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素位

[大德开示] 《普贤行愿品》---海云继梦和上2011年昆明开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各位想想看,回家自己激发自己的灵性。(鼓掌一下嘛,那么严肃干吗?)你回家会搞这一套就值得了。可能会失败,我跟你讲你不见得弄清楚,因为灵性是什么你也不知道,但是你去摸索一下,失败都不要紧,可能十年后你会发现:啊!原来是这个!那就值得了,你知道吗?其实我们年纪到这个时候,只要你能够感受到灵性是什么,你会感受到,但你讲不出来,你真的要还是真的抓不到,知道吗?就像那泥鳅一样,泥鳅有没有看过?你去抓抓看,你一定抓不到,你摸是摸到了,要抓起来你一定抓不起来,对不对?灵性跟这个一样,我可以感受到,就像泥鳅能看得到,摸也摸得到,可是抓你就抓不起来,就有这种情况。你要能够抓它,它也不难抓,但你不会抓,为什么?因为你没训练嘛。所以我们一再一再地去摸索这个,这个就叫疑情。那你会去摸索,到哪一天“啊!就是这样!”你就抓起来,跟抓泥鳅抓起来一样,那就叫开悟嘛。那你人生就会很自在啊。
所以灵性要懂得掌握,不见得会讲。不要紧,只要你能掌握好,我就活得有灵性就好了嘛。这又不是比赛,又不是要上中央一套、二套,这不表演的,但是你活得很自在、很舒畅,一定来自于你生命中的灵性所起的作用。要不然你有钱,要什么?房子,“好,那一套,嗯,便宜,过两年会翻一番,买吧。”那房子是什么,没有灵性啊。车子,“嗯,那个车子不错,好,新款的,性能很好,嗯,买吧。”那个汽车对你也没灵性啊,你有钱只是换这些东西。
但是,你有灵性的话就不一样。老车就老车嘛,我已经开了四部奥迪,每一部我都舍不得换,我统统放到仓库里头。为什么?有时候去摸一摸也好,因为它陪着我大江南北到处奔波,现在老了退休了,卖掉可惜啊。那人说十万块要跟我买,我说“不,最少一百万才卖。”他说:“哪有那么贵?”我说:“没那么贵,我留着,我放仓库。”有空没空,你都不知道,看那老车当年陪我们这样子南征北伐——我这开车又快,不准人家挡在我前面,还不准人家超过我——我在赶时间,还给人家超过我,就是性能不够好。就这样跑,有时候觉得是很有感情的。而在车上啊,我要换新车,我都不敢说我要换车,一定离开车子才说我要换车,我怕它生气啊:“我陪你跑了几十万公里,你要把我换掉啊?”我就想说这个车子退休以后要放仓库里面。
这是一种感情,你知道吗,你假如没这个感情的话,你还跟人家讲什么?你说它给我什么,放在那里它只是老下去。我看看放几年那轮胎怎么坏了,赶快用架子把它撑起来,轮胎不要压着,压着就会坏啊。你用感情看它,它还是有感情。你一进去看它,它好想跟你讲话:“什么时候要出去啊?”你说:“现在换你儿子了,现在换新的在跑了。”这个就是一种灵性。没有的人,你就功利嘛,对不对?就淘汰啦,折旧啦,卖多少,然后换钱来,然后我再怎么样,都是思考那些。灵性所存在的地方没有什么好说的。
所以我常跟各位讲说,家人在一起是不能用大脑的。你说“她弄错了,她是我太太,她弄错了,因为是我太太,所以她没有错。”要赔就赔人家,你不要因为要赔钱就回来跟老婆吵一架。那孩子弄错了,因为他是我的孩子,所以该赔就赔,孩子没错。那么你没有把他教好,使他不会去处理这些事情,是你要负责任。所以家人是一体的,你不会说这手指头弄错了就把它剁掉吧,你一定把它包扎起来嘛,该花钱就花钱,你就包扎起来。
你对你的家人绝对是不能讲道理的,你把那道理讲清楚、说明白,到最后就是离婚。你跟孩子去讲道理,讲了,孩子说:“好,我就不回家了。”因为都你对嘛。所以在家里来讲,不要讲道理。平常你就要教,等事件发生的时候,你就包容,你的错就是我的错,你要有这种想法。所以我才跟各位讲,太太永远是对的;从太太来讲,先生永远是对的,你这种立场要有。面对孩子,孩子永远是对的,孩子不会做错事,要做错是你没教好,他才会弄错。当你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一定和乐幸福,不会有不孝子的。哪有什么离婚不离婚呢?你要离婚……先生认为太太不对,太太认为先生不对,你道理再讲清楚,到最后“好吧,那你对,我们离婚嘛。”就变成这样了。
那你对于他的错误包容嘛,你这自己是一家人嘛,左手嫌右手不对,右手嫌左手不对,那两只手折掉算了,所以到最后就家庭破裂嘛。所以家庭,我们讲说是一个社会上的基本单位,你一定要具备这个基本条件,它是有机体,要互相包容的。你说“这样下来,我们家就垮了”,那是你家中毒了,就好像身体中毒一样。对不对?要跨就整个跨嘛。那假如是这样的话,一定会一条心把家里弄好的,你还会发展出很多很好的家风、家训,知道吗?这种家庭的这种格局你就会起来。你假如没有这种包容的能力,搞到最后都是“我们什么时候离婚?”那什么家风啊,什么家训啊,什么家教啊,哪有?什么都别谈了。所以西方人没有这些东西。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就是讲家风、家训、家教啊,因为什么要有,关键就在这里。现在你想想看,你家里有没有?
