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谓称赞如来?譬如:

‘天上天下无如佛’:天上和天下(也就是地的上边),没有任何菩萨、辟支佛、罗汉、神等,可以比得上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不单是天上天下没有可和佛比,就是十方世界也没有可与佛比的。我们这世界虽有美洲、非洲、澳洲、亚洲及欧洲等五大洲,但仅仅是一个世界之一,还有十方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世界。现在的人可用火箭到月球,月球可说是其它世界之一,只不过是一小世界。十方世界的人和物虽然很多,但是也没有可与佛比的。

‘世间所有我尽见’:这世界所有一切,我都看见过了。

‘一切无有如佛者’:但是一切也没有可以与佛比的。又说:

‘阿弥陀佛身金色’: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身体是金色的。

‘相好光明无等伦’:他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光明遍照,没有可以和他比的。

‘白毫宛转五须弥’:阿弥陀佛眉间的白毫相光,宛转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

‘绀目澄清四大海’:阿弥陀佛的眼睛有多大呢?绀色的眼目,澄清好像四大海那么大,你看佛的身体有多大,眼睛就有四个大海那么大。

‘光中化佛无数亿’:阿弥陀佛的佛光化出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佛。

‘化菩萨众亦无边’:他又化出很多很多的菩萨,不是单单化佛,而且又化菩萨,不是单单只化菩萨,而且还化声闻、缘觉,不单单化声闻、缘觉,也化出来六道众生,无量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来度脱一切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品咸令登彼岸’:莲华分为九品,在每一品里又分出九品,所以九九八十一品,这八十一品莲华都接引众生到涅槃的彼岸,注生到极乐世界,这都是称赞如来的一部份,所以第二修的功德就是要称赞如来。‘如来’:在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是一个静,来是一个动,如来,可以说是好像来了,但是他的本体还没有动。来—无所从来,去I无所从去,如是理,来是事,这也是本经理事无碍的境界,本经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如来是个理事无碍的法界,也是佛十个名号之一。

‘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行,广大修行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叫以身供养呢?好像出家的二众弟子,这就是以身供养诸佛,以身做佛事,修行佛法。不但以身来供养,也可以说是以心来供养,以真心来修行佛法,天天向佛叩头、礼拜、诵经,念念不忘,总是欢喜修行佛法,这叫身心供养。也有以身供养,即是一般在家人不能正式出家,或者忙里偷闲来拜佛,到寺里上香拜佛,这叫身供养,或身没有来,忙得没有时间,每天在家里诚心敬意的向佛上一支香,叩头、拜佛、顶礼,或观想拜佛,这是心供养。或又有路途遥远,种种的关系,都可以做心供养。或用香、花来供养,或者在佛前点灯来供养。或者买果供佛,或者点蜡烛供佛,或者用最新的衣服来供养佛,作种种供养。‘广修供养’,本来有十种供养,十种供养变成百种供养,百种供养变成千种、万种供养。我们供养一尊佛时,在一位佛前,我们就观想普遍供养法界无量无边那么多佛,每一尊佛的前边都有我们的身在修供养。你这样一观想叫做法界的供养。法界的供养,也就成就法界的功德;成就法界的功德,就得到法界的智慧,你得到法界的智慧,就圆成法界的果位。所以广修供养就是尽你的力量,来供养佛法僧三宝。

