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应如是

[事迹传记] 480位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129.兴化存奖禅师悟道因缘
  魏府(今河北境内)兴化存奖禅师,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俗姓孔,蓟县人,于三河县出家,大中五年(851),在卢龙军节度使张公允伸所置的戒坛上受具足戒。大约在咸通元年(860),于临济义玄禅师门下为侍者。后又于同门师兄三圣(慧然禅师)会下为首座。
  存奖禅师曾一度行脚南方,因其见解出众,得到了仰山慧寂禅师的赞赏,因此他颇为自得。在三圣会下,他常常谓众道:“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著一个会佛法底人。”
  三圣慧然禅师听他此语,便问:“你具个甚么眼,便恁么道?”
  存奖禅师便喝。
  三圣禅师道:“须是你始得。”
  存奖禅师后又到同门师兄大觉禅师座下为院主。
  一日,大觉禅师唤院主:“我闻你道,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著一个会佛法底。你恁个甚么道理,与么道?”
  存奖禅师一听,又拿出应对三圣禅师那一套,大唱一声。
  大觉禅师并不理会他这一套,举起拄杖就打。
  存奖禅师又大喝一声,大觉禅师举杖又打。
  第二天,存奖禅师从法堂经过,大觉禅师叫住他,说道:“我直下疑你昨日这两喝。”
  存奖禅师又大喝一声,大觉禅师举杖又打。
  存奖禅师再喝,大觉禅师再打。
  存奖禅师这一下可稳不住了,便道:“某甲于三圣师兄处,学得个宾主句,总被师兄折倒了也。愿与某甲个安乐法门。”
  大觉禅师道:“这瞎汉来这里纳败缺(留下把柄或露出破绽),脱下衲衣,痛打一顿!”
  存奖禅师一听,便当下悟出临济先师于黄檗处吃棒的道理。从此以后,他步步踏着实地,不再疑惑了。
  从悟道的因缘上看,存奖禅师虽嗣临济义玄,但是,他的真正助发之友则是大觉禅师,其次要算三圣禅师。关于这一点,存奖禅师住山开堂时,曾有评论。开堂日,存奖禅师拈香道:“此一炷香本为三圣师兄,三圣于我太孤(力量太弱);本为大觉师兄,大觉于我太赊,(力量太过)。不如供养临济先师。”
  临济禅师圆寂后,存奖禅师住兴化弘法接众。有感于丛林中不少人学会一些虚头,胡乱棒喝,以及自己当年于大觉禅师座下数度被打,存奖禅师曾示众云:“我闻前廊下也喝,后架里也喝。诸子,汝莫盲喝乱喝,直饿喝得兴化向虚空里,却扑下来,一点气也无,待我苏息起来,向汝道‘未在!’何故?我未曾向紫罗帐里撒真珠与汝诸人去在,胡喝乱喝作么?”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130.涿州纸衣和尚悟道因缘
  涿州(今河北境内)纸衣和尚(即克符道者),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
  纸衣和尚初礼临济禅师,即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
  临济禅师道:“煦日发生铺地锦,婴儿垂发白如丝。”
  纸衣和尚又问:“如何是夺境不夺人?”
  临济禅师道:“王令已行天下遍,将军塞外绝烟尘。”
  纸衣和尚道:“如何是人境俱夺?”
  临济禅师道:“并汾绝信,独处一方。”
  纸衣和尚道:“如何是人境俱不夺?”
  临济禅师道:“王登宝殿,野老讴歌。”
  纸衣和尚经过临济禅师的这样一番开示,言下领旨,并深入三玄、三要、四句之门,后住涿州,行化一方。
  曾有僧问:“如何是宾中宾?”
  纸衣和尚道:“倚门傍户犹如醉,出言吐气不惭惶。”
  问:“如何是宾中主?”
  纸衣和尚道:“口念弥陀双拄杖,目瞽瞳人不出头。”
  问:“如何是主中宾?”
  纸衣和尚道:“高提禅师当机用,利物应知语带悲。”
  问:“如何是主中主?”
  纸衣和尚道:“横按镆鎁全正令,太平寰宇斩痴顽。”
  问:“既是太平寰宇,为甚么却斩痴顽?”
