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应如是

[事迹传记] 480位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18.兜率从悦禅师悟道因缘
  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兜率从悦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俗姓熊,赣州人。从悦禅师少时即投本邑普圆院出家,受具足戒后,一度学习经论。后游方参学,于道吾山充当首座和尚。
  一日,从悦禅师率领几位僧人,前往潭州(今湖南长沙)云盖山海会寺礼谒守智和尚(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
  守智和尚刚与从悦禅师交谈了几句,便完全摸清了他的底细,笑道:“观首座气质不凡,奈何出言吐气如醉人邪?”
  从悦禅师一听,面红耳赤,热汗如雨下,说道:“愿和尚不吝慈悲。”
  守智和尚于是又跟他交谈,并不断地用语言逼拶和刺激他。可是从悦禅师仍然是茫然无所知晓,于是他便请求守智和尚允许他入室参请。
  守知和尚问:“曾见法昌倚遇和尚否?”
  从悦禅师道:“曾看他语录,自了可也,不愿见之。”
  守智和尚又问:“曾见洞山文和尚(宝峰克文禅师)否?”
  从悦禅师道:“关西子(克文禅师的外号)没头脑,拖一条布裙,作尿臭气,有甚长处?”
  守智和尚便道:“你但向尿臭气处参取。”
  从悦禅师于是依教,前往洞山参礼克文禅师,并得其心要。
  为了感谢守智和尚的指点,从悦禅师不久又回云盖,礼谒守智和尚。
  守智和尚一见他,便问:“见关西子后,大事如何?”
  从悦禅师道:“若不得和尚指示,洎乎嗟过一生。”
  说完便礼谢,寻即又回到克文禅师座下。
  不久,从悦禅师即于隆兴鹿苑出世弘法。
  当时,有一位名叫清素的禅师,曾经久参石霜慈明楚圆禅师,道眼明彻,后于鹿苑附近,寓居一室,很少与人交往。
  一日,从悦禅师正在吃蜜渍荔枝,清素禅师偶然从门前经过。从悦禅师招呼道:“经老人乡果也,可同食之。”
  清素禅师道:“自先师亡后,不得此食久矣。”
  从悦禅师便问:“先师为谁?”
  清素禅师道:“慈明也。某忝执侍十三年耳。”
  从悦禅师一听,惊疑不已,说道:“十三年堪忍执侍之役,非得其道而何?”
  说完便把剩下的果子赠给了清素禅师,渐渐地两人的关系变得亲近起来。
  清素禅师问:“师所见者何人?”
  从悦禅师道:“洞山文。”
  清素禅师又问:“文见何人?”
  从悦禅师道:“黄龙南。”
  清素禅师便感叹道:“南匾头见先师不久,法道大振如此!”
  从悦禅师一听,更加惊疑,于是便袖子里藏着香,到清素禅师的住处,向清素禅师作礼。
  清素禅师连忙站起来避开,并说道:“吾以福薄,先师授记,不许为人。”
  于是,从悦禅师对清素禅师更加恭敬。
  清素禅师被从悦禅师虔诚的求法之心所感动,便说道:“怜子之诚,违先师之记。子平生所得,试语我。”
  从悦禅师于是便把自己平生所证所见,统统告诉了清素禅师。
  清素禅师道:“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
  从悦禅师道:“何谓也?”
  清素禅师道:“岂不见古人道,末后一句,始到牢关?”
  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钳锤,从悦禅师终于得到了清素禅师的印可。清素禅师告诫从悦禅师说:“文(克文禅师)示子者,皆正如正见。然子离文太早,不能尽其妙。吾今为子点破,使子受用得大自在。他日切勿嗣吾也。”
  从悦禅师后于洪州分宁之兜率开法接众,果然如清素禅师之教,嗣克文真净禅师之法脉。
  从悦禅师平常接人,常设三关以验学者,犹如黄龙三关:
  “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人性在甚么处?
   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么生脱?
   三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么处去?