‘四者忏悔业障’:忏是忏其前愆,忏其以前所造的罪,悔是悔其后过。忏是把以前的罪业改过,悔是使以后的罪过不再生,那是已生的恶令断,未生的恶令不生;悔也是已生的善令增长,未生的善令生。业有很多种,业障是三障之一。三障是业障、报障、烦恼障。现在说忏悔业障,也就是忏悔报障,也是忏悔烦恼障。业障有三种:身业、口业、意业。身所造的业是杀、盗、淫。杀生:粗说,则是杀大的生物。细说,则是杀微细生物,如杀蚂蚁、蚊虫、苍蝇均是。除了粗杀、细杀,还有意念杀,心里想杀,虽然没付诸于行动,但在性戒上已是犯戒了。在性上应该不杀,然而心里动了杀念,在菩萨戒已是犯杀戒。盗也是一样,从大的说,是盗窃他国;从小的说,即偷人家的东西;再往小的说,即偷人一针一线,一草一木。总而言之,人没给你,而你把人的东西得到手,皆谓之盗。淫业,也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乃至于心里动一个淫念,已经在自性上不清净了。意有三恶:贪、嗔、痴。口有四恶:绮语、妄语、恶口、两舌。往昔所造种种的罪业,我们现在要发心忏悔。已经作过的,以后就不再作;没有作过的,也不要令它生出来,这叫忏悔业障。如何忏悔呢?要在佛前痛心疾首,痛哭流涕,用真心忏悔,业障自然消除,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者随喜功德’:随是跟随,喜是喜欢,功是所立的功,德是所作的德行。随喜,也叫他人随喜自己来作功德,也是自己随喜他人去作功德。你想要忏悔业障,一定要随喜功德,作种种功德。你忏悔自己的业障,或者不能一时尽消除,那便应多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忏悔业障,忏悔业障也就是随喜功德。为什么第五是随喜功德?因为第四是忏悔业障。你想忏悔业障,一定要实行第五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包括做一切善事,所有善功德都要随喜,罪孽过都不要造。如何随喜善功德呢?如有人提议做一件对人有利之事,这叫善。何谓立功?功是公共之事,大众的事多作一些。你看‘功’字是工作的工,加力字,言其你要出一点力,做公共的事情,如修桥修路。你所做的事,是使大家都得到利益,就叫作功。功可以存在,有形相,是一般人能够见得到的,人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是谁做的,如你在某学校建了多少校舍,校舍门上刻上你的名字,这叫立功。德是行而得之于心,你所做的事,令心里欢喜,谓之德;这种德行,一般人不一定知道。德有显德、秘德之分。显德是你所做的事,一般人都很高兴,很显著的,人皆尽知。秘德,则是你所做的事,对大家有利益,可是一般人不知道,譬如有了神通,无形中去帮助所有众生,而他们都不知道,这名之为秘德。随喜功德,是自己所做的好事,应该令其他人随喜来做;而其他人做好事,你知道后,也应该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这叫随喜他人功德。随喜功德,不但随喜自己,也随喜他人,乃至随喜法界所有的众生所欢喜做善功德之事,你都去帮助他们做。又有随喜佛的功德、菩萨功德、声闻缘觉的功德,随喜一切众生的功德。何谓随喜佛的功德?譬如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随喜佛的功德。提倡人行六度万行、行菩萨道,这是随喜菩萨功德。提倡修十二因缘,这是随喜缘觉的功德。你令一切人知道修四谛法,就是随喜声闻的功德。六道众生随喜天人的功德,就是修五戒十善。所以随喜功德讲起来,是无穷无尽。

‘六者请转法轮’:何谓法轮?轮有摧伏天魔外道的作用,令正法久住。佛成佛后,三转四谛法轮度五比丘。转法轮就是说法,如请佛说法、请菩萨说法、请声闻、缘觉说法、请罗汉说法、请所有法师说法,这都叫请转法轮。如每天讲经,有二位居士,或者法师出来请法,这就叫请转法轮,这就是普贤行中之一。转法轮有何好处呢?世上有人转法轮,魔王便不敢出世。如果无人转法轮,则魔王出世。转法轮的功德,是因你请法而成就,你有功德,也就是随喜功德。转法轮,可以开你的智慧。你请法师为大家说法,对大家都有利益,这就是随喜功德。所以十大愿是连著的,如要忏悔业障,就要随喜功德;你要随喜功德,就要请转法轮。请转法轮,不单单是讲经说法,凡是在佛教里做一切事,有关于佛教的,都叫转法轮。如做讲经说法的录音、翻译经典,乃至写笔记,都是请转法轮。因现在写下来记清楚后,将来可以讲给别人听,这是准备转法轮。又如念经、诵经、拜经、参禅打坐,都是请转法轮之一。所以请转法轮,不是单单一样事,凡是在佛教里所行所作的一切,有益于佛教之事,没有一样不是请转法轮。只要你明白了,就是请转法轮,若不明白,做这些工作则觉得太辛苦、太疲倦,这便叫怕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佛出世,住世,然后入涅槃。佛住世时,好像世界有太阳,举世光明。佛入涅槃,则世界黑暗,因此普贤菩萨发大愿要请佛住世,请佛不要入涅槃,常常住在世上。佛是满众生愿的,若是所有众生都请佛住世,佛就不涅槃。如果不请佛住世,则佛把应教化的众生教化完了,就入涅槃。

