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应如是

[事迹传记] 480位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375.海云印简禅师悟道因缘
  北京庆寿海云印简禅师,大庆寿中和璋禅师之法嗣,俗姓宋,山西岚谷宁远人,生于金国和壬戌年(即南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
  印简单禅师生而有神悟,七岁时,他的父亲教他诵读《孝经》开宗明义章,印简禅师突然问道:“开者何宗,明者何主?”他的父亲一听,非常惊诧,心里明白他决不是尘世中人,于是便带他去拜见传戒颜禅师。
  传戒颜禅师观其根性,便教给他石头和尚的《草庵歌》。
  [《草庵歌》的具体内容是——
  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
  成进初见茆草新,破后还将茆草盖。
  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
  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
  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
  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
  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
  不居南北与东西,基址坚牢以为最。
  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
  衲被蒙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
  住此庵,休作解,谁夸铺席图人买。  
  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
  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
  百年抛弃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
  千种言,万般解,只要教君长不昧。
  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这皮袋。]
  当教至“坏与不坏主元在”这一句时,印简禅师便问颜禅师:“主在什么处?”
  颜禅师道:“什么主?”
  印简禅师道:“离坏与不坏者。”
  颜禅师道:“此正是客也。”
  印简禅师道:“主聻(呢)?”
  颜禅师沉吟良久,没有吭声。
  不久,印简禅师便从中观沼禅师受业,八岁落发,十一岁受具足戒。
  一日,印简禅师陪侍沼禅师经行。
  沼禅师问:“法灯禅师(即清凉泰钦禅师)道,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谁力。汝作么生?”
  印简禅师于是拉着沼禅师的手,用力一拽。
  沼禅师道:“者(这)野狐精!”
  印简禅师便“诺诺”。
  沼禅师于是喝道:“更须别参始得!”
  印简禅师便回寮中,用功参究。
  一日,印简禅师又入室外请益,几次下转语,皆不契旨。
  沼禅师于是开示他道:“汝所欲,文字语言耳!向去(从今以后)皆止之,唯身心若槁木死灰,今时及尽,用功纯熟,悟解真实,大死一场,休有余气。到那时节,瞥然自肯,方与吾相见。”
  印简禅师于是依教,开始习定。
  印简禅师十八岁时,元太祖成吉思汗率军攻陷了宁远城和岚城。一时,寺院四众害怕元军屠城,都纷纷逃散。唯有印简禅师独自留下,执侍沼禅师。
  沼禅师道:“吾迫桑榆(我已经是垂暮之人),汝方富有春秋,今此玉石俱焚,奚益?子可以去矣!”
  印简禅师不忍,哭泣道“因果无差,生死有命,安可离师而求脱免乎?纵或得脱,亦非人子之心也。”
  沼禅师知道他求道之心诚忍,便告诉他说:“了向去朔漠,有大因缘。吾与子俱北渡矣。”
  第二天,守城金兵投降,元军入城,大肆屠戮。
  元元史天泽见印简禅师气宇非凡,心无惧意,便问:“尔是何人?”
  印简禅师道:“我沙门也。”
  史天泽又问:“食肉否?”
  印简禅师道:“何肉?”
  史天泽道:“人肉。”
  印简禅师道:“人非兽也,虎豹尚不相食,况人乎?”
  史天泽道:“今日兵及之下,尔亦能不伤乎?”
  [今日大兵所及,你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受伤害吗?史天泽故意要挟印简禅师,看他是否害怕。]
  印简禅师道:“必仗其外护者。”
  史天泽一听,非常高兴。
  这时,另一位元将李七哥也凑上前,问印简禅师:“尔既为僧,禅耶?教耶?”
  印简禅师道:“禅教乃僧之羽翼也,如国之用人,必须文武兼济。”
  李七哥道:“然则必也从何而住?”
  印简禅师道:“二俱不住。”
  李七哥道:“尔何人也?”
  印简禅师道:“佛师。”说完又补充道:“吾亲教中观(指沼禅师)亦在于此。”
  史天泽、李七哥二位将领,见印简禅师年龄虽小,心里却无所畏惧,应对非凡,于是便相邀前往见印简禅师的师父中观沼禅师。
  沼禅师诲语谆谆,令二将非常欢喜。二将赞叹道:“果然有是父有是子也!”于是二将礼沼禅师为师,并与印简师结为金石之交。
  沼、简师徒二人后得到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恩重,并奉诏住持兴安香泉院。太祖后来又赐沼禅师“中观慈云正觉大禅师”之号、印简禅师“寂照英悟大师”之号,并以官给奉养。
  沼禅师和印简禅师后北渡朔漠,来到赤城。当时印简禅师才十九岁。同年,沼禅师圆寂。临终前,沼禅师作偈赠给印简禅师,偈云:
  “七十三年如掣电,临行为君通一线。
   泥牛飞过海东来,天上人间寻不见。”
  沼禅师作完偈,便无疾而终。
  荼毗后,印简禅师收好师父沼禅师的顶骨舍利,并化缘建塔供养。塔修好之后,印简禅师又乞食守塔,以尽师徒之谊。
  在守塔的时候,一天晚上,印简禅师忽然听见空中有人喊他的名字,他当即瞥然有省,于是便迁入三峰道院,接着空中的那个声间又告诉他说:“大事将成,毋滞于此。”
  于是第二天黎明,印简禅师便策杖南行,前往燕京。途中经过松铺的时候,忽然天下大雨。印简禅师便缩在一处悬崖底下避雨。
  就在他用石头击火的时候(古人没有火柴,用燧石敲击取火),印简禅师豁然大悟。他用手摸着自己的面门,欣喜地说道:“今日始知眉横鼻直。信道(真正确信)天下老和尚不寐语!”