   为了更好地理解从悦禅师的禅法,再看他的三则上堂法语--
   上堂:“始见新春,又逢初夏。四时若箭,两曜如梭。不觉红颜翻成白首。直须努力,别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园,莫犯他人苗稼。既然如是,牵犁拽耙,须是雪山白牛始得。且道鼻孔在甚么处?”良久曰:“叱!叱!”
   上堂:“无法亦无心,无心复何舍。要真尽属真,要假全归假。平地上行船,虚空里走马。九年面壁人,有口还如哑。参!”
  上堂:“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诸禅德,大小傅大士,只会抱桥柱澡洗,把缆放船,印板上打将来,模子里脱将去。岂知道本色衲僧,塞除佛祖窟,打破玄妙门,跳出断常坑,不依清净界,都无一物,独奋双拳,海上横行,建家立国。有一般汉,也要向百尺竿头凝然端坐,洎乎翻身之际,舍命不得。岂不见云门大师道,知是般事,拈放一边,直须摆动精神,著些筋骨。向混沌未剖已前荐得,犹是钝汉。那堪更于他人舌头上,咂啖滋味,终无了日。诸禅客,要会么?剔起眉毛有甚难,分明不见一毫端,风吹碧落浮云尽,月上青山玉一团。”喝一喝,下座。
  从悦禅师圆寂于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谥真寂禅师。有辞众偈云:
      “四十有八,圣凡尽杀。
       不是英雄,龙安路滑。”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19.法云佛照杲禅师悟道因缘
  东京法云佛照杲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姓氏未详。杲禅师自幼出家,少年时即开始游方参学。初投圆通玑禅师座下。
  一日早晨,杲禅师入室请益,圆通玑禅师举问:“僧问投子:‘大死底人活时如何?’子曰:‘不许夜行,投明须到。’意作么生?”
  杲禅师道:“恩大难酬。”
  圆通玑禅师一听大喜,于是便命他充当首座和尚。
  到了晚上,杲禅师受圆通玑禅师之命,为众秉拂说法。在法堂上,杲禅师反应迟钝,说话结结巴巴,大众都笑他。杲禅师羞愧得脸都红了。
  第二天,杲禅师在僧堂为大众点茶,不小心把茶瓢碰到地上。看到茶瓢在地上跳动几下子,杲禅师当即便得应机三昧。
  杲禅师后来又往参克文真净禅师。
  一日,杲禅师读祖师的偈语“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时,豁然大悟。悟后,他经常告诉别人说:“我于绍圣三年(1096)十一月二十一日,悟得方寸禅。”
  杲禅师出世后,先住归宗寺,后又应诏居净因寺。曾有上堂法语云:
  “西来祖意,教外别传,非大根器,不能证入。其证入者,不被文字语言所转、声色是非所迷。亦无云门临济之殊,赵州德山之异。所以唱道须明: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若向这里荐得,可谓终日著衣,未尝挂一缕丝;终日吃饭,未尝咬一粒米。直是呵佛骂祖,有甚么过?虽然如是,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220.泐潭文准禅师悟道因缘
  隆兴府(今江西南昌)泐潭湛堂文准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俗姓梁,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人。出家后,投真净克文净禅师座下参学。
  初谒真净,真净禅师便问:“近离甚处?”
  文准禅师道:“大仰。”
  真净禅师问:“夏在甚处?”
  文准禅师道:“大沩。”
  真净禅师问:“甚处人?”
  文准禅师道:“举元府。”
  真净禅师接着又伸出双手,问:“我手何似佛手?”
  文准禅师被这一奇怪的问题弄得茫然不知所措。
  真净禅师于是便点拨道:“适来祇对(应答),一一灵明,一一天真。及乎道个我手何似佛手,便成窒碍。且道病在甚处?”
  文准禅师道:“某甲不会。”
  真净禅师道:“一切见(现)成,更教谁会?”
