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素位

[大德开示] 《普贤行愿品》---海云继梦和上2011年昆明开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我要跟各位谈的是“恒顺众生”这四个字。各位会不会恒顺众生?你会,不是不会。你喜欢的你都恒顺,爸爸妈妈最恒顺子女了,结果都把子女宠坏了。你很爱他是足以害他,有没有?很多人想说“我要留多少钱给子女。”你给他多少,就是害他多少。不是说你不要留给子女,你要给他的,就是把他教养成一个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这样就好了。那么他有赚钱的能力,你给他去赚,你再给他只是害他。那他有赚钱的能力,你给他干嘛?只是让他腐败而已啊。
不是说不给他,但是你在教育他,教育他的健全的人格、身心,然后给他应有的视野跟高度,知道吗?那个心量才能打开嘛。人格健全,心量又宽阔,那因缘到,他就不可思议。你不是,你给他钱干嘛,他钱帮你花,你赚了他帮你花?
这叫财富五家共有,那五家你知道吗?水灾、火灾、盗贼、官府——扣遗产税,对不对?第五个最不幸的叫不孝子。你就给他,就让他来替你花钱。你省吃俭用赚了一堆钱,结果让他替你花,然后你会他花你就会很不甘心,尤其当你死后跟着他,死跟着他,然后他要花到那里去,被骗了、赌了、被诈骗了,你看,你会心甘吗?你说“我那么辛苦,百般计较,去把人家计较来的,是吧?那你怎么这样挥霍?”没有必要,所以这一点你要知道。
恒顺,你会恒顺,但是你有选择性恒顺的话,那个叫做情执。选择性恒顺的话是情执。你喜欢的人讲什么都对,你不喜欢的人讲什么都不对。因为我不喜欢你,所以你讲什么都不对;因为你喜欢他,所以他讲什么都对。那你这个基本上叫执着,是感情的执着。不一定爱情,友情的执着也是嘛。因为他是我好朋友嘛,他讲的都对啊。那你不能这样讲,这个是凡夫心、凡夫性。你必须要拥有一个你自己所拥有的标准,那这个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在这里叫做“于诸众生,生平等心”,你对一切众生,都要有平等心。那这个讲是容易呀,做可不容易啊。蚊子叮你的时候你就知道,一个反射之后“啪”,然后它粉身碎骨,“啊,这下晚上好睡了。”对不对?要没打到它,你就追杀到底,有没有?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你能够说“要咬就给它咬吧。”屁股露出来给它,像打针一样。不会啦,为什么不会?因为我们有我们的习气,这个就是我们要修行的地方。
蚊子还比较不打紧嘛,我在经济部上班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同事打电话来一直叫:“赶快呀,我家救命啊!”我一看,“我家救命“到底什么事?同事电话一丢就冲出去赶快打112,查地址赶快,结果到他家里,他站在门口,“发生什么事?”“蟑螂,蟑螂,我家有蟑螂!”气死了,消防队到了抓蟑螂,你进去抓。他怕蟑螂怕成那个样子。他家从来没蟑螂,为了防治蟑螂,天天都在洞洞坑坑在那边补,结果不知道怎么搞的,还是跑进去一只,紧张到这种程度。你会平等吗?不可能啊。
我还不知道,听说有人一听到“老鼠”,“不要讲那一个字。”“老鼠是吧?”“叫你不要讲你还讲!”我说“老鼠到底怎么了?”“啊..”我说“你到底是怎么了,老鼠跟你什么关系?”怕老鼠怕到连听老鼠的名字都不行,那你这样跟众生要怎么相处?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碰过这种人,说到你纯属巧合。有些人一讲到蛇就“呃”,为什么蛇你就会“呃”?因为你的潜意识里有很多不当的东西,从小以来你就一直灌输那种恐怖的影像在,所以你就产生这种现象。
所以我们要对一切众生平等,那是需要好好训练的。有个小孩子,好像四、五岁那个时候,四、五岁呀到处玩,到那灌木从里,那叶子卷起来,他把它撕开,那就有虫,白白的,里面有虫他就抓出来,哇,抓了一堆,“哥哥你看。”你都抓在手上了我要怎么讲?好了,等他十几岁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件事,我说“走,我们去抓虫。”“……”我说“为什么?”我说:“你四、五岁的时候抓很多,哥哥你看呐?现在呢,再抓啊。”不一样。四五岁的时候他还没受污染,他跟虫玩得很好。那长大十几岁开始读书了,那虫有种种什么什么什么,然后就开始怕了。小时候怎么不怕,长大为什么怕?就是污染。你的大脑被污染了,就开始有价值判断,开始有意识形态,开始有好恶,你就一直产生了,一直产生。那当这些东西一直产生的时候,你的对立就一直起来了,所以我们在理论上跟各位讲,那个图还有没有?生住异灭的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生住异灭讲就是,一个是念,第一念、第二念有没有?第一念那个你是都做不到的。因为一百万个念,假设啦,一百万个念构成一个识,一百万个识构成一个概念,一百万个概念构成一个意识形态,那我们的污染就是一直要你把念转成识,把识转成概念,把概念转成意识形态。现在几乎每一个人都活在意识形态里,所以你的第一念是第一个意识形态的反射作用,而不是第一念,你不可能在第一念。现代的人只要活在概念里面的人,大概都是我们讲那三个牌子的,不是傻就是笨、就是呆呀,活在概念的人。为什么呢?他是很单纯的人,用现在的标准来看。活在意识形态,你看一百万个概念才构成一个意识形态,所以当你那个脑筋转得越快的时候,他意识形态越深,意识形态越深,你就是污染越严重。到最后你是活在意识形态里,你是远离了生命,你不知道为何而活着。
就像现在很多人,拼命赚钱、拼命赚钱,你赚钱干嘛?赚钱,赚钱,身份地位,表示我有能力,我成功了。可能事业成功了,但是你没考虑到,健康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子女失去了,而且你的灵性枯竭了,这是最可怕的现象。所以很多有钱人是活得很痛苦的,我不是说你,我知道你很有钱,跟我没关系啊。为什么有钱人会活得很痛苦?因为他是与钱为伍,而不是与人为伍。所以看着钱呢,每张钞票上面都有人,跟它讲话听不懂,对不对?所以钱呢,能够买到很多的朋友,买不到友谊;钱呢,可以买二奶三奶四奶五奶,可以买牛奶,买不到真正的感情,你要留意到。钱很好用,但是钱绝对不是万能的。钱可以买到有情的,钱没有办法买到真情,你知道吗?
