女早早用盐水把黄豆煮好,然后在佛堂里虔诚盘腿而坐,口念“阿弥陀佛”,手中一颗颗捻豆不止,每捻一次都代表对佛的虔诚,用此法修身养性。在去庙会的路上,常有一些妇女挎着香袋,拿着香烛,挨家去索要“缘豆”,不管认不认识,信佛不信佛的人家都十分愿意地给出一些黄豆,双方不拘多少,只为结缘。那时的一些达官贵人之家,还常把煮好的黄豆,盛在器皿内放在家门口外,任路人取食,以示自己与四方邻居百姓结识好缘,和谐相处,保一方平安。
农历四月初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老北京也不例外,四月初八这天老北京的几处有名的观音庙也是香火鼎盛。
老北京的农历四月是佛教活动比较集中的月份,到了四月初八这天更盛。除万寿寺外,届时妙峰山顶的天仙庙,以及玉泉山、碧云寺、香山及崇文门外等佛庙均开庙,届时也均有艺人表演各种节目。清末时,慈禧太后还常去妙峰山进香游春,清宫内的由太监和侍卫组成的“杠箱会”也常在妙峰山上走会表演。位于京西的戒台寺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至十五,也举行“赶秋坡”和“耍戒坛”。《宛署杂记》载:“戒坛是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处,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天下游僧毕会,商贾幅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倾国妓女竞往逐焉,俗云赶秋坡”。届时游僧临坛说法,全国的歌女舞女载歌载舞,比歌声比舞姿,人声笙歌,五彩缤纷,热闹非凡。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拜药王风俗。
以四月初八为核心的佛教文化活动是旧时老北京的一道民俗民情的风景。
文化传承 精神作用
1、浴佛是藉外在的佛来洗涤我们内在的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净法身。
2、除缅怀佛陀之外,就是要我们净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脱七世父母及累劫怨亲眷属早离厄难,使法界六道众生出离苦海。
3、今日社会人心不古,平常我们身体脏了可以用水洗净,衣服脏了也可以用水洗清;但人心的污秽黑暗,则要用佛的法水洗涤,故举行浴佛法会,实际上是籍此来洗涤我们的心灵。
4、浴佛是提醒我们时时保有一颗清净心,透过浴佛节观照自己内心是否清净。
文化意义
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传说佛陀降生时,园中百花齐放,天空出现九条龙,由龙口吐出香水为婴儿(佛陀)沐浴。据《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记载:“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行七步,步步举足,出大莲华。”这就是说,悉达多太子诞生不久,就面向四方各行走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莲花。并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四月八日这一天是普天同庆,具有纪念性的日子。因为世间圣人在这一天降生人间。这一天佛陀诞生了,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使我们从无明和黑暗中见到了光明。我们平常人都是凡夫,凡夫就是跟着凡夫的心态转,转得乱了,烦恼无尽,苦海茫茫。而佛陀大转法轮,他要把人生的真理,智慧的真理遍布给大地上颠倒而烦恼的众生,要把众生的思考、观念扶正,要指导他们有一条很正面、很光明的道路。这就是佛的救世精神,关怀众生,救度众生的精神。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这一天,有了这位出生在人世间的大智慧者,我们才会有今天的省察,才知道人生的生命价值,才知道要怎样把纷乱的心,轮转成清净光明的心,回归正觉,所以我们要充满感恩。
四月初八日,这一天在日本,称为“华节”,也很隆重,要以各种鲜花供佛。而在中国,就称为“浴佛节”,这一天所有的佛教徒在寺庙里都举行浴佛仪式。为甚么要浴佛呢?庆祝,只要到寺院拜佛就好,为甚么还要浴佛呢?其实,佛本来就是清净的,那里需要洗浴呢?这只不过是一番象徵。我们回溯佛陀出生时,这一天是四月初八,圣人出生,觉者降临世间,人出生总是要沐浴,何况九龙吐水?这就是在纪念那一天,释迦牟尼出生时,要沐浴身体,所以叫庆生,纪念圣人的出世。
浴佛的真实意义,还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释迦牟尼佛的诞生为世间带来清凉的佛法,更为迷失的众生找到一条解脱之道,因此希望藉着浴佛仪式,来清净人们自身、洗涤我们的烦恼妄心,去妄离执,时时以承续佛法慧命为业,让佛的慈光永照人间。浴佛的意义,除了缅怀佛陀之外,更是要我们净心。浴佛是在洗涤我们的尘垢,让自性显发,同证如来的清净法身。所以浴佛的意义,就不仅是洗浴太子神像,而是洗涤我们内在身心的浊染,让我们身心能得到洁净、轻安。使我们获得无上功德。
浴佛节我们在浴佛时,要唱诵经偈。其中云:“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海”,就是说我们用水灌浴佛时,要用虔诚的心,用清净香水灌浴,更重要的,是庆祝“净智庄严功德海”。虽然我们浴佛用的水不多,但是我们观想,观想净智庄严智慧如海,功德如海。清净的香水沐浴佛身,也沐浴了大江南北,沐浴了人类的自我心灵。同时,这又寄托了我们一份虔诚的期待,就是“五浊众生离尘垢,同证如来净法身”。我们在浴佛时,内心要有这分虔诚,我们是凡夫,凡夫在五浊恶世里,感恩佛陀来到人间,他的佛法能洗除众生的无明烦恼,能使众生增长智慧,所以说“五浊众生离尘垢”,达到“同证如来净法身”的崇高境界。这就是我们的期待。
能不能“同证”呢?我们在浴佛身,实在也是在净化我们自身,愿我们自身,也能清净如来身。如来身就是法身,如来的法身,清净身跟我们众生原为一体,众生本来就有佛性,与佛是平等的。只要我们把五浊不净的染污洗除了,自然就与佛同心,证到清净的法身了。
浴佛是在提醒我们时时保持一颗清净心,庆祝浴佛节我们应观照自心是否清净,这才是最为重要的真义所在。
功德成就
浴佛可成就之十五种殊盛功德
一者、常有惭愧。
二者、发净信心。
三者、其心质直。
四者、亲近善友。
五者、入无漏慧。
六者、常见诸佛。
七者、恒持正法。
八者、能如说行。
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
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
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
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
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
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
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佛经咒语
浴佛咒
唵 底沙底沙 僧伽娑诃
浴佛偈
我今灌沐诸如来,净智庄严功德聚。
五浊众生令离垢,同证如来净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