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应如是

[事迹传记] 480位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415.物外圆信禅师悟道因缘
  伏牛物外无念圆信禅师,月幻禅师之法嗣,俗姓高,金台人。圆信禅师九岁出家,受具足戒后,即开始游方参学,初投隆恩无际明悟禅师座下参学,久而有省。后归伏牛山,结茅隐居。数年后,圆信禅师听说月幻禅师开法于繁昌,门庭兴盛,遂前往参礼。
  初到繁昌,月幻禅师便问:“何处来?”
  圆信禅师道:“牛山。”
  月幻禅师又问:“人在者(这)里,牛聻(呢)?”
  圆信禅师禅师道:“觌面不相识,全体露堂堂。”
  月幻禅师道:“虽然如是,头角不全在。”
  圆信禅师道:“某甲今日山行困。”
  为了进一步勘验圆信禅师,月幻禅师于是拈起竹篦子,问道:“唤作竹篦则触,不唤作竹篦则背。上座作么生?”
  圆信禅师道:“有劳神用。”
  月幻禅师道:“未在,更道!”
  圆信禅师于是走上前,夺过竹篦,扔在地上。
  月幻禅师便哈哈大笑。
  圆信禅师道:“某甲罪过!”说完便作礼。
  月幻禅师于是抚着圆信禅师的后背,给予印可。
  圆信禅师得法后,并没有急于出世弘法,而是先卓庵隐居三十余年,后开法于伏牛山。
  住山期间,曾有僧问圆信禅师:“如何是即心即佛?”
  圆信禅师道:“富儿易骄。”
  那僧又问:“如何是非心非佛?”
  圆信禅师道:“穷坑难满。”
  那僧道:“某甲不会。”
  圆信禅师道:“若道即心即佛,大似好肉剜疮。若言非心非佛,何异灸疮加艾。直饶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是平地吃交(摔跤)。且道毕竟如何?坐来拭几添香火,粥罢呼童洗钵盂。”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416.灵岩容禅师悟道因缘
  泰山灵岩容禅师,封龙古岩就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专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时间既久,若有所省。但是对于“青州布衫”和“师子一吼,祖父俱尽”这两个公案,仍然不能契会。
  [“青州布衫”见赵州语录——有僧问赵州和尚:“万法归一,一归何所?”赵州和尚道:“老僧在青州作得领布衫,重七斤。”
  “师子一吼,祖父俱尽”见曹山本寂语录——有僧问:“如何是师子?”曹山禅师道:“众兽近不得。”那僧又问:“如何是师子儿?”曹山禅师道:“能吞父母者。”那僧反问道:“既是众兽近不得,为甚么却被儿吞?”曹山禅师道:“岂不见道,子喏哮吼,祖父俱尽。”那僧又问:“尽后如何?”曹山禅师道:“全身归父。”那僧问:“未审祖尽时,父归何所?”曹山禅师道:“所亦尽。”那僧又问:“前来为甚么道全身归父?”曹山禅师道:“譬如王子,能成一国之事。”说完,又补充道:“阇黎,此事不得孤滞,直须枯木上更撒些子华。”]
  一日,灵岩容禅师偶然陪一位同参,攀登泰山日观峰。途中,灵岩容禅师忽然忆起“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样一句话,蓦地一脚踏空,跌到崖下,顿时闷绝过去。他的同参赶忙把他扶起。过了好久,他才苏醒过来。醒来时,灵岩容禅师大叫道:“此是师子一吼,祖父俱尽时也。孔孟未必到恁么田地!”
  于是,灵岩容禅师便前往封龙,礼谒古岩就禅师,请求印证。
  初礼封龙,灵岩容禅师便把自己的见处向就禅师作了通报。
  就禅师听完之后,便道:“更须知有向上关捩子始得。”
  灵岩容禅师一听,便大喝一声,佛袖而出。
  就禅师知道他已经到达不疑之地,大喜。于是将灵岩容禅师重新召回,给予印可。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417.海舟永慈禅师悟道因缘
  金陵东山翼善海舟永慈禅师,杭州东明慧旵禅师之法嗣,俗姓余,四川成都人。生于大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永慈禅师幼时,即有出世志,见到出家人就高兴。一天,永慈禅师偶然听到人们谈起生死之事,恍然梦醒,于是便前往彭县大随山景德寺,投礼住持独照月禅师座下,落发出家,旋即隐居于西山,静修八载。后出山,行脚参方。
  永慈禅师最初参礼了太初和尚。太初和尚令他参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之话头。永慈禅师于是谨遵师教,奋志用功,曾无懈怠。
  过了很久,有一天,太初和尚见到永慈禅师,便问:“父母未生前,那个是本来面目?”