‘八者常随佛学’:是常常跟佛来学习佛法。佛法是很多很多,但学佛法不要怕多,学得越多,智慧越多。例如阿难尊者,为什么他的记忆那么好?所谓‘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因为阿难尊者,生生世世注重多闻,所以他的记忆那么好。常随佛学是不要懈怠、不要懒惰、不要昏沉,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你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那就是常随佛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九者恒顺众生’:恒是常常,恒常不变;顺是依顺,依众生境界。恒顺众生,众生都是颠倒的,你是不是恒顺众生颠倒呢?众生根本没有知识,你若恒顺没有知识的众生,你岂不是走入愚痴之路?恒顺众生,是顺众生的习惯,又把他从逆流中拯救出来,才叫恒顺众生。因为众生都是颠倒,颠倒就是逆流。你若是顺众生,便不能成佛。你若想成佛,则不能顺众生。普贤菩萨为何要恒顺众生?就是要从逆流中,把众生顺过来,把他们从逆流中挽救出来,所谓‘逆凡夫六尘流,入圣人法性流’,这是恒顺众生。众生喜欢造业,难道你也要造业吗?众生起惑、造业、受果报,你若跟著众生起惑、造业、受果报,那不就是众生了吗?恒顺众生,也就是常常不厌其烦地去教化众生,令众生返迷归觉;也就是修精进波罗蜜,不厌烦造罪的众生,尽管某位众生造很多罪业,也不厌弃他,不存‘不度他,让他堕地狱’的心,应以慈悲喜舍心去度化他,这才是真正的精进波罗蜜。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道时,在山上修布施精进波罗蜜。有一次,下了很多天的大雪,山上所有的东西都被雪遮盖上。有一只母虎带著虎子,出来找东西吃,怎么样也找不到,眼看这对母虎子快要饿死了,走路都走不动。这时释迦牟尼佛心想:‘我愿把我这个身体布施给老虎,让他们吃了以后,好发菩提心,成无上道。’发了这个愿后,他把衣服往头上一蒙,便跳到虎的身边,舍身喂虎,这是恒顺众生之一,同时也是布施波罗蜜,也是精进波罗蜜。我们恒顺众生是要把众生度过来,把众生从迷途中拉出来,叫众生顺著我去修道,不是跟著众生跑,而把自己的家乡都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十者普皆回向’:普是普遍,皆是完全。所有一切事,一切功德都回向给诸佛。回是回来,向是又出去;回是向里来,向是向外出去。先要回来,然后向外边去。一切一切以凡失来回向圣人,以众生回向诸佛。回凡向圣,这是回向;回众向佛,这是回向;回事向理,这是回向;回小向大,这是回向;回自向他,这是回向。什么叫回自向他?譬如我把做妤事的功德,回向给我的朋友,令他也发菩提心,成无上道。回事向理,就是所做的事情,虽然是有形的,但要回向理,理是无形的,把有形的功德,回向无尽的法界。回小向大,是我现在虽然是小乘,但不修小乘法,而修习大乘法。

如我们每天讲完经后,皆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讲经是法布施,是最殊胜的布施,可说比用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功德都大。虽然这么大,但这功德我自己不要,而愿以讲经转法轮这种功德,来庄严十方诸佛的净土。上报天地、国土、父母、师长这种种的恩;下济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涂的苦恼。假如有遇见讲经的法会,有听见这法的人,赶快发菩提觉道的心。我们现在这个身体就是报身,等到这个身体没有了,大家一起都生到极乐世界去,这就是回向。普贤菩萨所作的一切功德,都回向给诸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迥向。普贤菩萨告善财言。善男子。言礼敬诸佛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渍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善财童子听见普贤菩萨的十种大愿,虽已明白,但他怕一切众生还未了解这十种大愿,所以故意又请问:‘什么叫礼敬诸佛?什么叫称赞如来?什么是广修供养?怎么样忏悔业障?怎样随喜功德?怎样请转法轮?乃至怎样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及普皆回向?’善财童子请问普贤菩萨,所以说:‘善财白言。’‘大圣’是大菩萨,也就是大慈大悲修行人。‘云何礼敬’,乃至‘回向’;怎么叫礼敬诸佛?乃至怎么叫普皆回向呢?普贤菩萨告诉善财童子:‘你这位修行的好男子,所谓礼敬诸佛,是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包括十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世)一切诸佛的国土,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菩萨行顺力的缘故,用真正至诚恳切的心,来信解一切诸佛。

礼敬佛时,心要观想‘我是在佛前,佛也在我面前。’有首偈颂云:‘能礼所礼性空寂’,拜佛者叫能礼,所拜的佛叫所礼,不论是拜佛的或所拜的,本性都是空寂的。虽是空寂,而在虚空中有一种感应的力量,所以说‘感应道交难思议’,这种感应道交是不可思议,想像不到,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想说却说不出来,心生妄想,欲知这是什么,却又不知道。

