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25|回复: 5

民政部将单独监管慈善组织 红十字会不在监管之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0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政部将单独监管慈善组织 红十字会不在监管之列(转)

2011年08月28日08:17    来源:《东方早报》   

徐建中称,今后民政部慈善司将作为(国家级)公益慈善组织的业务监管机构,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仍负责注册登记。”  

徐建中一再表示,近期的系列慈善危机事件,让公益慈善机构接收的捐赠降到“冰点”,但不会停滞我国慈善行业的脚步。
  
红十字会不在监管之列 民政部官员称媒体穷追猛打郭美美会伤害慈善事业
  
早报讯 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报告26日在安徽芜湖发布。针对近期引发慈善界地震的郭美美等事件,民政部相关负责人在会后表示,郭美美事件通过媒体的曝光,一定程度上让坏事变为好事,但媒体穷追猛打会伤害慈善事业。民政部计划将公益慈善类组织,统一从社会组织中拿出,单独由慈善司负责,开展单独的行业监管。
  
曝光郭美美事件
“坏事变好事”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说,近期发生的郭美美事件,通过媒体曝光,坏事变成了好事,对于公益组织的自律是有好处的。但任何行为都有正面的反面的作用,“从现在来看,我们的慈善捐赠降到了冰点,如果再穷追猛打,可能会伤害到整个慈善事业。”
  
徐建中说,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有一些地方还相对贫困,也需要慈善捐助来进行帮助。“慈善事业是一个链条,其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我们的公益慈善组织。它们的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对于整个慈善资源的合理调配、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建中说,郭美美事件后慈善组织接收的捐赠出现了拐点,这是正常的,但通过政府对慈善组织的不断规范,使它们的公信力、透明规范等进一步提高,“我想它们接收捐赠的数量还是会不断提升的。” 他表示,只有规范好了,让慈善组织的公信力、透明度增加了,让它们回复到国际流行的轨道上来,我国的慈善事业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改变“双头”管理 
由慈善司单独监管
  
徐建中说,公益慈善组织近期遭遇的危机,将加快慈善行业制度、法规出台的脚步,民政部计划将公益慈善类组织,统一从社会组织中拿出,单独由慈善司负责,开展单独的行业监管。公益慈善类组织,将首先改变先找“业务主管单位”,再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双头管理局面。
  
徐建中称,今后民政部慈善司将作为(国家级)公益慈善组织的业务监管机构,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仍负责注册登记。我国共有社会组织44.6万个,其中包括公益慈善类的社会组织。但据记者了解,红十字会、妇联、残联等10余个社会团体是免登记的,因此不在行业监管范围内。
  
徐建中说,尽管相关部门尚未在立法层面对“什么是公益慈善组织”达成共识,但为尽快理顺对慈善业的监管,民政部门目前将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三类从事公益慈善行为的社会组织,都归为公益慈善机构,将由慈善司进行统一的行业监管。
  
据了解,民政部对公益慈善组织的监管范围包括募捐活动的备案、规范、信息公开和财务公开等。慈善司现有职能主要是制定慈善制度和法规,将公益慈善组织纳入进来进行行业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将该组织作为一个行业来监管,能尽快实现出台统一的行业规范,实现真正的信息公开。
  
官方监测数据显示
社会捐赠总额未降
  
徐建中说,将公益慈善组织纳入民政部门监管后,监管主体会更加明确,“对慈善组织的法律监督、行政监管、行业自律都会加强。”
  
徐建中一再表示,近期的系列慈善危机事件,让公益慈善机构接收的捐赠降到“冰点”,但不会停滞我国慈善行业的脚步。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全国捐赠数据监测显示,今年3-5月,政府接收的捐赠总额约为70亿元,点对点直接捐赠给个人、不通过公益组织的捐赠数额仅为3887万元,但6-8月政府接收的捐赠总额上升到90亿元,点对点的个人捐赠数额大幅上升,达到1.27亿元。社会捐赠总额并没有下降,慈善机构接收的捐赠少了,但点对点的捐赠多了,“这说明社会公众关注慈善的意识,参与慈善的行为都在高涨。”
  
徐建中说,7月15日,民政部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近日又发布了《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下一步还将陆续出台相关法规,目前民政部已代国务院起草好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速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
  
徐建中表示,现阶段我国的捐赠大部分都是企业的捐赠,个人捐赠量占的份额相对较少,因此下一步还将专门出台企业参与慈善事业规范指南,该指南民政部在5月就已开始研讨,有望年内公布实施。
  
