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应如是

[事迹传记] 480位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306.日本觉阿上人悟道因缘
  觉阿上人,灵隐慧远佛海禅师之法嗣,日本人,俗姓滕。觉阿上人十四岁出家得度,并受具戒,一度学习大小乘经论,颇有声名。觉阿上人二十九岁那年,听来中国做生意的日本商人回去讲,中国大宋王朝,禅宗非常兴盛。觉阿上人非常兴奋,于是同他的法弟金庆一起,乘商船航海来到中国,投灵隐慧远佛海禅师座下。觉阿上人认识汉字,但是不会发音,因此当慧远禅师问他从何而来时,他就通过书写来回答。
  觉阿上人写道:“我国无禅宗,唯讲五宗经论,国主无姓氏,号金轮王。以嘉应改元,舍位出家,名行真,年四十四。王了七岁,令受位,今已五载。度僧无进纳,而讲义高者赐之。某等仰服圣朝远公禅师之名,特诣丈室礼拜,愿传心印,以度迷津。且如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离相离言,假言显之。禅师如何开示?”
  慧远禅师道:“众生虚妄见,见佛见世界。”
  觉阿上人写道:“无明因何而有?”
  慧远禅师拈拄杖便打。
  于是,觉阿上人便请慧远禅师升座决疑。
  第二年秋天,觉阿上人便辞别慧远禅师,游学金陵。
  一日,觉阿上人抵达长芦江岸,忽然闻鼓声而大悟,终于明白了慧远禅师垂示之旨趣。于是他当即赶回灵隐寺,述偈五首,呈慧远禅师,然后辞归海东。其偈云:
  1.航海来探教外传,要离知见脱蹄筌。
   诸方参遍草鞋破,水在澄潭月在天。
  2.扫尽葛藤与知见,信手拈来全体现。
   脑后圆光彻太虚,千机万机一时转。
  3.妙处如何说向人,倒地便起自分明。
   蓦然踏著故田地,倒裹襆(pu,包袱、巾帕)头孤路行。
  4.求真灭妄元非妙,即妄明真都是错。
   堪笑灵山老古锥,当阳抛下破木杓。
  5.竖拳下喝少卖弄,说是说非入泥水。
   截断千差休指注,一声归笛啰啰哩。”
  慧远禅师见其悟道偈后,遂点头称善,并书偈赠行。
  觉阿上人回日本后,住睿山寺,还未来得及通嗣法书,慧远禅师就已经入寂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307.内翰曾开居士悟道因缘
  内翰曾开居士,灵隐慧远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天游。曾开居士少时勤奋好学,善属文章。曾经一度从学于游酢(zuo),日诵《论语》,凡是遇到语义不解者,即反求诸心,每有意会,则欣然忘食。及第后,官至国子司业、起居中书二舍人。北宋钦宗时,又迁为显谟待制。南宋高宗建炎初年,知潭洲兼湖南安抚使。后因功提升为刑部侍郎,不久又改任为礼部侍郎。后因与秦桧不和,被革职。一直到秦桧死后,才被重新起用,任秘阁修撰。
  一日,曾开居士与赵令衿居士结伴参礼慧远禅师。
  曾开居士问:“如何是善知识?”
  慧远禅师道:“灯笼露柱,猫儿狗子。”
  曾开居士又问:“为甚么赞即欢喜,毁即烦恼?”
  慧远禅师道:“侍郎曾见善知识否?”
  曾开居士道:“某三十年参问,何言不见?”
  慧远居士道:“向欢喜处见,烦恼处见?”
  曾开居士正要开口拟对,慧远禅师突然震声一喝。
  曾开居士又想开口说话,慧远禅师便道:“开口底不是。”
  曾开居士一听,茫然无对。
  这时,慧远禅师召呼道:“侍郎向甚么处去也!”
  曾开居士终于猛然省悟,遂点头说偈,偈云:
  “咄哉瞎驴,丛林妖孽。
   震地一声,天机漏泄。
   有人更问意如何,
   粘起拂子劈口截。”
  慧远禅师一听,便道:“也只得一橛。”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308.知府葛郯居士悟道因缘
  知府葛郯(tan)居士,灵隐慧远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谦问,号信斋。葛郯居士少时即中进士,并倾心于宗门之事,玩意禅悦。
  葛郯居士曾经参访过无庵法全禅师(育王端裕禅师之法嗣),并请求他开示入道指南。法全禅师于是令他参究“即心即佛”之话头。葛郯居士遂依奉行,但是久参而无所契入。
  于是,葛郯居士又入室请益,问道:“师有何方便,使某得入?”
  法全禅师道:“居士太无厌生!”