  永慈禅师当即从东边走到西边,叉手而立。
  太初和尚道:“未在,更道!”
  永慈禅师便道:“两眼相对,有甚相瞒?”
  太初和尚一听,非常满意。
  不久,永慈禅师便辞别太初和尚,往参东普无际明悟禅师,惜乎机缘未契。于是,又于宣德二年(1427),前往京师受具足戒,正式得度。旋即又回金陵,于灵谷寺挂搭,应雪峰和尚之邀请,充当首座。后听说东明慧旵禅师正在古道山接众,法席兴盛,于是便前往参礼。
  初礼慧旵禅师,永慈禅师便问:“无相福田衣,甚么人得披?”
  慧旵禅师没有接话,却从禅床上走下来,打了永慈禅师一掌。
  永慈禅师道:“四大本空,五蕴非有,汝作么生掌?”
  慧旵禅师又打了他一巴掌。
  永慈禅师道:“一掌不作一掌用,速道!”
  慧旵禅师再次打了他一巴掌。
  永慈禅师挨了三掌之后,神情自若,说道“老和尚名不虚播!”
  说完,便大展三拜。
  慧旵禅师终于开口道:“我居古道山三十载,今日只见得者(这)僧。”
  于是便邀请永慈禅师留住旬日。
  一日,慧旵禅师准备将衣法传付给永慈禅师。
  永慈禅师却坚决不接受,说道:“某甲不为衣来。”
  说完便辞别慧旵禅师下山。
  从此以后,永慈禅师声名大振。后出世于翼善寺。
  大明正统五年(1440)六月二十八,慧旵禅师嘱咐白庵禅师道:“吾有衣法二物,待十年后,送至金陵东山,海舟和尚受衲。”并说偈云:
  “字付慈海舟,访我我无酬。
   明年之明日,西风笑点头。”
  第二年六月二十九日,慧旵禅师果然示寂。
  慧旵禅师圆寂后,白庵禅师不违其遗旨,十年后,果然请首座和尚法荐禅师,如期持衣前往东山,将它交给永慈禅师。永慈禅师遂祝香而受。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418.东明普慈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东明海舟普慈禅师,杭州东明慧旵禅师之法嗣,俗姓钱,苏州常熟人。其祖上世代以儒为业。普慈禅师少时即投破山出家,后至慧日寺听法师宣讲《楞严经》。当他听至“但有言说,都无实义”这一句经文时,遂慨然叹曰:“今日愈多矣!”
  于是,普慈禅师便回到破山,日夜诵经,思维实义,以至形象枯槁,面容憔悴。
  一天,有位居士见到他,说道:“师颜色有病。”
  普慈禅师道:“佛法不明故尔,非病也。”
  那位居士于是建议普慈禅师道:“佛法不明,何不往府中邓尉山,问取万峰蔚和尚去?”
  普慈禅师一听,便欣然前往邓尉山,参礼万峰时蔚禅师。
  时蔚禅师一见普慈禅师,便问:“沙弥何来?”
  普慈禅师礼拜完毕,回答道:“常熟。”
  时蔚禅师又问:“到此何为?”
  普慈禅师于是再次礼拜,请求时蔚禅师开示佛法实义。
  时蔚禅师突然拈起拄杖,照着普慈禅师的脑袋敲了两下,接着又用脚踩踏他的后背,并踢了两脚,说道:“只者(这)是实义。”
  普慈禅师终于言下有省。于是从地上站起来,说道:“好只好,大费和尚心力!”
  时蔚禅师一听,便微笑许可,并作偈相赠,偈云:
  “龟毛付嘱与儿孙,兔角拈来要问津。
   一喝耳聋三日去,个中消息许谁亲?”
