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33|回复: 0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精)五五心连心分享:认清现状 坚持修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恩觉远师兄分享,听得还真不过瘾呢。觉远师兄的分享让我理清了思路。常源师兄让我来分享五五指导义工实践的体会,其实我自己义工做得不多,修行境界也不高。末学修行也快五年了,目前正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刚刚遇到一个坎,也刚刚爬起来。这个情况下,让我来分享用五五做为义工实践指导的经验,我本想拒绝来的,因为我自己做得并不好。那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学习五五给我带来的益处吧。

从我来讲,前面三年一直在坚持做功课。到了一定程度,过了百万了,觉得修行越来越艰难了,也不知道自己这样对不对,但看到大家在修行过程中都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吧,只要坚持下去就好了,傻傻的有些糊涂的一个状态。虽然艰苦,但是一直咬牙坚持在做。的确是坚持得挺辛苦的,但还是认为大方向是清晰的。因为在坚持修行的过程中,的确是真的受益了,有变化了。可是同时自己也产生了沾沾自喜、贡高我慢等负面的心态。学习五五后才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发现自己有方方面面的不足,自己除了能够坚持做功课,在生活工作等等其他方面有太多的问题了。

通过五五的学习,发现到自己在修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在一条一条来对照一下:

1.“解脱原则”。我们修行是为了解脱,为了成佛。但是我在修行过程中却忘记了这个目标。虽然还无法以成佛为修行目标,但是我们修行也应该是为了去粘解缚,因为去除烦恼也是一种低层次的解脱。烦恼从何而来呢,是从我、我执而产生的。那怎样才能无我呢,就要慢慢把无始劫来习惯于一切都为自己、心里念念只有自己的习气,去慢慢转变,慢慢地培养自己把他人、把众生放进自己的心里。如何做到呢?就要从日行一善开始,逐步培养自己淡化自我,逐渐生出服务他人、利益他人的心。只有一步步地做到无我利他,才能够逐步摆脱小我、去除烦恼、趋向真空、获得圆满的解脱。所以解脱原则包含的真空妙有这二个内容,对自己触动特别大。因为自己修行以来,什么时候也没有对自己用过空,心里装不下别人,还是一切从自身出发,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为了做功课、完成功课可以放下一切;为了做义工工作,可以不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所以发现到自己的修行是有很多严重问题的,从根本上违背了解脱原则。

2.“平衡原则”。末学也做得很差。只知道做功课是修行,功课就是一切。末学其实一直不间断地听讲解,好像听得是津津有味的,其实真的听懂了吗?没听懂!因为真听懂了就会去落实,而不是听归听、做归做。但是末学认为即使没真的搞明白,也要坚持听,因为这是在给自己注入学佛的理念,力求明理的机会,是在熏习,这是非常的重要。末学对平衡原则违背得也很严重。比如平衡原则包含的几个内容:一个是功课的平衡,拜忏诵经念佛,这些功课的量是否平衡;第二,功课学习实践有没有平衡。末学当时实践得很少,这条没做到;还有很重要的第三条,功课学习实践和生活工作这些方面是不是平衡,这是末学当时最不平衡的一条。那时自己完全就是做功课,把生活工作都抛开了,利用一切时间去做功课,并且做一些义工的工作。而平衡原则代表修行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这个平衡如果达不到,我们的修行是坚持不下去的,会偏颇的。我为什么觉得修行进行不下去了,就是因为严重得不平衡了,把自己所理解的修行和生活工作等搞脱节了,甚至跟生活和工作对立起来了,这样的后果就是自己纠结、失衡,难以有足够的力量坚持修行下去。其实自己何尝不知道出现了问题呢。也觉得不应该这样的,但就是我执极重,一门心思扑到功课上去了,忽略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我们都知道因果原理,在做功课做义工修行的同时,却在工作和生活中造业、损德。所以学习明理非常重要。讲解中反反复复地教给我们如何合理安排功课、怎样来修行,但是到了自己实践时,却把自己的毛病习气都带进了修行中,执着功课数量、攀比,在佛法修行中搞贡高我慢,从来也没有趴下过,又何时给自己归过零?修行是要做减法,自己却不自觉地在不断制造更多的包袱来背,所以才导致严重地违背了平衡原则第三条的内容,在生活工作中一直都没有做好。刚才像觉远师兄说的,五五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修行的,什么是实践?如何才是修行?只有真正用佛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功课学习实践时,才能算是全方位地在进行佛法修行。末学在没有学习五五之前,工作生活修行之间没有平衡好,没搞明白啊,学习了五五以后才发现了自己修行中存在的偏差和这些错误。