我们家里一代一代传下去,为什么都有辈分?辈分从哪里来,就是伦理道德的基本条件嘛,你都要有,这个是灵性的基地啊。你假如没有这个,还谈什么人性,什么灵性,哪有呢?所以它是有一个载体在的。道场有道场的伦理载体,有了这种伦理载体,你才能看到灵性、人性在哪里。假如没有这种伦理的载体在的话,你根本灵性在哪里?就会产生西方人这种现象——保护动物协会,父母呢,饿死在家里,不知道饿死多久了,就产生这种现象。因为他只带着狗去旅行,不会带父母去旅行。你在看美国电影你就知道,两个人开着很漂亮的车子,带着狗出去了。父母呢?他们都没有父母吗?我没有看过他们带父母去旅行的,所以它的文化只有一半。有啊,有的会带子女去啊,去度假,从来没有在电影里看到他们带父母去度假。你再想想看,所以这种文化发展是不对的。而我们灵性的载体在这个地方——家庭,一定要弄好,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你的一切奋斗,不要奋斗到最后事业成功了,太太呢?所以人家讲,第一个太太帮你把事业做好,事业做好啊,帮你讨第二个太太,第二个太太把第一个太太赶走了,到最后你要跟新的太太去分享你事业成果,你是无法分享的,因为她没有跟你共同奋斗过。所以你在社会上,就使你的那个太太跟你的子女对你终生怀恨,而且这个是生生世世,不是这辈子而已,你知道吗?因为你把我们共同成就的东西拿去跟别人分享,而没有跟我们分享。
这是灵性的问题,这不是法律责任说我们离婚给你多少、给你多少,不是那个东西。因为那一份辛苦、共同奋斗的那个成果,不是事业的金钱数字所能衡量。所以两个人在一起可能靠着想想,“什么时候发生哪件事情,那件事情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假如现在我们就不再这样处理了。”那个就是灵性啊。可你现在跟一个新人你怎么讲啊?她根本不知道当时的情境,没有啊,她没有当时的情境,你怎么分享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灵性它有一些基础在的,那个载体是不可消失的,消失了那灵性就不在了。你再写什么文学、好文章来怀念,都是假的啦。所以灵性的东西它决定你下辈子还怎么样。轮回是什么轮回?就是这个在轮回啊。所以你这辈子的奋斗,一定要好好地带着。家庭绝对是需要的,最好你是三代五代同堂。你说我们全部在一起要几百个人,是没有错啊,所以你就看看,为什么张家界、张家口,有没有?什么徐家村啦这些,那本来就整个家族在一起的,那个是很幸福的。当然它也有它的缺点啊,那么用我们现代的智慧,我想可以把很多缺点都给予改善,然后让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生把那个遗憾降到最小,让我们的灵性成长到最大的范围。
好吧,今天就跟各位讲到这里,大家请合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普贤王菩萨摩诃萨!(三称)
阿弥陀佛!

(28集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普贤行愿品 第29集

大家请坐,好,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一些态度问题,这基本上是我们的心态。你学佛要怎么进行?那么第一个你要懂得认真工作,第二个就是认真生活。把你的工作,把你的生活料理得当,你不要急着要成佛、要成就。这些弄好了以后,你有多少福报,过多少生活:你赚一块钱,过一块钱的生活;赚十块钱,过十块钱的生活;赚一百块,过一百块的生活。就这么简单。那你不要比较,不要计较,这比不来。有很多工作你会说“我白做了”,白做了是还债;假如不是还债,他下辈子就还你了。你不用在意,你要高高兴兴地去过你的一生。那这样子想要修行,那你就会认真修行,那就很快。这个叫认真学习,你就很快会成就。那你假如连认真工作都不会,认真生活都不会,你想你会认真修行吗?这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三个认真,第一个最重要。你的工作你有没有认真做?第二个认真生活,你有没有关怀别人?对一切存在你能不能恭敬?会不会尊重?
这些灵性的基础都没有的话,你很难讲说要修行,你就不知道要修什么,就去炼功好了,学一些特异功能,飞天钻地,那可以。就像那两个师兄弟,师父死了,两师兄弟分开三十年,师弟比较老实,就只诵《普门品》,什么也不会,就只会诵《普门品》,他师兄就千变万化。有一天在渡口相遇,师兄说:“你怎么样,你看,我表演给你看。”他就一苇过江,摘了一个芦苇丢下去,在上面他就“啪啪啪”飞过去。厉害吧。他在对岸等他,终于渡船把他渡过去了,他在那面说:“多少钱?一分二厘。”给了,上岸了。师兄说:“你看,觉得我怎么样?”他说:“那你三十年就学这个?”他说:“是啊。”“三十年的用功也不过值一分二厘而已。”值得吗?对不对?你看起来是有成就,一分二厘就解决了。你学那个干吗?师兄当然很生气啊:“那你会什么?” 他说:“我只会诵《普门品》。”“诵来我听听看。”他说:“好。”他就把背的——古代出家人背的一个东西(木架子),经本啦还有东西都背着,你看看玄奘大师的像一样。他就把那个经案放下来,地上一放,那个烈日当空,马上就乌云密布,就只把他这个地方遮着,一会就开始凉快起来了,他就开始诵,诵完了他把它背起来折起来。又背起来的时候,乌云又散开了。他说:“师兄啊,你要认真啊。你不要在那调皮捣蛋。”(下载的录音没以上部分,从下面开始校起)
(起校)你会怎么样,会怎么样?那你学了三十年也不过跟跳蚤一样“哒,哒…”在那面跳而已呀?你就认真修行,天龙八部就相应。你就在那个沙滩上,广场上,烈日当空,你要诵经,天龙八部会让你晒昏了头吗,马上就乌云蔽日,这就是功夫嘛。你要求什么成就?这样就好了,还要什么成就?平常走路他还是晒啊,流汗啊,这正常的嘛。你说我学了半天还要太阳一晒就流汗,不然太阳晒不流汗,你去当木头人好了。对不对?
