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学佛无坏事

[事迹传记] 上道下證法師事蹟與往生紀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佛与医学
  师父的著作中,很特殊的是《拜佛与医学》,师父的拜佛方法,初步上能符合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物理学之原则,进而,再由拜佛之“事”,契入实相之“理”。透过这套拜佛方法,“唯摄一精明,而六根都摄住。”师父告诉弟子:“现在我把这些心得无条件送给你们,你们能够用心学习,拿得去,才是你们的!”许多莲友学习这套拜佛方法之后,身心舒畅,拜完数百拜,还像第一拜一样,才体会出师父所说“拜佛是人生至高的享受”这句话诚然不虚。
  不少佛子因拜佛而得利益,可是谁又知道这本书的背后,有多少师父的心血呢?除了写稿,收集示范图片之外,最困难的是绘制医学解剖图,山上没有图桌,师父一本克难的精神,用有圆洞的塑胶板凳,下面打灯光,半蹲半坐地在小板凳上绘制,这个姿势往往会挤压到腹部的肿瘤,师父不顾自身病苦,尽心尽力完成此书,若以“为法忘身”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4
极乐童子聚会一处──弥陀要解学习班
  民国九十年(公元二○○一年),台湾大学晨曦学社念佛组的师生们发心礼佛十万拜求见师父,师父为大家的诚心所感,遂以电话答问或录音的方式慈悲教化。这些“极乐童子们”(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称童子)录下上课学习的录影带,请师父指正。偶尔师父也会北上指导,或是极乐童子们南下请益。从此以后,除了这些台大师生之外,不失赤子之心,愿意追随师父同归弥陀慈父极乐家园的“极乐童子”日渐增多。
  师父给晨曦社极乐童子的教导,其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学习《弥陀要解》。其缘起是,童子们曾经听师父说:“时常遇到一些学佛的朋友,问起有关净土法门的很多问题,大家的问题,大同小异,而答案其实都已经明明白白写在蕅益大师的《阿弥陀经要解》当中。如果大家能拨出时间,用些功夫,把《要解》读熟,那么,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师父又说:“我自己生病之后,面对生死考验而念佛,得到《要解》的帮助实在很大,内心感恩莫名。因为蕅祖的开示,使我们能够确立正知见,才能生起信心;对佛力和智慧能够深信,才能深信佛名号的功德;对名号的功德能深信、深入体会,才能发起大愿来持名;每念一声佛才都具足信心愿力。由信愿发出的佛号,力量自然不同,自然强大。”
  童子们体会到熟读《要解》和领悟《要解》的奥秘,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遂向师父祈请,而成立了“弥陀要解学习班”。这其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法宝,都是师父针对童子们的疑问,对净土法门的关键问题所作的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5
放生──“放”下娑婆,同“生”极乐
  民国九十一年(公元二○○二年),上圆下因老法师往生前,希望把带领莲子放生团的事务交给师父推动。为了让老法师安心,一心念佛,成办往生大事,师父才不顾自己的病情承诺下来,自勉说:“将此一命,布施众生。假如舍我一条命,能够救一个众生,都尚且应该做,何况是为了救千千万万的众生!”