  纸衣和尚道:“不计夜行刚把火,直须当道与人看。”
  纸衣和尚曾就临济禅师之四句,作颂曰:
   “夺人不夺境,缘自带淆讹。
    拟欲求玄旨,思量反责么。
    骊珠光灿烂,蟾桂影婆娑。
    觌面无差互,还应滞网罗。
    夺境不夺人,寻言何处真。
    问禅禅是妄,究理理非亲。
    日照寒光澹,山摇翠色新。
    直饶玄会得,也是眼中尘。
    人境两俱夺,从来正令行。
    不论佛与祖,那说圣凡情。
    拟犯吹毛剑,还如值木盲。
    进前求妙会,特地斩情灵。
    人境俱不夺,思量意不偏。
    主宾言少异,问答理俱全。
    踏破澄潭月,穿开碧落天。
    不能明妙用,沦溺在无缘。”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131.定上座悟道因缘
  定上座,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姓氏及籍贯等均不详。
  定上座初参临济,即问临济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
  临济禅师走下禅床,一把擒住定上座。定上座刚想开口,临济禅师马上打他一巴掌。定上座被这突如其来的一掌打懵了,还站在那里思索。
  站在一傍的僧人大声对他喊道:“定上座何不礼拜?”
  定上座于是作礼,刚一下跪,平生疑滞顿然冰销瓦解。
  定上座悟道后,继续留在临济座下,助师弘化。临济禅师示寂后,始南游参学。
  一日,定上座在途中遇见岩头(全奯)、雪峰(义存)、钦山(文邃)三位禅师。
  岩头和尚问他:“上座甚处来?”
  定上座道:“临济来。”
  岩头和尚道:“和尚万福。”
  定上座道:“和尚已顺世也。”
  岩头和尚道:“某甲三人特去礼拜,薄福不遇,不知和尚在日有何言句,请上座举一两则。”
  于是,定上座为他们三人举了下面这则公案--
  临济禅师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问:“如何是无位真人?”临济禅师下禅床揪住那僧说:“道!道!”那僧拟开口,临济禅师一下子推开那僧,说道:“无位真人是甚么乾屎橛?”
  刚一举毕,三人各自作了不同的反应。
  岩头和尚不觉吐舌。
  雪峰禅师道:“临济大似白拈贼。”
  [白拈贼,专在白天大庭广众之中行窃之贼,身手不凡。]
  钦山禅师道:“何不道赤肉团上非无位真人?”
  钦山禅师话刚一出口,定上座一把擒住他,厉声问道:“无位真人与非无位真人,相去多少?速道!速道!”
  钦山禅师被定上座这一擒一喝,直惊得面目一时青一时黄,开口不得。站在一旁的岩头、雪峰二位禅师连忙上前解围,说道:“这新戒不识好恶,触忤上座,且望慈悲。”
  定上座道:“若不是这两个老汉,杀这尿床鬼子!”
  定上座游方后,又回到镇州住山接众。一天,定上座于镇府赴斋回来,途中于一桥上坐歇,正好遇上另外三位座主也在那里休息。
  其中一座主问:“如何是禅河深处,须穷到底?”
  定上座一把擒住那僧,准备把他抛向桥下。另外二座主赶忙上前谏阻道:“莫怪触忤上座,且望慈悲。”
  定上座道:“若不是这两个座主,直教他穷到底!”
  从上面这两则机锋竞辩中,可以看出,定上座颇得临济禅师峻激之禅风。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132.慧颙禅师座下僧悟道因缘
  汝州南院慧颙禅师,兴化存奖禅师之法嗣。一日上堂云:“诸方只具啐啄同时眼,不人啐啄同时用。”
  [啐啄,禅门中接引来机时专用语,意谓观机逗教,师资道合,如母鸡孵蛋,快成熟时,子鸡在蛋壳里面往
外啐,母鸡在外面往蛋壳里面啄。母鸡啄蛋时,必须时机合适,早了子鸡尚未长成,晚了子鸡会闷死在里面。]
  这时,座下有一僧便问:“如何是啐啄同时用?”
  慧颙禅师道:“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时失。”
  那僧道:“此犹未是某甲问处。”
  慧颙禅师道:“汝问处作么生?”
  那僧道:“失。”
  慧颙禅师一听便打。
  那僧不肯,于是便辞别慧颙禅师,前往其他禅德那里参学。
  那僧后来投到云门会下。一天,他突然听到有两位僧人在提举此话。
  其中一僧道:“当时南院(慧颙)棒折那!”
  那僧一听,忽然契悟,始悔当初行为鲁莽,错会先师。于是便匆匆忙忙地奔回南院,探望慧颙禅师,可是慧颙禅师已经圆寂了。
  无奈之下,他便前往礼谒风穴(延沼)禅师。
  风穴禅师一见那僧便问:“上座莫是当时问先师啐啄同时话底么?”
  那僧道:“是。”
  风穴禅师道:“汝当时作么生会?”
