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应如是

[事迹传记] 480位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316.云居自圆禅师悟道因缘
  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云居普云自圆禅师,云居善悟禅师之法嗣,俗姓雍,绵州(今四川绵阳)人。自圆禅师十九岁出家,试经得度,一度游历讲肆,听习经论。五年后,自圆禅师放弃了讲习,出关南下,遍参诸山大德。后投礼龙门清远禅师座下。当时,高庵善悟禅师亦在龙门座下。
  一日,自圆禅师于廊庑间,看见有人正在绘胡人之画像,恍然有省。
  当天晚上,自圆禅师便把自己之所悟,告诉了高庵善悟禅师。
  高庵禅师于是为他举法眼禅师的一首偈语:
  “头戴貂鼠帽,腰悬羊角锥。
   语不令人会,须得人译之。”
  说完,便用火箸夹出一块火炭,示之曰:“我为汝译了也。”
  自圆禅师一听,便当下顿明大法,遂呈偈曰:
  “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
   口门广大无边际,吞尽杨歧栗棘蓬。”
  高庵禅师圆寂后,自圆禅师遂于云居继其师席。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317.长芦守仁禅师悟道因缘
  真州(今江苏仪征)长芦且庵守仁禅师,乌巨雪堂道行禅师之法嗣,越州(今浙江绍兴)上虞人。守仁禅师出家后,一度游方参学,后投乌巨雪堂道行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雪堂禅师为大众作开示,说道:“今之兄弟做工夫,正如习射,先安其足,后习其法。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说到这里,忽然大喝一声:“只今箭发也,看!看!”
  守仁禅师一听,不觉倒身,作避箭势。
  就在这个当下,守仁禅师豁然大悟。
  雪堂禅师于是给予印可。
  守仁禅师后于真州长芦,出世化众。
  守仁禅师曾经就台山婆子之公案(即赵州勘婆子),作颂云:
  “开个灯心皂角铺,日求升合度朝昏。
   只因风雨连绵久,本利一空愁倚门。”
  另外,守仁禅师曾上堂云:“百千三昧,无量妙门,今日且庵不惜穷性命,只做一句子说与诸人。”说到这里,便卓拄杖,下座。
  守仁禅师要将百千三味、无量义门,“只做一句子说与诸人”。请问,如何是这一句子?守仁禅师作了回答,还是没有作回答?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318.普安印肃禅师悟道因缘
  袁州慈化普安印肃禅师,黄龙法忠禅师之法嗣,俗姓徐,宜春人。其母黄氏,生他时,梦见祥光烛天,莲生道路,眼前阡陌纵横。印肃禅师少时曾梦见一异僧点其胸曰:“汝他日当省。”醒来之后,印肃禅师便把梦中之事告诉了母亲,母亲撩开他的胸衣一看,他的胸口上果然长出一个红点如含桃。印肃禅师禅师十五岁投寿隆贤禅师出家。贤禅师教他持诵《法华经》,印肃禅师却说:“诸佛玄旨,贵悟于心,数墨循行,何益于道?”贤禅师一听,大为诧异。于是先让他在座下服勤七载,然后才给他剃度。印肃禅师受具足戒之后,即前往沩山,礼谒黄龙牧庵法忠禅师。  
  一日,印肃禅师问牧庵禅师:“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牧庵禅师便竖起拂子示之。
  印肃禅师一见,恍然有省。
  印肃禅师虽然后来应慈化之邀请,乘愿出世,济物利生,但是他并不得少为足。他明白他的所证尚不究竟。因此,他一直坚持精进用功,胁不至席者十二余年。
  后来有一天,印肃禅师阅读《华严合论》。当他读至“达本忘情,知心体合”这一句时,印肃禅师豁然大悟,于是作偈曰:
  “捏不成团拨不开,何须南岳又天台。
   六根门首无人用,惹得胡僧特地来。”
  不久有一异僧,自称道存,从四川冒雪前来印肃禅师的住所。
  印肃禅师一见,便道:“此吾不请友也。”
  于是二人相互征诘,棒喝交驰,心心密契。
  那僧于是赞叹道:“师再来人也。大兴吾道,非师而谁?”
  说完便在雪地上书偈而别。
  从此以后,印肃禅师便屡有神迹,不可具计。
  曾有人问印肃禅师:“修何行业而得此异迹?”
  印肃禅师于是当空画一画,说道:“会么?”
  对曰:“不会。”
  印肃禅师便道:“止!止!不须说。”
  印肃禅师自题像赞云:
  “苍天!苍天!
