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24 编辑
26、问:夫妻姻缘、儿女因缘,前世一般是种的什么因? 人来到这世界上,是了缘来的,无缘不聚。夫妻姻缘、儿女因缘,前世一般是结的什么缘? 有哪些类型呢,分善缘和恶缘吗?有没有关于夫妻、儿女如何相处的佛经? 答:1、儿女、夫妻的因缘,并非一世二世的事,而是多生所种的各种各样的善恶之因交融,不是简单的公式。 2、如何相处的佛经有《善生经》、《六方礼经》、《吉祥经》和《业报差别经》等等。 27、问:婚礼宴席,家人觉得,请客没有肉食或肉食少了的话,按传统,是觉得丢面子的;不办宴席,也不太可能;办一次这样的婚宴,会造很大的杀业,怎么处理这事情比较好?实在没办法,办了肉食婚宴的话,可以为被杀物命做点什么比较好? 答: 一切在乎因缘与发心,办婚宴亦复如是。 1、针对你的情况,现今有条件即仿生素食宴,许多城市的素食馆都有仿生素食,或许可以满足他们的食腥口味。 2、再若不行,在订餐时,不妨尽可能地订三净、五净肉类,以减少杀业。 3、若不得已,事后可以为被杀物命做一场超荐佛事,以慰惭愧之心。 28、问:智渡法师,《弥陀要解》云:若执持名号,未断思惑,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要解亲闻记》云:老实念佛,伏见思惑即得生极乐同居土。要解之未断思惑和亲闻记之伏见思惑是否理解为伏住烦恼,达功夫成片,是最低标准,才可往生,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1、见思惑是见惑与思惑之并称,也是三界分段生死之因,天台教义将此二惑并称为见思。其中,迷于界内之理者,称为见惑;迷于界内之事者,称为思惑。
2、《弥陀要解》与《要解亲闻记》所言当不虚,“伏见思惑即得生极乐同居土”,“未断思惑,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达功夫成片定当往生,但并非最低标准。
3、往生的最低标准为:“乃至十念、不谤正法”。十念者,即十念相续,此间不起妄想分别。 29、问:我想请教:常听有人说,我已读了多少多少部地藏经了,这个是不是一部经反复读几遍的意思?另外我想利用工余时间读经,只能晚上很晚的时候在自己的睡床上读,请问合适否?如果想抄经的话,是意味着一部抄多次还是抄各种经?谢谢!另外,佛经多是文言文,如果读白话版是否有同等功德? 答:1、读了“多少部地藏经了”,这个部是反复读了多少遍的意思。 2、读经是为了明理,在床上读并无不可,只是要注意保持恭敬。 3、抄经,要整部完整地抄,抄好一部,再抄第二部。 4、佛经多是白话文言,最好读原经;现代白话版,易于伤失文意、且有改经之嫌。 30、 问:佛像、菩萨像的玉佩能戴在身上吗? 答: 出于恭敬者,佛像、菩萨像的玉佩可以戴在脖子上,时刻提醒自己念佛、学菩萨;若有失恭敬、又熟视无睹者,则不宜戴在身上。
************************************************* 智渡法师简介:
智渡法师,俗家姓张,毕业于武汉大学水电学院(原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资源规划及利用专业,现为中国天台山慈恩寺住持、国际佛法传播中心秘书长、浙江省台州市佛协理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玉观音慈善基金名誉主任......
自2003年5月承接法脉、住持慈恩寺以来,尤其是2005年应邀出山后,更以弘法为己任,世出世间平等对待,有求必应,诸宗并弘:无论是世间法的医、艺、建筑,还是出世法的净土法门、天台止观、禅宗顿悟以及显密兼顾的忏悔法门、药师法门,密乘的财神法、弥勒法、文殊法、地藏法、观音法、准提法、虚空藏法、大日如来法等等本尊法门……无不随机施教。
智渡法师为传播正信佛法,开通了寺院微信号:ciensi
任何人可以在微信上提交学佛问题、生活疑惑,智渡法师会抽空亲自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