  到了燕京之后,印简禅师便前往大庆寿寺参礼中和璋禅师。璋禅师是容庵海禅师之法嗣,五祖法演禅师的第六世孙。此前的一天晚上,璋禅师曾梦见一异僧,策杖而来,径趋丈室踞坐。第二天,璋禅师便通知知客师道:“今日但有僧过,当令来见老僧。”到了傍晚,印简禅师果然来到大庆寿寺。
  璋禅师一见印简禅师,便笑道:“此夜来所梦者。”
  印简禅师便问:“某甲不来而来,作么生相见?”
  璋禅师道:“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莫打野榸(zhai,枯木根)!”
  印简禅师道:“某甲因击火迸散,乃知眉横鼻直。”
  璋禅师道:“吾此处别(我这里与你所见不一样)。”
  印简禅师道:“如何表信?”
  璋禅师道:“牙是一口骨,耳是两片皮。”
  印简禅师道:“将谓别有!”
  璋禅师道:“错!”
  印简禅师大喝一声:“草贼大败!”
  璋禅师于是起身便走。
  第二天,璋禅师又举:“临济两堂首座齐下喝,僧问:‘还有宾主也无?’济曰:‘宾主历然。’汝作么生会?”
  印简禅师道:“打破秦时境,磨尖上古锥。龙飞霄汉外,何劳更下槌!”
  璋禅师道:“途路之乐,终未到家。”
  印简禅师又道:“精灵千载野狐魅,看破如今不值钱。”
  璋禅师道:“如是如是。”
  印简禅师便佛袖而出。
  璋禅师后令印简禅师充当书记,不久,又为之印可,付以法衣。
  璋禅师道:“汝今已到大安乐地,宜善护持。吾有如来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密付于汝,毋令湮没。”遂作偈云:
  “天地同根无异殊,家山何处不逢渠。
   吾今付与空王印,万法光辉总一如。”
  印简禅师悟道后,曾应王臣之请,两度奉诏住大庆寿寺。元世祖忽必烈曾向印简禅师请问过佛法,并从之受菩萨戒。此后诸帝,对印简禅师亦皆礼遇甚厚。
  在此期间,印简禅师利用自己的道望和地位,做了许多保护佛教、维护汉文化的善举。比如他曾经劝忽必烈“宜求天下大贤硕儒,问以古今治乱兴亡之事”。当忽必烈问到受了菩萨戒之后如何修行时,印简禅师开示道:“信心难生,善根难发。今已发生,务须护持,专一不忘。不见三宝有过,恒念百姓不安。善抚绥,明赏罚。执政无私,任贤纳谏。一切时中常行方便。皆佛法也。”
  印简禅师圆寂于宪宗七年(1257),春秋五十七岁,谥圆明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376.玉山师体禅师悟道因缘
  太原玉山师体禅师,磁州(今河北磁县)大明僧宝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一度游方,后投大明僧宝禅师座下,为侍者。
  一日,师体禅师偶然来到出生台(丛林中,专为鸟雀施饭食之处),见有鸟雀在那儿觅食,于是将手伸过去,把手中的食物施舍给它们。可是,那些鸟雀见有一只手伸过来,都纷纷飞走了。
  这时,大明宝禅师在师体禅师的背上打了一掌。
  师体禅师一惊,猛回头。
  大明宝禅师问道:“还是雀子孤负(同“辜负”)你,你孤负我?”
  师体禅师一时茫然不知所措。
  大明宝禅师道:“自可怜生,却乃互相孤负去!”
  师体禅师一听,豁然有省。于是继续留在大明宝禅师座下,执侍十载。
  在这十年间,师体禅师默然用功,丝毫不显山露水,也不见他入室请益。
  后来有一天早晨,师体禅师突然告诉大众,他要撤单离开此道场。大众都颇为惊诧、疑惑。
  于是有僧人问大明宝禅师:“侍者何往?”
  大明宝禅师道:“诸方来,诸方去,何介意哉!”
  那僧又问:“参学何似?”