   悟无生法,谈不说禅。
   开两片皮,括地谈天。
   如何是佛,十万八千。”
  印肃禅师示寂于南孝宗乾道五年(1169)七月。生前有语录四卷传世,其中的释谈章,被谱成了曲子,作为梵呗,流传于丛林,世称“普安呪”。
  印肃禅师临终有遗偈云:
  “乍雨乍晴宝象明,东西南北乱云横。
   失珠无限人遭劫,幻应权机汝为清。”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319.信庵唯禋禅师悟道因缘
  吉州青信庵唯禋(yin)禅师,教忠弥光禅师之法嗣,俗姓李,福州长乐人。唯禋禅师十一岁辞亲,离开福建,投旴(xu)江禅悦广禅师座下为童子。五年以后,始得出家落发。
  一日,广禅师以佛国惟白禅师五十三知识颂,传授给诸维那师。当时,唯禋禅师亦侍立在旁。当他听到止住林“有时要见十方佛,无事闲观一片心”这一句时,便当下会得宗要。广禅师很诧异,知道他根机大利,于是劝他回福建,往参佛心本才、东禅思岳、西禅鼎需等禅德。
  后来,唯禋禅师又前往龟山,投教忠晦庵弥光禅师座下参学。
  一天深夜,唯禋禅师起来方便。就在他黑暗中摸索净巾(专门洗手用的)的时候,他恍然大悟。第二天黎明,唯禋禅师一起床,便直趋方丈,向教忠禅师通报了自己的证悟,并说偈云:
  “业识茫茫,本无所据。
   昨日三更,回头一觑。
   一段灵光,本来独露。”
  教忠禅师一听,不觉解颜笑,遂予印可。
  于是,唯禋禅师又出福建,前往东林荐福,礼谒□庵道颜禅师。
  在□庵道颜禅师座下,唯禋禅师每次入室请益,皆应对敏捷,了无疑滞。为了勘验唯禋禅师,一日,□庵禅师厉声说道:“者(这)福州子,被人教坏了也!”
  □庵禅师的座一下大众无不惊骇。
  唯禋禅师听了,拂袖便走。
  后又前往梅阳,参礼大慧宗杲禅师。
  宗杲禅师一见他,便问:“如何是佛?”
  唯禋禅师道:“觌面相逢,更无别法。”
  宗杲禅师又问:“如何保任?”
  唯禋禅师道:“饥来吃饭,困来打眠。”
  后来,宗杲禅师恢复僧籍,复归径山,唯禋禅师亦随而从之。
  一日,宗杲禅师问:“许多人入室,几人道得着,几人道不着?”
  唯禋禅师道:“唯禋只管看。”
  宗杲禅师忽然伸出手问:“我手何似佛手?”
  唯禋禅师道:“天寒,且请和尚通袖(把手笼在袖子里)。”
  宗杲禅师一听,便打了他一竹篦,说道:“且道,是赏你?罚你?”
  唯禋禅师于是作颂十多则,以发挥佛祖机缘,呈宗杲禅师。
  其中有一首,是颂世尊初生时的,颂云:
  “撞出头来早自错,那堪开口更称尊。
   当时若解深藏舌,免得闲愁到子孙。”
  宗杲禅师一听,不觉击节称善。
  唯禋禅师后示寂于南宋光宗皇帝绍熙三年(1192)五月,有遗世偈云:
  “末后一句,觌面分付。
   拟议思量,世谛流布。”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320.净慈昙密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净慈混源昙密禅师,教忠晦庵弥光禅师之法嗣,俗姓卢,天台人。昙密禅师少时依资福道荣禅师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一度研习天台教义。后放弃义学,前往径山参礼大慧宗杲禅师。此外,他还礼谒过台州万年雪巢法一禅师和护国此庵景元禅师。后来,他又入福建,留住东禅、西禅二道场多时,却无所省发。
  不得已,昙密禅师又投泉州教忠晦庵弥光禅师座下。弥光禅师于是让他当悦众师。
  一日,弥光禅师为他举香严击竹悟道因缘,昙密禅师一听,终于豁然大悟。
  [香严击竹因缘——
  一日,智闲禅师正在芟除草木,不经意间,他抛起一块瓦砾,恰好打在竹子上,发了一声清脆的响声,他忽然大悟。于是他便急忙回到室内,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叹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破,何有今日之事?”并作颂曰:“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参见“香严智闲禅师悟道因缘”一节。]
  昙密禅师于是述偈呈弥光禅师。
  为了勘验昙密禅师,弥光禅师遂举“贤(玄)沙未彻语”,来诘问他。昙密禅师皆能应对无滞。
  [玄沙未彻语是这样的——福州灵云志勤禅师,初在沩山灵祐禅师座下,因见桃华而悟道,遂作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沩山禅师览偈后,遂勘其所悟。志勤禅师所答,皆一一符契宗旨。沩山禅师于是给予印可,并嘱咐道:“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后有一位僧人将此事告诉了玄沙师备禅师,玄沙禅师道:“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人皆疑此语。因为沩山禅师是一代宗师,他是不随便印可人的。他既印可志勤禅师,志勤禅师必定是开悟无疑。但是玄沙禅师却不肯。从此以后,玄沙禅师的这句话,便成为宗门大德用来勘验学人的一个重要话头。]
  弥光禅师于是赞叹道:“子方可见妙喜。”
  妙喜指大慧宗杲禅师,因为他曾经住在妙喜庵,故名。