  那僧道:“某甲当时如在灯影里行相似。”
  风穴禅师道:“汝会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133.胡钉铰悟道因缘
  胡钉铰,原名胡令能,圃园隐者,少为负局(磨镜)、锼(sou,雕刻)、钉(用钉子钉补器具)之业,善咏诗,好参禅,世人皆称胡钉铰。
  一日,胡钉铰往参镇州(今河北正定)宝寿沼禅师(宝寿一世)。宝寿禅师问:“汝莫是胡钉铰么?”
  胡钉铰道:“不敢。”
  宝寿禅师问:“还钉得虚空么!”
  胡钉铰道:“请和尚打破。”
  宝寿禅师一听,举起拄杖,劈面就打。
  胡钉铰大惑不解,说道:“和尚莫错打某甲。”
  宝寿禅师道:“向后有多口阿师与你点破在。”
  胡钉铰被打之后,便前往赵州,参礼赵州和尚。他跟赵州和尚谈起参宝寿之事。
  赵州和尚问:“汝因甚么被他打?”
  胡钉铰道:“不知过在甚么处?”
  赵州和尚道:“只这一缝(缝隙)尚不奈何!”
  胡钉铰一听,言下有省,踊跃礼谢。
  赵州和尚道:“且钉这一缝。”
  赵州和尚不愧为大手笔,临末一句“且钉这一缝”,无半点拖泥带水,大有雷霆之威。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134.从漪上座悟道因缘
  相州(今河北临漳)天平山从漪上座,襄州清溪洪进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从罗汉桂琛禅师的弟子洪进禅师参学。
  一日,从漪上座等人随洪进禅师经行,洪进禅师忽然对众人讲:“古人有甚么言句,大家商量。”
  从漪上座当即从众人中走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提问,洪进禅师便呵斥道:“这没毛驴!”
  从漪上座一听,言下涣然省悟。
  从漪上座悟道后,一度行脚四方,广参禅德。他曾经参访过汝州西院思明禅师。思明禅师是宝寿沼禅师(宝寿一世)之法嗣。
  从漪上座来到思明禅师法席下,住了十多天,经常自言自语道:“莫道会佛法人,觅个举话底人也无。”
  思明禅师听了,默不作声。第二天上堂的时候,思明禅师召唤从漪上座,从漪上座便应声抬头。
  思明禅师道:“错。”
  从漪上座于是向前走了三两步。
  思明禅师又道:“错。”
  于是,从漪上座走到思明禅师跟前。
  思明禅师便问:“适来两错,是上座错,是思明老汉错?”
  从漪上座道:“是从漪错。”
  思明禅师道:“错!错!”并补充道:“上座且在这里过夏,共汝商量这两错。”
  可是,从漪上座认为自己的酬答是对的,不认可思明禅师,当即便离去。后到南方,始知自己错了。
  从漪上座后住相州天平山接众。他经常向弟子们提起当年参思明禅师的那段因缘,并说道:“我行脚时,被恶风吹到汝州,有西院长老(思明禅师)勘我,连下两错,更留我过夏,待共我商量。我不道恁么时错,我发足向南方去时,早知错了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35.宝寿和尚二世悟道因缘
  宝寿和尚(宝寿二世),宝寿沼禅师(宝寿一世)之法嗣,生平姓氏未详。曾在宝寿沼禅师座下充当供养主(又称街坊化主,根据寺院需要,负责在街坊托钵化缘者)。
  一日,宝寿和尚入室参师。
  沼禅师问:“父母未生前,还我本来面目来!”
  宝寿禅师被问得无言以对。他站在那里冥思苦想,一直到深夜,几次下转语,均不契旨。
  他既难过又绝望,第二天便向沼禅师告别,想去其他的地方参学。
  沼禅师问:“汝何往?”
  宝寿禅师道:“昨日蒙和尚设问,某甲不契,往南方参知识去。”
  沼禅师道:“南方禁夏(夏天禁足安居)不禁冬(冬天不禁足安居),我此间禁冬不禁夏。汝且作街坊过夏。若是佛法,阛阓(huan hui,市肆)之中,浩浩红尘,常说正法。”
  宝寿禅师不敢违背师命,决定就在附近街坊行脚。
  一日,宝寿禅师在街头碰见两个人正在吵架。其中一人挥舞老拳,大声骂道:“你得恁么无面目(你怎么这样不要脸)?”