人所需要的是真情。人,不一定要有钱,但是激情是不算的,真正的情是很需要的。所以情是架构在哪里?在伦理架构上。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你有没有天伦之乐?没有天伦之乐,你是不可能有情的。假如你那个道德框框太多也不对,但是你都没有这些也不对。那这两边要如何拿捏得好,这就我们跟各位讲的,生命空间跟族群公约你要拿捏得好。
但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假如他的生命空间不够的话,那是没用的。我们看到很多人,每个礼拜都跟孩子太太吃饭,每个礼拜,不是每天,每个礼拜一定有一天会跟太太跟孩子吃饭。有一天孩子、太太都回家,他还在那边拼命讲电话。吃饭是吃饭,电话讲不完,子女都吃饱了都回家了,不等了,你电话讲不完呐。那有没有在一起呀?这不等于没在一起嘛。所以你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有两件事要记得,电话全部关机、电视不能看,那才叫做相处嘛。然后家事不能做,你做家事你还是没在一起呀。
所以与家人相处,一起进行家庭华藏工程是很需要。每个人讲三五分钟,讲完了换一个讲。你不要爸爸还没讲完,“你们要讲什么,以爸爸的为主。”这个没有用,这不是家庭华藏工程。听听对方的意见,听听子女的意见,就在这家庭华藏工程的时间里,任何电话不能接、电视不能看、电脑不能用,通通对外断绝关系,好好的…那才叫天伦之乐。那在一起的时候,不做什么,没事干,脚伸出来,帮她剪指甲。我想你大概都没做过。头拿来,头拿来干嘛,帮她梳头发。你说“修指甲二十块,去给人家修就好了。”你就把感情给量化了,你的生命就没价值。那一个感情的存在,不是钱所可以替代的,知道吗?这个你要去,这个是灵性培养的地方。你假如这个灵性的培养都没有的话,那你是活在哪里啊?你回到家来跟回到监狱里头睡觉没两样。
所以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温情。我只能够说温情,它不是冷冰冰的感情,那个温暖的感情,会使你内心、你的灵性感受到那一份温情,所以回到家看一下子女,亲一下也好,虽然没讲话,但这是很幸福的。这个灵性是很重要的。不然你回家他睡着了,等你起来他走了,那怎么办呢?那你怎么寄予子女对你的相思呢?对不对?所以你要懂得自己本身的部分先做好,这个灵性的基础工作,你才有可能展开。
你跟孩子们谈谈,你看到鸟兽,看到这些蚁虫,有什么感觉?你去看看,小孩子讲蚂蚁跟你讲蚂蚁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吗?小孩子可以趴在那里跟蚂蚁讲话,看蚂蚁跳舞。你呢,“啪啪”一下子就把它抹死了,“不要看,读书!”他一看,“我的好朋友被你打死了。”他看到任何小动物都以为是他的朋友,他能跟它沟通。可是,这个爸爸不一样,爸爸像那个什么黑面金刚一样,“读书,看那蚂蚁脏死了,会传染病。”一捏它就死了,叫他读书。可对孩子的灵性它是有伤害的。他的好朋友嘛,因为你不跟我讲话,只有它跟我讲话,它还跳舞给我看呢,你就这样子把它弄走了,你不残忍吗?可是爸爸绝对体会不到。
所以我们是希望各位,自己培养灵性,跟家人共同培养灵性,才有可能,你有这个基础,你才有可能去谈对其他众生、对社会的灵性。那么你是不是能够像经文所讲的各种众生,那倒不一定,因为你有的根本碰不到。那你从孩子家里这里为核心,相关的,所遇到的,那你就可以展开真的灵性的交往,那才有可能谈到平等心,没有的话你很难谈平等心。
周遭邻居都处不好,你说我捐钱多少去非洲救人,真的假的?当然真的,我捐多少钱去非洲、捐多少人到哪里灾难。可你邻居都处不来,你想那个捐款有意义吗?你跟邻居处得来,大家相处得很和乐,“哪里有灾难大家能不能出点钱共同……”你这个灵性就很巩固地伸展出去了。跟邻居才吵完架回来,为了赎罪,我捐个十万二十万到哪里去,那你捐得越多,表示你造的业越重。所以各位要留意,灵性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现在都疏忽了这个部分。只看着眼前的这些利益,那这些其实都在污染我们,在伤害我们的灵性。
我不是说事业不要做,这事业我们也都做过了,但是为了事业,我们这四个成本实在是不划算,健康、夫妻感情、子女还有你的灵性枯竭。留一点时间,留一点生命空间来培养我们的灵性。你只要你自己的灵性能够培养成长,你的健康不会有问题,你的家人不会有问题,子女不会有问题,这是最重要。所以这四个成本,尤其是灵性的枯竭,绝对不要付出。把它当作事业的成本来投入,那是不划算的,非常不划算。好吧,把这个恒顺众生的部分先跟各位提一下。
那么他第一句话是总说,说“尽法界虚空界”,这是《华严经》的语言模式。“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首先就讲出来所有众生种种差别,这是总说。那有什么差别呢?下面讲,“所谓”第一个分类,“卵生、胎生、湿生、化生。”卵生,凡是用卵孵出来的都叫卵生;胎生,人是胎生。那你有没有看过牛生蛋?牛不生蛋,牛只是生小牛,所以牛也是胎生;鸡,鸡生蛋嘛,从蛋生出来,所以它叫卵生嘛,鸡、鸭、鹅都是卵生;那个湿生,就是鱼,鱼也有蛋,鱼不是在肚子里头把鱼孵出来,也不是从蛋里头把它孵出来,它是洒在水上,另外一条鱼的那个叫精子才洒在它上面,然后它自己孵化出来,这个在水中孵化的,叫做湿生。