  大明宝禅师道:“道有参学,裁他头角。道无参学,减他威光。”
  这时大众才明白,师体禅师原来已经得到了大明宝禅师的印记。
  师体禅师悟道后,并没有急于出世弘法,而是长时间隐居在太原西山。末后才应地方长官的邀请,住持玉山,创建禅席。
  师体禅师曾经发明曹洞宗旨云:
  “既有尊贵之位,须明尊贵底人。须知尊贵底人,不处尊贵之位,方明尊贵不落阶级。”
  玉山师体禅师另有偏正五位颂行世。此不复录。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377.虚明教亨禅师悟道因缘
  燕京庆寿虚明教亨禅师,郑州普照宝禅师之法嗣,俗姓王,济州(今山东济宁)任城人。教亨禅师出生前,汴京慈济寺有一位僧人,名福安,曾来教亨的家任城,山居隐修有年,后于芒山村头倚树而化。教亨禅师的母亲生他时,曾梦见此僧求宿。醒后,教亨禅师便出生。此事传开后,原来与福安禅师同住一室的道友,特地前来看望。那位道友见了教亨禅师便问:“安公无恙?”教亨禅师看着那位道友,熟视良久,然后伸指而笑。
  教亨禅师七岁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之后,开始游方参学。后听说郑州普照宝禅师法席兴盛,于是前往投其座下,朝夕请益。教亨禅师虽用功精勤,参学有年,却无所入。
  一天,教亨禅师与另外一位僧人,一同前往睢阳办事。途中寄宿于赵渡,然后骑马前行。在马上,“得得”的马蹄声,使教亨禅师想起“古德闻击板之声而省”的因缘,疑情顿起。于是他一边骑马,一边情不自禁地参究着这个公案,不知不觉便到了黄河渡口。教亨禅师如此专注,竟忘了下马。
  同行的僧人提醒他说:“师兄,此河津也!”
  就在这个时候,教亨禅师豁然大悟。
  于是他连忙翻身下马,悲喜交集,涕泣滂沱,向师父普照宝禅师所原方向礼拜。
  办事完毕,教亨禅师回到寺院,首先向普照宝禅师通报了自己途中所悟。
  普照禅师听了他的汇报,便道:“如僵卧人似欲转动。”
  接着,普照宝禅师便举“日面佛,月面佛”之公案来勘验教亨禅师。
  [日面佛月面佛公案,参见本书“马祖道一禅师悟道因缘”章。马祖道一禅师于贞元四年正月中,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言讫而回。既而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马祖道:“日面佛,月面佛。”二月一日沐浴,跏趺人灭。]
  教亨禅师一听,便笑道:“儿时已见得也。”
  普照宝禅师道:“我只教人参诸方掉下底禅。但再参去!”
  不得已,教亨禅师只好遵命,下参堂继续用功。
  一日,教亨禅师正在打坐,忽然板声响起。教亨禅师终于豁然亲证宗门的旨,遂作颂呈普照宝禅师,颂云:
  “日面月面,星流电转。
   若更迟疑,面门著箭。咄!”
  普照宝禅师遂予印可道:“吾瞒汝不得也!”
  教亨禅师悟道后,先后住持过五个道场,还一度回到济州普照寺驻锡。其丈室后面的山上,丛树蓊郁,其中有一棵树,有一丈多高,群鸦依次于上面筑巢,上下一共有十二层,状如浮屠。见者皆祝贺教亨禅师道:“和尚佛法将大振矣!”
  后不久,果然朝中来旨,宣教亨禅师前往燕京,住持庆寿寺。一时,门庭兴盛,北方衲子争相请益。
  教亨禅师后圆寂于大金宣宗兴定三年(1219)。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378.高峰原妙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天目高峰原妙禅师,袁州仰山雪岩祖钦禅师之法嗣,俗姓徐,苏州吴江人。其母生他之前,曾梦见一僧人乘舟前来投宿,因而生师。原妙禅师刚离开襁褓,就喜欢结跏趺坐,每遇见僧人入门化缘,便爱恋不舍,想跟对方走。
  原妙禅师十五岁从嘉禾密印寺出家,十六岁落发,十七岁受具足戒,十八岁学习天台教法,二十岁投净慈寺,立三年之死限,学习参禅。二十二岁依断桥妙伦禅师请益。妙伦禅师是径山无准师范禅师之法嗣。在妙伦禅师座下,原妙禅师谨遵师教,一心参究“生从何来死向何去”之话头,以至于胁不至席,口体俱忘。但是,却未有发明。
  当时,雪岩祖钦禅师住在北涧塔。原妙禅师于是怀香(即袖中笼香,以示求法之诚)前往礼谒。刚问讯完毕,祖钦禅师便拈拄杖将原妙禅师打出丈室,然后闭门不出。如此者再三,原妙禅师终于得以入室请益。祖钦禅师于是教他看“无”字公案。
  从此以后,原妙禅师便精勤参究“无”字公案,无有虚日。后来,每次入室请益,祖钦禅师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来?”原妙禅师刚要开口,祖钦禅师便一拄杖打过来。如是情形,发生过好多次。
  后来,祖钦禅师赴处州南明传法,原妙禅师便上双径坐夏。在参堂里,原妙禅师刚用了半个月的功夫,一天晚上,梦中偶然忆起断桥妙伦禅师室中所举:“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之话头,忽然疑情大发。在这种疑情的推动下,原妙禅师精进参究了三昼夜,目不交睫。后逢少林忌时,原妙禅师忽然招头看见五祖和尚的真赞(画像题赞),“百年三万六千朝,反复元(原)来是这汉” ,蓦然打破“拖死尸的是谁”这一疑情。当时,原妙禅师才二十五岁。
  坐夏结束后,原妙禅师便前往南明,拜见祖钦禅师。祖钦禅师一见他,便问:“阿谁与你拖个死尸到者(这)里?”
  原妙禅师于是大喝一声。
  祖钦禅师便拈拄杖要打。
  原妙禅师遂接住拄杖云:“今日打某甲不得。”
  祖钦禅师便问:“为甚打不得?”
  原妙禅师一听,便拂袖而出。
  第二天,祖钦禅师见了原妙禅师,便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原妙禅师道:“狗舔热油铛。”
  祖钦禅师道:“你那里学者(这)虚头来?”
