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开门

学习俞净意公认真改过忏悔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篇 对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之——出 则 弟3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这一点也没有做到。称尊长时往往在辈分前加个名称,可能小时为了区分长辈,可是愚昧的人啊,心里知道可别称呼出来啊。犯下了多大的恶啊!可能是由于自卑,在父母或者师长面前很容易表现自己,老是把自己的一点点长处表现出来,有时是为了让长辈放心,可大部分不是这样的。在路上遇到长辈,恨不能躲开才好,实在不行了,才会嘟囔着打声招呼。这是为什么呢?就是缺乏专门善意的教育,加上自己不会学习,所以一直就这样混蛋下去了。
                老法师在《太上感应篇40》中说:发菩提心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只要尽心尽力去做,绝对能圆满成功。要断烦恼生智慧,就得有善心善意善行,标准就是一部《无量寿经》,把全部时间精力投入进去。自私自利是万恶之源,我执是六道轮回的根;佛菩萨千万遍地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是我们修行的起手处。施恩不图报,给予不追悔,是三轮体空的初步落实,是儒家的最低标准:君子不为;君子没有断烦恼,但是能伏住。
        对照自己:信念不坚定。是小人。做事求回报。做事不尽心尽力。
        今天怨人两次;说话太直。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篇 对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之——出 则 弟4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我家族内一位伯父,抗战时期官职到厅级,地委书记,与王任重同学。他回家时,总是离村老远就下马,让警卫员牵着马跟在后面。进村就和人们打招呼说话问好。
        可我,虽然在外上班,刻从来难以做到骑摩托车下车,明白这个道理后也很难做到。战胜自己!至于过犹待,更是难以践行。
        在与长者坐卧上,也是没有注意过细节。过去记得,一到领导屋里,没等领导说就一屁股坐下了,给人印象很是不好。
        到家就更随便了,以为守着老人,还拿自己当婴儿呢。可耻!!
        恭录《太上感应篇41》:1、只有深入经藏,对理事透彻,才能做到以清净心(不求回报)布施。2、解行相应能生法喜(也是对人生的最舒胜的滋养)。做事不疲不厌。3、善人最初级水平是是非不谬,高境界是人我两忘。4、孔圣人担忧“学不讲、过不改”;等觉菩萨每天还在改过。
        对照自己:不肯学,对佛法不是真了解,所以做事要不是迟疑,要不是盲目相信,如同赌博押宝;所以没有清净心,不能种无涯之福,消千劫之灾。行的也很少,没有从内心生起真乐,做事有时厌倦疲惫。还是依靠外界一些刺激认为是快乐。不明是非,不能忘我,是大恶人。不能彻底改过,屡忏屡犯。
        今天过失:骑车拐弯快,令后面的人受惊吓;嫌馒头蒸的不好,菜味不正;做事不专心;读经快,念佛少。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第二十篇 对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之——出 则 弟5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在尊长面前声音是很低,但是有时说不清楚,就是因为内心不恭敬。对领导的话总认为是和自己过不去,可能从小生活的环境造成的心理,认为别人对不起自己,都是别人的错。就是因为内心不恭敬,所以做起事来进退失措,没有做到以上几条。内心很是关键啊!
        恭录《太上感应篇42》:学佛就是学做明白人,断习气,修净业三福。做事发心纯正(不自私),就能得到诸佛菩萨的护念,无不称
之事,但也避免不了魔障,这些障碍来自无始劫以来与众生结下的恩怨。要想转魔障为护法,就应该用真诚心感化。真正做到与人无争、于世无求。
        对照自己:所作所为与净业三福相比较,差的还很远呢,不能实心行善。放不下自私自利,满脑子是自己。还是有求,有争贪。
        今天上午看人过失,说人不是。下午头痛,对领导的做法有意见,工作没有尽心尽力,还怨人傲慢。都是我自己的错,心不纯。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第二十篇 对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之——出 则 弟6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对自己的父亲没有很好地侍奉,更何况对别人的父亲了,即使做点事,也是因为碍于面子,或者是出于某种自私自利的目的,总之,绝对不是真诚心、恭敬心;对自己的一奶同胞哥哥还有怨言,不能恭敬对待,对别人也肯定是表面敷衍,虚与应付,这是自然的了。惭愧!就是自己的心灵被自私自利污染,被贪嗔痴覆盖,失去了应该有的光泽。唉!可怜悯者。
        恭录《太上感应篇43》:善有善报,成就不难,修善要按照佛说的修净业三福。净业三福包括了所有的善心善意善行,是菩萨入道的资粮,诸佛助道的阶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要读诵大乘,按佛的教诲去做,解行相应。
        对照自己:净业三福没有做到,念佛还不老实,怀疑,这样下去真可怕。悲哀的是中午一同事来劝我说:官大才能为人民办好事(我没有意见),可他说你越陷越深了,看这些给你带来什么了?除了心灵上的解脱,给县里带来了什么?我真的受到震撼,自己给佛法抹黑了,给老师丢脸了!因为我没有落实,没做出好样子来。
        今天在领导看稿时有一念,不平;一部门领导电话中支配我干活,不平;昨天还大言不惭为众生当秘书服务呢!不真干,光耍嘴皮子!骗谁呢?可悲。忏悔!!