  说完偈,又咐嘱云:“子当匿迹护持,莫轻为人师范。”
  普慈禅师未能明白时蔚禅师所咐嘱的话中的意思,自以为已经彻悟,大事了毕,于是在洞庭山坞旧庵而居,时间长达二十九年,其间,更不游方请益。
  一日,有一位行脚僧人来至庵中。
  普慈禅师问:“上座何处来?”
  行脚僧道:“安溪。”
  普慈禅师又问:“安溪有人么?”
  行脚僧道:“虚白和尚(慧旵禅师)说法不异高峰。”
  普慈禅师道:“是谁弟子?”
  行脚僧道:“宝藏(苏州宝藏持禅师)。”
  普慈禅师道:“有甚言句?”
  行脚僧于是举虚白和尚室中勘验学人之法语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三藏不是法,是甚么?下语者皆不契。”
  举毕,行脚僧复问普慈禅师:“参宝藏否?”
  普慈禅师道:“我与宝藏同参万峰(时蔚禅师)。”
  行脚僧于是便问:“当日有何所见,遂隐于此,就不再参人去?”
  普慈禅师道:“问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峰(万峰禅师)便打我,从此得悟。”
  行脚僧道:“请言得之所以。”
  普慈禅师道:“但要人知痛痒的是实义,是妙心。言说尽属皮毛。”
  行脚僧一听,便笑道:“若据此见解,生死尚未了,何得云悟?未在!未在!不见道‘心不是佛,智不是道’耶?”
  普慈禅师于是疑情大起,便问:“彼处众中,有真大彻者么?”
  行脚僧道:“无。”
  经行脚僧的点破,普慈禅师于是弃庵渡湖,前往安溪,参礼东明虚白慧旵禅师。当时正好赶上有人设斋。
  普慈慧旵禅师于是走到关前,问慧旵禅师:“今日斋是甚么滋味?”
  慧旵禅师道:“到口方知,说即远矣!”
  普慈慧旵禅师又问:“如何是到口味?”
  慧旵禅师当即便将灯打灭,说道:“识得灯光何处著落,味即到口。”
  普慈禅师遂默然无语。
  第二天黎明,慧旵禅师派侍者将普慈禅师唤进丈室。
  慧旵禅师问普慈禅师:“曾见人否?”
  普慈禅师笑道:“见只见一人,说出恐惊人。”
  慧旵禅师道:“假使亲见释迦,依然是个俗汉,但说何妨?”
  普慈禅师道:“万峰。”
  慧旵禅师道:“为叙先后耶,为佛法耶?若叙先后,万峰会下有千人。若论佛法,老阇梨佛法未梦见在。何惊之有?若亲见万峰,万峰即今在甚么处?”
  普慈禅师一听,羞得面红耳赤,茫然无对。
  慧旵禅师道:“若如此,不曾见万峰。”
  普慈禅师于是退回客寮,奋志参究,连续三昼夜,寝食俱忘。
  一日,普慈禅师正在座上用功,忽然香灯的绳子断了,掉在地上,砰然有声。普慈禅师终于豁然大悟。
  于是他来到关前,向慧旵禅师通报了刚才的证悟。
  慧旵禅师道:“老阇梨承嗣万峰去。”
  普慈禅师道:“白公(指慧旵禅师)为我打彻,岂得承嗣万峰?”
