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59 编辑
他的佛学思想是事业成功的牢固基础
当企业家头脑要清醒。只有头脑清醒才能做到判断准确,能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和保持精神世界的和谐。
杨勋是一位学修并重、身体力行的佛教徒。他长期研修佛学素食养身,在日理万机中每天坚持静修,尽力多挤出一点时间坐在书房里读书,或者到寺庙里拜佛诵经,广参名师,并融会贯通,将佛法的智慧活用于企业管理、做人做事。杨勋说:“每一个时代都有他的特点和机会,你要把握好自己,运用自己的勤奋、头脑和眼光来创造成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市场有着前所未有的商机,正因为我们把握机会,起步早,才有了后来根基。年轻的时候可能会很浮燥,所以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沉静下来,踏踏实实的积累一些能量。其实人每走一步都是在为以后打基础,如果你种下的是浮燥,那么也不可能有真正切实的收获。”
1999年,在“旭日”荣获香港优质管理大奖评选会上,评委组长、香港大学某教授两次问杨勋:今后会不会改变旭日文化?杨勋不加思索地答道:NO!正如他跟苏州真维斯的同事们对话时说的:“虽然旭日文化不一定是企业文化中最好的,但它的生活理念、工作方法却是日常实用的,能统一我们的意志,集中我们的力量,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他是把它当作是企业的灵魂、成功的基础的.
在真维斯,有三件宝:人手一册的《旭日文化》,每月一期的《旭日之声》,每人都有机会参加的培训。《旭日文化》将企业的宗旨、标准、管理、用人、企业精神、旭日三招等作了通俗、凝炼的概括。《旭日之声》是企业报纸,印制精美,内容丰富,每期都有杨钊亲撰文章,已经出版了19年。每人都要参加的培训是指,凡在职员工每年都要接受各种普及性或针对性的培训。杨勋将这些作为培训员工的基本教材或主要载体。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与传播,使旭日文化逐渐成为意识,化作血液,渗透在整个真维的管理运作之中,渗透在每个员工的工作与生活之中。
一个公司要做得好与成功,除了公司股东能得到利益,员工也自然得到好处,同时更可为社会分担责任。杨勋二十多年来一直以此信念去经营企业、参与社会。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杨氏兄弟认识到发展零售业和经营多元化的必然性后,于是盘点家底,将可用资本的1/3投入房地产与金融业,由杨钊亲自经营,其余2/3专注于生产与贸易,由杨勋直接管理。为什么不将重点转移到资本投资经营,以取得更大经济效益?杨勋坚持这样一个宗旨:资本投资是见效快,但体现不了社会效益;办厂虽辛苦,但可对社会作贡献。“旭日”决不会弃厂从商、只追求投资利润。1998年,由于受亚洲金融风暴和国际外汇炒家阻击香港影响,真维斯在国内零售业大幅度滑坡,同时店铺出现负增长,存货大幅上升,遇到空前的困难。在这艰难的时候,杨氏兄弟没有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认为这关系到3万员工的就业问题,而保证员工的工作、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是最实际最直接的社会效益。他们调动一切力量支持国内零售,依靠全体员工的团结奋斗,终于控制住了局势。杨勋事后自豪地说:“不管有多大困难,‘旭日’都从未裁员过,因为我们办企业不能只图钱,因为我们是零借贷,存款多于借贷,净现金都保证在10亿港元以上。
成功的企业文化,必将产生巨大的企业效应。“旭日”的工资在同行业中不算高,但是却吸引了大批人才加盟,为企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计算机博士钱治航宁可失去一套住房也要投奔“旭日”,因为“旭日”有着积极向上的制度和企业文化,集团发展布局稳重且发展空间大。真维斯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导向的理念不是最早,但领导层思想统一,员工思想统一,这反映了旭日文化的深厚功力。员工有了归属感,队伍也就稳定。近年来,旭日惠州总部近600员工,平均月流动率仅有1%至2%,而且每年总有个别跳槽的员工返回的现象.