  师父接下大放生后,“把鱼经当佛经念”,日夜辛劳,南北奔波,亲自拜访养殖场和鱼塭,请教鱼类的生活习性和安全运送的方法,并把一句“阿弥陀佛”万德洪名送给养殖业者,种一颗慈悲放生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里。
  师父一心要把鱼儿平安送回大海,而制作了《活鱼袋放生心得分享》的影音光碟。此外,师父心心念念不忘的就是要把有缘众生送回极乐世界的家。她常说道:“放生并不是用很多的钞票,去换很多的鱼,再把鱼放到海里去,而是藉著『放生’引发我们的慈悲心,‘放’我们的慈悲心‘生’,希望一切众生‘放’下娑婆,同‘生’极乐!”所以放生后,师父都会在现场开示,导归净土。许多人参加放生后,生起了素食、念佛之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宣讲四十八愿
  师父在带领莲子放生团之后,亦应弟子和莲友的祈请,在水里念佛堂宣讲四十八愿。
  师父对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有特别的体悟,她说:“阿弥陀佛以其‘至心’救度我们….阿弥陀佛有‘至心’,希望我们往生,….所以‘至心’、‘信乐’、‘欲生’,都是起自于佛力的召唤,都是起自于佛力的加被,我们只是‘欢喜信受’。佛‘至心’帮助我,我就至心接受。”
  又说:“当众生可以体会佛心的时候,心一转向,回转趋向,把凡夫的心转成像佛的心、跟佛一样的心、接受佛的好意,就这样,所有的善根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来自于佛的回向。….念佛可不是跟佛条件交换,念佛是情不自禁报佛恩,领受佛的力量,就是佛的愿力回向给我们,作我们的愿力;佛的力量回向给我们,作我们的力量。这就是真正与佛合而为一的‘南无阿弥陀佛’!……佛入我心,我入佛心,这叫心心回向。”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6
尽形寿,严持戒律
  师父于民国七十二年(公元一九八三年)在台北临济寺受菩萨戒,后来上广下化老法师曾为师父讲授菩萨戒。出家时受沙弥尼戒及式叉摩那尼六法。师父终其一生,尽形寿地执持。
  师父执持不捉金银戒,因此身上没有任何一分钱,也不接受任何信众或弟子的金钱供养。本来师父有病在身,“不非时食”戒原可开缘,但是师父执持过午不食,以天文台每日午时为准,只要过午,即使才过一秒钟也不继续用斋。师父常说:“一位和尚一份斋,和尚不到斋不来,无论一个人或一处庙,有修行,有道德,自然也有感应,不怕无人供养。”师父对佛有深切信心,认为佛是全知全能,早就预料到三千年后今日的情况,所制定的戒律一定是恒久可以执持的。师父的心念是出家披上袈裟,就要处处为佛教著想。
  在师父身边,可以感受到她那一份戒行清净又内外莹彻的道气,与念念不忘拔苦与乐的慈悲。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生使命──录制净土五经有声书
  修行人在世间,多半会知道自己此生使命,而竭尽心力去完成。师父是一位修行人,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到底什么是师父此生使命呢?师父给一位弟子的信中曾提及:“多年前,末学就开始‘五经’之录制工作,而病牛破车进度甚慢,近日自知躯壳无常,只能抢时间续作完成,以免辜负此生使命。”
  由此可知,师父此生使命就是出版净土五经的读诵带,以利大众读诵受持,好让念佛人生起欣慕极乐之心,体会“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就是要救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也没有任何条件!十四片净土五经的语音光碟(包含《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和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经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可以说是师父倾其一生之修学,体会了再体会,查考了再查考,祈求了再祈求,读诵了再读诵,辛勤累积的智慧结晶。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7
预知时至,回归弥陀愿海
    最后遗言──“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
  民国九十二年(公元二○○三年)七月十八日(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凌晨,师父还是一如往常,正念分明地念佛,她问一旁陪著念佛的人:“这个时候,谁能来帮忙?”她回答:“谁都没办法,只有阿弥陀佛!”师父坚定地说:“对!只有阿弥陀佛!”就继续静静地念佛……。
  隔了一会儿,师父又说:“念佛不要著事相,重形式……。我现在要讲的话很重要,你要记住!我现在是用尽全身的力气讲这些话……,念佛的心态很重要,你知不知道念佛的真义?念佛的心态是‘佛在念我’,不是‘我在念佛’。……我已经完全明白、了解了!”师父这时候看起来仍是信愿坚固、沉稳安详,意识非常清楚。
  就跟平常一样,师父一边念佛,一边开示旁人念佛法要。然而,这一次,她开示这一段话后,右侧卧,小声念了几声佛号就往生了,时间是凌晨两点四十分。
  师父往生时,吉祥卧,安详舍报生西,享年四十八岁,僧腊十七,助念廿三小时后,由剃度恩师及常住大众师合力净身入殓,遗体柔软异常,剃度恩师不禁说出:“上品上生!”在大众师及莲友热诚的助念八日八夜日夜不断,连同三时系念法会、追思会估计参加者超过上万人次。
  七月廿五日,假嘉义沄水国小举行三时系念法会,恭请上真下华长老主持。七月廿六日上午举行追思法会,恭请上真下华长老、上慧下天长老、上果下清长老主持。于中午时移灵,往水里慈德寺火化,灵车经过时,静候道旁的大众,就地顶礼相送,十分感人。移灵的路上,火化的现场,庄严肃穆的佛号连绵不断,响彻云霄。火化后约在下午七时许,夜空中,一次又一次的频频放光,光色不同,粉红色、浅紫色、白色、金色等,放光有点像闪电,却又没有雷声,倒是莲友们的喝采声和掌声此起彼落,整个现场的气氛由极度的悲恸转为欢喜。这样的光,持续约两个多小时,直到大众赋归,天空仍一阵一阵地放光照亮著归途,北返或南下的莲友说:一直到清晨一时许,仍见天空阵阵地放光。
  火化后有许多舍利,金色、银色、……犹如极乐七宝,清净庄严,尚有一尊舍利像极了垂首慈悲悯念众生的观世音菩萨,还有,二十余颗一式一样小木鱼形状的舍利。师父自度度他地走完人生旅程,回归极乐大学留学。虔盼她能不违本誓,换得金刚那罗延身后,早日乘愿再来娑婆,广种西方九品莲。关于追思会、移灵、荼毗、放光,恭奉舍利的实况,请参看《上道下证法师追思赞颂法会纪念专辑》之影音光碟。
  师父一生的菩萨行谊,对阿弥陀佛有无比的信心,对一切众生有无尽的悲悯,究竟由何而来?师父曾语重心长地告诉弟子:“我一生所学就靠一句‘阿弥陀佛’!”