  文准禅师一听,当下释然。于是便留在真净禅师身边,服勤十载,真净禅师凡有所往,文准禅师必随侍左右。
  绍圣三年(1096),文准禅师随真净禅师移居石门,其门庭日益兴盛。凡有衲僧前来扣问,真净禅师但瞑目危坐,无所指示;或者安排参学者到园子里种菜,率以为常。文准禅师曾经跟同行的恭上座讲:“老汉无意于法道乎!”
  一日,文准禅师拿拄杖疏通沟渠,因用力过猛,水溅到站在一旁的真净禅师的衣服上。他忽然大悟。
  真净禅师大骂道:“此乃敢尔藞苴(la ju,粗糙)邪?”
  从此以后,文准禅师“迹愈晦而名益著”。后应豫章太守李景直之邀请,开法于云岩。不久又移居泐潭。当时,深禅师住持泐潭,令文准禅师分座接众。
  深禅师身边原先有一位悟侍者,有一天,悟侍者见一位僧人把烧剩的柴头从灶堂里钳出来,“咚”地一声扔在地上,顿时火星四射。悟侍者当下恍然有省,于是来到方丈寮向深禅师通报自己之所悟。深禅师大喝一声,将他赶出方丈。悟侍者一时想不通,便于延寿堂的厕所后面上吊自杀。从此以后,他的魂神出没无时,扰得大众心里都非常恐惧。
  文准禅师听说这件事情以后,便在半夜里特地爬起来,前往悟侍者上吊的那个厕所,以探虚实。
  文准禅师登上茅厕板,刚要脱衣方便,悟侍者突然提着净桶(方便之后,供洗手用)进来了。
  文准禅师道:“待我脱衣。”
  悟侍者于是一声不响地退出去了。
  文准禅师刚脱完衣服,悟侍者又进来了。 
  文准禅师方便毕,悟侍者便给他递过筹子(古人大便完毕,就用木片或竹片揩屁股)。
  文准禅师洗好手,便召呼侍者把净桶拿走。
  悟侍者刚伸手过来,文准禅师一把抓住他的手,问道:“汝是悟侍者那(耶)?”
  悟侍者道:“诺。”
  文准禅师道:“是当时在知客寮,见掉火柴头,有个悟处底么?参禅学道,只要知个本命元辰下落处。汝铲地作此去就,汝在藏殿,移首座鞋,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又在知客寮移他枕子,岂不是汝当是悟得底?汝每夜在此提水度筹,岂不是汝当时悟得底?因甚么不知下落,却在这里恼乱大众?”
  说完,文准禅师便猛推悟侍者,只听得轰然一声,如一堵砖墙倒地崩散。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悟侍者。
  政和五年(1115)夏,文准禅师示疾。僧医让他忌毒物,文准禅师不听。有僧问其故。文准禅师反问道:“病有自性乎?”
  那僧道:“病无自性。”
  文准禅师道:“既无自性,则毒物宁有心哉?心空纳空,吾未尝颠倒。汝辈一何昏迷!”
  同年十月,文准禅师便坐化。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221.九峰希广禅师悟道因缘
  瑞州九峰希广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便游方参学。
  一日,希广禅师礼谒云盖守智和尚。云盖守智和尚是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
  希广禅师问:“兴化打克宾,意旨如何?”
  [关于兴化打克宾的公案是这样的--
  一日,兴化存奖禅师(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告诉克宾维那说:“汝不久为唱导之师。”克宾维那道:“不入这保社。”兴化禅师问:“会了不入,不会了不入?”克宾维那道:“总不与么。”兴化禅师一听,便举起拄杖就打,并说道:“克宾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设饡(zan)饭一堂。”第二天,兴化禅师又亲自白椎道:“克宾维那法战不胜,不得吃饭。”说完便将克宾赶出寺院。]
  守智和尚一听,便下禅床,伸出两手、吐着舌头,给希广禅师看。
  希广禅师于是打一坐具。
  守智和尚道:“此是风力所转。”
  于是希广禅师又前往参问石霜琳禅师。石霜琳禅师亦是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
  石霜琳禅师道:“你意作么生?”
  希广禅师又打一坐具。
  石霜琳禅师道:“好一坐具,只是不知落处。”
  希广禅师于是又前往参问真净克文禅师。
  真净禅师道:“你意作么生?”