他强调,今年民政部颁布的以及后期要颁布的法规,都是今年的工作计划,并非受郭美美等事件的影响,但这些事件一定程度上对民政部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声音
问责风暴宣泄情绪后促进反思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信息部副主任刘佑平表示,郭美美等事件产生的问责风暴对整个公益界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是一种阵痛,但从长远角度说,更像是一次公益界的洗礼。
  
从短期来看,媒介将公益组织的缺陷放大,大众对这些组织骂声一片,随之而来的是拒绝捐款等行为,公益组织与整个行业相关联,一个组织出了问题,大众对公益行业的信任度降低,影响了捐赠的积极性,出现了血荒、捐款量降低,最后受影响最大的实际上还是受助群体。
  
从长远来看,问责风暴的前期是大众的一种情绪宣泄,到后期就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反思,促使社会组织及政府的信息更公开透明。
  
至于时间长短要看政府及公益组织应对事件的效率,如果政府已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改变的措施和理性的反思,整个事件会发展成很好的良性循环。事实上,现在已经出现了谷底回升的信号。
  
综合《新京报》、《京华时报》
出处:http://health.people.com.cn/GB/1552461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穷追猛打”才能追出透明的慈善(转)
 

26日,首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报告在安徽芜湖发布。针对近期引发慈善界地震的“郭美美”等事件,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在会后表示,“郭美美事件”通过媒体的曝光,一定程度上让坏事变为好事,但媒体穷追猛打会伤害慈善事业。这话颇堪玩味,“郭美美事件”之后公众果然没有慈善之心了吗?假如靠蒙蔽得到捐款,还能称得上慈善吗?
  
徐建中副司长的讲话事出有因。民政部门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5月,慈善组织接收捐赠总额62.6亿元;但“郭美美事件”发生后,今年6-8月全国公益慈善组织接收的捐赠数额仅为8.4亿元,降幅达86.6%!与此相反,不通过慈善组织的捐赠却有了大幅增加。可见公众对现有慈善机构确实表现出了不信任,但是公众对于慈善的热情并未冷却。
  
红十字会有“郭美美”、慈善总会有“尚德诈捐门”、青基会的“中非希望工程”有“卢美美”,近期,有官方背景的慈善机构可谓风雨交加,通过媒体的广泛报道,人们发现这些慈善机构的运营存在着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捐赠信息不透明、与企业存在不明利益关系等。这些问题被相继曝光之后,相关慈善组织接受的捐赠出现大幅下滑看上去与媒体的报道有着直接关系,但是问题的根源却在于,一些慈善机构长期以来存在的官僚作风、神秘化管理。如果因为捐款的减少,而质疑和否定媒体的“穷追猛打”则是舍本逐末。
  
慈善在整个社会结构中是一个独特的领域。慈善组织不同于企业,它必须是非营利性的,不能以此谋利并掺杂任何个人和组织的私利。因为善款全部来源于捐赠,慈善机构的工作只是将善款转赠于最需要的人,如果得知自己的意愿没有实现,捐赠人当然有权选择其他途径实现自己的意愿。这也是不少人舍弃慈善组织转而选择其他渠道的主要原因。试图通过封锁和隐瞒问题而壮大慈善事业,即便一时得逞,也不可能长久。
  
慈善组织不同于政府机构,任何层级化、官僚化的表现都是慈善组织的顽疾。慈善组织存在的价值应当是充当捐赠者和受助者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组织是社会的良心,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渠道,这里面容不得半点虚假,也不能掺杂商业利益。
  
媒体的报道看上去使慈善组织出现了暂时性的危机,事实上是一种必要的纠正。任何组织的威信和声誉必须建立在真实和透明的基础上,如果一味掩盖问题,使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中国慈善机构的积弊就会愈演愈烈,最终伤及根本,那时的问题可能会比现在表现得更为严峻。
  
尽可能地把真相告诉公众,让公众来评判,媒体之前的报道已经见到了效果,也使中国慈善组织的改革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民政部官员也表示,今后公益组织要从林林总总的社会组织中分离出来。这无疑是好的方面。中国慈善制度的确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了,应该打破慈善只能官办的现状,监管机构的职责是构建制度、加强监管,不管是官方背景的还是民间推动的,只要是真正做慈善的都应该鼓励,这才能回归慈善的本质。靠维持现状的思维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事实上,民政部官员应该感谢媒体的“穷追猛打”,而不是抱怨。

出处:http://gb.cri.cn/27824/2011/08/29/882s3352644.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进“信任”方能缓解“血荒”  (转)