  原妙禅师道:“正要和尚疑著。”
  祖钦禅师于是便走开。
  从此以后,原妙禅师机锋竞辩,不让于师。
  第二年,原妙禅师前往江心度夏。其间,他礼谒了雪窦希叟绍昙禅师。
  绍昙禅师问:“那(哪)里来?”
  原妙禅师没有正面答话,却拖出蒲团。
  绍昙禅师又问:“狗子无佛性,上座作么生?”
  原妙禅师道:“拖出大家看。”
  绍昙禅师于是站起来,亲自送他回堂中歇息。
  祖钦禅师后来移住道场和天宁,原妙禅师亦皆随而前往,殷勤执侍。
  一日,祖钦禅师问原妙禅师:“日间浩浩(纷纷扰扰)时还作得主么?”
  原妙禅师道:“作得主。”
  祖钦禅师又问:“睡梦中作得主么?”
  原妙禅师道:“作得主。”
  祖钦禅师再问:“正睡著时,无梦无想,无见无闻,主在甚么处?”
  原妙禅师便默然无语。
  祖钦禅师于是嘱咐道:“从今日去,也不要你学佛学法,也不要你穷古穷今,但只饥来吃饭,困来打眠。才眠觉来,却抖擞精神,我者一觉,主人公毕竟在甚么处安身立命?”
  原妙禅师于是谨遵师旨,奋志入临安龙须隐修。他暗自发誓道:“拌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者(这)一著子明白!”
  就这样,原妙禅师默默地修行了五载。
  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同室道友睡着了,将枕头推到地上,“咚”的一声,原妙禅师终于豁然大彻。
  他欣喜地自言自语道:“如往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元(原)来只是旧时人,不改旧时行履处。”
  原妙禅师悟道后,便留在龙须住山。在这九年期间,其生活极为艰苦。“缚柴为翕,风穿日炙,冬夏一衲,不扇不炉,日捣松和糜,延息而已”。
  南宋咸淳十年(1274),原妙禅师迁浙江武康双髻山,开法接众,一时学徒云集。景炎元年(1276),元军南下,为避兵乱,衲子四散,唯原妙禅师独掩关危坐自若。兵乱之后,信众又纷至沓来,原妙禅师每天都应接不暇。不久,原妙禅师便遁于西天目师子岩隐修。此地壁立千仞,崖石林立。原妙禅师于中经营了一座洞室,进退丈余许,名曰“死关”。他将侍者打发走了,以破瓮为铛,日中一食。要进入他隐修的洞室,必须借助梯子。所以一般人是找不到他的,即便是他的弟子也难得见他一面。
  在洞室中,原妙禅师曾设“六则垂问”,以验学人——
  “一曰大彻底人,本脱生死,因甚命根不断?二曰佛祖公案,只是一个道理,因甚有明有不明?三曰大修行人,当遵佛行,因甚不守毗尼?四曰杲日当空,无所不照,因甚被片云遮却?五曰人人有个影子,寸步不离,因甚踏不着?六曰尽大地是火坑,得何三昧,不被烧却?”
  凡此六问,来参者倘若下语不契,原妙禅师即闭关不出。因此,自非通关具眼者,莫不望崖而退。
  后来,原妙禅师的弟子发动信众,就在他隐居地附近,创建了师子禅院,请他出来开堂说法。当时恰好祖钦禅师迁住仰山,给原妙禅师寄来了表示得法之信物——竹篦和拂子。这样,原妙禅师才肯出来拈香说法。
  曾有上堂法语云:“尽十方世界是个钵盂。汝等诸人,吃粥吃饭也在里许,屙屎放尿也在里许,行住坐卧,乃至一动一静,总在里许。若也识得,达磨大师,只与你做得个洗脚奴子。若也不识,二时粥饭,将甚么吃?参!”
