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07|回复: 8

[事迹传记] 高僧的宽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3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在应化人间之后,经常向世人展现出忍辱宽容的形象。布袋和尚的宽容思想在他的行为和诗偈中都有详尽的阐释。布袋和尚是以其对人宽容的形象来告诫世人,每个人都应当以宽容情怀对待别人。宽容待人不仅能够与人结下善缘,更能够教化那些犯错误的人,使他们及时改邪归正。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许多高僧都是以宽容作为教化弟子的方式,从而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化效果。   

  东晋高僧法遇法师就是宽容待人的典范。由于史上对法遇法师生平没有准确的记载,其姓名和出生地均无从查考。法师年少好学,但任性健谈,常常讲说事理头头是道。后跟随东晋高僧道安大师出家修学。出家之后,法遇法师潜心学习教理,常常有独到见解,深得道安大师的器重。经过钻研经典,参禅念佛的修行熏染之后,法遇法师一改在家时聪明气盛的本性,变得对人谦恭有礼。义阳太守院宝闻风一直仰慕法遇法师的高德,从远方修书信一封与法遇法师结为好友。后来襄阳发生战乱,法遇法师跟随道安法师逃难东下,住江陵长沙寺。法师在长沙寺讲说众经,跟随他学习的弟子有四百多人。
  有一天,一位寺内的僧人因为饮酒过度,耽搁了晚上烧香做功课。按照常住规约应当予以迁单的处罚,但是,法遇知道此事后,只是警告了这位僧人,而没有按照寺规迁单。
  不久,道安大师知道了这件事,便用竹筒装一支荆条,亲自缄封并题字,寄给法遇法师。法遇法师开封一看,只是一支荆条,知道是因为那位僧人喝酒的事,自己处理不当,让道安大师费心。了知恩师的意思,法遇法师深感惭愧,就命维那师集合大众,把竹筒置于佛前,上香后向筒致敬,然后取出荆条交给维那师,自己伏在地上,命维那师打三下,再放入竹筒里。他向大众泪流满面地自责。当时附近的僧俗人等,听说法遇法师责己警众的戒行后,都赞叹不已。因为法遇法师的责己之行被激励的人不计其数。寺中僧众经过这件事之后,大家都精进用功,没有人敢再犯戒了。
  法遇法师事后写信给道安大师说:“弟子微暗不能率众,和尚虽远隔异域,犹远垂念,我的罪过太深了。”
  法师一生用过修行,与道安大师发愿往生兜率净土,后来六十岁时,在江陵往生了。
  法遇法师知道自己对喝酒犯戒的弟子处理得太轻了。而师父道安大师又对自己的处理方式感到不满。为了整肃寺规,法遇法师就采用了让自己替弟子手法的方式来宽容弟子。让他们都能从自己受罚这一事件中,能够体谅自己的苦心,从而永不再违犯戒律。
  与法遇法师相类似的,还有唐代上封寺方丈微妙大师。微妙大师一向以慈悲宽容而著称。他对弟子的宽容不是泛滥施慈悲,纵容弟子犯各种过错。而是让弟子从他的宽容中发现自己的过错,从而改过自新,重新塑造自己的形象,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出家人。
  微妙大师新收了一个叫禅光的弟子,这个沙弥年纪轻轻却养成了一个爱偷人东西的坏毛病。一次,他乘人不注意时,将另一位僧人一套新做的衣服偷走了。事后被人发现,告到寺院当家那里。当家找到这位小沙弥,给予严厉的警告,并将此事告诉了方丈和尚。方丈知道后,并没有责怪禅光,也没有找他谈话。事情就这样平息了。
  时隔不久,禅光旧病复发,又乘同宿舍的一位法师不在房间时,将他的钱偷走了。同宿舍的法师又将钱被盗的事告诉了当家师父。当家师找到禅光调查,禅光做贼心虚,在事实面前不得不承认自己偷钱的事。这次,当家觉得他屡教不改,就要求方丈和尚将他迁单。方丈和尚很慈悲地对当家说,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吧,年轻人需要经常引导教育。当家说,禅光屡次偷别人的东西,已经犯了众怒。大家都强烈要求迁他的单。方丈和尚觉得禅光还能改造好,不肯就此开除禅光。见微妙大师不同意迁禅光的单,当家满怀不快地走出方丈室。
