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应如是

[事迹传记] 480位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236.云岩天游禅师悟道因缘
  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云岩典牛天游禅师,泐潭文准禅师之法嗣,俗姓郑,成都人。天游禅师未出家前,曾赴郡痒和梓州两次参加考试,都获得了贡生(从生员也就是秀才中,选取优秀者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之藉。但是他不肯接受,于是便更名出关游方。途中恰好遇上了山谷道人(黄庭坚居士)。山谷道人见他风骨不凡,议论超卓,于是便与他同舟东下,来到庐山。后来,天游禅师就在庐山投师落发了。
  天游禅师出家后,先投黄龙死心悟新禅师座下,久参不契,于是又改投泐潭,依湛堂文准禅师参学。
  一日普说(丛林中召集大众说法),泐潭和尚开示道:“诸人苦苦就准上座觅佛法”,说到这里,泐潭和尚便拍着膝头问大众:“会么?雪上加霜。”接着又拍膝头道:“若也不会,岂不见乾峰(越州乾峰和尚,洞山良价禅师以之法嗣)示众曰:‘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著,落在第二。’”
  天游禅师一听,便当下脱然颖悟。
  后出世于云盖山,次迁云岩。
  天游禅师从云岩隐退之后,有一天,他前往庐山访栖贤寺。当年,他就是在那里出家的。寺主不想留他,便说道:“老老大大,正是质库(当铺)中典(抵押)牛也。”意思是说,老大一把年纪了,还不合时宜地东奔西走,你投错地方了,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
  天游禅师听了这句话之后,便留下一偈而去,偈曰:
  “质库何曾解典牛?只缘价重实难酬。
   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
  天游禅师后来到武宁卓庵隐居,终身不曾出山,其庵名曰“典牛”。至临安府径山涂毒智策禅师前来礼谒他的时候,天游禅师已经有九十三岁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237.中岩蕴能禅师悟道因缘
  眉州(今四川境内)中岩慧目蕴能禅师,大沩祖瑃(chun)禅师之法嗣,本郡吕氏子。蕴能禅师二十二岁时,在本村落的一富贵人家,充当校书郎(典校藏书)。一日,蕴能禅师偶游山寺,看见寺院里藏有很多禅籍,便随手翻阅,心中若有所得。于是落发受戒。
  出家后,蕴能禅师一钵千家,游方参学。先后亲近过宝胜澄甫、永安喜、真如□、德山绘等诸禅德,造诣颇深。后投大沩祖瑃禅师座下悟道。
  初礼大沩,大沩和尚便问:“上座桑梓(家乡)何处?”
  蕴能禅师道:“西川。”
  大沩和尚又问:“我闻西川有普贤菩萨示现,是否?”
  蕴能禅师道:“今日得瞻慈相。”
  大沩和尚便问:“白象何在?”
  蕴能禅师道:“爪牙已具。”
  大沩和尚又问:“还会转身么?”
  蕴能禅师便提起坐具,绕禅床一匝。
  大沩和尚道:“不是这个道理。”
  蕴能禅师于是便走出丈室。
  来日,大沩和尚因大众入室请益,便问其中一僧:“黄巢过后,还有人收得剑么?”
  那僧便竖起拳头。
  大沩和尚道:“菜刀子。”
  那僧道:“争奈受用不尽!”
  大沩和尚于是大喝一声,将那僧赶出丈室。
  接着,大沩和尚便问蕴能禅师:“黄巢过后,还有人收得剑么?”
  蕴能禅师亦竖起拳头。
  大沩和尚道:“也只是菜刀子。”
  蕴能禅师道:“杀得人即休。”
  说完便走上前,对着大沩和尚,拦胸便筑。
  大沩和尚道:“三十年弄马骑,今日被驴子扑。”
  蕴能禅师于是便得到印可。
  蕴能禅师悟道后即还西蜀,于旧址卓庵而居。后应四众之请,出住报恩寺。
  一日,蕴能禅师于室中问崇真毡头:“如何是你空劫已前父母?”