  关于如何参禅,原妙禅师曾作一段较为精彩的开示——
  “此事只要当人的(确实)有切心,才有切心,真疑便起。疑来疑去,不疑自疑,从朝至暮,粘头缀尾,打成一片,撼亦不动,趁亦不去,昭昭灵灵,常现在前。此便是得力时也。更须确其正念,慎无二心。至于行不知行,寒热饥渴,悉皆不知,此境界现前,即是到家消息。也巴得构,也撮得着,只待时刻而已。却不得见恁么说,起一念精进心求之,又不得将心待之,又不得纵之弃之。但自坚凝正念,以悟为则。当此之时,有八万四千魔军,在汝六根门头侍候,一切奇异善恶等事,随汝心现。汝若瞥起毫厘着心,便堕他圈缋(hui),被他作主,受他指挥,口说魔话,身行魔事。般若正因,从兹永绝;菩提种子,不复生芽。但莫起心,如个守尸鬼子,守来守去,疑团子欻(xu)然(忽然)爆地一声,管取惊天动地。”
  原妙禅师很久以来就得了胃病,晚年尤甚。大元成宗元贞乙未年(1295)十二月三十日早晨,原妙禅师升座辞众云:“西峰三十年,妄谈般若,罪犯弥天,末后有一句子,不敢累及诸人,自领去也。众中还有知落处者么?”说到这里,便沉默良久,接着又说道:“毫厘有差,天地悬隔。”。
  半上午的时候,原妙禅师突然说偈云:
  “来不入死关,去不出死关,  
   铁蛇钻入海,撞倒须弥山。”
  说完,便泊然而逝。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379.铁牛持定禅师悟道因缘
  衡州(治所在今湖南衡阳)灵云铁牛持定禅师,袁州仰山祖钦禅师之法嗣,俗姓王,太和磻溪人。持定禅师自幼生活清苦,性情刚烈耿直,有出世志。三十岁时依西峰肯庵禅师落发。后听说有宗门别传之旨,于是往投雪岩祖钦禅师座下参学。持定禅师开始住在槽厂(舂米的地方)里,从事舂米等苦力活儿。
  一日,祖钦禅师示众云:“兄弟家做功夫,若也七昼夜,一念无间,无个入处,斫取老僧头做舀屎杓!“
  持定禅师听了,默然领受,回槽厂后,便发奋用功,曾无懈怠。
  后患痢疾,持定禅师便断绝一切饮食汤药,终日单提正念,目不交睫。这样坚持了七天七夜。就在第七天半夜的时候,持定禅师忽然觉得山河大地遍界如雪,自己的身体变得异常高大,连天地都无法周载。就在这个时候,寺院巡夜的板声响起,持定禅师一听,豁然大悟,遍体流汗。他的痢疾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
  第二天早晨,持定禅师便来到丈室,向祖钦禅师通报了自己夜间所悟。祖钦禅师于是反复诘问,持定禅师皆能一一应对。祖钦禅师于是正式给他授戒。
  后来有一天,祖钦禅师上堂说法,举“亡僧死了烧了,向甚么处去”,诘问大众。大众皆默不作声。
  于是祖钦禅师自答云:“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持定禅师言下疑情荡尽,遂从大众中走出,作礼道:“适来和尚举扬般若,惊得法堂前石狮子笑舞不已!”
  祖钦禅师道:“试道看!”
  持定禅师便以偈答曰:
  “劫外春回万物枯,山河大地一尘无。
   法身超出如何举,笑倒西天碧眼胡。”
  祖钦禅师一听,便敲桌子道:“山河大地一尘无,者(这)个是什么?”
  持定禅师于是作掀翻桌子的姿势。
  祖钦禅师笑道:“一彩两赛。”
  一天,祖钦禅师正在巡视寮房,持定禅师见祖钦禅师来了,便以楮(chu)被裹身而卧。祖钦禅师便将他叫到丈室,厉声呵斥道:“我巡堂,你打睡,若道得,即放过,道不得,趁(赶)下山!”
  持定禅师于是随口答道:
  “铁牛无力懒耕田,带索和犁就雪眠。
   大地白银都盖覆,德山无处下金鞭。”
  祖钦禅师一听,便赞叹道:“好个铁牛也!”
  持定禅师从此便以“铁牛”为号。同参道友们对他无不推重。
  大元成宗大德壬寅年(1302),持定禅师将示寂。侍者请求他留下辞世偈,持定禅师却回答道:“吾别久矣(我已经离世很久了)!”
  说完,便恬然而逝。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380.东屿德海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灵隐东屿德海禅师,净慈石林行鞏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台州临海人。德海禅师十四岁出家,后投承天石林行鞏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德海禅师入室参礼行鞏禅师。
  行鞏禅师问:“如何是你自己?”
  德海禅师正要开口,行鞏禅师便一把将他推出丈室。
  德海禅师心中忽然对这个问题生起大的疑情。
  在这种疑情的推动下,德海禅师更加精进地参究,乃至夜不展被。
  过了一段时间,德海禅师又入室请益。
  行鞏禅师便问:“尽大地是金刚正体,何处著上座?”
  德海禅师正要拟对,行鞏禅师便一拄杖打过来。
  德海禅师终于恍然有省。
  行鞏禅师后来移住净慈,德海禅师亦随师前往,奉命入住侍者寮。
  一日,行鞏禅师室中举“忠国师三唤侍者”之公案,诘问德海禅师——
  南阳慧忠国师一日唤侍者,侍者应诺。慧忠禅师如是三唤,侍者三应。慧忠国师道:“将谓吾孤负(辜负)汝,却是汝孤负吾。”
  德海禅师道:“不是失却猫儿,定是失却狗子。”
  德海禅师又问:“是孤负,是不孤负?”
  德海禅师道:“瞒人自瞒。”
  行鞏禅师一听,举起竹篦就打,说道:“亢(庇护、光耀)吾宗者,海子也!”
  德海禅师悟道后,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开法于天台寒岩,不久迁姑苏寒山、昆山东禅等道场。延祐二年(1315),德海禅师又奉诏住持净慈寺,末后又移住灵隐。后于泰定四年(1327)圆寂。生前著有《六会语录》行世。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381.觉源慧昙禅师悟道因缘
  金陵天界觉源慧昙禅师,金陵龙翔笑隐大欣禅师之法嗣,俗姓杨,天台人。慧昙禅师十六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即前往中竺,投笑隐大欣禅师座下参学。
  初礼笑隐禅师,慧昙禅师便备陈求道之恳切。
  笑隐禅师呵斥道:“从门入者,即非家珍。道在自己,奚向人求?”