  希广禅师又打一坐具。
  真净禅师道:“他打你也打。”
  希广禅师这一下才恍然大悟。
  真净禅师于是为他作颂曰:
    “丈夫当断不自断,兴化为人彻底汉。
     已后从教眼自开,棒了罚钱趁出院。”
  希广禅师后住瑞州九峰开法接众。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222.清凉慧洪禅师悟道因缘
  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县)清凉慧洪觉范禅师,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俗姓喻(亦作彭),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县)人。慧洪禅师十四岁时,父母双亡,于是依三峰靘(qing)禅师为童子。慧洪禅师少时极聪慧,博览群书,日记数千言,所以靘禅师非常器重他。十九岁时,慧洪禅师于东京天王寺参加试经,得度。后重点学习成实、唯识二论,同时博通子史。慧洪禅师文才纵横,以诗名闻于京城士夫之间。四年后,他突然觉得这些文字作略毕竟不能解决个人生死大事,于是便放弃过去所业,前往庐山归宗寺礼谒真净克文禅师。真净禅师后迁石门,慧洪禅师亦随而前往。
  博学多闻,对于世间人而言,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修道者而言,却未必是一件好事,如果处理不当,反而会变成阻塞悟门的大障碍。真净禅师每每担心慧洪禅师的,就是这个,怕他落于文字知解之中,而耽误了对心性的体究。所以他经常举“玄沙未彻”之语,来激发慧洪禅师的疑情。慧洪禅师凡有语言道理酬对,真净禅师皆斥道:“你又说道理邪?”
  [“玄沙未彻”之公案的具体内容是--福州灵云志勤禅师,初在沩山灵祐禅师座下,因见桃华而悟道,遂作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沩山禅师览偈后,遂勘验他所悟。志勤禅师所答,皆一一符契宗旨。沩山禅师于是给予印可,并嘱咐道:“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后有一位僧人将此事告诉了玄沙师备禅师,玄沙禅师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人皆疑此语。因为沩山禅师是一代宗师,他是不随便印可人的。他既印可志勤禅师,志勤禅师必定是开悟无疑。但是玄沙禅师却不肯。从此以后,玄沙禅师的这句话,便成为宗门大德用来勘验学人的一个重要话头。]
  在真净禅师的逼拶下,一日慧洪禅师疑情顿脱,豁然大悟,于是述偈曰:
    “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不著华。
     叵耐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摝(lu,捞)鱼虾。”
  真净禅师阅偈后,非常高兴,遂为他印可,并命他充当书记。不久,慧洪禅师便辞别真净禅师,游方参学,所到之处,皆蒙赏识。从此,慧洪禅师便声振丛林。
  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慧洪禅师应朱世英(彦)之邀请,开法于抚州(今江西抚州)北禅寺。两年后,慧洪禅师离开北禅,游金陵,又应漕运使吴仲正之邀请,住清凉寺,入寺未及半年,被诬入狱。在狱中,慧洪禅师有不少诗作,反映了他的逆境中修行的思想:
  其一:
    “人间皆热恼,我自不随情。
     一室闲趺坐,天魔魂震惊。
     百千大火聚,中有片玉清。
     大哉慈忍力,妙湛合无生。”
  其二:
    “业熟会冤憎,遂尔遭横逆。
     愿行报冤行,遇此真知识。
     用智灭无明,以事观色力。
     当登万煅炉,乃验真金色。”