一个是化生,化生大概你比较少遇到,一般讲叫莲花化生,莲花化生你也没有遇到过。化生,鬼道是化生,地狱是化生,天神是化生。所以化生的众生你不曾见过,这三个,你绝对不会见到。会见到叫眼睛脱窗,你见不到的。而他是确实具体的存在,而这三个的出现,你会遇到,但你不见得见到。你可能会遇到,但你分不清楚是鬼还是神?很多人说我见到鬼,那你就真见鬼了。你放心,你见到鬼,鬼比你倒霉,因为你见到鬼的时候你是转头用跑的,鬼见到你是转头用飞的,你放心,所以他比你更可怕,你怕他还不如他怕你。所以你以后见到鬼的时候你就镇定一下,眼睛揉一揉看清楚,他早就不知道飞哪里去了。你不会遇到的,你是吓到,你不是遇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个晚上,我们古代跟现代不一样,灯光很少。晚上要到村子外面去买个什么东西回来,我忘了,就要走。晚上走路本来就怕,走走走,越走越怕,就赶快跑起来了,你一跑起来,后面就好像有人追你一直跑,跑到那个店铺要买东西的时候已经是讲不出话来了。好了,想了半天,东西买回来,又要经过那一段路,那就更怕,刚才就有人追我,现在他跑出来怎么办?本来就摸黑走路,你为了怕,所以就很紧张,很紧张走,你去撞到一棵树,就“啊”叫一声,就见到鬼,又跑回去了。她说“你怎么又回来?”“我遇到鬼了。”那老太太牵着我的手再把我送回家。你有见到鬼吗,你哪有见到鬼?第二天我就仔细去找,我去撞到鬼在哪里?搞了半天是撞到树不是撞到鬼。你不会遇到,因为,要是鬼的话,他一定比你更害怕,他有够倒霉才会遇到你。(众笑)
有一种情况你会遇到天神,天神跟鬼都是化生的,所以你放心,鬼,没有小鬼,鬼不会说慢慢长大的,鬼一出生就那么大;神也是出生那么大,没有小神大神,没有啦。因为他化生出来就是那么大;菩萨也是化生出来就那么大,菩萨是莲花化生。天神是什么样情况?天神是你的浩然正气够,你看到的是一种光,而那种光又不是阳光,你会有那种光明,但是你会有一种心悦诚服的感觉,心里会非常愉快,然后很舒服,然后你的脑筋会开窍,“啊,什么事情怎么样怎么样。”会有那一种情况,那叫做遇到神了。可你又没有说他长什么样子,他不会长什么样子给你看,因为他本来对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讲他是无形状的,但是你自己会有所收获。有些人说“那我遇到鬼就会衰。”人家一路发你是一路衰。它不是,是因为你吓破胆,生存意志消沉,这是这个因素,不是怎么样。那有没有那个激发你生存因素旺盛的呢?那就遇到神了嘛。那你说遇到鬼,使你意志消沉,那或许也算,但真的鬼,你不会遇到。
好,这是讲这四生。四生是一种对众生的简单分类,每一类都很广,这个叫四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而生住者”,地水火风,这些都是什么,我们叫做主风神、主水神、主火神、主地神、主山神这一类的。那佛经里头讲到的神呐,都是指命。他的身是依于这些东西而存在,地水火风而存在,树林神、主河神,河有生命呐,河既然有生命就有命嘛。但是河的命是依于河,树的命是依于树,树的命跟河的命不一样,但是它有命。树的命跟石头的命不一样,石头不动而已呀。那树有命你知道嘛,它只是不动,它这个命是不会动的,它不像人有脚会跑,那树没有脚,它不会跑,但它有命啊,所以你把它锯掉它就死了,是不是这样。好了,那山也有命啊,怎么没有命?你不能你看不到就没命,那山也会死了。你把树都砍光了,山就秃了,泥石流不就死了吗?所以呢,那种命是你见不到,所以这里讲“地水火风而生住者”。
“或有依空及诸卉木而生住者”,依空,主空神;卉木,就是主花神,木就是树神嘛,他讲这一些生命的存在现象,这就叫做众生类。那我们在讲众生呢不会这么广,你要详细了解这些分类的内容状况,那你要去看基础佛教的东西,《俱舍论》、《瑜伽师地论》里面这些东西都讲很多,我们这里就不详细地跟各位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下面讲的“种种生类、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到这个地方,都是指这些综合体的讲法,他比较偏向人类。“种种知见”,知见知道吗?知见不同的各种众生。我们中国人都讲“人死入土为安”,这是一种知见;那西藏人不一定入土为安,他们就可能放到河里头去,叫河葬,所以呢他们不吃鱼;他们有天葬,也不入土,就丢到山上去给鸟吃,所以他们也不吃鸟,这叫天葬。这个就是知见不同。中南美洲那些原住民,他们家人死了,因为怀念他,就把头割下来挂在门口。你看看你敢把你爸爸的头割下来挂在门口吗?明天警察就来找你。你说“我怀念我爸爸,人家都可以挂,我怎么不能挂?”马上找你到派出所去问清楚,这是知见不同嘛,这不是对不对的问题,知见不同,这是一种众生。
“种种欲乐”,我们很喜欢早上晚上跳舞,打麻将,坐树下蹲在那边打起来也高兴,你看洋人跟你打麻将?欲乐不同嘛。“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这纯粹是讲人的嘛,全世界所有的动物只有人会穿衣服,其他动物有没有看过穿衣服的动物?狗,那是你跟它穿的,狗又不会织布也不会做衣服,那都是人穿的。你到那比较寒带的地方,我不知道,因为我们这里太北部我没去,我到北美去弘法或者到新西兰去弘法,他们马都穿衣服,不然都很冷。不是马穿衣服,是人跟它穿的,人自作多情,以为马会冷。马会冷不会冷怎么知道?它冷跑两步就好了。人是以为说那么冷,那不把它穿衣服叫不人道,那应该讲马道不是人道。那不管,我们是讲这样的一种状况。“种种饮食,处于种种村营、聚落、城邑、宫殿”到这个地方,是对众生的一种描述,是讲外在的。
“乃至一切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天龙八部是外面有的,但是他主要讲是人的性格,有八大类性格,这八大类是怎么样分配,那是另外一个,我们这里就不跟各位谈了。
“人、非人等”,这又是一种分类,人跟非人,两个分类。鬼神、地狱就是非人。那下面是另外一种分类,就是“无足”,没有足的,蛇就没足,鱼也没有; “二足”,人类,猴子好像也算,两只脚的动物其实不多;“四足”,四脚的比较多;“多足”,大概是昆虫类;“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有色是色界天,无色是无色界天,有想天、无想天、非有想非非想处天,这都是天神的部分。