你要留意到,修行不是求特异功能,你的心境、心态非常重要。那个心态不弄好,你在修什么?你修的是灵性的成长,那个灵性会感格天地。注意到这里呀,这才是人伟大的地方。修了特异功能,没什么了不起,照样一死嘛,你灵性还是零分嘛。那搞什么特异功能啊?不是说不行,你要赚钱啊,那大卫魔术师,他就很会变魔术——七四七飞机不见、大楼不见,不见吗?不见它还是出来,怎么会不见?所以那是变魔术的,那不是真实的,那叫幻师幻化。所以弄清楚啊。
你一定要弄好工作、生活,那修行没成就没关系啊,你也会修得很高兴,真的善根会成长,福报会增加。这是一个前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前面我们跟各位讲过了,他结论是说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有四个:“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他是这样子平等饶益,他是从灵性上来饶益众生。
好,昨天讲到这里,那么下面菩萨就反问了“何以故?”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子——“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敬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为什么要这样?那想想看,我们反过来,你对父母孝顺吗?我每个月给他多少就好了,算吗?你每个月给他多少,这样就算作孝顺吗?这跟养狗没两样,这不叫孝顺,这叫养,“孝”是什么?“顺”是什么?你有顺他的意思吗?你就说“他们没教育我,我怎么顺?”那你有没有反过来教育他?这个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常常把至亲的人给忽略了,那你的心的灵性就会消失了,表示我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跟我们周遭的亲人,没有产生真正的互动关系,就这个一定要留意。
跟你至亲的人,要有真正的互动。这是来自内心的互动,不是形式上的互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心的互动里,他一定包括心理层面,精神层面,还有灵性的部分,他一定会产生的。而这个你必须要一再一再碰触你才会知道。你看看有没有给父母亲洗过澡啊?有没有给父母亲梳过头啊?有没有留意到他的身体变化啊?他的头发,他的指甲等等,有没有?你自己会买自己的化妆品,你有没有买过妈妈的化妆品?对不对,你就会为自己置装,有没有替爸爸置过装?这就是了,你只想你自己,没想对方。对方从哪里?从父母开始,我们对父母都忽略了。你是从父母出的,你对父母都忽略了,那请问,对谁你是真的,真的会关心呢?恐怕那种关心是基于某种贪爱的目标,而不是真正的关心。这个各位一定要深切地去体会。所以他反过来问“何以故?”为什么?下面讲 “菩萨若能随顺众生”,要基于前面这个基础来随顺众生,那你前面的基础没有,你随顺众生是假的。
听说一个人,大概大家认识,他到不见得认识你。我们问话要讲清楚啊,那个人叫微软的负责人——比尔·盖茨,知道吗?我看到他的报导也是感慨良多,他这个人算不错,因为他赚很多钱,他也很行善事。现在呢,功成身退,把公司让了,有没有?这是聪明人。那么他跟家里有一个约束,他就是要陪着家人嘛,他女儿给他一个条约,就是一定要避开i字头,什么叫i啊?我本来也不懂,最近我就在学i,ipad、iphone,因为他是微软系统的嘛,他跟苹果是对立的嘛,女儿维护他事业的荣耀嘛,所以爸爸不能碰i。对不对?那你就可以看看,他家庭是不是很幸福啊?所以美国人的家庭就是这个样子,比尔·盖茨夫妻跟女儿相处的很好,所以老是觉得少一个什么东西,他们父母是不参与的,有没有?所以我跟各位讲,三代同堂是很重要的。
三代同堂是个基本架构,能够的话你要五代同堂,现在寿命都是很长了。你要知道,尤其是老年人,他一定要有亲属,不然老了以后就变废物,一定要跟家人住在一起,你不要把老年人丢到弃老国。弃老国知道吗?老人院就是弃老国,你就是把他背到那边去,你说我不是背,我是用车子,用双B把他载到那边去。那不是和丢到山上去一样?因为他要的不是养的问题,养的问题政府是很照顾了,要的是孝,要的是顺,让你陪他聊聊天,你有什么喜怒哀乐他要分享,知道吗?每天下班回来看着你就高兴啊。你去忙,不要紧,回来他看着你回来啊。你可能也很沮丧,在办公室里被你的领导K得头破血流,回到家里你会高兴不起来,但是呢,他知道这是我儿子,他需要的是这份爱。他要爱你,他也要你爱他,这个爱与被爱是灵性的基础。你要从父母亲开始培养起,你给父母爱是一个灵性,你要去留意,给父母爱,你是很重要的。你要怎么样去爱你的父母?这是相对的,我们现在只会爱情人,爱爱人,你就不会去爱父母,爱子女也变成麻木了,形式了。这都是我们可悲的地方。
一个幸福的人生,一定有爱,它就来自于天伦之爱,不是占有的爱。男女的爱,占有的成份多了,凡是离婚的都一定是占有的爱出问题,不会天伦的爱出问题,不会。你知道吗,天伦的爱不会离婚,无论如何不会离婚,但是占有的爱就会。那你一定要从父母这边才能培养真正天伦的爱,那才有可能,灵性才有可能产生,灵性才有可能成长。这个是提供给各位,这个基础以后,你去爱众生,随顺众生,才有可能。假如没有这种天伦的爱为基础,你去恒顺众生,那都是形式的,形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我们有个大善人到台湾去,台湾人叫他烧包,你钱没地方花到台湾去花钱。台湾有个人钱多的不得了,领了四百万,沿着高速公路一直丢,台湾是一张一千块,他就一直撒,从台北撒到高雄,四百万撒光了。他高兴啊,他有钱啊,他不丢那四百万他觉得他很难过,钱那么多不知道干什么,他也不要人家认识他。那你跟他一样,你是行善吗?他是闷得发慌,钱太多了,行善也麻烦,等一下报纸来、记者来,他干脆撒给高速公路让人去捡,不要就算了。那个,我跟你讲,他就是没有天伦之爱。没有天伦的爱,就没有灵性,所以他会苦闷。他说低调,低调到台湾,结果台湾人说这个叫低调啊,那我们的低调算什么?低调是不让人家发现,他召开记者会,还叫低调啊?所以这里面你就会发现到:没有天伦之爱的爱是假的。所以你在这里要随顺众生啊,这个基础要有,要不然下面讲的经文就多余了。