  后多亏丞相张商英、太尉郭天信居士之保奏,慧洪禅师才得以出狱并重新得度。可是,好景不长,政和元年(1111),由于张商英遭到同党的排挤被罢相,慧洪禅师亦遭牵连治罪,被剥夺僧籍,发配崖州(海南岛的最南端)。此间,慧洪禅师亦有不少诗偈,其一云:
“道人何故,淫房酒肆。
我自调心,非干汝事。
折脚铛子,随处安置。
食无精粗,但欲接气。
心欲持散,但当摄来。
大火聚中,青莲花开。”
  政和三年,慧洪禅师遇赦,回到筠州,寄居荷塘寺。两年后,又移居云岩。不久被狂道士诬为张怀素之同党,于南昌下狱百余日。
  经过几番磨难,此时慧洪禅师已万念俱灰,居寂音堂隐修,自号寂音尊者。时年五十三岁。曾有题壁诗云:
      “霜须瘴面老垂垂,瘦搭诗肩古佛衣。
       灭绝尚嫌身是黑,此生永与世相违。
       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
       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
  慧洪禅师晚年主要从事文字著述,以发挥过去贤圣之妙旨。当时正值金兵南下,国难重重。其间,慧洪禅师曾到刑部,要求平反,恢复其僧籍,没有结果。无望之余,慧洪禅师便退游庐山,后于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示寂于同安,春秋五十八岁。
  慧洪禅师生前与张无尽商英居士相友善。张公曾经自谓已得龙安从悦禅师之末后句,丛林尊宿都不敢跟他对机。
  一天晚上,慧洪禅师与张公谈及此事。
  张公道:“可惜云庵(真净禅师)不知此事。”
  慧洪禅师非常惊讶,便问所以。
  张公道:“商英顷自金陵酒官移知豫章,过归宗见之,欲为点破。方叙悦(从悦禅师)末后句未卒,此老大怒,骂曰:‘此吐血秃丁、脱空妄语,不得信。’既见其盛怒,更不欲叙之。”
  慧洪禅师一听,便大笑道:“相公但识龙安(从悦禅师)口传末后句,而真药现前不能辨也。”
  张公大惊失色,连忙站起来,握着慧洪禅师的手说:“老师真有此意邪?”
  慧洪禅师道:“疑则别参。”
  张公于是取来家藏的云庵顶相,展开礼拜,并书颂赞之,然后把它赠给慧洪禅师,其词曰:
      “云庵纲宗,能用能照。
       天鼓希声,不落凡调。
       冷面严眸,神光独耀。
       孰传其真,觌面为肖。
       前悦后洪,如融如肇。” 
  慧洪禅师生前著作等身,有《林间录》二卷、《林间后录》一卷、《临济宗旨》一卷、《僧宝传》三十卷、《高僧传》十二卷、《冷斋夜话》十卷、《石门文字禅》三十卷等等。这些著作,对了解宋朝后期佛教的发展态势,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学价值。后人把他看作是文字禅的肇始者。
  慧洪禅师才高八斗,喜与士大夫交游,言谈无忌,图泉涌河决不快。这也是他屡遭罪狱的因缘之一。然其气骨清奇,决非阿谀之辈。有咏竹诗云:
    高节长身老不枯,平生风骨自清癯。
    爱君修竹为尊者,却笑寒松作大夫。
    不见同行木上座,空余听法石于菟。
    戏将秋色供斋钵,抹月披云得饱无?
  诗中所说的竹尊者正是他的自我写照。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23.石头怀志庵主悟道因缘
  南岳石头怀志庵主,宝峰克文禅师之法嗣,俗姓吴,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人。十四岁从智慧院宝偁(cheng)禅师出家,二十二岁试经得度,后讲习经论,长达十二年之久,深得宿学之敬慕。他曾经想会通诸宗之法义,以正一代时教。
  一日,有一位禅者问他:“杜顺乃贤首宗祖师也,谈法身则曰:‘怀州牛吃禾,益州马腹胀。’此偈合归天台何义邪?”
  怀志庵主被问得无言以对。从此他便放弃讲经,游方参学。
  怀志庵主后至洞山,投克文真净禅师座下请益。
  初礼真净禅师,怀志庵主便问:“古人一喝不作一喝用,意旨如何?”
  真净禅师一听,便呵斥。怀志庵主正要退出,真净禅师却笑着招呼道:“浙子斋后游山好!”