“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这个经文在这里告诉我们,众生种类那么多,你要随着转,要随顺。那我请问各位,讲那么多有什么用呢?这是《华严经》的语言模式,但是他的思想上有一个问题,要跟各位提出来。
我们在修行,是分“能、所”两个部分。“能”在大乘佛教里讲的最重要的叫做“般若”,般若是智慧很重要,所以文殊师利菩萨代表般若智慧。那般若智慧要做什么?你就不知道了。有了般若智慧就叫开智慧嘛,对不对?我们现在不开智慧所以我们都没有般若智慧?不是,你也有般若智慧,每个人的般若智慧是都一样的、平等的,只是你的般若智慧是完全被污染了,所以你不会用。就好像你有很多财产,现在被冻结在银行里面,你必须把它冻结的条件给解开,解开你的财产都可以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我们的生命都有宝藏,生命宝藏每个人是平等的。那个拿出来用,是用不完的,那个叫做无漏福报。现在你所拥有的福报是有漏福报。那我们是希望你,用有漏福报去开启无漏宝藏的大门,要会用。那这个你就要什么?要智慧。那么这个般若智慧就像那个钥匙一样,你要去开那个宝藏。
宝藏是什么?宝藏是另外一个,它不叫般若,它叫“般那”,它是所。般若是能,“能”所对的那个部分叫做“所”。现在你要恒顺众生,你恒顺得小,就表示你的视野小;你恒顺的众生越广,就表示你的视野越广越大,你的眼界越高。所以《华严经》一开始一定把“所”讲得很清楚很明确,而这些“所”基本上没有边际,所以我们叫四无尽境,四种没有止境的境界,是“所”。
这个“所”要做什么?这个“所”在破你的无常。因为你这个无常、无明你不会破,因为你都以为破了就好了,结果是非常小的地方破。再换一个环境你又无明了,换一种状况你又无常了。那么这个境界无量无边的时候,你的无常就怎么样?完全消失了,那就变永恒了。所以四无尽境在破你的无常跟无明。而普贤行愿是在破你的,其实不能讲破,他在转化你的觉性成为觉种。觉性是我们这个太极界里头的善良的品质,但是它也被无常所干扰,你要转化成无极境界的觉种,觉的种,根本、种子,那个时候无常就污染不到了。
所以太极界跟无极界,差别就这两个因素:一个无常,一个觉性。因为觉性是你在苦难中想要挣脱苦难的一种灵性的警觉嘛。但是这个警觉呢,它会常常被无常所折磨而消失。所以到太极界的时候就把觉性转为觉种了,“种”就是无极界里面的东西,觉性的根源要转过来。
那这个部分就告诉我们说,我们在修行的时候,以华严的立场来讲,就是普贤乘的立场来讲,就告诉我们,先把“所”给确定,“所”一定要确定,然后再讲 “能”的成就。所以我们在实际禅观的时候也是一样。般那你要看得到,你看得到般那的时候,你的般若就成立了。所以我们普贤乘修行,不会强调般若的重要,而是强调般那的存在,那你感受到没?你感受不到般那的存在,那你的般若不显,否则你显了般若也没用,你知道吗?
所以我们在修行,修行到九信位的时候,就是要你“转四智成一切智”,一切智是般若。转成般若以后,般若要做什么?带着身口意,就用“清净心的一切智”来引导你的身口意业,那你就入法界了。所以它有技术面要进行的。那你般那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其实在初果位的时候,初信位要成立的时候,我们第一次灌顶,你就要证得,要不然不会你跟灌顶。你有没有证得?在它的前面叫初果向,我们叫看清楚,你这两个能力具备吗?具备这一个灌顶,你就证初果了。这是非常清楚的修行步骤。
这个地方,经典上面所讲的,是义学的语言模式。我跟你讲的那行法的语言模式,是禅堂的语言模式。禅堂是这么讲很简单,经文一讲这么广,禅堂只讲“般那”两个字,经文就讲众生那么广。你看到众生其实是看到他的身跟命两个部分。身跟命一讲的话,物理界的你具备了,那命,有形无形也都具备了,对不对?所以《华严经》在这里很简短的几行字,它把那个“所”的境界全部显现出来。而我们一般人在读这个部分都是带过去,一直解释这些名相的部分。名相,不是重点。而是它所代表,你看物理界,全部具备;生命界,它也全部具备,不管有形无形的,全部都在。这个是这个经文语言模式当中所蕴含的他最大最特殊最殊胜的地方。
好吧,今天我们就跟各位讲到这里。因为这一个大愿,后面的经文比较长,而且非常精彩,我们明天再跟各位再谈。
好,大家请合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
(26集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普贤行愿品 第27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昨天,我们提到了“恒顺众生”的这个部分,那经文呢,我们看到一种状况,他并没有“如何恒顺”的问题先谈,而是先谈众生的问题,就是众生有哪些。那么这种经文的模式,我们叫做语言模式。先谈这一个“对象”,而不是先讲这个“如何”,这种语言模式叫做《华严经》的语言模式。“对象”就是所谓的“所”,受持的部分;“如何”那是“能”的问题,这是“能所”一对。在“能所”当中先讲“所”,而不是先讲“能”,这个是《华严经》这种佛法他一个非常大的特色。一般人不会去注意到。
为什么不会注意啊?因为我们的大脑是采用“如何做到”,而忘记你的“对象”,所以很多人在追求成就以后,就成就就好了,而忘了成就以后要做什么。所以你大概都可以看到:开悟了!哇!就结束了。开悟就结束了吗?那假如开悟就结束,开悟要干什么?对不对?“啊,我成佛了!”啊,结束了。成佛了就剧终,电影就演完了嘛。不是!成佛不重要,是成佛以后的那一段才重要啊!