  大家本以为经过这两次被警告,禅光会改邪归正,谁知隔了不长时间,他又旧病复发。一次,他在偷殿堂的香钱时,被看殿的师父当场抓获,被扭送到当家那里。当家看着禅光,气不从一处来,本来上次没有开除掉禅光,他就一直闷闷不乐。这次他又故伎重演,当家师这次决心要将他开除。为了防止方丈和尚再次袒护他,当家师父还联合了寺院其他同修一起,带着禅光到微妙大师那里要求开除禅光,并说如果这次方丈不开除,大家就一起离开寺院。见这么多人都对禅光深恶痛绝,微妙大师也觉得这个小沙弥实在难教。但是,微妙大师还决心要挽救这个年纪尚轻的沙弥。他于是对大众说,我还是希望再给他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佛法就是为了让众生破迷开悟,你们大家现在都对佛法有深刻的了解了。所以言行举止都不会犯错,而这个沙弥现在还不明白佛理,我们大家就应当教育他,让他明白事理。如果我们都不管他,放任自流,他将来就会走上犯罪道路。如果我们不能把他教育好,说明我们自己在教育方法上有问题。一番话说得大众无言以对,大家便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禅光本来以为经过这几次被警告,这次肯定要被迁单。他心中十分懊悔自己的行为。见到微妙大师在大众面前如此宽容自己,禅光感激涕零,在微妙大师跟前长跪不起,发誓以后一定要改掉自己爱偷东西的坏毛病。从此以后,禅光处处做事小心谨慎,虚心向师长学习佛法,认真做好寺院分派的各项事务,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自己的悔过的行动赢得了大众的信任和一致好评,不仅成为一个勤学上进的佛子,而且还坚持修持用功,彻底改掉了以前的坏毛病。不久,他就被方丈和尚请为知客。微妙方丈以自己的宽容的情怀,感动了一个桀骜不驯的沙弥,从而使沙弥从内心中发愿彻底改正自己的过错。
  在我们以责骂殴打等形式无法教育好一个人的时候,以宽容的情怀来对待犯戒者,促使他自觉改正错误,也不失为最好的方法。弘一大师就是这样的高僧。弘一大师是以持戒出名的法师,他认为戒律是用来律己的。对此,倓虚法师在《影尘回忆录》中说:“他平素持戒的工夫,就是以律己为要。口不臧否人物,不说人是非长短。就是他的学生,一天到晚在他跟前,做错了事他也不说。如果有犯戒做错,或不对他心思的事,唯一的方法就是‘律己'不吃饭。不吃饭并不是存心给人呕气,而是在替那做错事的人忏悔,恨自己的德性不能去感化他。他的学生和跟他常在一块的人知道他的脾气,每逢在他不吃饭时,就知道有做错的事或说错的话,赶紧想法改正。一次两次,一天两天,几时等你把错改正过来之后,他才吃饭,末了你的错处,让你自己去说,他一句也不开口。平素他和人常说:戒律是拿来‘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有些人不以戒律‘律己'而去‘律人’,这就失去戒律的意义了。”
  弘一大师不愧是一代高僧,他教育弟子的方式与传统的师父教育徒弟的方式绝然不同。他不是用说教或打骂的方式来纠正弟子的错误,而是把弟子的过错归结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的德行不够,不能够感化弟子,才造成弟子犯错误。他就用宽容的方式来对待弟子所犯的错误,用绝食的方式来惩罚自己。弟子见到弘一大师用他们自己的过错来惩罚他自己,就赶紧将自己的过错改正过来。
  以上几位高僧在弟子违犯戒律之时,有的是从轻给予警示,也有的并不直接指出,而是通过让自己代替弟子赎罪的方式来宽容弟子的过错。从而让弟子自我反省自己的过错,从而彻底改正自己的错误。通过这种无声的宽容,还能够警示大众,使他们都能在平常是日子中,不断反省自己,防止犯类似的错误。由此看来,在一定程度上,宽容应当是一种最好的教化弟子的方法。
转载
发表于 2010-10-31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31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感恩一切
发表于 2010-10-31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发表于 2010-10-31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发表于 2010-10-31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
发表于 2010-10-31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1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1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1 02:40 , Processed in 0.28399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