2011年08月22日 08:49:46  来源: 新京报  

“血荒”不可怕,认识不到造成“血荒”的原因才真正可怕。只有千方百计拓宽社会信任的基础,“血荒”方有可能逐渐缓解。

  
最近,北京又开始闹起“血荒”。因供血紧张,一些可以择期的手术相应被推迟。
  
造成这次“血荒”的原因,北京市血液中心认为,是今年入夏以来的连日降雨和“郭美美”信任危机事件。今年上半年,献血人数同比下降了3.64%,献血量下降了5.16%,7月、8月的下降更为明显,超过了10%以上。
  
“血荒”的第一个原因属于“季节性原因”,每年遇到天气多变、学生放假、农民工回乡,都会周期性地影响到采血量;第二个原因则有点令人纠结:因为血液中心确实和“郭美美事件”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郭美美事件”尽管影响到了红十字会的声誉,但捐款和无偿献血毕竟是两回事,倘若说捐款尚需公开透明、重建信任,但就献血而言,血站和医疗卫生部门已经作出过解释,红十字会血液中心没有太多可指摘的地方。
  
但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现在北京的“血荒”真实呈现了信任匮乏的恶果,很多无辜的人因此受到牵连。当此之时,社会各方或许都应该反思,我们该如何走出信任危机的恶性循环?
  
很多人往往因为不信任,担心爱心被滥用,于是选择不去献血。这么做可能很“解气”,会让一些机构受到民意的“惩罚”,但是,也必然会伤及无辜。显然,这不是一个成熟社会应该的选择。
  
民众的不信任投票固然有一些非理性的成分,但是,有些机构确实也伤了民众的心。对于很多民众来说,在信任不足的情况下,献血还是不献血,是一个非常纠结的问题。然而,“血荒”的现实又非常急迫,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必将陷入一种“负帕累托”的境地,意味着人人利益受损。当然,谁也无法强迫任何人做出选择,这个问题或许要交给每个人的“良心”作答。
  
不过,要走出信任困局,一方面要引导民众更理性,但公权力和公益机构的责任无疑更大。社会信任的基础被削弱,与相关机构以及人员的作为有着极大的关系。而重建公信,公权力和公益机构惟有以充分的公开和透明,释放更多的诚意。所以,各地的血液中心除了着力于献血应急机制的建立,更要着力于公信的塑造。
  
用血制度、血液中心运行信息的公开,能够消除民众心头的疑虑。而且,每遇血荒,公务人员如能真正成为志愿献血的主流人群,也是恢复公信指数的捷径。“血荒”的背后有季节性因素,如学生放假、农民工回乡,但是,守职尽责的公务人员们是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的,这个群体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应带头“无偿献血”。换言之,重建信任,不妨从公职人员开始。
  
“血荒”不可怕,认识不到造成“血荒”的原因才真正可怕。现在,大家看到了,失信的结果对所有人都不利,也会同时知道只有千方百计增进社会互信,“血荒”以及所有的公益事业危机方可缓解;而在“血荒”等具体事件的解决过程中,其实也为增进社会互信提供了契机。


出处: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8/22/c_121890422.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沦陷的医德:从哪来的扔哪去(转)  

2011年08月23日 08:45:4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据新华社电,7月27日晚,河北安国市中医院按110指挥中心的通报,将被撞伤的一流浪女拉到医院门口,由一名值班医生上救护车进行了简单包扎,然后,该院副院长张运兴电话指示:“从哪来的扔哪去!”工作人员遂将流浪女“送”到博野县一片小树林里抛弃。翌日早晨,人们发现了流浪女尸体。

  
在安国市中医院,“革命的人道主义”不讲了,传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悲悯情怀没有了。“从哪来的扔哪去!”态度何其决绝,做法何其冷血,对待一个同类就像对待一块无用的石头!现在博野警方已将张运兴等一干“医务工作者”正式逮捕,看样子是要绳之以法,但如果以为这样做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那就大错特错了。
  
安国市中医院将亟待救治的病人抛弃野外,这是一个具体案件,警方依法办事,是整个事件合情合理的进展。但安国市中医院的冷血到底是某几个当事人的恶,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如果有着个人之外或者某个单位之外的原因,就必须在处理当事责任人之外,进行另外有针对性的纠错。
  
把支付能力可疑的病人当废物扔掉,这种事在网上百度一下,不胜枚举。扔病人的医院负责人受到了法律制裁,但十年前有医院扔,现在照样有医院扔,没有停止的迹象。
  
个人和医院的责任受到了追究,但扔病人成为医务工作的一道”风景“,并且这边那边“风景”都好,决非个人和单位责任可以了断,其深层次实际上是制度安排和价值导向上的缺陷。
  
医院救治了“无主”病人,除了医院自己,没谁埋单,这是一种制度缺陷。但一家医院并非经常碰到这样的难题,偶尔碰到,完成一两次义务救治,想必也不至于超出其承受能力。把病人当废物扔掉,实际上体现的是医务工作者的心狠手辣,这是另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不讲人情,不讲道德,心无“挂碍”,冷如铁石。而且不是一两个业内人士“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而是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心照不宣。否则,一名副院长打电话说“从哪来的扔哪去”,有谁愿意、敢于照着做?
  