  不久,慧远佛海禅师来居剑池。葛郯居士于是前往亲近,从之游学。
  一日,葛郯居士举无庵法全禅师所示之悟,请慧远禅师为众普说。
  慧远禅师于是作偈发挥道:
  “即心即佛眉拖地,非心非佛双眼横。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葛郯居士在慧远禅师座下留连了十多天之后,便返回府第去了。
  一日,葛郯居士举“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个话头,刚一举完,便豁然省悟。他心里非常高兴,遂作颂曰:
  “非心非佛亦非物,五凤楼前山突兀。
   艳阳影里倒翻身,野狐跳入金毛窟。”
  无庵法全禅师见其悟道偈后,遂点头认可,同时派人书其颂,送呈慧远佛海禅师。
  慧远禅师回书报曰:“此事非纸笔可既(尽),居士能过(过其门而顺路进见)我,当有所闻矣。”
  于是,葛郯居士又重新来到虎丘。
  慧远禅师迎出丈室,说道:“居士见处,止(只)可入佛境界。入魔境界,犹未得在。”
  葛郯居士无言以对,遂加礼不已。
  慧远禅师正色道“何不道金毛跳入野狐窟?”
  葛郯居士一听,终于大彻。
  葛郯居士曾经问诸禅人:“夫妇二人相打,通(通令,传讯)儿子作证。且道证父即是,证母即是?”
  或庵师体禅师下转语道:“小出大遇(犹小往大来,以小本获得大利)。”
  淳熙六年(1179),葛郯居士改守临川。淳熙八年(1181)染疾。临终前的一天晚上,葛郯居士索笔书偈云:
  “大洋海里打鼓,须弥山上闻钟。
   业镜忽然扑破,翻身透出虚空。”
  书偈毕,复召集僚属,训示道:“生之与死,如昼与夜,无足怪者。若以道论,安得生死?若作生死会,则去道远矣。”
  说完,便端坐而化。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309.径山宝印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径山别峰宝印禅师,华藏安民禅师之法嗣,俗姓李,嘉州(今四川乐山县)人。宝印禅师自幼勤奋好学,通六经,厌俗务。后从德山清素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后,一度游于讲肆,听习《华严》、《起信》等大乘经论。
  当时,密印安民禅师正说法于中峰道场。安民禅师是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于是宝印禅师便投其座下参学。
  一日,安民禅师举——
  有僧问岩头全奯禅师:“起灭不停时如何?”
  岩头禅师叱道:“是谁起灭?”
  宝印禅师一听,豁然有省,从此以后,便机锋竞发。
  当时正好赶上圆悟克勤禅师回成都昭觉寺。安民禅师听说后,遂遣宝印禅师前往探望。宝印禅师因此得便随众入室请益。
  一见宝印禅师,圆悟禅师便问:“从上诸圣,以何接人?”
  宝印禅师便竖起拳头。
  圆悟禅师道:“此是老僧用底,作么生是从上诸圣用底?”
  宝印禅师于是挥舞着拳头,圆悟禅师亦举拳相交,大笑而止。
  圆悟禅师赞叹道:“是子他日必类我师。”
  于是,宝印禅师便在昭觉寺留住了三年。
  在这期间,安民禅师一直在中峰弘法。后来他邀请宝印禅师回中峰,充当首座和尚,但被宝印禅师婉言谢绝了。安民禅师很失望,说道:“我以法得人,人不我传,尚何以说法?”因此想放弃中峰僧众,前往他方隐修。中峰之僧众都非常惶恐,于是便前往昭觉寺恳请宝印禅师回中峰,圆悟禅师亦劝他。不得已,他只好回中峰首众。从此以后,中峰道望日隆,学者争相归凑。
  在中峰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宝印禅师开始出关南游,先后礼谒过佛性泰(大沩法泰)、月庵果(月庵善果)、草堂清(草堂善清)等诸禅德。末后至径山,参礼大慧宗杲禅师。
  宗杲禅师问:“甚处来?”