3.“平等协商原则”。五五是可以指导各方面的,不光是做义工时能用到,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处处都能用到。从这个原则,末学明白了,众生的平等是平等在佛性上,但是因为我执我见,自己并没有做到平等对待人和事。而没有平等,也就不可能协商,肯定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强加于人,很强势,还会打着学佛这个善意的幌子,来强加于人,让周围都随顺着自己。所幸末学还能观察众生后自我观照一下,当明白自己没有力量来影响他人时,末学常常就是闭嘴、少说,最多心里有不甘和小纠结,但是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争论、议论和辩论。但是为了自己“合适”,末学有时还是会主动强势地安排布置些什么而让自己如愿。末学忏悔。所以现在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很可怕,没有平等心,常常不给他人协商的机会,平等协商原则一直在违背。

4.“发心原则”。什么是发心原则?末学一直觉得发不出菩提心。听了觉远师兄分享的,安心了很多啊。在什么阶段能发什么心。末学现在怎么可能发菩提心呢,自己还是“小米加步枪”的阶段,还远远没有达到清净的状态,怎么可能发出菩提心来呢?但是有没有一个利他的心呢?有没有一个想尽己所能帮助别人的心呢?虽然这还是建立在有我执我见的基础上的,但还是已经有了这种想尽力帮助别人的心,这就是发心。至于能不能使这个利他的心,建立在无我的基础上,这是需要随着修行深入和提高,逐渐来达到的,这是发心的层次不同吧。这个发心原则与自身的修行层次有关。自己修行得越深入,就越有力量,心力(愿力)越强,力量很重要。如果境界没有达到,力量就有限。心力是需要随着不断地修行,而达到更高的境界,使力量不断地提升。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力量真是很有限。这是从菩提心的角度来说的。其实我们也不必攀比,认清自己的现状,有什么能力就用什么能力就好。从做义工的方面而言,我们可以做些简单的,比如找问答来帮助同修等等。首先要观察众生需求,再进行自我观照,看自己能做什么,如果觉得这个工作可以承担,愿意去做好,这就是发心了。只有发心了,才能把前面的解脱原则(时刻警醒自己为什么而做?是为了利他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习气?是做减法还是加法?)、平衡原则(功课学习实践是否平衡了?功课少,实践没有能力没有智慧;学习少,不明理,自己修行都难以持续,又如何去利他?自己还是一锅粥的状态,又如何能更好地利他?实践少,没有福报,坚持修行都有困难,也没能力去利他!是否把生活工作也安排妥当了?是否一边“修行”一边“损德”?工作生活处理不好,没有稳定的修行氛围,问题一堆,一样无法保证修行的继续)、平等协商原则(能否平等心对待人事物,能否与他人协商处事,还是凡事都是自己最对,都得听自己的,不信任他人,别人都不如自己?)落实。因为自己必须先有这颗要把这件事做好、利益他人的初发心,才有可能让自己充分发挥能动性去搞好平衡,以平等的心态参与团队工作,明白帮助他人其实就是最大的自利!比如末学所在的互助问答团队,我们因为发心要承担起这个使命,我们小组成员就会尽全力地配合好,一起去从各个角度思考同修的提问,尽量全面地寻找答疑或讲解来为同修们答疑解惑。但是发心原则不仅仅体现在义工实践上,生活、工作、修行、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我们都可以善于把控这颗初发心。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念来处事待人接物呢?我们是否能够用我们学到的佛理、佛法,来指导我们把握住自己的初发心,这就是我们要反复实践和磨炼的吧。所以说发心原则在工作生活修行做义工方面,都能对我们进行指导,善用其心,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那个果。由于有层次境界的问题,我们要脚踏实地地观照自己,能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好高骛远,不着边际,无论什么事,只要自己真正发出的是善念,是利他的心就好。末学的发心原则一直也做得不好,没有时刻省察自己的初发心。