  慧昙禅师退出之后,恍然有所省悟,于是发誓今生决意要探明宗门中事。
  一日,笑隐禅师升座说法,举百丈野狐禅之公案——
  百丈怀海禅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百丈禅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义不详)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律送。”百丈禅师于是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盘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
  慧昙禅师刚一听完此公案,便豁然大悟,欣喜道:“佛法落吾手矣!只为分明极,翻令所得迟!”
  笑隐禅师便问道:“汝见何道理?”
  慧昙禅师伸出双手,说道:“不值半分钱。”
  笑隐禅师于是点头称是。
  后来有一天,慧昙禅师入室请益。
  刚入门,笑隐禅师便问:“何处来?”
  慧昙禅师道:“游山来。”
  笑隐禅师又问:“笠子下拶破洛浦,遍参底作么生?”
  慧昙禅师道:“未入门时呈似和尚了也。”
  笑隐禅师道:“即今因甚不拈出?”
  慧昙禅师正要开口应答,笑隐禅师便大喝一声。
  慧昙禅师终于大彻,从此心中脱然无碍。
  为了进一步勘验他,一日,笑隐禅师见到慧昙禅师,便伸出双手,说道:“八字打开了也,因甚不肯承当?”
  慧昙禅师道:“休来钝置!”
  [钝置,愚弄,使显得不灵利、不聪明。]
  笑隐禅师道:“近前来,为汝说。”
  慧昙禅师却掩着耳朵,径直走了出去。
  慧昙禅师悟道后,曾奉诏进京,参加在太平兴国寺举办的大型超荐法会,被推为首座,后又奉命升座说法。慧昙禅师的讲法,穷理尽性,深入浅出,观众听了,皆惊叹不已。皇帝非常高兴,想让他还俗当官,但是被他婉言谢绝了。
  慧昙后于凤阳槎峰开法接众。
  大明洪武元年,慧昙禅师奉诏住持大天界寺,并得赐“演梵善世利国崇教大禅师”的称号。
  在帮助大明王朝和平收复西域各国的过程中,慧昙禅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洪武三年(1370)开始,慧昙禅师奉诏出使西域各国。他一路上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不惮辛苦,利用佛教,游说各国,使他们归服明朝,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洪武四年(1371 )九月,慧昙禅师因病圆寂于西域的合剌国。他的舍利被隆重地安葬在合剌国释尊舍利塔中。洪武九年,与慧昙禅师一起出使西域的同伴回到大明帝都金陵。当得知慧昙禅师为国鞠躬尽瘁,客死他乡的时候,皇上嗟悼不已,后令人将慧昙禅师生前用过的衣钵,建塔安放在金陵雨花台之左侧。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382.孤峰明德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净慈孤峰明德禅师,明州雪窦汝霖禅师之法嗣,俗姓朱,明州昌国人。明德禅师的父亲朱有成,与普陀山的僧人玠禅师相好。玠禅师生前因闻鸡鸣而悟道,后出世说法,必鼓翅作鸡鸣。玠禅师圆寂后,一日,明德禅师的母亲梦见玠禅师前来投宿,遂觉而有孕,怀胎十月,始生明德禅师。明德禅师自幼持重,不好嬉戏,唯好跏趺坐,慨然有出世之志。
  明德禅师十七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即孤锡游方。初投天童竺西坦禅师座下参学,因闻坦禅师的上堂法语,恍然有所省悟。
  后又投净慈晦机佛智元熙禅师座下。
  初礼净慈,晦机禅师便问:“什么物,恁么来?”
  [祖师大德接引学人时,经常这样问。这个问题不是世间的普通问候语,端的在直指心性。若能于问话的当际,一念回光返照,即能亲证自己本来面目。]
  明德禅师道:“胡张三,黑李四。”
  晦机禅师于是拈起拄杖。
  明德禅师一见,便拂袖而出。
  明德禅师虽然得到了竺西坦和晦机元熙二位禅师的印可,但是,他深知自己脚跟仍未点地,终不敢自肯。于是他更加发奋自励,誓以必证为期。
  不久,明德禅师来到双林,礼谒明极俊禅师。俊禅师一见他,知是法器,因此非常器重他,让他管理藏经阁。
  后来,俊禅师应日本方面邀请,前往日本弘法。在送俊禅师上船的时候,明德禅师偶然遇见了竺田汝霖禅师。汝霖禅师一见明德禅师气度不凡,便邀请他到明州雪窦寺,在他的座下任首座和尚。
  一日,汝霖禅师上堂说法,举隐山禅师“泥牛入海”之公案——
  潭州龙山和尚,又称隐山和尚……一日,洞山禅师与密师伯行脚,偶然经过龙山脚下,见溪水中漂来一片菜叶,洞山禅师道:“深山无人,因何有菜随流,莫有道人居否?”于是便一起拨草溪行,走了六七里,忽然看见一位老和尚(他就是龙山和尚),形羸貌异,便放下行李问讯。龙山和尚道:“此山无路,阇黎从何处来?”洞山禅师道:“无路且置,和尚从何而入?”龙山和尚道:“我不从云水来。”洞山禅师道:“和尚住此山多少时邪?”龙山和尚道:“春秋不涉。”洞山禅师便问:“和尚先住,此山先住?”龙山和尚道:“不知。”洞山禅师又问:“为甚么不知?”龙山和尚道:“我不从人天来。”洞山禅师道:“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龙山和尚道:“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于今绝消息。”洞山禅师一听,始具威仪礼拜。……洞山禅师走后,龙山和尚于是述偈曰:“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说完,便放火将庵烧掉了,然后搬进深山里,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后人皆称他为隐山和尚。
  在举完这则公案的时候,汝霖禅师声音洪亮,如雷贯耳。
  明德禅师听完此公案,不觉群疑顿消,豁然大悟,遂呈偈给汝霖禅师。汝霖禅师览其偈,赞叹道:“人天眼目,俨然犹在!”