好,他说“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因为你对众生像对如来一样,“等无有异”嘛。对不对?你就做到了。“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因为你对父母师长乃至如来都做到了,所以你对众生这样子就等于对佛菩萨一样,对不对?所以这基础你要有。那我们对佛菩萨是这么的恭敬,那对众生也是这么的恭敬,这就对了。你假如反过来,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不会恭敬父母,尊重父母,孝顺父母,而只会恭敬尊重佛、菩萨,那也是假的。所以我跟各位讲,一定从父母开始,你假如不从父母开始,都是假的了。你为什么对师父那么好,你有企图心嘛,对不对?师父会给我开智慧嘛。为么不跟父母好?父母不会给我开智慧呀,父母把我生下来,就给我生得业障很重了。那你要是有这种情况、这种心态啊,基本上不对。
所以我跟各位讲,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所具备的条件,所带来的条件,大家都平等的,都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太阳都是二十四小时的,对不对?大家吸的都是同一口空气,都没有问题的,都一样平等的,绝对没有不平等的。你说,我父母亲就不像人家父母亲,人家爸爸姓胡,我又不姓胡,对不对?没有关系,那个是他的条件,你有你的条件,那你要懂得去运用这些条件,使用这些条件。你假如不能运用这些条件,那你只会坐失良机,永远坐失良机。为什么?这就是刚才讲的,认真工作跟认真生活,每个人都有机会孝顺父母,而你不孝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机会,你的灵性将会丧失。所以你在这个地方弄清楚。
“若令众生欢喜,则令一切如来欢喜”,这三个讲得很清楚了。“何以故?”下面就讲理论的部分。“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大悲心为本体,这里头牵涉出来我们佛教的演变历史也在这里,佛以大悲心为体,那毗卢遮那佛是不是也以大悲心为体?对不对?一切佛都一样啊。好,那以大悲心为体的菩萨是谁啊?观世音菩萨,对不对?那他用慈悲作妙用来利益众生,那毗卢遮那佛是以大悲为体,菩萨是以大悲为用,所以历史,思想史跟佛教信仰史里头就用观世音菩萨来取代毗卢遮那佛,这个时候“华严三圣”就变成三大士信仰。所以你会看到菩萨里有一个骑龙观音,他这个骑龙或者骑麒麟,这跟骑象的普贤、跟骑狮子的文殊并列在一起,民间信仰不知道就说,骑象观音、骑龙观音、骑狮子观音。我想你会看到很多,其实他不是,骑象的是普贤、骑狮子的是文殊,骑龙或者骑麒麟。那其实不是骑麒麟,它叫犼,就是独角的龙,不是两角的,那个我们历史上把它叫犼。那么这个才是观音,而他这个观音是取代了毗卢遮那佛的作用。你要留意到,这个叫三大士信仰。所以三大士中间这一尊是观音,旁边的是普贤、文殊,这个没有错。那么这个信仰就把“华严三圣”作转移了,这是宋朝以后发展出来的信仰,到了明朝干脆就独尊,叫毗卢观音,那个观音就叫毗卢观音,就毗卢遮那佛跟观世音菩萨并在一起。他的宝冠上面就不是佛像了,是一个太阳或者是五方佛,但是他现菩萨像,这个叫毗卢观音。这是佛教思想演变的过程,在我们历史上所产生的。
我们现在不要光看你眼前的,因为眼前所见到的佛教的种种像,在中国来讲,都有它很长远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演化的痕迹在,那这一点必须弄清楚。当然很多人不知道,也不经意的就信口开河,那我们就统统把他当作民间信仰。而你今天是个知识分子,这部分就应该有所认识,当然这个要展开来,是一个很高的学问,它也是足以写专业论文的。好,那么讲到这本体跟妙用之间的关系,历史上的,给各位介绍了。
他讲到“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那大悲用在哪里呢?“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大悲是用在众生,不是自己在那边无病呻吟。很多人常常讲:哎,众生真苦啊!众生哪里苦啊?你根本就没受苦,你怎么知道众生苦啊?众生真的苦,不是你想象的,众生真的苦,是内心的空虚跟苦闷,这个才是真的苦,谁也没办法帮他。没饭吃、没地方住、冬天冻得要死,那个痛苦,他都能挨过,但是最怕的就是内心的无奈。
跟各位讲,老人家没有子女啊,那种无奈真的是比死还痛苦,你知道吗?尤其是那有子女又见不到,这个就更痛苦了。所以古代有“父母在,不远行”,有没有?因为有子女看不到是老人家的痛苦啊。你都不知道啊,因为没老过,对不对?他在思念子女的时候怎么样?老人家只有思念子女,孩子不会思念父母,为什么?因为他够忙的。那这里头就产生一个问题,尤其这样的一个时代,忙碌的时代,你不会去说想象,静下来想想爸爸喜欢吃什么?更不会想说今天晚上要陪爸爸聊聊天,要谈谈什么,因为觉得好无聊,跟那老人家讲话不叫机车吗?那这个时候你的灵性就枯竭了,所以我们还是跟各位讲,你在家里先提倡一个“孝顺父母运动”。你自己要先去想办法,不是打个电话说“爸,我跟你问好啊,跟你三拜啊”,不止这样,你要了解到,他有什么话想跟你讲,你就跟他顺便讲“那你到我这边来住嘛”。因为你是以事业为主,对不对?“家里没事你就放着吧,你过来吧”,他想不来都不行,一段时间以后他就想说: “好吧,过来小住一段时间也好,你尽个孝道嘛。”这个是很重要的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这个“因于众生而起大悲”,你假如不真正涉入众生的事务,你的大悲心是无法起的,而这个心是要用到跟父母一样的地位。你假如对父母没有的话,那跟众生,你就……你一定会修行都会觉得不踏实。为什么?众生那么难缠,我要诵经赶快开悟,为什么叫我去找众生?因为会产生这种矛盾嘛,因为你对这条路,慈悲的这条路是绝缘的。
我跟同修们讲,我们这千佛堂有块招牌,你进来有没有看到?“慈悲关怀委员会”,有没有?有没有人发愿把它扛起来?你假如想到,自己的父母亲我都没时间孝顺,很多这些父母亲需要人家孝顺的时候,慈悲关怀委员会你就要推动,你要推动。因为你基于孝顺自己的父母,那帮助天下老人。你不要说,他没饭吃给他吃,要帮他洗澡,不是那些,他想要跟他的子女见面,你要怎么帮他,这样就好了。他想要跟他的子女,有很多事是要跟他的子女讲的,不能跟别人讲的,跟别人讲没味道,知道吗?只有跟子女讲才是他能够得到满足的,你怎么协助他?跟各位讲,功德无量,这是无量功德啊,这比你出钱啊干什么都来得重要。这是发自你的内心的。