(上道下证法师之事迹详细情形,请参阅《菩萨走过人间》一书。)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8
编后语
  本书是上道下证法师所著《毛毛虫变蝴蝶》一系列书籍之第七本,也是其中最后一部。
  本书由林美瑛、李曜安二位莲友,发殊胜的菩提心,逐字笔录录音带的内容,敬呈上道下证法师审定。经法师亲自审看、修改,并分段落,加标题。此外,更增写了本书第一部份(一念变无限美好──从乐入乐)。完稿之后,请和裕出版社打字排版。法师在世时,曾亲自看过一校稿,准备出版发行。未料法师遽然西去,本应尽快校对出版,敬奉大众,以满法师心愿;但因诸多因缘,拖延历二年之久,在此谨向大众致歉,并请慈悲见谅。
  法师往生后,各方人士缅怀之情,分外浓厚;许多莲友想要了解法师一生的行持,作为修行的指南。因此特将法师事迹及往生纪实一文刊录于本书之后,以满众人心愿。并收录法师手书之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恭敬供养大众。
  本书由郑淑婷、陈惠珍、王雅琳三位打字排版,魏瑞云、蔡碧秀、王敏华、王为茜、卓敏枝、黄端媖、谢清佳、陈凤尾校对,特此谨致谢意。又,莲友谢采玲暨三军总医院六楼佛堂信众亦发心誊稿,约在一年前,提供了一份逐字稿,一并参用,特此谨致谢意。并承蒙慈光图书馆、莲子放生团、台湾大学晨曦学社及三宝弟子出资流通,功德无量。最后,感谢协助此书出版的一切有缘人士。
    释道祥 谨志
民国九十四年(乙酉年)五月于竹林精舍
8
编后语
  本书是上道下证法师所著《毛毛虫变蝴蝶》一系列书籍之第七本,也是其中最后一部。
  本书由林美瑛、李曜安二位莲友,发殊胜的菩提心,逐字笔录录音带的内容,敬呈上道下证法师审定。经法师亲自审看、修改,并分段落,加标题。此外,更增写了本书第一部份(一念变无限美好──从乐入乐)。完稿之后,请和裕出版社打字排版。法师在世时,曾亲自看过一校稿,准备出版发行。未料法师遽然西去,本应尽快校对出版,敬奉大众,以满法师心愿;但因诸多因缘,拖延历二年之久,在此谨向大众致歉,并请慈悲见谅。
  法师往生后,各方人士缅怀之情,分外浓厚;许多莲友想要了解法师一生的行持,作为修行的指南。因此特将法师事迹及往生纪实一文刊录于本书之后,以满众人心愿。并收录法师手书之莲池大师西方发愿文,恭敬供养大众。
  本书由郑淑婷、陈惠珍、王雅琳三位打字排版,魏瑞云、蔡碧秀、王敏华、王为茜、卓敏枝、黄端媖、谢清佳、陈凤尾校对,特此谨致谢意。又,莲友谢采玲暨三军总医院六楼佛堂信众亦发心誊稿,约在一年前,提供了一份逐字稿,一并参用,特此谨致谢意。并承蒙慈光图书馆、莲子放生团、台湾大学晨曦学社及三宝弟子出资流通,功德无量。最后,感谢协助此书出版的一切有缘人士。
    释道祥 谨志
民国九十四年(乙酉年)五月于竹林精舍
发表于 2010-10-25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世音菩萨示现人间!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0-10-25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18:29 , Processed in 0.215722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