现在大家都不知道成佛以后要干什么。开智慧,“哇,我开智慧了!”开智慧要干嘛?你就坐在桌子上一直在那边高兴,我开智慧是吧?那不是精神病院那一堆吗?开智慧以后要做什么?要有交代啊!所以你一直追求说“我要开智慧,我要开智慧!”你都不知道开智慧要干什么。对不对?
所以留意到啊,《华严经》这种经文啊,他首先就是会提出这个问题来——标的,要恒顺众生,他先把众生给你弄清楚。而这一点我们是怎么发现的呢?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我跟各位一样,尤其我们在台湾,听人家讲经啊,听了很多;看人家讲经啊,也看很多。《普贤行愿品》在台湾你所能找到的注解,包括你找不到的注解,我都有。但很奇怪的,一讲“恒顺众生”,都先讲“恒顺”,而不讲“众生”;所以讲到这些“众生”,就把原始佛教的东西套(上去),而没有办法把“众生”做一个完整的交代。那我们就看到了,《华严经》把这个东西都先提出来讲在前面,都先讲到前面来,这个你要留意到,是《华严经》非常有的特色。当然《华严经》的语言模式很多啦,我是告诉你这个特色在这里,因为这一大愿啊,它是最明显的。
那么为什么会把这个“所”提出来前面讲?前面我们也都跟各位谈过。你要先弄清楚,佛要教我们什么?然后你才问,我怎么(做)?所以标的是很重要。你今天来听,你要弄清楚你要听什么?要不然的话,你会听得是很痛苦啊。听了以后会发现说:“噢,原来佛法是这样!” 那这个人在我们这一会里头是很多的。因为原来你带着,是那种传统的、民间信仰的那种杂讯的佛教概念,要来追求佛法这里面的真理,那是不可能的。当真理真的把你掀开的时候,那你反而会感到一种惊讶,佛法怎么是这样?要不然佛法要长成什么样子啊?
这个当然你没有办法预先知道,就像我当年一样,我也是没办法知道“佛法到底是什么”,要是已经知道为什么,就不用学了嘛。对不对?但是你应该要(有这种态度):“在教我们的东西呀,基本上我们是不懂的,我是从这一方面来接纳”,那才有可能。假如你来听佛法,就一直以为听的经要符合你的需要的,那我就不要讲啊,那你自己来讲就好了,因为你把你所要的、你所懂的来讲就好。这个是一个应该要有的注意。
而这个经文里头啊,我要跟各位讲的是,《华严经》的经文的语言模式为什么会这样排列,它是有道理的,不是没道理的。我之所以会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是因为他跟我们修行的行法的结果是相呼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讲修行的人很多,不管讲禅修啊、讲密法啊、或者讲灵修啊,或者是印度的,现在欧美地区流行的,包括我们国内在畅行的这些瑜伽,你都会发现,瑜伽是灵修的东西,还是运动的东西啊?了解这东西,你就知道,它是运动、美容、瘦身、养颜,跟你的灵性有什么鬼屁关系啊?什么关系都没有啦。但是呢,它就明明标榜的是会瘦身、会美容、养颜,然后又叫灵修。那请问你的“灵”是什么“灵”啊?那个叫“皮肤灵”,对不对?灵性怎么跟那个养颜美容有关啊?这完全是功利取向的。反正吹牛也不缴税,说谎也不犯法,也没有人会去告你。反正丑小鸭就是丑小鸭,去再怎么训练出来只是丑小鸭,不会变凤凰。这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是指宗教领域,虽然他讲的是瑜伽,是运动美容,现在他讲气功,什么功什么功,他一定要跟宗教挂上一点关系。
但是当今在希伯来文明的这种大旗的荫映之下,不止我们国内,全世界都一样,几乎认为宗教是迷信。但是每一个人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他喊出来的一定是“天啊!”他明明就不信,可是他会喊“天啊”,他不会喊“妈呀”。所以洋人就更糟糕啊,他就明明不信上帝,可是他 “oh, my God!”他不是“oh, my mama!”为什么呢?在你的生命基因里头,你脱离不了宗教的核心问题。
所以自古以来我们是不认识宗教,不是宗教迷信。宗教不是迷信,它本来就是在解决你生活中的种种疑难杂症,乃至于是你灵性上的一种依托。你要弄清楚这些啊!所以它在实际修行的过程里,它是你灵性的启发跟成长的过程。你没有灵修、没有禅修、没有真正修行,你根本体会不到这个东西,根本体会不到!只有你实际行法以后,你才会发现:那个“所”比“能”更重要;标的比你这个更重要。而标的我们始终摸不到,你始终搞不清楚你要修学的标的是什么,这个就很麻烦了。而我们在修行的过程里,首先展现出来的是标的,因为有了标的,你才能够确认:我有那个能力。当你没有能力,你就看不到标的。你知道吗?这一点就很难跟你讲清楚了,因为它太微细了。
你说“我要有眼睛才能看得到”,没有错,那没有东西,你看到什么?一定要有东西嘛!因为你的眼睛看到东西,你才知道我有眼睛看东西啊;眼睛没有看到东西,你怎么知道你有眼睛啊?到底是先有东西重要,还是先有眼睛重要?那你就搞不清楚了,你说“我一定要有眼睛才能看东西啊”,你有眼睛没东西你要看什么?这个就是你在灵性上所应该要去认知的部分。
因此我告诉你,关怀别人比你自己更重要!因为假如没有别人的话,你根本不存在,你要留意到哦,这是很重要。别人是标的嘛,你自己——你有什么能力,要干嘛?你老是跟人家讲:“你看我多厉害!”你多厉害啊?对不对?“我不出现,你就一点也不厉害。”这个问题发生在哪里?夫妻最严重!先生老要跟太太炫耀:“没有我,你不行。”太太潜意识里也会告诉先生说:“没有我,你不行。”当这样的话你就完了。你要知道,因为对方的存在才有你的价值,没有对方的存在就没有你的价值,这一点你要能够架构起来。