  怀志庵主一听,忽然领悟。
  于是他便留在真净禅师座下继续请益,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辞去。
  临行前,真净禅师告诉他:“子所造虽逸格,惜缘不胜耳。”
  怀志庵主当即明白了真净禅师的言外之意。
  此后,怀志庵主便到南岳石头,卓庵隐居二十余年,不与世人相来往,即便是士大夫登门拜访,亦不稍顾。诸方信众虽竭力邀请他出世接众,但是都遭到了怀志庵主的婉言谢绝。
  怀志庵主曾有一首偈子,描写了他的隐居生活:
   “万机休罢付痴憨,踪迹时容野鹿参。
    不脱麻衣拳作枕,几生梦在绿萝庵。”
  曾有人问怀志庵主:“住山多年,有何旨趣?”
  怀志庵主道:“山中住,独掩柴门无别趣。三个柴头品字煨,不用援毫文彩露。”
  北宋徽宗崇宁改元(1102)冬,怀志庵主曳杖到龙安。从悦禅师曾在此住过。当地的人想留他住山,却没有留成。
  第二年六月三十那一天,怀志庵主问侍者:“早暮?”
  侍者道:“已夕矣。”
  怀志庵主便笑道:“梦境相逢,我睡已觉。汝但莫负丛林,即是报佛恩德。”说完便于最乐堂示寂。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224.尊胜有朋讲师悟道因缘
  泉州尊胜有朋讲师,开元子琦禅师之法嗣,俗姓蒋,本郡人。童年试经得度,后游历讲肆,听习经论。有朋讲师曾经为《楞严》、《维摩》等经作过注疏,故有不少学者跟他学习经教。
  有朋讲师虽然精通经教,但是对禅宗的了解却不多,甚至怀疑禅宗祖师的直指之道。为了弄清祖师禅是虚是实,他经常与禅僧交游。
  一日,有朋讲师到开元寺,礼谒子琦禅师。他的脚还未踏进丈室之门,心里便豁然有省。
  开元和尚从丈室中走出来,问道:“座主来作甚么?”
  有朋讲师道:“不敢贵耳贱目。”
  [他的意思是说,听人们常讲,禅宗祖师有直指之道,我想亲眼看看。]
  开元和尚道:“老老大大,何必如是?”
  有朋讲师道:“自是者不长。”
  [老子有言:“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为了勘验有朋讲师,开元和尚问道:“朝看《华严》,夜读《般若》则不问,如何是当今一句?”
  有朋讲师道:“日轮正当午。”
  开元和尚想试试他自肯的程度和转身的功夫,便道:“闲言语,更道来。”
  有朋讲师道:“平生仗忠信,今日任风波。然虽如是,只如和尚恁么道,有甚交涉?须要新戒草鞋穿。”
  开元和尚道:“这里且放你过,忽遇达磨问,你作么生道?”
  有朋讲师一听,便大喝一声。
  开元和尚道:“这座主,今日见老僧气冲牛斗。”
  有朋讲师道:“再犯不容。”
  开元和尚于是拊掌大笑,遂印可。
  有朋禅师后住泉州尊胜寺接众。

发表于 2010-6-1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225.参政苏辙居士悟道因缘
  参政苏辙居士,上蓝顺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子由,苏东坡的弟弟。十九岁那年,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他的命运象苏轼一样,也是坎坷不平,几起几落。末后,徽宗在位期间,苏辙遭蔡京等人所嫌,彻底罢官,遂于许州筑室自养,自号“颖滨遗老”。在归隐之数十年期间,苏辙罕与人交往,终日惟默坐而已,曾作自传十万余言。另有《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著作行世。后卒于政和二年(1112),春秋七十四岁。
  苏辙接触佛教也比较早。在任期间,他先后亲近过佛印了元、黄檗道全、寿圣省聪、洪州上蓝等大善知识,最后于上蓝座下得悟心性。
  苏辙与金山佛印了元禅师的关系非常密切,二人之间多有诗歌酬唱。苏辙曾向了元祖师呈偈云:
    “粗沙印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
     空手远来还要否,更无一物可增添。”
  了元祖师以偈答曰:
    “空手持来放下难,三贤十圣聚头看。
     此般供养能歆享,木马泥牛亦喜欢。”
  “粗沙印佛”和“怪石供僧”都是佛门典故。意谓供养重在心之至诚,若心中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毫无望报之心,虽一沙一石之供,皆具无量功德。
  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辙被贬至江西高安。此间,他经常上黄檗山,亲近道全禅师。道全禅师是真净克文禅师之法嗣。
  道全禅师曾经仔细地打量着苏辙,说道:“君静而慧,苟留心宗门,何患不成此道?”