  明德禅师后出世住松江之东禅,不久又移住集庆之保宁,末后又住杭州之净慈。明德禅师所到之处,曲尽善巧,诲人不倦,深为丛林大众所敬爱,士大夫们亦乐与交游。
  明德禅师临终前,曾教诲他的弟子们说:
  “汝等一真圆性,与如来等。世相起灭,无异石火电光。昼夜勤行,毋生退转。吾没后,当遵佛制,依法茶毗,勿令衣麻而哭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383.铁关法枢禅师悟道因缘
  福州天宝铁关法枢禅师, 石门元翁信禅师之法嗣,俗姓林,温州平阳人。法枢禅师少时即出家,后听说元翁信禅师于秀州石门开法接众,于是前往参叩。
  初礼石门,元翁信禅师便教他看南泉普愿禅师“三不是”之话头——
  南泉普愿禅师有时道:“江西马祖说‘即心即佛’,王老师不恁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恁么道
,还有过么?”时赵州和尚便出来礼拜。后有一僧人跟着赵州和尚,问:“上座礼拜便出,意作么生?”赵州和尚道:“汝却问取和尚”。那僧于是又问南泉禅师:“适来谂(赵州和尚法名从谂)上座意作么生?”南泉禅师道:“他却领得老僧意旨。”
  于是法枢禅师便谨遵师教,专心参究此公案。三年后的某一天,法枢禅师忽然有省,遂作偈云:
  “不是心佛物,拶出虚空骨。
   金毛师子儿,岂恋野狐窟。”
  说完,便直趋丈室。
  元翁禅师一见他,便问:“作甚么?”
  法枢禅师道:“南泉被我捉败了也!”
  元翁禅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
  法枢禅师道:“牙齿一具骨,耳朵两片皮。”
  元翁禅师道:“不是!不是!别道将来(再下一转语)。”
  法枢禅师道:“莺啼燕语,鹊噪鸦鸣。”
  元翁禅师道:“错!”
  法枢禅师亦道:“错!”
  元翁禅师便问:“南泉即今在什么处?”
  法枢禅师便大喝一声。
  元翁禅师进一步追问:“离却者(这)一喝,南泉毕竟在什么处?”
  法枢禅师便拂袖而出。
  法枢禅师离开石门后,即前往仰山,礼谒虚谷希陵禅师,因缘不契,又前往饶州荐福,参礼海印禅师。
  刚进入丈室,海印禅师便问:“谁?”
  法枢禅师道:“暂到相看(刚来挂搭的,特来看望和尚)。”
  海印禅师道“什么处来?”
  法枢禅师道:“江西。”
  海印禅师道:“江西近日有甚么事?”
  法枢禅师道:“集云峰下藤条,被人拗折了也。”
  海印禅师道:“莫乱统(胡说、胡来、乱来)。”
  法枢禅师道:“不是乱统,怎得到者(这)里?”
  海印禅师道:“且道这里事作么生?”
  [宗门下,经常用“这里”、“这里事”、“这个”等,指称自性、本来面目、实相。]
  法枢禅师于是叉手走上前,说道:“即日恭惟堂头和尚,尊候起居万福。”
  海印禅师并不放过,仍旧步步进逼道:“不涉泥水一句,作么生?”
  法枢禅师大喝一声,说道:“风从虎,云从龙。”
  海印禅师道:“一喝不作一喝用时如何?”
  法枢禅师道:“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海印禅师道:“错。”
  法枢禅师道:“错。”
  于是海印禅师便唤侍者点茶来。
  法枢禅师道:“不受供养。”
  海印禅师道:“不受者(这)供养,受那(哪)个供养?”
  法枢禅师道:“谢和尚供养。”
  海印禅师便问:“曾见甚么人来?”
  法枢禅师道:“不曾见人。”
  海印禅师道:“既不曾见人,那(哪)里得者(这)个消息来?”
  法枢禅师道:“若见人,即无者(这)个消息。”
  海印禅师知道法枢禅师已悟,遂留他在自己的座下,充当净头(负责厕所卫生)。海印禅师曾当众赞叹法枢禅师道:“永嘉枢侍者,是煅了底金。”
  后来,法枢禅师又前往东林,参礼泽山咸禅师。那一天,正好赶上泽山咸禅师开堂说法,为大众举“竹篦”之话头——
  宗杲禅师在室中常举竹篦问僧众曰:“唤作竹篦则触(冒犯第一义谛),不唤作竹篦则背(违背世间常理)。不得下语,不得无语,速道!速道!”
  泽山咸禅师话头还未举完,法枢禅师便走上前,夺过竹篦,然后站到法座的左边,说道:“唤作甚么即得?”
  泽山咸禅师道:“掠虚汉!”