  宝寿禅师一听,当下大悟,于是欢天喜地地跑回寺院,参见沼禅师。沼禅师未等他说话,便开口先道:“汝会也,不用说。”
  宝寿禅师便礼拜。后应三圣(慧然)禅师之请,开法接众。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36.风穴延沼禅师悟道因缘
  汝州(今河南临汝)风穴延沼禅师,南院慧颙禅师之法嗣,俗姓刘,余杭人。延沼禅师自幼即怀出世之志,厌荤腥。在父母的要求下,曾一度学习儒家经典,参加进士考试,但是一举不中。于是便依本州开元寺智恭禅师落发出家、受具足戒,并研习天台止观。但是,经过几年的学习,他感觉到,自己大事未了,心地未明,象这样沉溺于义理,将永无有出头之日。于是便抛开所业,游方参学。
  二十五岁那一年,延沼禅师来到越州镜清道怤禅师座下。虽蒙镜清禅师数番启发,奈何机缘未到,未能彻旨。于是便往参襄州华严院。当时南院慧颙禅师的侍者守廓禅师亦在华严座下。
  一日,华严和尚示众道:“若是临济、德山、高亭、大愚、鸟窠、船子下儿孙,不用如何若何,便请单刀直入。”
  守廓侍者一听,便从大众中走出,大喝一声。华严和尚亦大喝一声。守廓侍者再喝一声,华严和尚亦喝。
  守廓侍者于是便礼拜,并用手指着华严和尚,回顾大众道:“这老汉一场败缺(露出破绽)。”说完便大喝一声归众。
  延沼禅师见到这一幕,对守廓侍者连连赞叹称奇,并与他结为好友。在守廓侍者的指点下,延沼禅师对临济禅师的三玄三要之旨,颇有领会。后守廓侍者劝他参礼他的师父南院慧颙禅师。
  延沼禅师初进南院,却不礼拜慧颙禅师。
  南院禅师道:“入门须辨主。”
  延沼禅师道:“端的请师分。”
  南院禅师一听,便于左膝上拍一拍,延沼禅师大喝一声。南院禅师又于右膝上拍一拍,延沼禅师又大喝一声。
  这时,南院禅师便道:“左边一拍且置,右边一拍作么生?”
  延沼禅师道:“瞎!”
  南院禅师于是拿起木棒。
  延沼禅师道:“莫盲枷瞎棒,夺打和尚,莫言不道(您不要瞎打人!当心您手上的木棒被我夺下,那时,我打您,不要说我无礼!)。”
  南院禅师只好掷下木棒,说道:“今日被黄面浙子钝置一场。”
  [钝置,意思是使对方露出破绽,显得不聪明、不灵利。这一用语在语录中经常出现。]
  延沼禅师却道:“和尚大似持钵不得,诈道不饥。”
  南院禅师便问:“阇黎曾到此间么?”
  延沼禅师道:“是何言欤?”
  南院禅师道:“老僧好好相借问。”
  延沼禅师道:“也不得放过。”
  说完便退下。延沼禅师后随众参毕,方进丈室具礼拜谢南院禅师。
  南院禅师问:“阇黎曾见甚么人来?”
  延沼禅师道:“在襄州华严与廓侍者同夏。”
  南院禅师道:“亲见作家来。”并问:“南方一棒作么商量?”
  延沼禅师道:“作奇特商量。”说完便反问南院禅师:“和尚此间一棒作么商量?”
  南院禅师于是拈起拄杖,说道:“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见师。”
  [这里的“不见”,相当于“不让”。]
  延沼禅师一听,言下大彻玄旨,于是他便留在南院座下,执侍、请益六载,尽得临济玄要。后应四众邀请,驻锡风穴,一时法席冠天下,学者臻萃。
  延沼禅师之禅风颇似临济,虽较少用喝,然其话语威猛峻烈,让人无处藏身。曾举:“古人云,‘我有一只箭,曾经久磨练,射时遍十方,落处无人见。’山僧即不然,我有一只箭,未尝经磨练,射不遍十方,要且无人见。”时有僧便问:“如何是和尚箭?”延沼禅师遂作弯弓势,那僧便礼拜。延沼禅师道:“拖出这死汉。”
  另有上堂法语云:“夫参学眼目,临机直须大用现前,勿自拘于小节。设使言前荐得,犹是滞壳迷封。纵然句下精通,未免触途狂见。应是从前依他作解,明昧两歧,与你一时扫却,直教个个如师子儿,吒呀地哮吼一声,壁立千仞,谁敢正眼觑著?觑著即瞎却渠眼。”
  延沼禅师圆寂于北宋开宝六年(973)。临终有偈云:
    “道在乘时须济物,远方来慕自腾腾。
     他年有叟情相似,日日香烟夜夜灯。”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37.钟司徒悟道因缘
  钟司徒,颖桥安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
  一日,安禅师与钟司徒正在烤火,钟司徒忽然问:“三界焚烧时如何出得?”