  崇真毡头领悟道:“和尚且底声。”说罢,便献投机颂曰:
  “万年仓里曾饥馑,大海中住尽长渴。
   当初寻时寻不见,如今避时避不得。”
  蕴能禅师知道崇真毡头已悟,遂为印可。
  蕴能禅师住持报恩寺三十余年,接人甚多,凡有说法,皆不许弟子录其语。示寂荼毗后,心舌不坏。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238.信相宗显禅师悟道因缘
  成都府信相宗显正觉禅师,昭觉纯白禅师之法嗣,俗姓王,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即中进士,有声名。有一天,宗显禅师在溪边掬水为戏,到了晚上,他突然想起此事,便发现满室是水,清净泠然。他本想把水汲尽,却不可得,原来这一切尘境都是空的,如梦幻泡影一般。宗显禅师道:“吾世网裂矣。”于是便前往昭觉寺,投纯白禅师出家。受具足戒后,宗显禅师每日随众咨参。
  一日,昭觉纯白和尚问宗显禅师:“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汝作么生会?”
  宗显禅师言下顿悟,遂答道:“钉杀脚跟也。”
  昭觉和尚于是又拈起拂子,问道:“这个又作么生?”
  宗显禅师没有作声,只是一笑,便出去了。
  昭觉和尚知道他已悟,遂予印可。
  为报师恩,宗显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昭觉和尚身边,服勤七载。后辞师出游,遍历禅席。
  在淮浙游历期间,宗显禅师于海会寺遇见了五祖法演和尚(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曾住黄梅五祖寺)。
  当时,五祖和尚正上堂,宗显禅师便从大众中走出,问道:“未知关棙(亦作“捩”,li)子(机关,机轴),难过赵州桥。赵州桥即不问,如何关棙子?”
  五祖和尚道:“汝且在门外立。”
  宗显禅师一听,便进前一步,然后又一踏而退。
  五祖和尚道:“许多时茶饭,元(原)来也有人知滋味。”
  第二天,宗显禅师便入室请益。
  五祖和尚问:“你便是昨日问话底僧否?我固知你见处,只是未过得白云关在。”
  宗显禅师不明其旨,便礼谢退出。
  当时,圆悟克勤禅师给五祖和尚当侍者。
  宗显禅师于是便向圆悟禅师请问白云关的意旨。
  圆悟禅师道:“你但直下会取。”
  宗显禅师笑道:“我不是不会,只是未谙,待见这老汉,共伊理会一上。”
  第三天,五祖和尚先行前往舒城,宗显禅师与圆悟禅师随后前往。他们正好在兴化相会。
  五祖和尚一见宗显禅师,便问:“记得曾在那里相见来?”
  宗显禅师道:“全火祗(zhi)候(恭迎、问候)。”
  五祖和尚于是回头看着圆悟禅师道:“这汉饶舌!”
  从此,宗显禅师便与五祖和尚机缘相契。
  一日,宗显禅师游庐山回来,把自己参“高高峰顶立,深深海底行”这句话所得之意,告诉了五祖和尚。
  五祖和尚道:“吾尝以此事诘(问)先师(黄龙慧南),先师云,我曾问远和尚(浮山法远),远曰:猫有歃(sha,吸,饮)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非素达本源,不能到也。”
  [“猫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这句话,在宗门中经常被引用。意指,有大手眼作家,既能令学人大死,又能令学人大活,所谓“生杀自如”是也,其德能犹如猛虎。“起尸”,就是令死者活。而那些只能死、不能活的人,好比一只猫,虽有虎之相似外形,却不是真正的虎。]
  宗显禅师于是便留在五祖和尚身边,侍奉了很长时间。五祖和尚非常钟爱他。
  宗显禅师后辞五祖和尚,准备回四川。临行前,五祖和尚特以偈颂相送,云:
  “离乡四十余年,一时忘却蜀语。
   禅人回到成都,切须记取鲁语。”
  宗显禅师回到成都时,昭觉纯白和尚还健在,于是便继续侍奉他。宗显禅师由是名声大振。
  宗显禅师后出世住长松,次迁保福,大张炉鞴(bei),煅炼四方学人。从其得法悟道者甚多。
  宗显禅师上堂时,曾举仰山参中邑之狝猴公案。该公案是这样的——
  仰山慧寂禅师问中邑洪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如何是佛性义?”
  中邑禅师道:“我与你说个譬喻,汝便会也。譬如一室有六窗,内有一狝猴,外有狝猴,从东边唤狌狌(xing,同猩猩),狝猴即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
  仰山禅师听完之后,便礼拜:“适蒙和尚指示,某有个疑处。”
  中邑禅师道:“你有甚么疑?”
  仰山禅师道:“只如内狝猴睡时,外狝猴欲与相见,又作么生?”