  慧旵禅师一听,便呵呵大笑,于是击鼓集众出关,升座说偈云:
  “瞿昙有意向谁传,迦叶无端开笑颜。
   到此岂容七佛长,文殊面赤也茫然。
   今朝好笑东明事,千古令人费唾涎。
   幸得海公忘我我,济宗一派续绵绵。”
  说到这里,慧旵禅师便掷下拄杖,又云:“千斛担子方全付,玄要如今拄杖谈。”说完,击拂子三下,下座。
  普慈禅师得法后,一日入丈室请益。
  慧旵禅师道:“老僧不出月去也。”
  果然,到了月底二十七日晚上,慧旵禅师集众辞行,二十九日便圆寂。
  当时,普慈禅师不想继任方丈,想回到洞庭山原先隐修的地方,奈何东明寺四众苦苦劝留。不得已,普慈禅师只好继承慧旵禅师的法席。
  在一次升座说法的时候,普慈禅师曾特地提到,在他悟道过程中三个主要得力人物,这段开示,对于后代禅人正确抉择,打通向上关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普慈禅师先举兴化存奖禅师问克宾维那:“你不久为唱导之师。”克宾维那道:“不入者(这)保社。”兴化禅师便问:“会来不入?不会不入?”克宾维那道:“没交涉。”兴化禅师一听,拈拄杖便打,说道:“克宾维那,法战不胜,罚钱五贯。”克宾维那只好受罚,设堂饭供众。到了供斋的那一天,兴化禅师亲自白椎(平时白椎,由维那执行)云:“克宾维那,法战不胜,不得吃饭。”说完,便将克宾维那赶出寺院。举完此公案,普慈禅师便提唱道:“若为济宗儿孙,必要明他家里事。予昔蒙万峰老人付我偈,便以为得,直至今日始知我错,万峰不错。一遇东明和尚,乃明棒头赏罚,言句亦然。果然悟在己,而法藉师,岂曰一悟即为了当?如以一悟灵通,不求师法,正谓威音已前,无师可也,威音以后,师师相受者,此也。所以克宾识得父师苦心策发,已明向上关捩子,洞达闺阈中事,不在言宣,失钱吃棒,受罚出院,骨碎粉身,也难酬报兴化万一,况打罚出院乎?海长老今日所以不嗣万峰而东明者,亦此也。古谚云:‘养女方知娘受苦,生子乃识父辛勤。’诚哉,是言也。实有个中大事,岂容草草。若与人抽钉拔楔,坐狮子座,为人天师,抉人眼翳,绍佛祖位者,必须一一透过。切莫以悟为是,将宗纲抹杀。置而勿究,何异天魔外道,莽荡招殃悔乎?”
  万峰禅师忌日,普慈禅师一边拈香,一边指着万峰禅师的真像,说道“我几淹杀你瓮里,幸是普慈,若是别人,不可救也。□此瓣香,堪酬接引。”然后大喝一声,继续说道:“只笑你护短,没投师,佛法当人情”说完,便展坐具礼拜。接着,普慈禅师又拈香云:“此一瓣香,供养东明长老,一片赤心鞭策,令余洞达宗源。”然后连喝两声,说道:“一言岂尽普慈心,千古儿孙赞报恩。”接着,普慈禅师又拈香云:“此瓣香,供养昔日师僧(指前面那位行脚僧)指南之力,若不蒙师,何有今日?他日到来,拄杖三十吃有分,堪报不报之恩。”然后大喝一声,说道:“受恩深处便为家,有乳方知是阿娘。”普慈禅师礼拜完毕,遂说偈云:
  “源头只在喝中存,三要三玄四主宾。
   五棒当人言下会,四料还须句里明。
   末后真机死活句,个中消息在师承。
   碎形粉骨酬师德,将此身心报佛恩。”
  说完,普慈禅师便恸哭,归方丈。
  普慈禅师临终时,有辞世偈云:
  “九十六年于世,七十四载为僧。
   中间多少誵讹,一见东明消殒。”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419.珪庵祖玠侍者悟道因缘
  珪庵祖玠侍者,投子楚山幻叟绍琦禅师之法嗣。祖玠侍者出家后,一直执侍绍琦禅师左右,殷勤备至。丛林大众皆惮其严厉,而敬其慧识,因而把他比作香林澄远禅师。
  一日,祖玠侍者生病。绍琦禅师前往探视。当时心上座(大心真源禅师)亦在场。绍琦禅师看着祖玠侍者,问道:“如何是心?”
  祖玠侍者道:“开口不容情。”
  绍琦禅师道:“未在。”
  祖玠侍者于是回头看了心上座一眼,说道:“何不礼拜和尚?”
  心上座便礼拜。
  祖玠侍者道:“呈似了也。”
  绍琦禅师道:“子既如是,还能觌体颂出乎?”
  祖玠侍者遂应声颂道:
  “祖师心印若为传,有语分明不在言。
   能向机前亲领得,海门撑出钓鱼船。”
  绍琦禅师一听,非常高兴,于是是嘱咐道:“珍调四大饶益将来。”
  说完便离开。
  后来,祖玠侍者的病情加重了,不停地发出痛苦的呻吟。
  绍琦禅师又前来探望,并问道:“子平日得力句,到此还用得着么?”