“从哪来的扔哪去”,一句简单的话,却反映出当代医务工作者一般的道德现状,反映了中国医学伦理的真实现状。医学伦理不是合乎人类理想的抽象观念,而是制度安排的观念对应物。现在医疗体制的主要制度特征,就是创收,而且是一种扭曲的“多劳多得”。创收表现为利益计算,则医学伦理、道德就成了障碍和累赘;病人不再是医生的同类,而是应当有毛可剪的羊。如果无毛可剪,则连羊都不是,必须被抛弃。
  
有人会以为,既然医生缺德,那就搞一下道德、伦理教育与灌输。道德伦理源于人的不忍之心、恻隐之心,却跟社会生活及其制度有着更密切的联系。创收是人之所欲,医院以创收为目的,人们自然更要创收,钱成了这个行业的主流价值。在这种价值导向下,病人失去的已经不是钱,而是作为人的尊严。(杨于泽)

出处: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08/23/c_121896039.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先看病后交钱 医患双赢  (转)

2011年08月23日 15:20:52 来源: 北京晨报


病人住院不用先交押金,出院只缴纳自付部分。最近,山东兖州市中医院的“先看病,后交钱”改革引发社会关注。此举是短期“作秀”还是长远之策?医院遇到病人“逃费”怎么办?“后交钱”模式能异地“复制”吗?

事实上,由于没有“先看病,后交钱”的制度保证,在费用未到位、没着落的情况下,即使勉强收治,也不可能主动、积极,因此同样有可能影响治疗的及时和有效,而很多情况下,这与“延误治疗”又很难界定。一旦因此耽搁影响了治疗,那么对于因此受到损害甚至消逝的生命,任何的道德谴责和经济处罚,都已经毫无意义。因此,这于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之下,无疑是医德的彰显和弘扬。

其实,“先看病,后交钱”于医院与患者,都是有利的。患者因此得到了及时的疗治,而因为“确实困难、一时难以交医疗费用的居民,可以和医院签订还款协议,一至两年内还清即可。”缓解了相当一部分底层困难群体的就医压力。而于医院,在医院间竞争激烈的态势下,“也是一种营销手段”。比如这家医院全年业务收入预计将比两年多前翻两番。

当然,这于医院要承担“逃费”的风险,但毕竟,“恶意逃费”的只是极个别,实际上,这家医院至今未发生过“逃费”病例。显然,随着公众诚信度逐步提升,失信成本增加,绝大多数群众不会为这么点钱失信“丢人”。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推动的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大大提高,医院通过“医保”结算的费用,也能保证医药成本。这无疑增加了医院抗“逃费”风险的能力。

也因此,虽然认为“先治病、后交钱”模式还难以在全国三级综合医院迅速推广,但兖州市中医院的成功探索,仍不失借鉴意义,尤其是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已将其推广到29家医院,那么,更进一步的推广,无疑令人期待。(钱夙伟)

出处: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8/23/c_121899174.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红会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转)

2011年08月27日02:20京华时报
  
据新华社电 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昨天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胡锦涛出席大会,为8名中国获奖者颁发奖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颁奖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在会上表示,中国红十字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更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颁奖大会前,胡锦涛会见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主席雅各布·克伦贝格尔。胡锦涛在会见时说,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长期致力于人道主义事业,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最近又在非洲开展了紧急救援行动,中国政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胡锦涛指出,这些年来,在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中国的人道主义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他表示,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推动人道主义事业,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红十字会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加强合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颁奖大会上讲话指出,当前,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和对人道救助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与时俱进地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切实维护慈善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提高人道救助的能力和水平。回良玉希望中国红十字会和广大人道服务领域工作者发扬光大南丁格尔精神,秉持人道准则,胸怀博爱之心,播撒仁慈美德,传递友善关怀,努力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推动我国红十字事业等各项慈善公益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在会上说,8名获奖者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全国三千万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要以她们为榜样,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他表示,中国红十字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更加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建议,不断增强责任感、提升公信力,以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与信赖,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出处:http://news.qq.com/a/20110827/000043.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4 10:38 , Processed in 0.19445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