  中邑禅师于是下禅床,握着仰山禅师的手,说道:“狌狌与你相见了。”
  宗显禅师举完此公案,便对大众道:“诸人要见二老么?我也与你说个譬喻。中邑大似个金师,仰山将一块金来,使金师酬价,金师亦尽价相酬。临成交易,卖金底更与贴(补足)秤。金师虽然暗喜,心中未免偷疑。何故?若非细作,定是贼脏。”
  说完,便下座。
  不知当时宗显禅师座下,有几人能解得这疑?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239.左丞范冲居士悟道因缘
  左丞范冲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致虚,一字谦叔,建州(今福建建瓯)建阳人。范冲居士少年时即中进士,为太学博士。北宋徽宗在位时,先后任兵部侍郎、刑部尚书等职,南宋高宗即位后,又任资政殿学士。后卒于去鼎州赴任的途中。
  范冲居士频繁接触佛教并悟道,是在他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出守豫章期间。
  有一天,范冲居士上庐山礼谒圆通道旻禅师。
  [道旻禅师是洪州泐潭应乾禅师之法嗣,东林常总禅师之法孙。]
  饮茶毕,范冲居士喟然长叹道:“某行将老矣!堕在金紫行(官场)中,去此事(悟道解脱)稍远。”
  圆通和尚于是呼内翰之名。
  范冲居士便应喏。
  圆通和尚反问道:“何远之有?”
  范冲居士言下回光返照,不禁欢喜踊跃,遂请求道:“乞师再垂指诲。”
  圆通和尚便道:“此去洪都有四程。”
  范冲居士正要拟思,圆通和尚道:“见即便见,拟思即差。”
  范冲居士于是豁然有省。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240.枢密吴居厚居士悟道因缘
  枢密吴居厚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敦老,洪州(今江西南昌)人。进士及第,历任武安节度推官、户部侍郎、龙图阁学士、尚书右丞、资政殿学士等职。北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卒,世寿七十九岁。
  吴居厚归钟陵的时候,曾拜谒过庐山圆通道旻禅师。
  他告诉道旻禅师:“某往赴省试(又称会试,由尚书省举行的考试),过此(途经庐山圆通寺),过赵州关,因问前住讷老(指圆通居讷禅师):‘透关底事如何?’讷曰:‘且去做官。’今不觉五十余年。”
  道旻禅师便问:“曾明得透关底事么?”
  吴居士道:“八次经过,常存此念,然未甚脱洒在(我八次经过圆通寺赵州关,心里一直存着透关之念,可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做到很洒脱自在)。”
  道旻禅师于是将一把扇子递给吴居士,说道:“请使扇。”
  吴居士接过后,便挥动着扇子。
  道旻禅师问道:“有甚不脱洒处?”
  吴居士一听,忽然有省,便道:“便请末后句?”
  道旻禅师于是挥扇两下。
  吴居士道:“亲切,亲切。”
  道旻禅师道:“吉獠(liao)舌头三千里。”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41.谏议彭汝霖居士悟道因缘
  谏议彭汝霖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岩老,汝砺之弟。曾被曾布荐为秘书丞、谏议大夫等职。曾布失势之后,汝霖居士亦被贬知泰州。后以显谟阁待制的身份而卒。
  汝霖居士曾把自己手写的《观音经》赠给庐山圆通道旻禅师。
  圆通禅师拈起《观音经》,问:“这个是《观音经》,那个是谏议经?”
  汝霖居士道:“此是某亲写。”
  圆通禅师道:“写底是字,那(哪)个是经?”
  [此处所问的“经”,非关语言文字,乃指实相、自性、本来面目]
  汝霖居士笑道:“却了不得(即了不可得)也。”
  圆通禅师道:“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自性虽了不可得,要且不离日用。]
  汝霖居士道:“人人有分。”
  圆通禅师道:“莫谤经好!”
  汝霖居士便问:“如何即是?”
  圆通禅师遂举经示之。
  汝霖居士便拊掌大笑云:“嗄(a,表示惊讶)!”
  圆通禅师道:“又道了不得!”
  汝霖居士便礼拜。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242.中丞卢航居士悟道因缘
  中丞卢航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
  一日,卢航居士与圆通道旻禅师正围着火炉烤火。
  卢航居士问:“诸家因缘,不劳拈出。直截一句,请师指示。”
  圆通禅师便拱手作礼,并厉声道:“看火!”