“因于大悲生菩提心”,从这地方来。因为你真的体谅到众生,所以才起这个慈悲心。这个慈悲心会生菩提心是什么?人生觉悟的心、灵性觉醒的心,是不是从这里来,你看看他是不是联在一起的?因为你怜愍众生,你一定要很具体地感受到。因为你认真工作认真生活,你体恤到父母的存在,或者自己父母亲已经不在都不要紧,你有没有感受到这个需要?那我要帮这些老人跟这些子女们,帮他们来做一项服务。你这慈悲心起的当下,你的人生你的灵性的觉醒就起了,这个灵性的觉醒就菩提心嘛。菩提心是什么?你觉得它很抽象、很渺茫,无法形容?不,它是很具体的,它从你对众生的大慈悲关怀当中,它会激发起你真正生命灵性的这个心境。当它产生的时候它就叫菩提心。你假如不是从这个地方来产生的,那个菩提心只是个口号。
这个口号各位喊得很多了。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化,你感受得到吗?在哪里五千年?你一定感受不到,中华民族伟大,哪里伟大?你感受不到啊。我刚才就跟你举了,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新闻这样的报导,你都感觉到他们少了一个什么东西。他们没感觉,你会感觉到他就少了一个什么东西,就是没有父母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就在于有父母在,你要能够感受到这一点,你就知道中华民族的伟大。中华民族文化的存在——为什么只有中华民族,全世界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经历五千年,虽然也遭遇很多风雨挫折,但是这个民族越来越强大,来自于什么?因为他孝顺父母,他尊重伦理。你能不能感受到?关键就在这里啊。
当我们每一个人都这么强调,我相信,我们国家很快就会起飞,不只是经济成长而已。这主要是来自于我们民族的基础,而民族的基础就来自于他的文化,而这文化最大的特色就是孝顺。而我告诉你,西方民族,尤其是美国,他们就批判我们的孝顺。知道吗?他是针对要消灭我们而来的,所以孝顺是落伍的,他们从不讲孝顺,你能体会得到吗?你看清楚你就知道这佛经里在跟你讲的是什么,不然你的灵性不觉醒,你绝对看不到菩提心就是这样激发出来的。你假如没有慈悲心,无法承认众生的存在跟父母之间的平等性,你菩提心绝对发不起来,你发的只是文字上的菩提心,口号的菩提心,佛法是不存在的。佛法是绝对从真正的菩提心来的,而他的菩提心来自于你对众生的慈悲,而你对众生慈悲的基础,就在于你对父母师长乃至诸佛菩萨,有没有?所以这是一系列的,所以佛法所讲的绝对是跟你生活有关的,他不会离开人间到云端去讲佛法,他就是在人间运作的,希望各位在这个地方你能够弄清楚。
那么下面讲“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没有菩提心,你无法成等正觉。这等正觉不是等觉,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正等正觉的意思,无上正等正觉,简称等正觉。你要留意到,你想要拥有佛教中最高的成就,是来自于菩提心,菩提心来自于大悲心,大悲心来自于众生,所以你要恒顺众生,而恒顺众生的基础,在于孝顺父母开始。你把这个部分弄清楚,所以佛法没有离开世间法,只是把我们的世间法加以扩大。
世间,我相信你听过人家讲一句话“发心学佛,发心修行,乃至发心出家,是大孝的行为”,有没有?你怎么讲?你出家是大孝?出家以后你就不养父母了,怎么叫大孝呢?关键就在这个地方。你不要以为那么一句话讲出来没有依据,依据就在这里,如敬师长、如奉父母一样,是以这个为基础,扩大,我对一切众生都跟父母一样。我对父母孝顺没错,但是我把这个孝顺扩大对一切众生,所以是大孝。那你假如说父母从来就不孝顺,那你借着说我出家是大孝,那当然大笑,哈哈大笑。那是骗人的,不是真的。你真的是很孝顺的一个孝子,那你现在出家你对众生会像你的父母一样,那当然是大孝。你不孝顺父母你就去出家,那不是大孝,那是笑遍天下,天下人都笑你,这不叫大孝。
所以古人在讲这句话,是以孝顺为基础,今天的人在讲这一句话是没有孝顺的基础,那不算,那叫欺世盗名。所以你要知道,文化背景、时代已经变了,我们还要回过头来,以孝顺为基础。古代当然没这样讲,因为古代孝顺是基本的嘛,那你现在没有啊,所以这个部分我们要弄清楚。你想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建立在大悲心上面,大悲心建立在恒顺众生上面,而你要随顺众生,那必须基于孝顺父母,恭敬师长,乃至诸佛菩萨,是以这个基础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前面这个基础没有,你只有说我要服务众生怎么样,那个不算。你怎么服务众生你想想看?我用十方的钱来利益众生,众生绝对是恭敬你啊,因为你有钱啊,可是你没想到,你的钱是十方的不是你自己的,那你这样子浪得虚名嘛,不是真正在服务众生。所以你一定要弄清楚这个部分,这是很重要的。
他理论上先讲好,然后他举例,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有个大树,“若根得水”,它这树呢,“枝叶花果悉皆繁茂”,这个道理你很清楚了。“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在我们的生死旷野中,这个菩提树王也是一样,“一切众生而为树根”,有没有?“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你现在看到的就是诸佛菩萨的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众生是树根,你现在用大悲水来饶益众生,饶益树根,“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有没有?这讲得很清楚啊。
理论讲完了现在举例来给你做说明,“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没有众生你不能成就无上正觉。换句话说,有这么多的众生你要怎么跟众生相处?而跟众生相处有一些前提,我们都讲过了,这一个也就是为什么你要人格性健全,你要处众生戒圆满,你要自净戒要圆满,自己要一再反思,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
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他没有办法跟众生相处,一相处就吵架,瞧不起众生、看不起众生,因为你会跟众生处不来。有人啊,很多人啊,他不是不好,他很认真,很能干。能干的人就有个麻烦,有主见,有主见,他想协助众生,那结果造成什么,众生都要变成他的模型,知道吗?因为能干,你就这样子,“你没饭吃,到这边吃。”他没脚啊,你要他爬过去,你怎么不端给他吃?不行,人这么多,统一规定。统一规定是你定的,众生就是千奇百怪啊,这个时候,你本来想要帮助众生,反而给众生带来什么——痛恨,不只是麻烦而已。所以很多众生在你帮忙以后,他为什么会骂你,因为你帮的不是他要的忙。所以你要留意到,这一种你自以为是的状况是很麻烦的。所以必须要无我,关键就在这个地方。