  宝印禅师道:“西川。”
  宗杲禅师道:“未出剑门关,与汝三十棒了也。”
  宝印禅师道:“不合起动和尚。”
  宗杲禅师一听,很欣喜,于是令徒众收拾房间,请他居住。
  宗杲禅师南迁之后,宝印禅师即还西川,先后住持过临邛之凤凰、广汉之崇庆、武信之东禅、成都之龙华、眉山之中峰等道场。此后,又一度重新出关游方,住持过保宁、金山、雪窦、径山等大刹。
  曾有上堂法语云:“将心除妄妄难除,即妄明心道转迂。桶底趯穿无忌讳,等闲一步一芙蕖。”
  宝印禅师住径山期间,曾奉诏入禁,在选德殿,与孝宗皇帝谈论佛法。孝宗皇帝著有《圆觉经》疏,请宝印禅师作序刊行。宝印禅师当时已是年迈之人,厌弃住持之位,于是乞求庵居,得到孝宗皇帝的许可。后于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二月圆寂。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310.楚安慧方禅师悟道因缘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楚安慧方禅师,文殊心道禅师之法嗣,俗姓许,本郡人。慧方禅师出家后,投大别文殊心道禅师座下参学。后逢北宋徽宗排佛,所居寺院被改为神霄宫。不得已,慧方禅师便离开大别,乘商船顺江而下。
  途径湘南的时候,一日,慧方禅师坐在船上听见岸上有人操乡音,厉声叫道:“叫那!”慧方禅师于是豁 然有省,即说偈曰:
  “沔水江心唤一声,此时方得契平生。
   多年相别重相见,千圣同归一路行。”
  慧方禅师住山后,曾有上堂法语云:“临老方称住持,全无些子玄机。开口十字九乖,问东便乃答西。如斯出世,讨甚玄微?有时拈三放两,有时就令而施。虽然如是,同道方知。且道知底事作么生?直须打翻鼻孔始得。”
  慧方禅师讲,自己年老方当住持,接人方面全无些玄机,只以本分事、平常心相见。虽然如是,“开口十字九乖,问东便乃答西”,“有时拈三放两,有时令就而施”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311.文殊思业禅师悟道因缘
  常德府(今湖南常德)文殊思业禅师,文殊心道禅师之法嗣。其祖上世以屠宰为业。思业禅师未出家前,也是一个屠夫。
  一日,他正在杀猪,就在尖刀刺进猪颈、猪血向外喷涌的时候,他忽然洞彻心源,于是便放弃屠宰,出家为比丘,并作偈云:
  “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
   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
  思业禅师出家后,投文殊心道禅师座下参学。
  心道禅师初次见他,便问:“你正杀猪时见个甚么,便乃剃头行脚?”
  思业禅师便作鼓刀势。
  心道禅师于是大声喝道:“这屠儿参堂去!”
  思业禅师便依教下参堂用功。不久即大彻。
  思业禅师后来继承了心道禅师的法席。
  住持文殊期间,思业禅师曾上堂举“赵州勘婆子”之公案,并提唱云:
  “勘破婆子,面青眼黑。
   赵州老汉,瞒我不得。”
  从这一提唱中,可以见出思业禅师的悟境。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312.待制潘良贵居士悟道因缘
  待制潘良贵居士,何山佛灯守珣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义荣,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北宋徽宗靖康元年,因直言上谏,被同僚指为“狂率”,而遭贬。南宋高宗在位时,被召为左司谏,复以龙图阁身份知严州,后又为中书舍人、徽猷阁待制。末后因李光坐罪,受牵连而被降职。
  潘居士四十岁才开始栖心祖道,每至丛林,必随众参扣。
  后投佛灯守珣禅师座下请益。潘居士虽用功较久,却未能契旨,心里非常着急。
  一日,潘居士向佛灯禅师诉苦道:“某只欲死去时如何?”
  佛灯禅师道:“好个封皮(佛教把人的肉体比作封皮或臭皮囊),且留著使用,而今不了不当,后去忽被他换却封皮,卒无整理处。”
  [佛灯禅师的意国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是个封皮,却要好好留着,把它当作修道的工具来使用。一旦失去了人身,轮回到其它的道上,再想修行解脱,那就难了。]
  潘居士于是举南泉斩猫之公案,向佛灯禅师请益:“某看此甚久,终未透彻。告和尚慈悲。”
  [该公案的内容是:一日,南泉普愿禅师看见东西两堂僧人为争夺一只猫儿,吵吵嚷嚷的,南泉禅师便走上前,告诉大众道:“道得即救取猫儿,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南泉禅师于是将猫儿斩了。晚上,赵州和尚从外面回来,南泉禅师便把白天斩猫之事告诉了赵州和尚,并请他下一转语。赵州和尚于是脱掉鞋子,把它安放在头上,走出丈室。南泉禅师道:“子若在,即救得猫儿也。”]
  佛灯禅师道:“你只管理会别人家猫儿,不知走却自家狗子!”
  潘居士言下如醉方醒。
  佛灯禅师于是又叮嘱他道:“不易,公进此一步,更须知有向上事始得。如今士大夫说禅说道,只依著义理,便快活。大率似将钱买油餈,吃了便不饥。其余便道是瞒地,亦可笑也。”
  潘居士遂连连称是,后用功益发精勤。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313.云居德昇禅师悟道因缘
  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云居顽庵德昇禅师,龙翔士珪禅师之法嗣,俗姓何,汉州(今四川广汉)人。德昇禅师二十岁出家得度,受具足戒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专门习讲经论。
  后又放弃讲习,投礼文殊心道禅师座下,请问佛法心要。
  文殊心道禅师示偈云:
  “契丹打破波斯寨,夺得宝珠村里卖。
   十字街头穷乞儿,腰间挂个风流袋。”
  德昇禅师正要开口拟对,文殊心道禅师却道:“莫错。”
  不得已,德昇禅师只好退下,专精参究,三年后方得契旨。
  此后,德昇禅师礼过佛性禅师(大沩法泰禅师),因为机缘不契,不久即离开,后又前往福建鼓山,礼觐竹庵士珪禅师。
  初礼士珪禅师,德昇禅师便问:“国师不跨石门句,意旨如何?”
