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09|回复: 3

[事迹传记] 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影尘回忆录》中的弘一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8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影尘回忆录》的讲述者是倓虚法师,讲述时间是1948年,由他的弟子大光记录成书。倓虚(1875-1963年),俗名王福庭,河北宁河人。在近现代佛教史上,这倓虚法师也可以算是一个异数,因为1917年他在河北涞水县高明寺落发出家时,已经四十三岁高龄的人了,是年便到宁波观宗寺佛学研究社,专攻天台一宗。两年后又回到北方兴教办学、修庙宏法,共创建十方大丛林九处,宏法支院十七处,佛学院十三处,中学、小学各两处,印经处两处,举办谈经法会二百余次,著述十余种,在其门下受业者一千余人,使天台宗从南方盛弘于北方。1925年,倓虚付法为传天台教观第四十四世祖。晚年栖迹于青岛湛山寺,人称"湛山大师"。1949年南下香港,主持复兴光孝寺。1963年,以八十九岁高龄在香港圆寂。由此可见,倓虚法师在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也算得上一代名僧,但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佛事活动一直在香港,所以几十年来对他一直略而不谈。八十年代,政协曾编辑出版过一本《名僧传》(主要辑录二十世纪的高僧),亦未见收录他的行状。

  倓虚讲述他的"前尘影事"中,有一章节是专门讲与弘一法师之间交往的。有趣的是,就在王福庭皈依佛门的那一年,中国近现代新文化艺术的先驱、具有传奇色彩的李叔同,也以三十九岁的大龄身份,取弘一的名号,在杭州虎跑大慈寺受具足戒,剃度出家。就这样,一个诗酒风流、才华横溢的"翩翩浊世佳公子",一变而成为恂恂儒雅的艺术家,再变又成为简苦自持、弘扬佛法的"戒律精严之头陀"(夏丏尊语),终于完成了他自己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人生抉择。

  在弘一法师的印象里,曾谈到倓虚,说他"像一个老庄稼汉人",这是因为弘一自己曾经经历过天上人间、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年轻时,他以风流才子的公子哥身份,走马章台,青楼薄幸,偎红依翠,醇酒妇人;与坤伶杨翠喜、名妓谢秋云等金粉厮磨、过往密切。且看光绪三十年间他二十五岁时,赠与歌郎金娃娃的一首自度《金缕曲》:

  秋老江南矣!忒匆匆,喜余梦影,尊前眉底。陶写中年丝竹耳,走马胭脂队里,怎到眼、都成余子!片玉昆山神朗朗,紫樱桃、慢把红情系。愁万斛,未收起。

  泥他粉墨登场地。领略那、英雄器宇,秋娘情味。雏风风清清几许?销尽填胸荡气,笑我亦布衣而已!奔走天涯无一事,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

  故因此,有人以诗来总结李叔同:"绝代才华绝代姿,一生身世一篇诗"。值得一提的是,也许是为尊者讳、为贤者讳的缘由,我们在1984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中国佛教协会编著的《弘一法师》纪念集里,是看不到这首风流蕴藉、寄情声色的艳词的,里面收入的,是作者次年所作的人们熟知的那首热血沸腾、忧国愤时的《《金缕曲》: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株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凇波溜。恨年年、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堪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据史料记载,十二年后,李叔同决定出家之前,又将这首充满爱国情怀的《金缕曲》照录在一个手卷上,送给自己的弟子丰子恺,内中对家国难以割舍的复杂情怀,可以想见。其实,正是因为有了像弘一法师这样的矛盾与痛苦、挣扎与追求,才会有了他后来人生的大弃大绝和由儒入释,才可以理解他圆寂前最后手书"悲欣交集"的真正内涵。