可是我执的存在就在于:你看我,我,一直“我”,所以才有你,没有我就没有你。你搞错了!没有他就没有你啊。所以没有那个对象就没有“我”这个主格的存在。这个在思想里头,它是很微细的部分,而这种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佛法里头把它举证出来,说明得这么清楚,就是因为你的灵性在成长的过程里头,你会先看到对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在讲“般若”跟“般那”的时候,“般那”是普贤菩萨,“般若”是文殊菩萨。为什么“般那”是长子,不会是文殊是长子?所以在这样的标准里,你从实践的修行的领域里头去看,你就会发现,“般那”比“般若”来得重要。但是整个大乘佛教系统里都在追求“般若”,没有一个在追求“般那”,关键就在于你看错了。所以所有追求“般若”的人都是追求到开悟、证果、成佛、明心见性,以后就结束了;而我们追求“般那” 的人是告诉你,明心见性也好、开悟也好、证果也好、成佛也好,那是什么——真正生命的开始,从此以后你才要进入十全十美、止于至善的生命境界。那你懂得怎么过吗?你绝对不懂!华严是教你这一块。
这是成就以后的教育,那我们所需要到达成就之前的部分,在华严里来讲叫做前行。而前行成就不算成就,是真正成就以后的生活那你才有用啊。现在的人就犯这个毛病,我只要赚到钱就好,钱赚够了,去死吧。你赚钱要干嘛?就好像一个成就的人,请问你成就以后要干什么?成就以后你不知道干什么,是不是等于把钱赚好了,够了,那我该死了。赚钱到最后一件事就是买棺材,把自己躺进去,然后用遥控器把那个棺材板盖给盖起来,全自动的。是吗?显然不是!显然不是!我想,这个你很清楚,我现在提出来给你参考也一样。成就以后要干什么?
大家都看电影看惯了,对不对?上个月吧,前两个月啊,那个白马王子挽着白雪公主的手臂从红地毯那一端走过来,然后到白金汉宫,最后就两个字——the end!从此以后两个人过着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就结束了。那个生活怎么过?你不知道啊。对不对?你不知道他们生几个小孩啊?在生孩子的过程里有没有难产啊?为了取名字两个人有没有打成一团啊?或者要他们读哪个学校,又怎么吵啊?到了要选大学的时候,读哪个科系啊?对不对?或者为了将来要讨儿媳妇,或者找女婿的时候,那这个白马王子跟白雪公主会不会打起来啊?对不对?有没有谁来管他们那个情节啊?你女儿所爱上的那个是你的冤家死对头,那时候你要怎么办?这些都没有去讨论。
成就以后的生活,那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那么前面这些是因为我们人生有障碍。我跟各位讲,修行要成就不难,我跟各位讲,真的不是难的,你要到成就这个地方不难,是成就以后的那一段难。你现在成就以前,你只要矫正好,我跟各位讲那三个条件:第一个,人格性健全;第二个,与人相处,为人处世圆满;第三个,自我反省,自净戒。这三个部分你弄好,要修行很快,很快。
现在呢,这个快的,你就搞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修行那么难呢?是因为你不去具备这三个条件。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同修——很精进的这老参、老修行,“师父,每次听你讲经,我都差一点点就开悟了。”我说:“你永远差一点点。”他说:“我再努力,你看我补充什么?”“你再怎么补充都差一点点。”就好像在一楼,你摸差一点点;你爬到二楼去再摸,还是差一点点;你爬到一百楼去、一〇一去,你还是差一点点。因为你差的不是上面那一点点,是下面这一点点。下面的资粮道你不够啊,就这三个东西你有缺的时候,你就不行呐。你行法上不能精进,一精进就成魔、成妖、成精啊,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所以我一再跟各位讲,你一定要从生活中来,把几个基本观念弄清楚,你要成就不难。因为你一上去以后,你就过着十全十美的生活,止于至善的那种生命境界啊。你前面资粮都搞不好,那一段怎么有你的份呢?对不对?就像你说那个谁——嫁给王子的那个,你说一嫁进去,人家讨债马上来“你还欠我多少,你银行还多少还没还啊。”这不可能嘛。你一定要把这一些你自己的条件的部分先处理好,下面的部分才有可能处理。
所以当你自己的这些业障不能净除,你是不可能有成就的。所以我常跟各位讲,当你在人生中遇到任何挫折、困难,自己认为不如意、郁闷的事,你就一百〇八拜。譬如说今天来听经,本来都算得好好的,来就可以了,可怎么搞的,来到这里就是前面一段没听到。你有这种感觉,回去就一百〇八拜。你说:“没有,公车开到一半爆胎,我们在那边等又换一部车,结果耽误了。”那不管,那是你的业障,这个叫业相现前,就一百〇八拜。你不要让那个业报现前,你就躲不掉了。业相现前你就要拜忏了。你想一想啊:没事吧,哎呀,不烦就好了。那个业是在的。
所以修行人看世间事,跟世间人看世间事不同的。你既然是修行人,你就要消除你的业障,不是对不对的问题,因为你有业啊。就像我们现代人一样:“吃肉不是罪吧?”你现在就吃吧?下辈子业障就会现前。“吃肉不是罪。那你说这样吃肉会下辈子有业相现前,那我吃菜,业相现不现前?”也照样会有现前的;“那我要怎么办?”叫你不要吃嘛;“哪有可能不吃?”所以你不管吃肉有吃肉的业相会现前,吃菜有吃菜的业相会现前,凡是吃就是有业。告诉你可以不吃,你又不相信,那怎么办呢?那你就等业相来就去拜忏嘛。那你说:“我吃肉也要拜,吃素也要拜?”这本来就统统要去拜啊;“不是吃素不要拜吗?”谁告诉你吃素不要拜啊?没有啦,吃素更要拜啊,因为吃肉的人根本不信佛,所以不用拜嘛;吃素的人你信佛,你就更要拜啊!(掌声)