无我,你才能恒顺众生。你有你自己的看法,尤其我们常讲,精明能干、聪明伶俐,要服务众生啊,业障重重。你会说我这样帮你们,你们还骂我?这叫活该嘛,你帮人家不是这样帮的。而你说这样子才有效率,这样才有成果,这样才……那都是你想的,对不对?众生不是这样想的,因为众生的立场他基于那个状况之下,他所需要的协助是什么?你要看清楚这一点,个别给,而不是统一的制度给的。
现在,西方,我是把它叫做民主政治的共犯结构,它最大的麻烦就是统一规定。统一规定是很麻烦的事,小孩子出生以后,就开始政府一直养,养到他死了,连棺材都把他处理好,然后死到那里去都安排好了,你想想看,这样的一个人出生有意义吗?有什么价值呢?人生是需要奋斗的,需要挫折,需要磨炼。你假如没有这些挫折、磨炼,你根本看不出这些人的什么价值。他经过这样训练,他就会产生,他对艺术、对运动,或者对其它的那种兴趣,他会培养出来。你没有让他去训练、去挣扎,那生命的韧力不能出现。那请问你,你把他从出生一直到死亡,所要的这些福利,从哪里来?一定是向国境以外的地方去掠夺来的,不然他怎么样子给他国民福利啊?对不对,你仔细去想想看。他是怎么创造的?他一出生他创造什么?所以你要留意,这种统一规定的情况,效率是很高,效果是很差。所以福利国家的青年人自杀的比例特别高。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生活得无价值、无意义嘛,没有意义呀。你看我们去留意看看,那个贫困的子女,其实贫困的子女知道奋斗,孝顺的比例特别高;拥有很良好的家庭的人,反而奋斗的精神不够,对父母的孝顺的那个诚心也不足。这是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受过煎熬。
所以你要留意到,我们在人生的旅程里,这是非常重要的,非常重要。大家都一直期望政府给我什么,政府给我什么,政府给你再多也不够,真的完全满足你需要的时候,你就萎靡了,但是没办法,西伯来文明他就是这种状况。我们必须保留着自己生命的,一种韧性,你才会活得灿烂,活得有价值有意义。好,这个地方这理论要仔细讲还可以讲很多,我们这里就不详细跟各位讲了,这理论的部分,你要想了解,去看看我们出的书上面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下面再讲“善男子,汝于此义应如是解,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菩萨如是随顺众生,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个后面这一段,是经文十大愿都有的。它为什么一直重复这一段?你留意,这个前面我就不再跟各位讲了,这个意义你要这样了解。
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你想要成就菩萨的智慧花果,诸佛菩萨智慧花果,那你就依于菩提心,依于菩提心,菩提心是依于大悲心,大悲心是依于众生来的。而众生为菩提树的树根,大悲心就是水,对不对?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这理论讲是很简单,在饶益众生的时候,你就要记得,你必须先有真正的孝顺父母,恭敬师长,承事供养诸佛菩萨,否则你做不到。
那它不是一个事业,你知道吗?现在有很多慈善事业,慈善事业是个事业,做慈善事业不会成佛,你放心,因为他没有大悲心,他没有菩提心。你去留意看看,所有的慈善事业来自哪里,你知道吗?来自他的企业公司的营利所得,法定比率的前提之下,他可以开销,帮助政府做社会救助的工作,那美其名它叫做慈善事业,全世界都一样。这个部分在法定比率的情况之下,是完全免税的,他会当作费用报销,完全免税。那请问你,他是为了减税,还是为了慈善?他没有大悲心啊,知道吗?但是社会需要他们的这个部分拿出来做救济,社会是需要的,但是他跟你的大悲心没有关系。我们也赞叹他对社会的帮助与协助,但是跟大悲心没关系。所以这些人只是在会计年度上,按照营利所得,政府所规定的比例,摊提一定的金额,出来做事,他不是基于慈悲,所以他也没有办法激发他灵性的觉醒。你知道吗?可能也有,不是重点,这个是我们要留意的。
慈善事业值得奖励,它是社会善事,政府也有心,这个没有错,但是跟我们讲的大慈悲心、菩提心、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完全无关。而且在这当中,他也没有说“你要孝顺父母”,对不对?政府拨款、企业机构拨款,跟孝顺父母哪有关系啊?但我们讲的是灵性的问题,它基于孝顺父母、健全家庭,这个地方开始的。这个各位一定要弄清楚啊,这是一个很明确的差别。
好,现在要讲的是后面的这个地方。后面这个地方“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这个叫四无尽境,四种没有止境的境界。那么这个境界要做什么用?为什么这十大愿一直谈这个部分。这四无尽境是属于普贤行愿力,普贤行愿的结构当中有一个普贤行愿力,有一个四无尽境。普贤行愿力在帮助你把种性——觉悟的这种能力,叫做觉性转变觉悟的种子,而进入无极的境界里。四无尽境是在帮助我们破无常跟无明,你要留意到这一点。无常、无明的存在是太极里面的一种滓质,这里面包括恶质跟杂质。那四无尽境是在你一再地扩大的时候,让你的普贤行愿力一再地提升,就在这提升的同时,帮我们破无明破无常,你要留意到这一点。
换句话说,你只要修这么一个大愿,这两个部分做到,那你呢就可以直接入法界。这个叫做纵向结构,就十大愿里头的纵向结构,任何一愿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所以他每一大愿四无尽境一定要讲,只是讲的充分一点还是简单一点而已。这个地方他是讲得比较简单,因为第九大愿、第十大愿快结束了。第一大愿是讲得最完整。在每一段后面只是附带上来说,四无尽境的重要。而这四无尽境最主要是培养我们的心量。心量要广大,无限的心量就从这里来的。
好吧,我们休息一下,这第九大愿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再讲第十大愿的部分。

(29集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普贤行愿品 第30集