  祖玠侍者道:“用得着。”
  绍琦禅师道:“既用得着,叫苦作么?”
  祖玠侍者道:“痛则叫,痒则笑。”
  绍琦禅师道:“叫与笑者复是阿谁?”
  祖玠侍者道:“四大无我,叫者亦非真,空寂体中,实无受者。”
  绍琦禅师道:“主人公即今在甚么处?”
  祖玠侍者道:“秋风不扇,桂蕊飘香。”
  绍琦禅师道:“那么则遍界绝遮藏也。”
  祖玠侍者道:“有眼觑不见。”
  绍琦禅师道:“只如三寸气消时,向甚处安身立命?”
  祖玠侍者道:“雨过天晴,青山仍旧。”
  绍琦禅师道:“从今别后,再得相见否?”
  祖玠侍者道:“旷劫不违,今何有间(分别、离别)?”
  绍琦禅师道:“子不病耶?”
  祖玠侍者道:“病与不病,总不相干。”
  绍琦禅师于是握着祖玠侍者的手,问道:“此是甚么?”
  祖玠侍者道:“是祖玠手。”
  绍琦禅师道:“祖玠是谁?”
  祖玠侍者道:“玠固非我,亦不离我。”
  绍琦禅师听了,便赞叹道:“善哉!妙契无生,彻证真常。子虽妙年,死亦何憾!”
  祖玠侍者遂合掌礼谢,并说道:“与祖玠趱将龛子来。”
  绍琦禅师于是命人将龛子抬到祖玠侍者的床前。
  祖玠侍者环顾了一下左右,说道:“吾当行矣!”
  说完,便整衣龛坐而化。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420.毒峰本善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天真毒峰本善禅师,金陵大冈月溪澄禅师之法嗣,俗姓吴,祖籍安徽凤阳,其父宦游于广东雷阳,因而生师。本善禅师十七岁出家,初投源明和尚座下参学。
  一日,源明和尚为他举赵州无字公案。本善禅师一听,当下便有所领解。于是他便把自己的见处,告诉了源明和尚。
  源明和尚听了,非常惊诧,说道:“我二十年看个无字,如蚊子上铁牛。子才学做功夫,便有如许知见!”
  接着,源明和尚又告诫本善禅师道:“观子根器,有异于人。切莫途中被人哄去作长老,误汝大事!”
  [真是金玉良言!不是明眼人,何能出此警策之语!后代学禅者可不慎乎?]
  本善禅师于是谨记源明和尚的教诲,自誓此生以悟为期,发愿要一心一意、老老实实地做功夫。
  本善禅师后因仰慕无际明悟禅师的道风,入川参叩。不凑巧的是,无际禅师当时已奉诏进京,离开了四川。不得已,本善禅师只好闭关自修。
  本善禅师用功非常精勤,夜不倒单。他的关房中不设卧具,只放一把小凳子。有时昏沉太重,连凳子也被搬走了。他就是用这种苦行的方式,来对治睡眠和昏沉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猛利修行,本善禅师的功夫日渐纯熟。一天,本善禅师正在打坐,忽然听到钟声响起,豁然有省,遂当即作偈云:
  “沈沈寂寂绝施为,触著无端吼似雷。
   动地一声消息尽,髑髅粉碎梦初回。”
  不久,本善禅师又准备前往礼谒无际禅师,请求印证。可是无际禅师刚刚迁化。本善禅师于是改投月溪澄禅师座下。因机语相契,月溪澄禅师遂予印可。后来,月溪澄禅师临终前,又命座下弟子,将法衣拂子交付给本善禅师。本善禅师于是继其法席,住山四十余载。