所以业怎么来临,你是不知道啊,你无法去分辨。这个吃的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我不是鼓励说吃什么吃什么,但是你要知道“吃”本身就是业。很多人说:“这孩子很认真,读书啊,多好。”有没有业啊?照样有业,因为他是一种贪,你可能不知道哦。你会说他贪玩啊,对不对?贪看电视啊,贪什么,贪读书你就不讲,对不对?有些人没责任感,事业做不好;可是有很多人是事业做得很好,每天他都一直忙着事业。我跟你讲那都是业啊,他是什么,他贪赚钱,他不是贪钱吗?你会说:“人家是事业经营得成功,他有智慧、有福报。”是没有错,但这也是一种业,但你不知道啊,等到果报现前的时候,你再看看吧。
你的大脑是想象不到这些东西的,所以我才跟各位讲,当有业相,就是你有不如意的任何情况,你就记得一百〇八拜。你不要计较,你跟我计较没用,我也只能告诉你,你不拜,我有什么办法?你说:“师父啊,帮忙啊,我爸爸怎么样,我妈妈怎么样,我那个儿子怎么样……” 师父怎么帮忙?叫你拜一百〇八,你也不拜。有个癌症的,我叫他赶快拜。他说:“不会啦,那医生常常误诊,现在都是骗人的。”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我问: “你怎么了?叫你拜,有没有拜?”“师父,你替我拜。”我说“去死啊,我替你拜。”(众笑)
这种东西就是——昨天讲的,你有没有把修行、把学佛当一码事,假如你不把它当一码事啊,跟你讲,根本没用;你把它当一码事,你自己就会去处理。因为你现在还没有受到业的逼迫,你受到业的逼迫你才要拜啊,那已经来不及——那叫做“业报”现前,不是“业相”。现在还不逼迫你,显现一些相出来,是一种业相;业相你就赶快忏悔,把业海填平。那你的人生就不一样,你不是在凹地里头走,你是在高地里面,所以这是不同的一种领域。
好,修行的专业部分,暂时我们这里就不跟各位谈了。昨天跟各位谈的这个部分是“所”的部分——众生有哪些,我没有详细地跟各位讲,大概几个分类是这样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我们再看经文下面,说“如是等类。”就是众生有这么多种,你都遇到的。遇到的话,“我皆于彼随顺而转。”这个就很难了,你要怎么随顺而转呢?“师父你不是说,修行人要定位吗?我定了以后怎么转呢?随顺转啊?”是,需要随顺转。
定位的问题啊,是你一定要定,你不定位的话,你这个人,所有的条件具足到你这里来,它会成为宇宙、法界中的因素,而随着轮流转,随着转出去,你是被组合的一个东西、一个因素。那你定位以后——我是讲华严里面的定位,定位以后,整个法界的因素全部会绕着你转,你知道吗?你定位的话,法界所有的因素,它会开始向你靠拢过来,以你为核心而转;但是你不定位的话,你是被人家吸过去,你会跟着人家团团转。关键就是在这里,所以定位非常重要。
而定位我们跟各位讲,就三个区块,你哪里也没办法跑,就这三个:一个是禅观的修行,禅观的范围就相当广;一个是经教,义学的部分,它也相当广,那你必须定位以后师父才能指导你;第三个是经营管理,我们传统的话叫戒律,戒律是经营管理。你要定位在这三个区块里面,那才能够开始帮你指导。
很多人在问:“师父,你看那《金刚经》要怎么修?”回去想半天来:“要怎么放下啊?”我说:“跳楼就放下了。”你自己不看、不摸索、不弄,那《金刚经》怎么修啊?我跟你讲,你也修不来啊。要修《金刚经》,本身你所要具备的条件,你够不够?“《阿弥陀经》怎么修啊?”还不简单,对不对?佛法不管哪一部经怎么修,只有一个原则——放下,就好修了;你放不下,你就不能修啊。“那要放下,我把《金刚经》放下就好了。”那是你的事啊,是叫你把世间事放下,把《金刚经》抬起来,当作那么一回事。假如这么一回事你都看不准的话,那就没办法。这是一个基本的命题,所以一个问题不是这样问的。
“我定位在禅观,我要禅修,那么禅修我要怎么进行?我现在所有的资粮条件各方面拿出来……”那师父才能告诉你,就你的资粮条件上面,下一步你怎么做。所以你假如真的想在这里学,你要准备一个本子,某年某月某日,我跟师父见面,我请教师父什么问题,师父教我做什么、做多久;第二次我再见面,把上一次你讲的,我做了哪些,怎么样,现在你再告诉我,我再继续。你要有依据嘛。“师父,你现在看我要做什么?”我怎么知道你现在要做什么?“我上一次问你,你不是说叫我做什么吗?”我说:“是啊,你有没有做?”“我就忙,就没做啊。”“没做?还是同样的那件事情嘛。”那个基础你要去做,所以记录,你要对自己负责,当作一回事,就是这个原因。
一次来问一个不一样:“上一次不是叫我修地藏法门吗,这一次怎么叫我又改为观世音菩萨?”因为你显现的相不同,因为你的心本来不定嘛,飘来飘去嘛,没有定位,所以你就会一直换,你会一直换。然后你来找师父,是跟师父做考试的嘛:看你还记不记得?“我上一次问你的,你记得吗?”师父一辈子就没事啊,就只能等你来啊?对不对?不是,你一定要对自己负责,不是师父。
师父是有一个模式,指导众生的模式,没有错。那你怎么来,怎么告诉你。你要是乱乱来,我就乱乱讲,对不对?你规规矩矩来,我就规规矩矩告诉你。所以这是你的态度,你修行的心态。你是什么态度,你自然就得到什么结果;所以你想要成就的态度,你当然就会得到你会成就的结果;你要是没有想要追求成就的话,那是不可能的。而这又不是你讲的,你要留意哦,不是你所想的,而是真实的。所以定位的问题,你一定要确定,下面才有可能。
像我们这个部分,我跟各位讲的,他是在太极的境界要转入无极的那个阶段里。那你假如不具备这个条件,你怎么转也转不进去啊。你还在三百八十四爻要转到六十四卦那边,那跟你讲这太极到无极之间,你怎么样也对不上来。所以它这个地方这个法,为什么说直接就到达形而上的地方,你要留意到,前面是有很多你应该要具备的条件。假如没有的话,不要紧,至少我先取得一个资格、身份,那你要赶快进行,这是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下面开始要讲的这个部分,是属于普贤行愿的一个“能”的部分了。前面是一个“所”的部分,现在是“能”的部分,这个“能”是分有好几个层次,我们来看看他这边是怎么讲的。