  昙密禅师悟道后,即秉师命,前往梅阳,服勤大慧宗杲禅师四载。后住临安净慈接众。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321.净慈彦充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净慈肯堂彦充禅师,东林□庵道颜禅师之法嗣,俗姓盛,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境内)人。彦充禅师幼时依明空院义堪禅师出家。受具足戒后,彦充禅师即游方参学,先后礼谒过大愚宏智、正堂大圆等禅师。
  后来偶然听到一位行脚僧人传东林□庵道颜禅师的示众法语——“我此间别无玄妙,只有木札羹,铁钉板,任汝咬嚼。”彦充禅师一听,心中暗自高兴,于是便径往东林,礼谒□庵禅师,并向他陈述了自己的参学所得。
  □庵禅师听了,便道:“据汝见处,正坐在鉴觉中。”
  彦充禅师一听,心中忽然生起疑情来,而且这疑情越来越深厚,以至将他从前所得的种种知见一时扫荡净尽。
  一日,彦充禅师不经意间听到一位僧人举南泉法语——“时人见此一株花,如梦中相似”,便当下默然有省,欣喜道:“打草只要惊蛇。”
  第二天,彦充禅师便入室请益。
  □庵禅师问他:“那(哪)里是岩头密启其意处?”
  彦充禅师道:“今日捉败这老贼!”
  □庵禅师道:“达磨大师性命在汝手里。”
  彦充禅师正要开口拟对,忽然被□庵禅师拦胸就是一拳。
  彦充禅师终于豁然大悟,汗流浃背,并点头自言自语道:“临济道‘黄檗佛法无多子’,岂虚语邪?”
  于是作偈颂,呈□庵禅师:
  “为人须为彻,杀人须见血。
   德山与岩头,万里一条铁。”
  [为人须为彻,字面的意思是帮助人要帮助到底。宗师出世接人,贵在要让学人得正法眼藏,究竟开悟和解脱,决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拿佛法做人情。接引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让学人大死一回,而且要死透,若命根不断,有半点偷心,即不能脱离生死轮回。所以说,杀人须刀刀见血。德山和岩头这两位大德,之所以门下法将如云,就是因为他们在接引学人时,彻底绞杀了学人的一切偷心、有所得心和知缘解虑心。学人面对他们的机锋,如蚊子叮铁牛一般。那是真正的万里一条铁,无你下口处。]
  □庵禅师一听,遂点头认可。
  彦充禅师悟道后,住临安府净慈寺,开法化众。
  彦充禅师一日上堂举——
  雪峰示众云:“尽大地是个解脱门,因甚把手拽不入?”
  举完之后,彦充禅师便提倡道:“大小雪峰话作两橛,既尽大地是个解脱门,用拽作么?”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虽然如是,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尽大地都是解脱门,奈何众生画地为牢而不解脱!这就好比鱼儿生活在水中,却四处询问什么是水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322.智者真慈禅师悟道因缘
  婺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智者元庵真慈禅师,东林□庵道颜禅师之法嗣,俗姓李,潼川(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人。真慈禅师初依成都正法禅师出家,受具足戒后,一度游于讲肆,听习《圆觉经》。
  一日,讲师讲至“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毕竟无体,实同幻化”这一句经文时,真慈禅师忽然言下有省,遂作颂曰:
  “一颗明珠,在我这里。
   拨著动著,放光动地。”
  后来真慈禅师便将此偈呈给讲师。讲师一看,茫然无所知晓。
  于是真慈禅师便回到正法禅师那儿,将偈语呈给他看。
  正法禅师于是举狗子无佛性之公案,来诘问他。
  真慈禅师道:“虽百千万亿公案,不出此颂也。”
  正法禅师一听,以为真慈禅师狂妄不逊,于是大声叱责,将他赶出山门。
  真慈禅师于是出关南游。后投庐山圆通寺。当时江州东林□庵道颜禅师为本寺西堂(他寺退职之住持,客居于本寺者)。
  一日,□庵道颜禅师为众入室说法,举云门祖师接众之因缘——
  有僧问云门和尚:“拨尘见佛时如何?”云门和尚道:“佛亦是尘。”
  □庵禅师刚一举完,真慈禅师便应声大喝,并以手指胸道:“佛亦是尘。”
  接着,真慈禅师又作颂曰:
  “拨尘见佛,佛亦是尘。
   问了答了,直下翻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又颂尘尘三昧云:
  “钵里饭,桶里水,别宝昆仑坐潭底。
   一尘尘上走须弥,明眼波斯笑弹指。
   笑弹指,珊瑚枝上清风起。”
  □庵禅师一听,知道真慈禅师真正悟了,遂予印可。
  真慈禅师后出世于婺州金华接众。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323.徽州简上座信悟道因缘
  徽州简上座,东林□庵道颜禅师之法嗣。初参大慧宗杲禅师于径山。当时,□庵道颜禅师亦在宗杲禅师座下为首座和尚。
  一日,简上座入室参礼道颜禅师。
  道颜禅师问:“一二三四五六七,明眼衲僧数不出。你试数看。”
  简上座便大喝一声。
  道颜禅师道:“七六五四三二一,你又作么生?”