‘我此道场如帝珠’:我这个道场好像帝释殿前的珠,这珠能现一切境像。

‘释迦如来影现中’:释迦牟尼佛的形体在珠光中现出。

‘我身影现释迦前’:我的身体现出一个影子似的,在释迦牟尼佛前。

‘头面接足归命礼’:我在释迦牟尼佛前,五体投地,一心拜佛。拜佛要存这种心来拜,这叫‘深心信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对目前’,我们拜佛时,观想我们在佛的面前,佛也在我们的面前,互相显现。如儒教孔子所言:‘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我祭祀鬼神,鬼神就在这儿。又说‘如在其上’,拜祭鬼神,鬼神就在上面。‘如在其左右’,又好像在左右似的。‘如’是你这样想像,你想他好像‘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拜佛也是这样,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如果佛在你前面,你当然会对佛恭恭敬敬的拜,不会马马虎虎。如我们见一个人,对他行礼,也是恭恭敬敬,但如果他不在,则马虎一点,不会那么恭敬了。‘悉以清净身语意业’,悉是完全,以是用,完全用清净的身语意业。你不能先造了十恶业,然后来拜佛。身有杀盗淫三恶,你不能先去杀生,然后才来拜佛,忏悔罪业。不杀生,你就不拜佛,杀完了生,两手沾满血腥,才来拜佛,这叫身业不清净。你也不能先去偷盗,然后才在佛前拜佛忏悔;无论男女,先做了很多不正当的事情,然后才在佛前求哀忏悔拜佛,这都是以身语意不清净来拜佛。必须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拜佛然后才有感应。意有三恶:贪、嗔、痴。我们为什么这么忙忙碌碌,一天到晚也不休息?就因为有贪心,贪心把我们支配得总没有闲的时候。贪一起,而所求又不如意,则生嗔心,烦恼随而现之。为什么有烦恼?因为愚痴的缘故。要是有聪明智慧的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生烦恼。愚痴的人最可怜,如自己没有读过书,见人有博士学位很光萦,自己也想得一个博士,但是没有读书,怎能得到博士学位呢?又如没学过佛法,也没听过经,听说成佛是最高无上的,就想成佛,这是不是愚痴?又如没有本钱,就想作生意赚钱。没买马票,就想得到第一奖,这岂有此理?又有一种愚痴的想法,喜欢花的人,希望‘好花常令朝朝艳’,希望花永远不谢。‘明月何妨夜夜圆’,这又是一种人想月圆,而不欲月缺,希望月亮天天有光辉。好喝酒的人,则思‘大地有泉皆化酒’,他欲想所有有水的地方都是酒,他想喝时,则随时可以喝之。贪财的人,则想‘长林无树不摇钱’,所有的树林皆变成摇钱树,他想用钱时,则到树林摘一点钱来用,这怎么可能呢?‘好花常令朝朝艳’,又可比喻希望自己的美色永远不变,酒和财也到处都有。‘明月何妨夜夜圆’,这是属于气,什么气?希望明月夜夜都圆,但事实上是不可能,因而不满意,不满意就是气。以上说的是酒色财气。我们要是没有愚痴,则无种种烦恼发生,这是意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口可造很多业。绮语:专讲一些不正当的话,男女互说对方如何如何,说一些毫无用处的话。妄语是说谎,妄语有大妄语、小妄语。大妄语,譬如犯杀人、偷盗、邪淫,均不承认。恶口是说话很凶恶,令人不愿听。两舌是欢喜做两头蛇。以上种种都是业障。如有上列的毛病,则身语意业不清净,而现在说的是要身语意三业清净来拜佛。

常修礼敬,是常常修清净身语意业来礼敬佛。虽然说犯了杀生、偷盗、邪淫和妄语来拜佛是不清净,但你还知道改过自新来拜佛,一这比你不拜好的多,但却已谈不到身口意清净来拜佛了。当礼敬的时候,观想在无量无边每一佛所,我们礼拜的心也现出无量无边,我们的身也现出不可说不可说,说不尽那么多,像极微尘数那样多。佛法就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境界,只要你发这种遍礼法界的心,遍礼的功德也是遍法界这么多。你的身虽然未成佛,但能作此观想,则在每一位佛前,都会现出你的身来。