第一个,“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对这些众生,要有种种承事、种种供养。
我要跟各位提一个很麻烦又很讨厌的事情,就一句话你常常会听颠倒。怎么听颠倒,我举个例子。有个年轻人,他爸爸请了我们的光盘回家,在听、在看,他刚好路过,他爸爸在看,他就驻足就听了那么一句话——我讲啊:“年纪到这个时候,你应该要会思考,有必要活得那么辛苦吗?你应该留点时间给自己好好享受享受。”这个爸爸六十来岁,退休了,自己又去搞了一个工厂。我在光盘里面当然不是对他爸爸讲,我像这样我对谁讲?讲到你纯属巧合嘛。他爸爸一看“啊,对哦,我都退休了,为什么又扛一个业来呢?”他就不想做了。因为没有必要嘛,该退休了,退休金就够我用,每个月还可以领多少,好好过日子。前面几十年就为了这个结果,那是不得不工作,现在生命进入第三期了。好好好,他很高兴,他就跟他儿子讲说:“你有听到吗?我该休息了,这个事业就给你了。”他儿子想一想,说:“爸,师父不是讲嘛,我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
六十来岁的人,六十、七十岁的人是可以这样想:我为什么要那么辛苦。你刚二、三十岁的人为什么要那么辛苦,你本来就要那么辛苦,你搞错啦!“师父不是讲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吗?”那你就不辛苦了——这个叫人渣。你知道吗?他本来就在找机会说,不想那么辛苦了,那刚好听到这一句话,他好对号上座,对不对?“师父叫我不要那么辛苦啊”——那你不是人渣吗?老爸留什么给你啊?你要怎么混日子啊?他不想这些啊。
这个就告诉我们,我们在讲给你的,你要用得恰当;你要用不恰当啊,就像这个年轻人一样。“师父讲的就叫我们放下嘛,何必挑事业,我何必做那么辛苦嘛,我就放下嘛。”放下你干嘛?当乞丐啊?你要当乞丐也可以啊,问题是你又不甘心当乞丐啊,对不对?
所以你要留意到啊,经文在教导的事你一定要弄清楚,你不要随便自己填,这个叫想当然尔,自以为是——自己以为这样就对了,这些都佛讲的,佛法啊,师父讲的。所以适用到你身上来,你就常常要这样去检测自己:我这样做,对吗?他是这样讲,我也这样做,对吗?这里头牵涉到了身份、立场,对不对?人生经历等等,还有一些实际的技巧上面,你这样做,对吗?
像拜佛一样,你也拜佛,我也拜佛,你拜对吗?你有没有想过:我这样拜对吗?佛经也好,祖师也好,叫我们拜佛,说“罪灭河沙”,我拜了半天,到底有没有灭罪啊?我都没感觉到,很显然我拜得有问题啊。你不要还没开始两下子,就出去跟人家讲拜佛多好啊,你能够证明说你的拜佛真的很好吗?你讲不出来。
所以这个就证明你没有经过实践、求证,乃至验证,那所有的佛法都是白说的,不算,不算!一定要去做,做到了才算,你没做到就不算,这是一个关键。所以你现在所听到的,你一定要自己去摸索、实践,然后会遇到困难,你要去解决困难。我这样拜对吗?我是不是哪里可以改一下?要改哪里,你要改啊。
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子到庙里来:“师父,听说看到佛要拜佛是吗?”我说:“是啊。”她就拜下去了,一拜下去, “啪!”(裙子裂开了)你看,没经验就会这样,我不能叫她拜啊。穿那两片窄裙,然后又那么短,一跪下去,屁股就跑出来了,然后她也不知道啊,她就拜啊,她穿的衣服不适合拜啊。
好了,那怎么办?我说:“带她去换个居士服。”只好居士服给她穿回家嘛,不然裙子都裂开了,你怎么办?然后再要再教她怎么拜,告诉她:以后你要学佛,服装要穿宽松一点,不要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怎么拜嘛?然后那个什么,恨天高是吧,前面一大截,后面一大截,这样子她一拜下去,我看都要跌倒了。像这个,从生活中的这些,她从没留意的,你要开始先调。这不是拜佛不拜佛,她来想拜佛,那个心她已经就拜佛了;可是她现在的环境,她不适合拜啊。当时,我说:“好,拜佛”,对啊,一下子,一看,你只看到她脸,没看到她身体啊。一看拜下去,听到“啪”一声,回头看,怎么这个样子啊?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到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问题,那一种热诚是够,可是你的环境条件可能都还没成熟;你要你的环境跟条件先酝酿成熟,那你来进行就方便嘛。学佛很好,你回家一学佛,那家里头:“封建迷信!”那你何必告诉家人呢?你要酝酿到条件成熟以后再告诉家人。你条件因素还没成熟,你回去讲,只是爱炫耀而已啊。对不对?所以这一点都是你在学佛的过程所要进行的,不是说佛说、阿弥陀佛、菩萨啦、受戒啦、三皈五戒这个才叫佛,不是!你在生活中如何圆满,如何大家和谐,这个就是佛法。
你要去注意到和谐跟与人相处的圆满,那是一种灵性;你能够感受到灵性的存在,而去体贴别人,这个就是在修行了。不是把很多佛法的东西贴在你脸上,不是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9 07:40 , Processed in 0.25543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