好,大家请坐。我们再看第十大愿。这个十个大愿,文字上看起来都简单,要做到,你可能有很多陷阱。因为文化的转变,使我们对时代的认知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你的做法就会从文字上去作解释,而不会去穷尽它。那么你会觉得,我都照做了,为什么没有那个效果?那我就跟各位讲,你要带着疑情,你这样做对吗?你可能漏了哪些。因为文化在传递当中——就刚才讲的,古人孝顺是前提啊,跟父母住在一起啊,那一个家族住在一起,就像一个村落一样,几百人、几千人呐,以孝顺为基础,那么这个村庄以外的人,我要去饶益众生,那当然没问题。那你现在不是啊,小两口要生一只两只,生两只还犯法,只能生一个;台湾是两个恰恰好,那你就三、四个都搞不好,怎么恒顺众生?,就算搞好也只有一半,因为上面那一半你没有做,孝顺父母有问题,所以你在恒顺众生时候,通常会产生一种心力不足的现象。所以包括你礼佛也是一样。你说礼佛,我恭敬嘛,尊重承事有什么不对?这都照做了,可是你孝顺父母没做到,这一点就白做了,知道吗?所以你要产生实质的利益跟效果啊!它时间会长,会很久,这是一个关键处。那么这个地方,“普皆回向”的这个愿,我们跟各位讲叫做“于诸境界,无骄慢心”,主要是来自这个地方。因为要成就自己的佛国土,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于一切境没有骄慢心;第二个于一切众生生平等心,刚才在那边讲过了;第三个,于诸如来修真供养,这三个条件。那两个条件讲完了,这是第三个,对一切境界要没有骄慢心。要怎么样没骄慢心?那经文上它是叫做“普皆回向”。这个是文殊师利菩萨的语言跟普贤菩萨的语言不一样的地方。“于诸境界无骄慢心,于诸众生生平等心,于诸如来修真供养”,这是文殊菩萨的语言。那么“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是普贤菩萨的语言。你看语言模式不一样,内容是同一个。所以你不要在文字上翻来滚去,没有意义,你要知道“那个”所指的真理的标的是什么?十大愿当中,这三大愿是成就你自己的国土、佛土,所要具备的条件。那这里谈的是这样,“言普皆回向者,从初礼拜乃至随顺,所有功德,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回向给一切众生。我们通常都会讲“我要”,“我要” 就是我嘛,你就没有办法给众生了。所以我们跟各位讲,华藏工程五百年,我们推动华严的教育要花五百年的时间。就有同修讲,师父讲错了,谁活五百年呐?五百天呐,他就写五百天了。不是五百天,是五百年。那五百年你怎么做得到?我当然做不到,没有给你讲说成功一定要为我,成功不一定为我,成功是为众生做的,不是为自己,为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你搞成功了你又能怎样?是为了众生,这一些所谓的这种改造——生命改造,乃至全社会人的生命灵性要全部成长起来,它是需要长时间教育的,长时间教育。我跟各位举个例子你去仔细看看。现在我们经济成长了,大家生活改善了,对不对?居住也改善,这没有问题,但是你要知道,你的心性很难改善。对不对?有了车子是不是进步啊?可是你开车子还是乱成一团啊,你开车习惯不照文明来,你是照着野兽来呀,所以开车上车就好像一只野兽跑到马路上一样。那个要怎样让你把这个开车的习惯给文明化?我跟你讲啊,不是你这一代的问题,要好几代。我到美国加拿大去,那下大雪啊,有一个牌子挂在那里,它叫做“stop”,叫“停一下再开”。那一下大雪整个荒野上一部车也没有,那他们开到那里就会踩刹车,停一下,头还要这样转一下,然后再走。我就说没人,转头干嘛?他说,一定要转,不然警察要开罚单。我说你在里面警察能看得到吗?他说,规定,你就要这样子,这样子然后再走。那荒郊野外一片白茫茫下大雪,他一定这样做,我跟你讲,你会吗?中国人要会学到这一点呐,一百年以后,一定要一百年,四代,每一个四代二十五年,你要再经过四代。那你知道吗,一百年前美国人会吗?跟你讲,肯定不会。一百年前的汽车你知道它速度多少吗?英国海德公园里面还保留着,时速三十公里,只有三十公里。所以他们会很雍容,只要有人要通过,他一定让给人通过,因为他慢的嘛,所以停车乃是必然的,所以他们停车让人呐,是一种自然的习惯。我们的车子一开动就是一百公里以上的,他们刚开动的时候只有三十公里,你知道吗?所以他的动作就是慢,他有那个文化传承下来,我们没有文化传承。我们一来就是一百公里嘛,所以大家拼嘛,尤其你们一开车就是高速公路。所以这种高速公路文化已经先印进来以后,又叫你再返回去,说“乖乖的慢慢来啊”,你别想。美国也会塞车,他们塞车的经验我讲给你听啊:他们在乡下是没有红绿灯的,那马路是这样交叉的,可是上下班时间车子很多,他们四面八方的车子全部到了以后,是全部停车,然后这边对开一部,只能一部,没有人管你;然后对边再来一部,然后这边再一部,你知道吗?他之所以塞车,因为他全部停下来,这一部过了,这一部才走,这一步走完,这一部再走,它是这样没人管的,他自己会来。那你可以想象得到,要我们的话呢,那十字路口马上变馒头。你知道,不指你啦,不止大陆啦,台湾也一样。所以台湾流行一个笑话,被警察拦下,“你没看到红绿灯吗?”“不是没看到红绿灯。”“看到怎么还冲过来?”“因为我没看到警察,要看到警察我就停了。”你要知道中国人他最大的特色就叫做全自动,什么交通警察,还有什么红绿灯,红绿灯要不配合交通警察,红绿灯是无效的,仅供参考。因为我们没有那些教育,也没有那些文化背景。就像我讲孝顺乃是必然的事,但是跟他们讲孝顺,没有那回事。所以交通规则你要遵守,对他们来讲乃是必然的;对我们来讲,不是没那么一回事,正在教育中。你要教育我们真的都能够上轨道,去接受这些基本概念呐,那你还要很长的时间,估计要四代。我跟各位讲一个现象,现在上高速公路,台湾已经养成这种习惯了,最内线靠近安全岛这边是供超车用的,万一你开上去而不超车啊,下面一“啵”你马上要走,知道吗?晚上啊,灯光一闪你马上要移,因为你慢车,你就马上要让出来,那一条是超车道。我们不是,我们大车通通往内开。台湾卡车、大型车是不能开那一条线的。那他已经知道了,他可以做得到,那我们呢?我们做不到啊,因为那条线没人开,我就开上去啊。这个就是什么,他需要时间去教育,那时间呢,你就必须要等,这不是进步退步的问题。不是说我们落伍他们进步,也未必了,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文化系统是这种形态,你要改变它需要一段时间。改变了不见得好,你知道吗?改变不见得好,那到底是要怎么办?那是我们民族的适应性,你要去适应。好,现在要跟各位谈说,你所遇到的一切,要懂得,都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众生。