  卢航居士一听,急忙拨动衣服,以为着火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大悟,于是欣然礼谢道:“灼然!佛法无多子。”
  圆通禅师又喝道:“放下著!”
  卢航居士连声应:“喏,喏”。
  卢航居士在烤火的时候问直截之旨,心已不在当下。不在当下又如何体取直截之旨?“看火”二字,有千钧之力,将卢居士飘忽的思绪嘎然截断,拉回到当下。惊慌之中,发生了什么?依旧是暖烘烘的火炉!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肯定不少,我们能否抓住,除了功夫之外,还要看我们的见地和信心是否到位。到位了,才真正敢说原来佛法无多子。若有丝毫的不到位,则难逃种种奇思妙想。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243.左司都贶居士悟道因缘
  左司都贶(kuang)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
  一日,都贶居士问圆通禅师:“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当如何凑泊?”
  圆通禅师道:“全身入火聚。”
  都贶居士又问:“毕竟如何晓会?”
  圆通禅师道:“蓦直去。”
  [世人遇境,不免分别,所以总是曲曲折折,粘粘糊糊的,不是被左边绊住了,就是被右边挂住了,最难得的是潇洒地蓦直去。真要做到蓦直去,须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始得。]
  都贶居士不明其旨,便沉吟。
  [一沉吟即是拐弯抹角,与蓦直去已是背道而驰。]
  圆通禅师道:“可更吃茶么?”
  都贶居士道:“不必。”
  [如响应声,真正是蓦直去!]
  圆通禅师于是便趁机点拨道:“何不恁么会?”
  都贶居士忽然契旨,欣喜道:“元来太近!”
  圆通禅师便道:“十万八千。”
  [明眼宗师接人,不会留一丝一毫的把柄给学人的。随说随扫,所谓不立一法,要在解粘去缚。]
  都贶居士于是口占一偈:
  “不可思议,是大火聚。
   便恁么去,不离当处。”
   圆通禅师听了,便道:“咦!犹有这个在。”
   [这一句真是试金石,心中若有半点疑滞,即脚不点地。]
   都贶居士道:“乞师再垂指示。”
   圆通禅师道:“便恁么去,铛是铁铸。”
   [铛是铁铸,还疑什么!]
   都贶居士于是便向圆通禅师顿首礼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244.径山智策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径山涂毒智策禅师,云岩天游典牛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天台人。涂毒禅师幼年时依护国寺僧楚光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后,十九岁投国清寺,礼谒寂室慧光禅师(慧林怀深禅师之法嗣),洒然有所省悟。
  后又前往明州(今浙江宁波)万寿寺参礼大圆和尚(即潭州大沩大圆智禅师)。
  大圆和尚问:“甚处来?”
  涂毒禅师道:“天台来。”
  大圆和尚又问:“见智者大师么?”
  涂毒禅师道:“即今亦不少。”
  大圆和尚进一步追问道:“因甚在汝脚跟下?”
  涂毒和尚道:“当面蹉过。”
  大圆和尚道:“上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
  在大圆和尚座下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日,涂毒禅师准备辞别大圆和尚,去其他的地方参学。临行时,大圆和尚把涂毒禅师送至山门口,拊着他的背说:“宝所在近,此城非实。”
  [人人都怀着无价宝,此宝就在当人的一念心性中,不用再向外驰求。人的肉体是无常的,终将归于朽灭,而此宝却恒常不失。这里的“此城”喻五蕴之身。]
  涂毒禅师听了,便点头称是。
  离开大圆和尚后,涂毒禅师打算前往豫章礼谒典牛和尚(即天游禅师)。途经江西云居山的时候,被大风雪所阻,于是涂毒禅师便在云居山坐参了四十二天。
  一天中午,涂毒禅师正在用功,忽然听到寺院里板声(丛林中上殿、坐禅、过堂、出坡等,均击板为令)铿然而响,当即便豁然大悟。
  不久,涂毒禅师便来到云岩典牛和尚座下。
  一日,涂毒禅师随众参请,刚一跨进丈室之门,典牛和尚便单独指着涂毒禅师,问道:“甚处见神见鬼来?”
  涂毒禅师道:“云居闻版(板)声来。”
  典牛和尚问:“是甚么?”