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礼拜弥勒菩萨时,看见弥勒菩萨所住的地方很庄严,重重无尽的楼阁,楼阁里有楼阁,每一楼阁都有一尊弥勒菩萨在说法。他看见有多少弥勒菩萨,也看见自己现出有多少善财童子来拜弥勒菩萨,这境界是重重无尽,数不过来这么多。所以现在讲华严经,应修这种法界观,叫法界观想,譬如拜妙法莲华经,应该观想自己的身体到十方微尘数佛的前面拜法华经。要发一这种无尽无尽的心,因为一切唯心造,你的心量,周遍法界,现这么多身去拜这么多佛,那么多佛都可以接受你的礼拜。

‘虚空界尽’:何谓空?何谓虚?空者无有也,虚者不实也。虚空是没有开始,没有终了,是无始无终。虚空界没有了,我的礼敬才没有,但虚空界是没有穷尽的,我的礼敬也是没有穷尽,时时刻刻都是礼敬诸佛,这个礼是无穷无尽,尽未来际也在礼敬诸佛,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也穷尽,我礼才有尽。而众生界是没有完的时候,众生业也没有完的时候,众生烦恼也是没有完的时候;因为众生的烦恼是由无明而来,众生的业是由烦恼造成,可是众生界、众生业、众生烦恼,永辽不会断绝,不会穷尽,所以我礼敬诸佛这种愿力,也是无有穷尽。我礼敬诸佛诚恳的念,念念相绩,接连不断,身语意也没有疲倦,以身口意三业清净礼敬诸佛,永远都无有穷尽。

在暑假班,人虽然不多,可是有些人有一点诚心,坐裨也坐得很不错,修道人多也好,人少更好,一个人也不少,万万人也不多,为什么呢?修道是自己修自己道,不是旁人替我修道,也不是我替旁人来修道,所以说:‘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生死自己了。’如阿难以为佛是他哥哥,他就不修道,不修定力,结果其他的阿罗汉、大比丘都证果了,他还停在初果上。今天有人问我:‘手自己摇动起来,腿自己摇动起来,这是什么道理?’这是坐禅所应该有的一部份。问:‘那为什么有些人没有?’或许他的功夫不够,或者已经过去这个境界。不但手脚会自己摇动,有时坐坐禅,眼睛也会自己活动起来,眼睛睁开又闭上,闭上又睁开,也不知做什么。不想它睁开,它却在一睁一闭的眨眼。很快的,手也会动弹,腿也会动弹。不明白修行的人,就以为中魔了,‘是不是魔王来让我身上如此震动?’或者以为有病了,或者对这个情形觉得可怕,以为会发狂。这都不需要,这种动弹是气血流通,因为以前没有用过功,所以气血不通顺。现在用功,气血想要走,把不通的地方通了。有时候,某些地方气血过不去,气血走不过,所以一震。这会震三十六次,但你不需要去数它,手、腿、人的身上有三十六个大关结,所以到每个地方都会振动一下,这也可以说是大地六变震动。你坐著,有时候,好像觉得房子都摇动起来,这不用怕。这是人气血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言称赞如来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刹土。所有极微一一尘中。皆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萨海会围绕。我当悉以甚深胜解现前知见。各以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无尽音磬海。一一音声海。出一切言辞海。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尽于法界。无不周遍。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赞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赞叹无有穷尽。念念相绩。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再说一遍,你这位修五戒,行十善,修菩萨密行的善男子。善财童子虽然现童子身,实在是个大菩萨,所以普贤菩萨称他为善男子。所谓称赞如来,谓所有尽法界(法界有十: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然而这十法界,不出人的现前一念心,一念心具足十法界,十法界又具足无量诸法界,所以法界是无量无边的。尽虚空界,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所有极微尘中,每一粒微尘皆有一切世界,这一切世界里又有极微尘数佛,在每一位佛的地方,皆有无量无数无边那么多的海会大菩萨围绕于佛。海会是言其菩萨犹如海一般这么多。

普贤菩萨说:‘我应该以所修得最深最胜的见解,现前知见(知是智慧,见是见性),各以超出一切人所有的辩才,和天女的微妙舌根。天女的舌根最会讲话,最会辩论,而普贤菩萨的无碍辩才,却超过天女,所以说出过辩才,天女微妙舌根。

辩才有四无碍辩:(1)辞无碍辩:言辞没有障碍,善于辩论。(2)法无碍辩:离一法而生无量法,离无量法而归纳为一法。(3)义无碍辩:在一义理讲出无量羲,无量义又还为一义。(4)乐说无碍辩:对于说法,时时刻刻不觉疲倦,欣悦演说。