  [国师不跨石门之话头出自福州鼓山神晏兴圣国师之接众法语——
  一日,有僧问兴圣国师:“如何是省要处?”兴圣国师道:“汝还耻么?”兴圣国师接着开示道:“今为诸仁者,刺头入他诸圣化门里,抖擞不出。所以向诸人道,教排不到,祖不西来,三世诸佛不能唱,十二分教载不起。凡圣摄不得,古今传不得。忽尔是个汉,未通个消息,向他恁么道,被他蓦口掴。还怪得他么?虽然如此,也不得乱掴。鼓山寻常道,更有一人不跨石门,须有不跨石门句。作么生是不跨石门句?鼓山自住三十余年,五湖四海来者向高山顶上看山玩水,未见一人快利,通个消息。如今还有人通得也未?若通得亦不昧诸兄弟;若无,不如散去。珍重!”兴圣国师遂作偈曰:
  “直下犹难会,寻言转更赊。
   若论佛与祖,特地隔天涯。”]
  竹庵士珪禅师应声喝道:“闲言语。”
  德昇禅师一听,言下大悟。
  德昇禅师后出世,住江西云居开法。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314.狼山慧温禅师悟道因缘
  通州(今江苏南通)狼山萝庵慧温禅师,龙翔竹庵士珪禅师之法嗣,俗姓郑,福州人。
  慧温禅师出家后,即遍参诸老,后投东林竹庵士珪禅师座下参学。不久,竹庵禅师辞去住持之职,移居福建乾元。慧温禅师于是又前往礼谒高庵善悟、南华知昺(bing)、草堂善清等大德,皆蒙赏识。
  竹庵禅师迁居福建乾元之后,一日,慧温禅师前往探望。竹庵禅师问:“情生智隔,想变体殊。不用停囚长智(不用佇立思考),道将一句来。”
  慧温禅师一听,言下释然,遂述偈曰:
  “拶出通身是口,何妨骂雨诃风?
   昨夜前村猛虎,咬杀南山大虫。”
  竹庵禅师闻其偈语,遂予印可。
  温慧禅师后出世,住江苏狼山接众。
  曾有上堂法语云:“释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筹帷幄。弥勒大士,九十一劫,带水拖泥。凡情圣量,不能铲除。理照觉知,犹存露布。佛意祖意,如将鱼目作明珠。大乘小乘,似认橘皮为猛火。诸人须是豁开胸襟宝藏,运出自己家珍,向十字街头普施贫乏。众中忽有个灵利汉出来道:美食不中饱人吃。山僧只向他道:幽州犹自可,最苦是新罗。”
  “豁开胸襟宝藏,运出自己家珍,向十字街头普施贫乏”,这是禅宗行者的一个共同愿望。如何豁开胸中宝藏,关键是要息二边之见,做到凡圣情尽,能所双亡,不立一法,亦不废一法。虽然如是说,若是过来人,这一切,包括佛言祖语,也是多余的。何以故?美食不中饱人吃。一个吃饱了的人,再精美的食物,对他来说,也是多余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315.中际善能禅师悟道因缘
  福州中际善能禅师,云居善悟禅师之法嗣,严陵(治所在今浙江建德)人。善能禅师出家后,一直往来于龙门清远和云居善悟二位禅师座下,参学有五年,却未有所证。云居善悟是龙门清远禅师的弟子。
  一日,善能禅师来到云居,正好赶上普请(全寺大众一起参加劳动)。于是善能禅师便随众择菜。
  忽然高庵善悟禅师拈起一只猫儿,掷到善能禅师的怀中。
  善能禅师正想开口拟议,却被高庵禅师拦胸一脚踏倒。
  就在这个当下,善能禅师终于大事洞明。
  善能禅师后于福州中际,出世接众。曾有上堂法语云:“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古长空,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且如何是一朝风月?人皆畏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会与不会,切忌承当。”
  在宗门里,“万古长空”常常用来比喻自性之体,“一朝风月”比喻自性之用。修禅的人,既忌滞于用而昧于体,同时也忌滞于体而昧于用。前者叫做背家浪走,后者叫做死水不藏龙。两者都是病。“人皆畏炎热,我爱夏日长”、“会与不会,切忌承当”,此二语,修婵的人大须仔细。若能体会个中滋味,参禅能事毕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9 23:47 , Processed in 0.28233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