  倓虚在他的口述年谱中谈到弘一出家时的一个细节,说是民国七年暑假天,李叔同正在杭州两级师范任教,忽然要出家,谁也留不住,马上把自己的东西完全送人,到大慈寺拜了悟和尚剃度出家,命名演音,字弘一。临行前,学校跟去的一个茶房名叫闻玉,本是在学校伺候他的,俩人关系非常好,听说他要出家,心里有些不忍,于是便一同到虎跑寺送他。谁知进了庙门后,弘一马上回过头来称闻玉为居士,很客气的请他坐下,自己扫地擦桌、汲水泡茶,以宾客之礼招待闻玉。弘一说:"我不让你来,你偏来,你送我出家,我感谢你。这是我的家,你在这里住一天,就是我们庙里的居士,我应该好好照应你。"闻玉苦苦哀求,让先生回心转意,玩几天就回学校吧。可弘一去意已决,无可挽回,闻玉只好在他面前痛哭一场,一个人孤凄凄地回到学校。

  弘一大师之所以能成为芒鞋藜杖、遁世埋名的苦行高僧,跟他所入的佛门"净土册律宗"有关,因为律宗是三藏中最枯燥、最无味的"律"。他一直慨叹僧界之所以为世间诟病,不太清净,都是因为自身不守戒律的缘故,所以他一入山门,便严持戒律,终年茹素,一味白水煮青菜,连香菇豆腐都不沾。还有,他依照按律宗的要求,过午不食,因为这时候是饿鬼出来觅食时辰,人不能与鬼争食。倓虚法师解释,中国人出家,自东汉至曹魏初年,并没有说皈依要受五戒的,只不过是剃发出家而已。到了魏嘉平年间,有天竺僧人法时到中国,立羯磨法(受戒规则),是为中国戒律之始。从这时候起,才真正开始传授比丘戒。到了唐朝,有高僧道宣创立律宗。可南宋以后,禅宗盛行,出家人选择的几乎都是机锋话头,律学又无人过问,历代诸家的律学撰述,亦散失不存。

  弘一出家后,发大誓愿,清心寡欲,以身殉教。鱼磬之余,即精研律学,深研戒学,便考中外律丛,誓护南山律宗,以救度群生。他除设律学讲座外,并著述《南山律在家便览》、《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当时佛门称他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后有居士自愿捐七百现钞,由中华书局将此书缩本影印一千部,分赠佛界。弘一法师在这稿子后面,还有一段遗嘱,大意是:我去世以后,不希望给我建塔,也不愿给我做其他功德,只要能募资将此书重印,以广流布,就于愿满足了。所以,与倓虚法师半路出家能当上祖师一样,也有人把弘一法师看成是现代佛学史上的又一个"另类"。

  据倓虚法师在他的《影尘回忆录》讲述,1934年,他来到青岛创建湛山寺;1937年,他派人去福建漳州万岩寺去请弘一大师来宏法讲律。倓虚把这称为"坐地参方",即把有大德修行的高师请来,讲经开示,以结法缘,就可以不费劲的坐地参学,省得让僧侣们冒着风险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地外出求教。对倓虚法师的请求,弘一事先提出了三个条件:一不为人师;二不开欢迎会;三不登报吹嘘。讲述者记得,弘一来到湛山寺的日子是旧历四月十一,个人的随身物品只是一破麻袋包,上面用麻绳扎着口,里面一件破海青,破裤褂,两双鞋;一双是半旧不堪的软帮黄鞋,一双是补了又补的草鞋。一把破雨伞,上面缠了好多铁条,看样子已用了很多年了。这就是一代大德高僧的随身行李。吃斋饭时,因为大师持戒,不能另备好菜饭。头一次弄了四个菜送去,一点不动;第二次备了次一点的,还是不动;第三次送去两个菜,依旧不吃;末了盛去一碗大众菜,弘一问是不是大众都吃这个菜?如是,他就吃;不是,还是不吃。

  在待人接物上,倓虚是这样回忆的。愈是权贵的人物,弘老愈不见,平素学生谁去谁见,你给他磕一个头,他照样给你磕一个头。两个人走对面的时候,他会很快的躲开,避免和人见面交谈。屋子里都是自己收拾,不另找人伺候。弘老每天都要走出山门经由后山,来到人迹罕至的海边,站在水边的礁石上,了望碧绿的海水和雪白的浪花,显得落寞孤寂。这样的情景给倓虚的印象是,会艺术的人,大概都喜欢来寻找这样的地方。弘老小时候在天津有一同学,那是正在青岛市政府任职,听说他到了湛山寺,特来看他。据他这位同学讲,李叔同小时候的脾气就很怪癖,是有名的李怪--其实并不是怪,只是不同流俗而已。一天,青岛市市长沈鸿烈在湛山寺请人吃斋饭,提前写下知单邀请弘老,第二天临入席时,弘一请人带来一张条子,上面写的是这样四句话:

  "昨日曾将今日期,短榻危坐静思维;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中甚不宜。"

  倓虚记忆,弘老到湛山寺不几天,便讲开示。还记得讲的是"律己",说要学律的人先要律己,不要拿戒律去律人。又说"息谤"之法,莫在于"无辩",因为越辩谤越深,倒不如不辩。譬如白纸,染上墨水,不去动它,不会再向四周溅污;若立时想使它干净,马上去揩拭,倒会洇污一大片的。弘老持戒的功夫,就是以律己为要,从不臧否人物,或说人是非短长,就是自己的学生他也不说。你做错了事,他唯一的办法就"律己",自己不吃饭。不吃饭,并不是存心与人怄气,而是恨自己的德行不能感化他人,要替那做错事的人忏悔。几时你改了错,他才吃饭;末了你的错,让你自己去说,他还是一句不开口。

  回忆中说,弘一给学生首开的课是讲《随机羯磨》,是唐代道宣律师删定的文字,很古老,弘老有自己编的《别录》,并不难懂。他上课不坐讲堂正座,都是在讲堂的一旁,另设一个桌子,这大概是他自谦,觉得自己不堪为人作讲师。头一次上课,据他说,事前准备七个小时,一个研究戒律二十多年的高僧,讲课是还这么认真,可见他对戒律是何等的慎重!因他气力不好,讲课时只讲半个钟头,像唱戏道白一样,一句废词也没有。余下的时间就是记笔记,只要把笔记抄下来,扼要的地方说一说,这一堂课就全接受了。

  倓虚法师回忆说,湛山寺本来是要留弘老久住的,可五十八岁的弘一身体不适应北方的寒冷。九月十五以后,弘一告假,要回南方过冬。他当时掏出一个纸条给倓虚,上面又有五个条件:一不许预备盘川钱;二不许备斋饯行;三不许派人去送;四不许规定或询问何时再来;五不许走后彼此再通信。临行前几日,弘一给同学每人写了一幅"以戒为师"的小中堂,作为纪念。好多求他写字的,词句都是《华严经》的集句和前辈大师的警训。在将行的前几天,大众又请他最后开示,他说:"这次我去了,恐怕再也不能来了,现在我给诸位说句最恳切最能了生死的话,--"说到这里,弘一反倒沉默不言了,这时大众都很注意要听讲下边的话,沉默了半天,他忽然大声说:"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并对倓虚告别说:"老法师!我这次走后,今生不能再来了,将来我们大家同到西方极乐世界再见吧!"话音很小,很真挚,很沉静!让人听到很感动。临出山门,四众弟子在山门口里搭衣持具给他送驾,他很庄重很和蔼的在人丛中走过去,回过头来又对大家说:"今天打扰诸位,很对不起,也没有什么好供献,有两句话给大家作为临别赠言吧!"随手在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纸条,上面写着"乘此时机,最好念佛!"

  弘一走后,倓虚来到他住过寮房,屋子里的东西安置的很有次序,里外打扫的特别干净!桌子上一个铜香炉,燎燃着三只名贵长香。倓虚在室内徘徊良久,在静穆的空气中,向往着古今的高僧大德,品嗅着余留的馨香!这就是倓虚眼中的弘一法师,一个慈悲为怀、一心向佛的殉道者的形象。你说他是宗教热吗?可是他自入佛门之后,没做过一次住持,没当过一天方丈,没披上袈裟做过一次法事,而且不像倓虚那样、也没有募造过一庵一寺。他是在以自身积极的出家行为,来实践"度群生、那堪心肝剖!是祖国,忍辜负?"这一大誓愿。
转载
发表于 2010-10-19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19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19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顶礼弘一法师!
顶礼倓虚法师!
祈愿一切祖师大德、大善知识悲愍众生,长久住世,弘法利生,利乐有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22:51 , Processed in 0.15766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