  在道全禅师的鼓励之下,苏辙从此便开始参禅打坐,并多次向道全禅师请求决疑。奈何因缘未到,未能契会宗旨。
  后来,苏辙又前往筠州寿圣寺,礼谒省聪禅师。省聪禅师是圆照宗本禅师之法嗣。
  省聪禅师道:“圆照未尝以道语人,吾亦无以语子。”
  苏辙一听,便得言外之旨。
  元丰三年(1080),苏辙左迁瑞州。当时,洪州上蓝顺禅师与其父文安(苏洵)先生相好。苏辙于是便前往拜访顺禅师。二人相得欢甚。
  苏辙向顺禅师咨决心法,顺禅师便为他举马祖搐(chu)鼻之公案。
  [关于搐鼻公案,请参见“百丈怀海禅师悟道因缘”一章]
  苏辙一听,言下大悟。遂作偈呈顺禅师,偈曰:
   “中年闻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顺师。
    搐鼻径参真面目,掉头不受别钳锤。
    枯藤破衲公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
    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226.空室智通道人悟道因缘
  空室道人智通,黄龙悟新禅师之法嗣,龙图(官职名,龙图阁直学士之简称)范珣(xun)之女。智通道人幼时极聪慧,长大后嫁给丞相苏颂之孙子苏悌。大概是婚姻不幸,不久即厌离世相,后回到娘家,请求父母允许落发出家。其父不肯,于是她便居家清修,号空室智通道人。
  一日,智通道人看《华严法界观》,忽然有所省悟,遂连作二偈,表达自己的见地--
  其一:
    “浩浩尘中体一如,纵横交互印毗卢。
     全波是水波非水,全水成波水自殊。”
  其二:
    “物我元无异,森罗镜像同。
     明明超主伴,了了彻真空。
     一体含多法,交参帝网中。
     重重无尽处,动静悉圆通。”
  智通道人父母双亡之后,她的哥哥范涓将赴任分宁尉,为了生计,她只好随兄前往。在分宁,她听说死心悟新禅师名重丛林,于是便前往礼谒。
  死心禅师一见,便知其所得,于是勘验道:“常啼菩萨卖却心肝,教谁学般若?”
  智通道人道:“你若无心我也休。”
  死心禅师又问:“一雨所滋,根苗有异。无阴阳地上生个甚么?”
  智通道人道:“一华五叶。”
  死心禅师又问:“十二时中,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智通道人道:“和尚惜取眉毛好!”
  死心禅师一听,便打,说道:“这妇女乱作次第!”
  智通道人便礼拜。
  死心禅师遂予印可。
  从此以后,智通道人道声籍甚。
  政和年间(1111-1118),智通道人居金陵,曾设浴于保宁寺供众。她在门口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写道:
  “一物也无,洗个甚么?纤尘若有,起自何来?道取一句子玄,乃可大家入浴。古灵只解揩背,开士何曾明心?欲证离垢地时,须是通身汗出。尽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
  从这张告示的内容来看,智通道人对自己的证悟是非常自信的,没有半点犹疑。同时她也希望借此看看,能否碰上一、两个明眼衲僧。若有,也不枉她设浴供众的一片苦心。
  智通道人后来终于如愿以偿,落发为尼,法名惟久,挂锡于姑苏西竺寺。从此以后,僧俗二众争相前来师事、请益,从其得法者甚众。
  智通道人临终时,曾作偈示众,跏趺而化,生前有《明心录》行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02:55 , Processed in 0.197790 second(s), 12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