  安禅师以香匙拨开炉火。
  钟司徒正要开口说话,安禅师却大声呼道:“司徒!司徒!”
  钟司徒一听,忽然有省。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38.首山省念禅师悟道因缘
  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首山省念禅师,风穴延沼禅师之法嗣,俗姓狄, 山东莱州人。省念禅师自幼出家,从本郡南禅寺受业,受具足戒后,遍参丛林。省念禅师“为人简重,有情识,专修头陀行(苦行)”,加上他经常密诵《法华经》,丛林中的人都很敬畏他,皆称他为“念法华”。后投风穴延沼禅师座下,充当知客。
  一日,省念禅师侍立次,风穴和尚流着眼泪告诉他说:“不幸临济之道,至吾将坠于地矣(非常不幸啊,临济先师的禅法,传到我这儿,无人继承,将要断绝了)。”
  省念禅师便道:“观此一众,岂无人邪?”
  风穴和尚道:“聪敏者多,见性者少。”
  省念禅师于是便问:“如某者如何(象我这个样子如何?可当嗣法者否?)?”
  风穴和尚道:“吾虽望子之久,犹恐耽著此经,不能放下(我虽然指望你很久了,但是担心你执着于《法华经》,不能真正放下)。”
  省念禅师道:“此亦可事(小事,寻常事),愿闻其要。”
  风穴和尚于是上堂,举世尊以青莲目顾视大众公案(即世尊拈花公案),问大众道:“正当恁么时,且道说个甚么?若道不说而说,又是埋没先圣。且道说个甚么?”
  站在一旁的省念禅师一听,便拂袖而去。
  风穴和尚一见,便掷下拄杖,回丈室去了。
  这时风穴和尚的侍者跟进丈室,向老和尚请益道:“念法华(指省念禅师)因甚不祇对(回答)和尚?”
  风穴和尚道:“念法华会也。”
  第二天,省念禅师与真园头一同上前,向风穴和尚问讯。风穴和尚问真园头:“作么生是世尊不说说?”
  真园头道:“鹁鸠树头鸣。”
  风穴和尚喝道:“汝作许多痴福作么?何不体究言句!”
  说完,又回头问省念禅师:“汝作么生?”
  省念禅师道:“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
  风穴和尚一听,对省念禅师非常满意,便对真园头说:“汝何不看念法华下语?”
  省念禅师得风穴和尚印可之后,一度泯迹韬光,人莫测其所以。后因勘破白兆楚和尚,一举成名。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有一次,白兆楚和尚来汝州弘化。风穴和尚派省念禅师前往传话,请他来山。
  省念禅师与白兆和尚刚一见面,便提起坐具,问白兆和尚:“展即是,不展即是?”
  白兆和尚道:“自家看取。”
  省念禅师便大喝一声。
  白兆和尚很不高兴,说道:“我曾亲近知识来,未尝辄敢恁么造次!”
  省念禅师道:“草贼大败。”
  白兆和尚道:“来日若见风穴和尚,待一一举似。”
  省念禅师便道:“一任(随便)一任,不得忘却。”
  说完便先回风穴,并把勘验白兆和尚之事告诉了风穴和尚。
  风穴和尚道:“今日又被你收下一员草贼。”
  省念禅师道:“好手不张名。”
  第二天,白兆和尚来了,一见到风穴和尚,便提起省念禅师与他酬答之事。
  风穴和尚一听,便哈哈大笑道:“非但昨日,今日和赃捉败。”
  省念禅师从此名振四方,学者皆望风披靡。后开法首山,为第一世祖。省念禅师接众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精彩的开示。现举数则,供品尝:
  1问:“二龙争珠,谁是得者?”师(省念禅师)曰:“得者失。”曰:“不得者又如何?”师曰:“珠在甚么处?”
  2问:“菩萨未成佛时如何?”师曰:“众生。”曰:“成佛后如何?”师曰:“众生,众生。”
  3问:“如何是常在底人?”师曰:“乱走作么?”
  4问:“如何是道?”师曰:“炉中有火无心拨,处处纵横任意游。”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坐看烟霞秀,不与白云齐。”
  5问:“学人久处沈迷,请师一接。”师曰:“老僧无这闲工夫。”曰:“和尚岂无方便?”师曰:“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除首山之外,省念禅师还开法于广教、宝应二处。三处法席,皆海众云集。省念禅师示寂于北宋淳化四年(993),临终前,曾说偈辞众云:
“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非情共一真。
明暗尽时俱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9 15:23 , Processed in 0.19386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