  [掠,掠取,虚,虚妄不实,丛林中用这一词,专指那些只知道拾取他人言句,徒有虚假的外表,没有真修实证的行脚僧。]
  法枢禅师于是用竹篦打了他一下,然后将竹篦折断,径直走出法堂。
  第二天,泽山咸禅师又开堂说法,举“泗洲大驿,因甚在扬州出现”之话头,并提唱道:“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法枢禅师又走上前,抓住泽山咸禅师手中的竹篦,说道:“南山起云,北山下雨,意旨如何?”
  泽山咸禅师于是大喝一声。
  法枢禅师疲乏:“者(这)是鬼窟里活计,毕竟意旨如何?”
  泽山咸禅师道:“掠虚汉!”
  法枢禅师于是将竹篦送上前,说道:“见说洛阳花似锦。”
  说完便拂袖而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方参学,法枢禅师自然长进不少。不久他又回到石门元翁信禅师座下。
  元翁禅师一见法枢禅师,便提起当年的老问题,诘问道:“南泉向什么处去也?”
  法枢禅师道:“说甚南泉,释迦老子来也!”
  元翁禅师又问:“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什么?”
  法枢禅师道:“剑去久矣!”
  [化用刻舟求剑的典故,意思是说,自性要见,当下现量即见,若一涉语言拟思,即相去十万八千里,犹如剑落水中,若于舟上刻记号,等到船靠岸了,再下水寻找,又如何能找到剑呢?]
  元翁禅师道:“赵州无聻(那么,赵州和尚的无字公案又如何领会呢)?
  法枢禅师道:“龙生金凤子,冲破碧琉璃。”
  元翁禅师道:“古人与么道,道!道!”
  [古人这样讲,你怎么领会,请速速下一转语!]
  法枢禅师便大喝一声。
  元翁禅师道:“错。”
  法枢禅师又喝一声。
  元翁禅师又道:“错!错!”
  法枢禅师于是便礼拜。
  凶翁禅师道:“放汝三十棒!”说完,又嘱咐道:“善自护持”。
  法枢禅师于谨遵师命,又潜众修行十五年之久。一直至大元仁宗延祐戊午年(1318),法枢禅师才于福建天宝出世接众,诏赐“妙觉真空大师”之号。
  法枢禅师圆寂于至元六年(1340)八月。有辞世偈云:
  “本无来去,一句全提。
   红霞穿碧落,白日绕须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384.雪岩慧满禅师悟道因缘
  磁州(今河北磁县)大明雪岩慧满禅师,太原玉山师体禅师之法嗣。雪岩慧满禅师出家后,一度游方参学,后投郑州普照宝禅师座下请益。
  初礼郑州,普照禅师便道:“兄弟年俊,正宜叩参。老僧当年念念常以佛法为事。”
  雪岩禅师一听,便离开座席,走上前问道:“和尚而今如何?”
  普照禅师道:“如生冤家相似。”
  雪岩禅师惊喜道:“若不得此语,几乎枉行千里!”
  普照禅师于是走下禅床,握着雪岩禅师的手,说道:“作家那!”
  雪岩禅师后来又前往太原,礼谒玉山师体禅师。
  一日,师体禅师举洞山睹影开悟之因缘——
  良价禅师辞别云岩昙晟禅师,问:“百年后忽有人问,还邈得先师真否(还能画得先师的真影吗),如何祇对(应答)?”云岩禅师默然良久,说道:“只这是。”良价禅师一听,便沈吟。云岩禅师道:“价阇黎承当个(这)事,大须审细。”虽经云岩禅师点拨,良价禅师此时仍然对云岩禅师的“只这是”一语,存有疑惑。后来过河的时候,良价禅师无意朝水中一看,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大悟前旨,遂作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雪岩禅师听完此公案,一时疑情大起,犹如衔了热铁丸子相似,吞亦不得,吐亦不得。
  师体禅师于是开示道:“不疑言句,是为大病。子今既疑,则病发也。子知此病即子药么?”
  雪岩禅师退出丈室后,便下禅堂,精进用功,昼夜参究洞山悟道之公案。
  一日,雪岩禅师偶然阅读《五位颂》。当他读至“折合终归炭里坐”这一句时,忽然有省,说道:“今日方知病是药也!”
  于是,雪岩禅师便直趋丈室,向师体禅师通报了自己之所悟。
  师体禅师为了勘验雪岩禅师脚跟是否真的站稳,便道“料掉(料想)没交涉。”
  雪岩禅师道:“老和尚这回瞒我不得也!”
  师体禅师知道雪岩禅师已彻,遂予印可。
  雪岩禅师后开法于磁州大明,有《五位颂》传世。
  雪岩禅师曾经上堂,举洞山解夏(夏季安居结束)之因缘——
  解夏日,洞山禅师道:“夏末秋初,兄弟或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去。”这到这里,便沉默良久,接着又道:“只如万里无寸草处,又作么生去?”石霜禅师道:“出门便是草。”大阳禅师道:“直饶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
  举完这则公案,雪岩禅师评唱道:“三个老汉,虽然异口同音,未免撞头磕脑。何也?一人大开口了,合不得;一人高抬脚了,放不下;一人紧闭门了,出不去。玉山即不然,遍十方界非外,全在一尘里;在一微尘非内,遍十方界。只者一微尘许也须极尽不可得,向那(哪)里安门,甚处入草?还会么?休侵洞口初秋草,请看疏山腊月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9 17:15 , Processed in 0.24550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