  简上座正要开口拟对,道颜禅师便将他打出室外,并说道:“你且莫乱道。”
  简上座终于言下有省,遂呈偈曰:
  “你且莫乱道,皮毛卓竖寒。
   只知梅子熟,不觉鼻头酸。”
  道颜禅师一听,遂予印可。
  简上座曾就赵州和尚狗子无佛性公案,作颂曰:
  “赵州老汉,浑无面目。
   言下乖宗,神号鬼哭。”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324.剑门安分庵主悟道因缘
  南剑州剑门(今四川剑阁)安分庵主,西禅懒庵鼎需禅师之法嗣。安分禅师少时与木庵安永禅师(住福州鼓山)一起肄业于安国院,后往依西禅懒庵鼎需禅师参学。
  在懒庵禅师座下,安分禅师虽参学既久,却未有深证,于是便辞别懒庵禅师,前往径山,参礼大慧宗杲禅师。
  一日,安分禅师行次于江干。就在他抬头观看宫阙的时候,只听得街司对街上的行人大声喝道:“侍郎来!”
  安分禅师被这突然的一喝,当下心行处灭,豁然大悟,遂作偈曰: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裂破,一声江上侍郎来。”
  于是他便放弃参礼径山的计划,又重新折回西禅寺。
  懒庵禅师知道安分禅师已经悟道,于是便出丈室迎接,并付以僧伽梨衣(表法之用)。
  此后,安分禅师便云游四方,行踪无定。后回四川,于剑门卓庵而居,一时化被岭表,学者归凑。
  安分禅师才思敏捷,生前曾作偈颂千余首,盛行于世。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325.天童咸杰禅师悟道因缘
  庆元府(治所在今浙江龙泉)天童密庵咸杰禅师,天童应庵昙华禅师之法嗣,俗姓郑,郑州人。其母生他的时候,曾梦见有一位庐山老僧入其家舍。咸杰禅师自幼出家,聪颖沉静。长大后,不惮辛苦,游方参学,遍历禅席。后来到衢州明果,投应庵昙华禅师座下。
  应庵禅师接人,一向以孤硬难入著称。咸杰禅师自从来到他的门下,每有所问,屡遭呵斥。
  一日,应庵禅师问:“如何是正法眼?”
  咸杰禅师脱口回答道:“破沙盆。”
  应庵禅师一听,遂点头称是。
  不久,咸杰禅师便辞师回福州省亲。应庵禅师遂作偈送之,偈曰:
  “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征诘洞无痕。
   虽未付钵袋,气宇吞乾坤。
   却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
   此行将省觐,切忌便跺跟。
   吾有末后句,待归要汝遵。”
  “跺跟”,即以脚跟蹬地,意思是停下来。切忌便跺跟,就是说切忌执著、住在上面,得少为足,更须放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咸杰禅师出世后,先住衢州乌巨,次迁祥符、蒋山、华藏、径山、灵隐等道场,晚年又移居太白。
  一日,咸杰禅师上堂,举了这样一则公案——
  金峰和尚示众云:“老僧二十年前,有老婆心。二十年后,无老婆心。”时有僧问:“如何是和尚二十年前有老婆心?”峰云:“问凡答凡,问圣答圣。”曰:“如何是二十年后无老婆心?”峰云:“问凡不答凡,问圣不答圣。”
  举完之后,咸杰禅师便提唱道:“乌巨(咸杰禅师自指)当时若见,但冷笑两声。这老汉忽若瞥地(刹那有省),自然不堕圣凡窠臼。”
  咸杰禅师另有一则上堂法语云:“尽乾坤大地,唤作一句子,但枷带锁;不唤作一句子,业识茫茫。两头俱透脱,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达磨一宗,扫土而尽。所以云门大师道,尽乾坤大地,无纤毫过患,犹是转句;不见一法,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全提底时节。大小云门,剑去久矣,方乃刻舟。”
  咸杰禅师的最后这则法语,虽然无临济、德山棒喝之威猛,却有四山相逼之妙用。请问,在这密不透风处,如何脱得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07:43 , Processed in 0.190692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