一个东西不是我们这个时代就一定可以做成的,所以我常跟各位讲,你要发愿,是发那个你做不到的愿才叫发愿,做得到的不用去发,去做就好。假如五百年后才能完成的,你现在就要做,你必须走出第一步,后面才有人接下去完成。你第一步不走,后面怎么完成?你看看金字塔多高,他一定最下面也要有一块嘛,对不对?没有最下面那一块,哪有金字塔顶端。对不对?万里长城无限长,假如没有第一块放下去,万里长城在哪里啊?所以我们应当做第一块,叠罗汉叠多高,我做最下面那一层嘛,没有最下面那一层,哪有上面的成就呢?这就学佛人应有的本色嘛。我做了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好不是这样做,你知道吗?所以你要行菩萨道,要记得,不是为你,所以你根本不必在意你成就不成就;你为一切众生,所修的一切功德通通回向过去,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不是为你自己,你不要担心你自己,你只要好好的为众生去做就好了,其他你不要管。那功德啊,是你做的就是你的,你去计较啊,没用,你不计较还是你的。世间人用大脑只是计较说“这是我的”,没用啊。以前我在教书的时候,一个同学跑过来:“老师——”,我说:“怎么?”“你给我六十分啊。”“我给你六十分干嘛?”“这样我会毕业啦。”好,给六十分他毕业了,出了社会还是出事啊。给你几分,老师没差嘛,写六十写五十差什么?你交白卷,给你几分嘛,你出了社会你能做什么呢?你要有实力才重要。你只要真的行菩萨道去利益众生,那个实力就是你的。你不要去计较这功德我的。不然功德谁的?你做当然你的嘛,你不计较还是你的,你计较了以后证明你还有执著嘛。训练就在这里。完全回向是叫你完全不执著,你只要去做就对了,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实际上形而上的理论,我就不跟各位讲了,因为形而上理论那是要形而上训练的,所谓哲学训练啊,你没有那一种感受力,我们是不跟各位谈的。而这个要谈的,从感受力,这个形而上的部分还是相当可以讲,但是只有在研究所里面讲,不是在这里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8 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讲经有一个很麻烦的问题是:要扣住真实的理,然后又要用很普通的话讲出来。所以写,我会写,写在论文里面。那讲呢,我不能把论文那些拿出来讲,我只能讲一点,然后讲很多你听懂的。而写在里面的是给那些业障鬼:所谓哲学家、思想家、教授啊,那种老夫子那一型的人,那些人看的,因为他就是在看那些东西。你不写那些东西,他还说你的料子不够,你写那些东西,他会说你很有料,但是那个料拿到这里来不行啊,全部睡着了,睡着还不要紧,不听呐讲一半你就走了,所以那些不能拿来这里讲。所以讲经跟写作是有差别的。好,下面我们再讲,回向给这些众生做什么?“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悉皆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你想,这不正是我要求的吗?对不对?我跟你讲,人、凡夫就“我要求的我就去求,别人要求的我就不管他”,那叫凡夫,所以你会有烦恼。你知道世间人都要这些,那我就祝福他们达成这些,我做一些功德也是给他们去达成这些,这样就好了。你不要管你自己,你自然就会得到这些,你都不要管。你以为我这样想我就自然会得,那么搞了半天,我怎么都没有?那就你这个影子还在,不要有这个影子,你只期望众生达成就好了,你不要管你自己,知道吗?你要是太在意自己在这一方面获得多少的话,那你就不能成就,那个“我”不要再存在了,只要想到众生获得就好。 “若诸众生,因其集积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你说,哪有这回事,他造恶业我来受啊?对不对,你就要有这种心呐!你说,他造恶业,活该,阎罗王一定找他算账。那你就没有慈悲心了,大悲心在哪里?你要看到他造恶业说,哎,我就智慧不足,我没有教化他,使他造恶业,所以呢,这个业我来代受。对不对?因为我没有把他教好嘛。你说,他家的孩子跟我有什么关系啊?那你又自私了。对不对,你没有想到说,众生之所以造业,是我的智慧不足,能力不足,我没有把他教好,所以他才造恶业,那我希望他所造的恶业,所受的苦,那苦果由我来受。 “令彼众生悉得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你要有这种想法。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跟众生,你跟法界是融成一体,没有自他之别,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状况。我只能跟各位讲说,这种感受你要慢慢的去培养。你会说哪有这种事?这家伙气的他要死,最好他早点死,做坏事警察又不来抓他……你看你就一直对立分别,对不对?当你想到:哎呀,我怎么会和他结恶缘?我怎么跟他合不来?就是因为我没有智慧转化他,我没有把他教好,那我很惭愧,看到他这样,回家我一百〇八拜。你就改变了,你的心量,你各方面就改变了,这个情况就已经扩大了。昨天跟各位讲,你跟家人,家人犯错,你要有一种想法说:就是因为她是我太太,所以她犯错,我要接纳她;因为他是我儿子,他犯错,所以我要接纳他,没有为什么。你不要跟他讲清楚,跟他讲清楚说明白,到最后那就盖章,离婚。因为我是结了婚的,所以才跟你在一起,现在我们还是离婚的,分开。这是不能讲道理,因为一家人就像自己的一个身体一样,左手犯错,那苦果自受,你不能够说是左手犯错就把左手砍掉,那不可能嘛,对不对?因为你是一家人,是一体的。同样的,你把它放大看看,你跟众生是一体的。对不对?我左手犯错就是因为我没有训练好嘛,所以他犯错嘛,众生犯错就好像我左手没有训练好嘛,我就把它训练好就好了嘛,所以你的生命是一再一再的放大,这个跟慈悲是绝对有关的。而且来到这个地方,你会发现灵性充分在起作用,这已经没有那种“我”的得失在起作用了,没有 “我”的意识形态在起作用,这个是佛法中最高的境界。下面提到结论“菩萨如是所修回向,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回向无有穷尽”。讲到这里啊,够了,下面还有两句,我们一直没有跟各位讲,“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8 20:09 , Processed in 0.365137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