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20 编辑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迦兰多迦竹林精舍。时与众多菩萨摩诃萨。住不退转位阶十地。十波罗蜜多悉已圆满。复有众多诸大苾刍。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已利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
“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溺爱河。欲达彼岸为闻法故。愿见世尊求一切智无有力能。”
尔时慈氏菩萨。为欲咨问甚深义趣。“一切有情云何发菩提心求佛决定三无数劫无有疲倦?今佛世尊意趣难解广大甚深。文句巧妙具足圆满。记别有情因果差别。希求速疾无上菩提。”
于是弥勒菩萨摩诃萨发如是心。即从座起整理衣服。善调六根身口意业皆悉寂静。然其六根百福所生妙相庄严八十种好。三无数劫之所圆满。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等百千万日光明相庄严其身。一切有情瞻仰无厌。近无等等佛果菩提。以如是身往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双足。又以无量功德庄严之手。如新生莲华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如来世尊于一念中。能知一切有情过去未来现在之心。或有有情因咨问时获清净心。或有有情受记之时。获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果。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为此义故仰咨如来。惟愿世尊分别解说。
“世尊今为三世有情所依之主。或有有情行大乘行其心柔和。唯愿世尊慈悲愍念。获甘露法不独受用而同其味。
“云何令诸有情趣大涅槃安隐正路?此等有情当作何事,于一切智得不退转?云何圆满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多?又此般若波罗蜜多,与前五种波罗蜜多而为其母,云何修习而能圆满?又此大愿云何显发?又诸有情云何修习涅槃彼岸?
“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为欲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令得欢喜。”
尔时薄伽梵赞慈氏菩萨摩诃萨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乃能利益安乐一切有情问是深义。劝诸有情修善业故。常为有情勤修习故。汝今一心广为有情。顿绝羁锁勤求法故。汝今以此大慈悲心。于三阿僧企耶。圆满六种波罗蜜多大海法故。汝今已近菩提道场涅槃岸故。犹如明星没已旭日便照。汝今亦尔当作佛日。汝今谛听善思念之。我今为汝具足分别甚深之义。
"如有智人能善思惟。观察生死险道之中。莫能过于无所依怙。譬如大海舟船而无商主。其中有情多所漂溺。涌浪洄澓破坏沉没。种种诸难常有忧患。求于吉祥无上船师以为依怙。
“又诸有情于生死中常多恐惧。所以求于力势之人而为恃怙。不被怨贼之所侵害。纵彼怨贼有大狂力。为此之人依附王者。而彼怨贼必无更能作损害者。又彼怨贼既见力势。永舍怨心顺从正化。
“一切有情亦复如是。各作是念:‘谁能与我作归依处,除其衰患令得安乐?’
“于此三界五道之中。天龙药叉阿苏罗迦噜啰健达婆紧捺罗摩怙洛迦人非人等诸众之中。而求觅之无有能为作归依者。所以者何?彼诸天等。自未能免生死羁锁。烦恼系缚流转三界。无量无边众苦吞啖诸怖畏事。以贪欲网之所缠缚。况能为我作归依处。又诸天等常被甲胄斗战之具。心怀怖畏彼阿苏罗。而况于人及余诸趣。以是观察三界六道。无有堪能拔济我者。
“以是应当归依佛法僧。除佛法僧更无有能救护我者。一切有情若欲求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涅槃乐者。应当归依佛法僧宝。以是因缘令诸有情归佛法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