        朱居士来短信说:别人贬低你,你可别生气,内心要长志气,让人佩服了才算完(王善人语录)。
        老法师26岁初学佛时,同学好友都笑话,老人默默无言,一笑了之。60岁后笑话的那些人说:你的路走对了。如果做大官更能为大众服务,释迦如来何必弃位出家,苦行学道,国王利一国,修道利虚空。王居士,认真从本分进德修业。齐居士常说:少年享福不是福,老来享福才真快乐。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篇 对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之——谨1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自己没有早起过,即使有一两天,也是兴之所至,不能坚持。小时候,父母从地里干活回来吃饭了,我还在睡觉。长大后也是耽于肉体享受,不能早起锻炼,或者做点家务,学习功课什么的。晚上睡得早,就是因为贪恋情欲,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床上很多,以致身体状况很差。有时睡得晚,是因为看电视,被电视剧所牵连,不能适时睡觉,为第二天的工作养足精神。没有珍惜时间的观念,天天浑浑噩噩,三个饱一个倒,混吃等死。早晨起来也是简单洗洗脸,不认真,油泥很厚也洗不下来,只是用毛巾擦一下,表示表示而已。不踏实、不认真,体现在各个方面。便溺回,有时候就不净手,认为没人看见,不碍事。其实,做事不是给别人做的,而是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才做的。真是愚痴的人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篇 对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之——谨2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没有养成好习惯,穿衣服很随便,记得上师范时,早上起床慢,匆匆地把扣子扣的不对,让人笑话。穿鞋因为虚荣,不愿穿姐姐做的布鞋了,买的鞋又不跟脚,很是邋遢。以致毕业后,头发长,衣服脏,有的同事热心劝我不要这样,要学会整洁。我心里还反感人家,认为自己这是不拘小节。放衣服、鞋帽,没有整理整齐的习惯,往往是在哪儿换的鞋子,就摆放在哪里,不会随手放起来。衣服脏了也不愿意洗,对自己很是放松。这样真是形象不佳啊!
        恭录《太上感应篇44》:“非义而动、背理而行”是造成灾难、动乱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人教,知过不改造成的。断尽了恶就是善。我们只有断恶修善,念佛才能往生。
        对照自己:我的执著太厉害了,工作设想不能实现,就生烦恼,不能随缘。其实就是无智慧,不能把圣教落实。
        今天走路转弯急撞墙,踩草坪;下午有点烦躁;中午贪睡;听经时间太少;读经有杂念,念佛少。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篇 对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之——谨3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穿衣服不干净,但是讲究华丽。在上初中时,就穿的一层层的,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很注意看别人的穿着;没有考虑过老人的经济是否困难,没有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上师范时,买了一件比较好的衣服,弄得自己生活费紧张了好长时间。记忆犹新,痛彻骨髓啊!那种感觉。
        对饮食,不顺口的虽然不挑食,但是见到好吃的,很是愿意吃。经常吃的肚子胀,在师范回家时吃的上吐下泻。即使目前,吃饭也是很是没有规律,经常吃撑了。这么大的人了,真是的。说明没有自制力,还是很是贪。
        恭录《太上感应篇45、46》:这两集主要讲我最重的毛病,也是众恶之首:“以恶为能”。现代人以利害为标准,舍弃祖宗教诲,是灾难的根源。念佛功夫成片是初级的定慧,禁得起诱惑,一心往生极乐。赞叹别人行善的功德与他等同。以爱心对众生,在逆境中修波罗密,在生活中历事练心,契入佛的境界,真正回头、回家。一句佛号都摄了所有善行。
        对照自己:我执严重,好恶分明,缺乏定慧,过去还认为是讲义气、重情义。嫉妒心强,不随喜赞叹别人功德。不能如如不动。
        今天看人不是,碰撞椅子,文件出错,放自行车不当,烦人一次。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篇 对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之——谨4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我在上初中时,第一次喝酒,喝的酩酊大醉,好几天缓不过来,在同学家,那个闹腾。真是丢人现眼。后来就开始了喝酒的历程:盖完东房与建筑工人喝酒喝醉了,吐得输液;和一公社书记喝酒喝多了,也是回去输液;在衡水和人喝酒,喝的上厕所不分男女,吐得满屋子都是;回景县后,有一次喝的也是没办法回家了,同事把我想送回来的;有一回在宾馆也是喝多了,别人把我送回家的;还有一次和两名同事一起喝闲酒,不知不觉酒喝多了,接孩子回家,满嘴胡话.......这些年,把身体喝坏了,把形象喝的降低了,把家人的心都喝伤了,把事业喝的都要荒废了,真是丑态百出,令人作呕!!