  大明成化初年(1465),本善禅师辞去住持之职,掩关于石屋,后应信众的邀请,又出世住持杭州之天真。
  本善禅师机锋峻峭,大有唐人风范,令人不可凑泊。曾有“普说”云:
  “宝剑全提日用中,高挥大抹肯从容。
   卷兮魂胆迎风丧,舒也髑髅遍地横。
   万死万生浑不顾,一枪一骑便收功。
   赵州性命分明也,血刃参天不露锋。”
  说到这里,本善禅师便用拂子拂一拂,接着又道:
  “虚空廓彻无消息,万里无云天汉碧。
   拶得须弥入藕丝,弥勒释迦齐叫屈。
   倒骑铁马逐西风,惊得泥牛从海出。
  诸仁者,若作奇特会,孤(辜)负己灵。不作奇特会,抱脏叫屈。且作么生会?解藏天下于天下,始见林梢挂角羊。”
  本善禅师圆寂于大明成化壬寅年(1482)。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421.孤月净澄禅师悟道因缘
  五台普济孤月净澄禅师,金陵大冈月溪澄禅师之法嗣,俗姓张,西河人。净澄禅师出生时,恰好有两位僧人行化至其家门口,他的父亲非常高兴,便请两位僧人给小孩起名字。其中一位僧人说道:“此儿非常,应名清正。”
  净澄禅师少时父母双亡,生活无依无靠,遂决志出家,于是前往金河寺落发。起初,净澄禅师的授业师令他学习经论,他不感兴趣,于是又令他修习念佛法门,他亦感不甚契合己意。净慈禅师出家不到一年,授业师便迁化。于是,净澄禅师便改投五台善禅师座下。
  经过善禅师的不断钳锤和日夜拶逼,一日,净澄禅师忽感疑滞顿消,如释重负。后听说月溪老人在广恩开法接众,净澄禅师于是前往礼谒,请求印证。
  初礼广恩,月溪老人便连转数语,令净澄禅师酬对。净澄禅师通身汗下,不能应答。于是月溪老人便令他参究赵州无字公案。参学既久,净澄禅师恍然有所悟入。月溪老人遂予印可,并传给他法衣和拂子。
  净澄禅师得法后,即南游行脚。一天,净澄禅师乘船渡黄河,中途船翻,行旅等均落入江中。净澄禅师好不容易抓住一根浮木,才得以活命。这次翻船事件,给净慈禅师的触动很大,他检讨自己所得未彻,脚跟尚不踏实,于是发誓道:“此行若不大悟而还者,有如河(原文如此)!”
  从此以后,净澄禅师参究益切。不久他来到四川,隐居于飞雪山,孤身只影,静修者三年。他的禅定工夫非常好。一天做饭的时候,净澄禅师不知不觉进入定境。当他出定,揭开锅盖一看,锅中的米饭已经长满了白毛。他还曾经在定中,听到百里之外的人在说话。
  由于净澄禅师长时间坐在地上打坐,双腿受了寒湿,不能站立行走。多亏有人发现,把他背到后山一处干燥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息,他的脚瘫终于治好了。
  一天,净澄禅师在树上打坐,就在他刚进入湛寂状态的时候,忽然听到附近村庄爆竹的声音,终于豁然心空。从此以后,他一切时中洞然明妙。
  不久,净澄禅师便前往参礼福云谷禅师,请求印证。
  云谷禅师见净澄禅师平日神情孤迥迥的,便问:“你却似个死人,我且问你,大死底人却活时如何?”
  净澄禅师道“眉毛眼上横,鼻孔大头垂。”
  云谷禅师又问:“如何是无字意?”