5.“处处实践原则”。末学是做得非常不好的。因为严重的分别执着,末学觉得听讲解、做功课、学习实践是修行,而把工作生活上的事都排斥在外了。现在觉得学佛真是先学做人,不然更谈不上是个修行人了。通过学习五原则,发现自己方方面面都存在问题。末学是网络管理七第一期的学员,共修学习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开心,觉得真是找到方向了,知道自己的差距了。所以我们那期学员都发心来护持网络管理七打七,当时我们那组都发心了。但是我们想推动五五,这么长时间,好像越来越推动不起来了。存在什么问题?有不少同修们反映,觉得五五好是好,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了,但是呢,却不能帮助我们立刻解决问题。当时听到这些反馈,我还觉得,那发现问题不就对了吗,这就是五五的威力所在啊,如果连自己有什么病都不知道,那学佛还学什么呢?我还觉得不应该认为这个五五没用啊。因为首先五五帮助我们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将佛法与我们自身的实际生活工作修行建立起联系来了。起初我对同修们的反馈不是很认可,但后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让自己有些同样的感受了。最近两个多月,末学一下子就离开了佛菩萨,不能坚持修行了,到了什么程度了呢?功课做不了,学习不要听,义工工作都推了,就只还在坚持做互动问答,可能末学对这个工作是真的发心了吧。末学平时连QQ都不上了,一下子几乎完全脱离了修行的大部队,状态低迷,非常可怕。这时候我就不得不思考,因为实际发生的事情,让我不得不思考。五五是指导我们实践的,守着五五,我怎么一下子掉队了?两个多月的挣扎,最近刚刚在努力恢复,我就有个感触,因为无意中看到了讲解。因为我已经跟不上大部队了,脑图没学,三段论也没学,更别说鲲鹏这些新的内容了,都没有学,没有跟进。但是我看了一篇同修的日记,是利用三段论来改进了他的现状,我受到很大的触动。我觉得五五非常好,帮我们发现问题了,但是由于学习理解得还很浅,还没有把五五的威力充分发掘运用出来。其实就是遇到了瓶颈,无法深入学习领悟运用好五五。但是善知识好慈悲,当观照到这种现状时,再次非常及时地推出了另外一种工具,就是三段论,来帮助我们来落实五五,来解决我们发现观照到的问题。五五再好,如果不能让我们自己切实受益、切实解决自己实际中的各种问题的话,那是没有强大的生命力的,大家的学习实践的热情就会不断地失去了。我们为什么不能突破现状?我们差在哪儿了?我们就差在价值统一、处处实践上,我们缺乏实干和落实。如何能改变现状呢。我们一边发现自己的问题,一边却听之任之,不努力改过,但还在希翼期盼着自己能够改进和提高,这是我们的问题所在。我们都疲乏了,发现了问题却没有去解决,问题依然存在,而三段论的出现就能帮我们解决这个情况。

那天我看到的日记,特别受触动。其中三段论的一个用法,第一段论是我的现状,要全面地看清楚;第二段是学习佛理佛法,明白用佛法应该怎样去做;第三段是改造后的我,就是通过对照佛法,发现自己的不对,然后是什么?特别有用的,就是可行的短期目标。我觉得太受触动了。怎么改过?这个短期可行的改过目标,让我特别有感觉。短期可行的目标可以帮我们把自己的问题一点点真正地去解决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啊。而且要可行,这是我们真正地开始迈步向前了,在一点点地用佛理佛法指导改造我们了,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纸上谈兵、光说不练,如何能真正改变呢?运用三段论,我们也会时时刻刻在用五步法。一定是切实观照了自我以后,才能知道自己近期能做什么、怎么做。所以我觉得三段论能帮我们把从五五运用中发现的问题解决掉。比如过去三个月以来,我不能坚持功课、不能学习、不能实践了,所以现在我给自己定的什么短期目标呢?我观照到自己的问题,平衡原则做得太差了。为什么呢,平衡原则里面说了,功课少,实践就没有能力,做不好也没有智慧了,这就是自己的现状,真的出来问题了,后果还很严重。五五原则就好在这里了,一对照,发现自己的平衡原则打破了,为什么?功课太少了。因为自从参加了网络管理七的义工工作,末学的功课是越来越少了,老给自己找借口,比如休息得太晚,等等。但是当发现自己的功课不足以支持自己继续修行下去的时候,就得及时调整,一定要把功课恢复起来。末学这次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功课的重要性了,功课真的是重中之重啊,无论何时,我们都得坚持一定量的功课!做功课是什么呢,做功课是我们从佛菩萨那里获得光明、力量和智慧,当然佛菩萨还在帮我们解决梳理各种问题,在帮我们不断地消除业障。因为往往我们遇到问题时,根本没有能力没有智慧了。能力、智慧从哪里来?在我们修行没有清净时,自己还问题多多时,我们只有从佛菩萨那里获得。怎么得来?只能依靠做功课,依靠拜忏诵经念佛,跟佛菩萨去沟通,每天充电。否则功课太少,支撑不住了。原本今天我不想来分享的,因为自己的状态不好,但是我还是来了,就是希望跟大家分享这一点。当我们发现自己能力不行的时候,行善实践做不下去的时候,平衡原则违背了的时候,我们一定及时调整,一定要把功课提起来。即使我们做义工辛苦,功课也非常重要,所以要把功课提起来。功课量上来了,学习是帮助我们明理,知道功课的重要性后,我们才能把功课继续坚持下去。而同时通过学习明理,我们更能明白行善实践的重要性了。行善实践的重要在哪儿呢?因为我们有时候修行不下去了,其实是由于我们没有福报了,而行善实践是最能帮我们培积福报的。所以即使在过去三个月苦苦挣扎的时候,我也尽量地做互助问答的义工,因为明白自己实在是障深慧浅,必须逼迫自己做一些行善实践的事情来培福,不然就修行不下去了。