        走路急急忙忙,一阵风,老是像去开什么重要会议,没有沉稳的样子;见人打招呼也是不能稳重大方,而是小气,不疏朗。
        恭录《太上感应篇47》凡夫不能证果的原因是没有断贪嗔痴杀盗淫;解行相应才能契入佛菩萨的境界。根性与读诵、闻教有关,多读多听,慢慢就能转变看法,提高根性。
        对照自己:三毒没有除掉,平时听诵佛经太少,转不过来。根性钝。
        今天恶行:出去办事没有请假;对部门的人电话里指责;议论人;废话多;不能时时念佛。忏悔!!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篇 对照《弟子规》反省自己之——谨5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自己完全没有做到,记得去年(39岁),到开福寺观音殿前看法师们做功课,自己还用脚踩门槛呢,令一些居士们对我怒目而视。走路急急忙忙,风风火火,过马路时一路小跑,尤其是在政府门前向邮政局走,真是没有国家公务员的风度。拿着碗随手甩,没有恭敬心。总认为自己在一个地方可以为所欲为,干下了不少的坏事。
        1、恭录《太上感应篇48》:杀生也是无始劫以来形成的习气。祭祀、节日、庆寿、结婚、生子等所有的活动,杀生只会损福结怨。用佛的眼光看,任何过失,都有无穷的后患。众生与我们一样知疼觉苦。
        对照自己:学佛前杀生多,残忍地堕胎;现在虽然吃素,但是自己粗心做事浪费物力很多。没有智慧,没有做出好样子,影响亲朋素食,更别说其他方面了。
        今天做事有点抱屈,虽然不是自己的事,但是领导派了,就应该乐呵呵地去做。烦人一次。没有为父母解忧。忏悔!!
        2、恭录《太上感应篇49》:遇到孽缘,不能怨天尤人,要一念真诚,觉悟回头,果报也会减轻。对善人的伤害,多是因为嗔恚嫉妒;如果协助则能的同样的福报,且福报大小决定于心量的大小。对尊长的做法不应该议论、欺骗、侮辱,要做到心里没有不可告人的事。明白人不需要防盗,因为他知道一切莫非前定。
        对照自己:遇逆事时,不内求找原因,反而外怨,不能受不能了。对父母老师领导等尊长的话或者安排,不理解的心里就不满,做事敷衍,大损福报!还坚持认为放人之心不可无,不信因果,别人欠钱,有时心里还想想,有催要的想法,做不到一笔勾销,心量小。
        今天早上因一小事耽误付居士上班,还急躁。有显能思想,语速快,心不定。不能包容人,尤其是知道他是什么人了,还心动、面冷,哪里做到君亲师?裤腿挽着到公共场合。忏悔!!
        3、恭录《太上感应篇50》:慧命比生命重要,佛的恩德超过父母。如果真心恳切求佛菩萨,就决定有感应;能不能成就,成就的早晚都决定于自己。对老师恭敬一分,则得一分利益,恭敬的程度反映出器量的大小,老师不过是因材施教而已。祈求三宝加持,唯一有效果的就是认真努力修持,才能得到感应,这是知恩报恩的做法。自己未度而度他,无有是处。
        对照自己:对佛菩萨、老师恭敬的心不够,所得也很少。从纸上得来知识,没有实践,却以此要求别人,生起很多烦恼。
        今天事情多,心性中的毛病越来越显现,如量小、管人、越位做事等。历事不少,练心没有进步。忏悔!!
        恭录《太上感应篇51》:要相信佛菩萨的话,积功累德,绝对正确。尊师就是依教奉行,尽职就是报恩。开悟就是通了,落实就是证果。至诚(一念不生)感通(通情达理),只有放下“我”,才开始走向通。要念念为众生,为佛法。
        对照自己:自私严重,待人处世先想自己,没有替别人想过;离开悟不知还有多远,处理事不圆融。对孩子的老师不是真恭敬(对谁也不是真恭敬),所以得果报是孩子不能进入理想状态。
        4、今天多次想拿房间里没有用的洗漱用具没有想不拿就是省下给别人用。好几次想说自己的事,忘记圣贤的教诲了。干点活有贪心,想该给点补助吧。做事粗心大意两次。忏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1 11:07 , Processed in 0.23707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