  涂毒禅师道:“打破虚空,全无柄靶。”
  典牛和尚道:“向上事未在。”
  涂毒禅师便道:“东家暗坐,西家厮骂。”
  典牛和尚这才点头印可,说道:“崭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涂毒禅师后住临安府径山开法接众。
  涂毒禅师曾上堂为众举“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然后提唱道:“虽然恁么,正是捕得老鼠,打破油瓮。怀禅师道:你眼在甚么处?虽则识破释迦老子,争奈拈□舐指。若是涂毒即不然——
       色见声求也不妨,百华影里绣鸳鸯。
       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
  [修禅宗的人,当细心领会这一段开示。若排斥声色,而欲于声色之外寻找一个所谓超越的“如来”,即早已不是如来矣。如来虽不即色声,然亦不离色声。]
  涂毒禅师将示寂,升座与大众道别,并嘱咐门人写一篇祭文来祭奠他。于是座下弟子为他念诵祭文,涂毒禅师危坐倾听,至“尚飨”一句时,不禁莞尔一笑。过了两天,涂毒禅师便沐浴更衣,集众说偈云:
“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
  说完便泊然而逝。后塔全身于东岗之麓。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245.白云守端禅师悟道因缘
   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县)白云守端禅师,杨歧方会禅师之法嗣,俗姓葛,衡阳人。守端禅师幼时即事翰墨,长大后依茶陵郁禅出家。后往杨歧方会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杨歧和忽然问守端禅师:“受业师为谁?”
  守端禅师道:“茶陵郁和尚。”
  杨歧和尚道:“吾闻伊过桥遭攧(dian,跌、摔)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
  守端禅师于是诵茶陵郁山主悟道偈云: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歧和尚一听,便笑,然后站起身来就走。
  守端禅师对杨歧和尚这神秘的一笑感到非常惊愕和迷惑,通宵没有入睡。
  第二天黎明,守端禅师便直趋丈室,咨问此事。
  当时正值岁暮,当地民间盛行殴傩(nuo,中国古代民间,每年腊月都要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
  杨歧和尚问守端禅师:“汝见昨日打殴傩者么?”
  守端禅师道:“见。”
  杨歧和尚道:“汝一筹(相当于“一等”,必定、相必)不及渠(演傩戏的人)。”
  守端禅师惊诧地问道:“意旨如何?”
  杨歧和尚道:“渠爱人笑,汝怕人笑。”
  守端禅师一听,言下大悟。
  守端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杨歧和尚会下,执侍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离开。后游庐山,经圆通居讷禅师的举荐,住持承天寺,一时声名籍甚。次后又移住法华龙门、兴化海会等道场。守端禅师每至一处,皆学众如云。
  守端禅师接人,虽然不似德山、临济那么峻烈,但是其平实的机语中,却如铁壁一般,全无你商量的余地。请看他的几则上堂法语——
  1、上堂:“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大众,眼在鼻上,脚在肚下,且道宝在甚么处?”良久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上堂:“古者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圆通则不然,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3、上堂:“忌口自然诸病减,多情未免有时劳。贫居动便成违顺,落得清闲一味高。虽然如是,莫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4、开堂示众云:“昔日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叶,次第流传,无令断绝。至于今日,大众,若是正法眼藏,释迦老子自无分,将个甚么分付?将个甚么流传?何谓如此?况诸人分上,各各自有正法眼藏。每日起来,是是非非,分南分北,种种施为,尽是正法眼藏之光影。此眼开时,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罗万象,只在面前,不见有毫□之相。此眼未开时,尽在诸人眼睛里。今日已开者,不在此限。有未开者,山僧不惜手,为诸人开此正法眼藏看!”乃举手,竖两指曰:“看!看!若见得去,事同一家。若也未然,山僧不免重说偈言:
    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
    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
    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
    法华(守端禅师自指)虽恁道,无句得商量。
  大众,既满口道了,为甚么却无句得商量?”喝一喝曰:“分身两处看。”
  5、上堂:“释迦老子有四弘誓愿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法华亦有四弘誓愿: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6、上堂:“古人留下一言半句,未透时撞著铁壁相似,忽然一日觑得透后,方知自己便是铁壁。如今作么生透?”复曰:“铁壁,铁壁。”
  此外,守端禅师另有颂云:
  “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
   不是为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
  以上所选的这些法语,都颇值得人细细回味。
  守端禅师圆寂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春秋四十八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02:55 , Processed in 0.31389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