谈起善举行动时,杨勋便很自然地谈起关于企业信誉的话题。他讲了一个被人说“傻”的故事。在公司刚上市的时候,股价涨到了4.8元,他就站出来给股民们解释说“不值这个价钱的,这不是真相”,谁都不明白他这是为什么,但却得到股民欢迎,真维斯的品牌价值也一直在上涨。
如今,服装企业都热衷做大量的广告宣传或请名人担任形象代言人,可真维斯很少在媒体做广告,也从来不请形象代言人,它打造品牌文化的方式就是其董事长杨勋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真维斯不请形象代言人,不做大量的广告宣传,而是在自己品牌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回报社会、支持公益事业,如董事长杨勋所说“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因果关系,真维斯现阶段拿出这些钱来资助大学生、中小学生,一方面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了他们,让他们学到知识,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这时,这些学生会牢记真维斯,消费者会钟爱真维斯,社会会关注真维斯,政府更会支持真维斯,这样的效果远远比做广告和请形象代言人所产生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品牌忠诚度好得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一位负责人认为,当前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各方面的困难还很多,不可能全部解决广大青少年上学问题,所以,亟需像真维斯这样的企业站出来。真维斯这种做法不但替政府分忧解难,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品牌形象,这是广告的力量所无法企及的。
杨勋最大的心愿是给年轻人以梦想和机会,最喜欢跟年轻人“分享快乐”。他的培训方式是每个月到一个管理区,亲自跟员工讲述自己的经验和管理知识。他还常在上海复旦的专业班里讲课。在中国,做休闲服装的外资企业很多。可13年来一直坚持赞助做一项赛事———“服装设计大赛”的却只有一家,那就是真维斯香港国际有限公司。从1982年创设第一届中国真维斯杯休闲装设计大赛始,至去年杨勋已连续坚持了13届。参赛的作品越来越多,水平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大赛已成为时装界以及广大休闲服装消费者每年一大盛事。杨勋为什幺对此乐此不疲、不惜耗费大量资金与人力?他在一个区设计大赛开幕致辞时道出了原委:“中国目前虽然是纺织品和服装的制造大国,但不是创造大国。中国缺少国际化的设计和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我们13年来坚持举办全国设计大赛,目的就是创设平台,让新人辈出,加大培育人才的力度,加快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与设计的升级,使世界纺织服装舞台上,不久将出现中国的优秀设计和明星品牌”.
杨勋常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落后的思想、观念与习惯,因此更要不断克服缺点,不断改善。亚洲金融风暴后,真维斯零售业务受到极大冲击,连续三年几乎停滞不前。这仅仅是客观原因影响吗?杨勋想起了著名的科学家杨振宁跟他讲述的一个现象:科学发展是离不开基础研究、发展研究和产品研究的,而基础研究耗时费力,发展研究未必出成果,但是在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产品研究,则省时省力易出成果,日本人就最擅于此道,常常在别人发展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出自己产品成果。真维斯过去提法是“领导潮流”,这等于从基础、发展开始去研究,要成功很难,如果从产品研究开始,定位为紧贴潮流,只要保证质量,产量就大,价格就平,消费者必然得益欢迎。从2002年开始,杨勋大力推行、落实“名牌大众化”方针和“物超所值、款少量深、因减得加”产品策略,一面紧贴国外潮流,一面摸准目标顾客的品味,因而成功推出了许多被广泛接受的明星产品,销售业绩开始出现飞跃。2003年遇到人类罕见的“非典”冲击,使得许多服装企业纷纷取消大批的订单。但真维斯在杨勋的带领下,通过准确的销售预测数据认为SARS对真维斯的销售影响不大,只在货品策略上做了适度的调整,五月份一过,真维斯的销售强劲反弹,业绩喜人,全年营业额也比上年有两位数的增长。这正验证了杨勋这种敢于挑战自我,善于把握机会的精神。
真维斯的企业文化,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色,支撑着企业这棵大树,历经风雨,巍然屹立,生机勃勃。杨勋二十多年来一直以不断向上的精神去经营企业、参与社会,在如今的商业社会里,这样一个能够沉淀浮华静心创业的企业家,是令人值得敬佩的! “他的佛学思想是事业成功的牢固基础。”一位了解真维斯品牌建设的内地业界专家评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