所以功课、学习、实践,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看鲲鹏图,功课学习实践那是主干啊,没有这个就没有一切。所以功课、学习、实践是重中之重。然后我就觉得三段论它重要在哪儿呢,它是跟这个五五是互相促进的一个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我觉得这个五五原则五步法和三段论有这样一种关系,比如三段论的第一段论,我的现状,其实就是五步法的观察众生和自我观照。这是一个全面的观照,众生也是我们的投影,是不是?我们通过观察众生也在进行自我观照。所以我觉得这个观察众生、自我观照其实就是三段论里边“我的现状”。我的现状就包括了观察众生,然后观察了自我现状以后呢,我们就要去对照佛理佛法了,那么就是三段论的第二段论,“学习佛理佛法”,进行对照。那在我们这个五步法里边就是要建立信任,建立对佛的信任,建立对佛法的信任。具体是什么呢?就是内五行,就是五原则。我们逐一去对照,解脱原则、平衡原则、平等协商原则、发心原则、处处实践原则,我们逐一去对照这五条里边,佛理佛法是怎么讲的。然后就是三段论的第三段,“改造后的我”。我们先对比佛法后,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我们有什么问题,就能把我们的问题细化了。那细化完了以后呢,我们三段论里边短期可行的改过目标,那是什么呢?那就在五步法里边,那就是我们要去价值统一,要用我们学到的、领悟到的佛理佛法去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就是我们要处处实践啊,只有我们真的用佛理佛法通过短期可行的目标,一步步地去落实、实践,这样才能引领我们达到我们“改造后的我”这个目标,实现五步法的终极目标,突破现状!所以我觉得这个三段论跟五五一结合,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然后长期稳定坚持修行,不断进步提高。

所以我觉得怎么说呢,其实今天一开始听了觉远师兄一分享,简直是太精彩了,就是让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道理,也明白自己目前的现状了。其实现在即使是这样的状态下也不会感到特别纠结,因为明白自己的状态就是这样,不会用那种不切实际的那种高的那种标准来要求现在的我。所以我们观照自我非常重要,自己到底是什么状态?什么状态就做什么状态下该做的事。所以就是怎么说呢,如果现在自己还是没有达到清净的程度呢,那就应该是精进修,对吧。精进修是什么,就是我们功课一定要保证,在保证功课的前提下认真学习,然后行善实践。因为现在自己不清净,所以我们在做善事也好,我们行善也好,我们发心也好,我们做方方面面的事也好,都是有我执存在的。但是怎么说呢,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还是要坚持修行!永远就是坚持功课,坚持学习,坚持行善实践!就在这种坚持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提高自己,业障不断消除,能力不断提高。达到那个清净的程度以后,那再说下一个发菩提心也好,真正地更强更广泛地去利益众生也好,那是下一阶段的事情。现在我先是认清自己的现状,然后先做自己能做的。所以非常惭愧,占用大家时间,啰啰嗦嗦说这么多,我还是想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法空师兄来给我们交流分享,感恩师兄们。阿弥陀佛!

北京?德水(女 45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8 19:37 , Processed in 0.18473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