微妙舌根,是指最会讲话,而所讲的话,使人相信和欢喜听。

‘出无尽音声海’,是微妙舌根发出无量无边,没有穷尽微妙的音声海,每一种音声都赞叹如来。

‘出一切言辞海’,说的话很多,而又好听,称扬赞叹一切十方三世如来,赞叹佛的种种功德。‘穷未来际’,接接连连,赞叹如来,总也不间断,这种声音于所有法界没有不周遍的。如是虚空界穷尽,像这样赞叹如来乃至虚空界尽,众生界穷尽,众生业穷尽,众生烦恼穷尽,我的赞叹才会穷尽。如果众生界不尽,虚空界不尽,法界不尽,众生业不尽,众生烦恼也不尽,而我赞叹如来的声音,也永远不穷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是没有穷尽的时候,所以我的赞叹也没有完的时候,念念相续,念念之间,接接连连没有间断,身、口、意三业,也没有感觉疲乏厌倦的时候,赞叹如来,从不生疲乏厌倦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悉以上妙诸供养具而为供养。所谓华云。鬘云。天音乐云。天伞盖云。天衣服云。天种种香。涂香。烧香。末香。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然种种灯。酥灯。油灯。诸香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一一灯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诸供养具。常为供养。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聚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为什么说‘复次’?因为前面题目上说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又广修供养,所以叫复次。普贤菩萨又叫一声善男子,言:‘善财童子,现在要说广惨供养的法斗,你住意听,什么叫‘广修’’?‘所有尽法界,虚空界’,所有就是包括一切,包括法界、虚空界。尽法界就是穷尽法界、周遍法界,也就是充俩法界。虚空界也就是周遍虚空界,充满虚空界。‘十方三世’,十方(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处所),三世诸佛是过去世诸佛,现在世诸佛、未来世诸佛。‘一切佛刹’,所有佛国。‘极微尘中’,佛国里面,把每一粒微尘再分成七份,为邻虚尘,在这极微尘中,每一粒微尘里面就有一个世界,每一个世界里面就有一尊佛在转法轮,这叫小中现大。微尘虽小,而能包容世界;世界虽大,不出一粒微尘,这叫大中现小,所谓‘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在二毫毛上的梢上,现出一个佛国,在微尘里也可现出佛国,所以小中现大,大不碍小;大中现小,小也不碍大,大小互用,圆融无碍;小也就是大,大也就是小,这种境界是重重无尽的境界,也就是光光相照,互相辉映的境界。一一各有一切世界,在每一粒微尘里面,又有很多很多无量无边的世界,每一个世界里,又有极微尘数,那么多佛。‘一一佛所’,每一个佛所。‘种种海会菩萨围绕’,种种就是不同的,有说金刚经,就有金刚经海会菩萨围绕。说法华经,就有法华经海会上的菩萨围绕。说般若经,就有般若经海会上的菩萨围绕。说阿含经,就有阿含会上菩萨围绕。说方等经,就有方等会上的菩萨围绕。说华严经,有华严经会上的菩萨围绕。说楞严经,有楞严会上的菩萨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我以普遍修行这种愿力的缘故,生出一种深信明了之心。佛法如大海,有信心,才可到大海去;没有信心,不可以到大海去,所以说:‘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现前一念的知见,一念的智慧,完全以最上的一切供养,来供养诸佛菩萨。所谓‘上妙供养’是什么?就是无量无边的花堆积如云,又有鬘云(用花或绸缎所作的庄严花鬘幢旛之类),又有在天上作音乐的云,音乐也是一种供养,所以玉帝有乾闼婆来作音乐,又有紧那罗以音乐来供养佛。天伞盖云(烧香后,在虚空里凝结成香云盖,好像一把伞似的来引照众生。这是天伞盖,在楞严咒里,有大白伞盖,你一诵这咒时,虚空里就有一个大白伞盖,在空中照著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没有灾害和灾难。也不会有地震和天灾,所有灾难都会没有)。天衣服云(天人的衣服是最轻妙的,犹如现在尼龙的衣服,非常轻又美丽)。天上有种种香气,如念大悲咒,念得诚心,就会有一股香气,这不是人间烧的檀香等种种香,人间无法闻到这种香气,但要诚心,如不诚心就会没有。你一念咒,一切鬼神用香来供养你,所以你觉得有这种香气。涂香(擦在身上的香,供佛用的)。烧香(燃烧的香)、末香(香末),如是等种种云,数量如须弥山那么多,你说这是不是大供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6 23:40 , Processed in 0.21815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