  净澄禅师道:“风行草偃,水到渠成。”
  云谷禅师进一步问:“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汝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净澄禅师道:“云消山岳露,日出海天青。”
  云谷禅师确知他已经彻旨,遂予印可。
  大明天顺改元(1457),净澄禅师回到山西清凉山,不久道声远播。代藩(据守五台一带的藩王)曾邀请净澄禅师入内掖讲法,感得光明烛照内外。藩王大喜,便命人在华严谷,特地创建寺院,名曰“普济”,请净澄禅师住持,开法接众。一时法席兴盛,衲子云集。
  净慈禅师生前有《清凉语录》和《山居诗》行世。
  净澄禅师的山居诗写的很有特色,可与石屋清珙禅师相媲美。现录数首如次——
  “寰中独许五台高,无位真人伴寂寥。
   一任诸方风浩浩,常空两眼视云霄。”   
  “甘贫林下思悠悠,竹榻高眠石枕头。
   格外生涯随分定,都缘胸次略无求。”
  “自住丹崖绿水傍,了无荣辱与闲忙。
   老僧不会还源旨,一任青山青又黄。”
  “深隐岩阿不记年,名缰利锁莫能牵。
   七斤衫子重聊补,日炙风吹愈转鲜。”
  “飒飒春风和鸟哀,清音直到耳边来。
   炉烧柏子端然坐,对月残经又展开。”
  净澄禅师后坐化于五台。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422.正法雪光禅师悟道因缘
  黔中正法雪光禅师,洁空通禅师之法嗣,俗姓赵。雪光禅师出家后,即游方参学,遍历名山大刹,凡五台、峨眉、普陀诸名胜道场及各祖开山处,无不参访。
  有一年,雪光禅师来到灵峰参加夏季安居。
  其间,雪光禅师曾闻僧举严阳尊者参赵州之公案,便向寂照禅师请益。
  [严阳尊者参赵州之公案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洪州新兴严阳尊者,初参赵州和尚,问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赵州和尚道:“放下著。”严阳尊者道:“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赵州和尚道:“放不下,担取去。”严阳尊者终于言下大悟。]
  寂照禅师道:“无功用处,正好用功。莫认些子光影,有误生平。”
  雪光禅师一听,恍然有省。
  不久,雪光禅师又来到景德寺参加冬季安居。
  一天,雪光禅师在定中,忽然听见岩间瀑布飞溅的声音,禅机大发。于是他便默默提举历代祖师悟道之机缘,来自我勘验,发现都能一一透过,无有滞碍。
  于是他喜不自胜,便前往参礼洁空通禅师,请求印证。
  初礼通禅师,雪光禅师便把自己平生参学所得,向通禅师作了详细汇报。
  通禅师道:“不见道,‘莫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说完,通禅师便回寝室去了。
  雪光禅师不明其旨,茫然失措,从此以后,疑情大起,昼夜不安。
  一日,雪光禅师偶然读诵寒山子的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心中疑滞,当下顿然冰消,不久即得到洁空通禅师的印证。
  雪光禅师悟道后,于古山卓庵隐居。
  曾示众云:“禅之一字,学者须真参实悟。才知其中平坦捷径,不可泛泛留心,或作或彻,须要死心用功,朝夕向三宝前,发大誓愿,起大精进,将古人留下许多葛藤公案,尽皆丢下,万万不可将平日见闻,增大我慢,障我光明。迟则十年二十年,速则弹指刹那,自然有上透脱处。直得千圣不传之秘,不异系珠衣里,顿护故物,自有一种亲切受用处,即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者是也。”
  雪光禅师住持古山期间,慈心接众,殷勤策励学人做真实功夫。学人从其得益者甚众,大家都视师“恩逾慈母”。临终日,雪光禅师有辞世偈云:
  “如此而来,如此而去。
   欲叩真乘,如此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423.松庭子严禅师悟道因缘
  南阳万安松庭子严禅师,邓州香岩淳拙文才禅师之法嗣,俗姓樊,河南缑氏县人。子严禅师幼时体弱多病,父母怕他夭折,便许愿送他出家。子严禅师九岁时投少林寺霁云禅师座下落发,十八岁受具足戒。子严禅师聪慧好学,通内外典,能诗善文,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当地的硕士鸿儒皆乐与交游,无不以法器期之。子严禅师曾经参礼过江月照、息庵让二禅德,皆有省发。后投香岩淳拙文才禅师座下请益。
  初礼文才禅师,子严禅师便将自己平生参学所悟,向文才禅师作了详细汇报。
  文才禅师道:“子不闻‘蛊毒之家,水莫尝’否?”
  [蛊毒,就是被吸血虫污染了的水。禅宗经常用“如入蛊毒之乡,不得湿脚”之类的话,提醒学人,修行必须时刻警醒,不得有半点粘滞,一生执著,即落生死。]
  子严禅师道:“也须吞得入、吐得出,始是好肚皮。”
  文才禅师道:“苍天!苍天!更添冤苦!”
  子严禅师道:“谢和尚印可!”
  文才禅师接着又举《参同契》、《宝镜三昧》中的法义,对子严禅师进行反复征辨、逼拶。子严禅师终于疑滞豁尽。
  文才禅师于是印可道:“荷担大法,尽在子躬。”
  说完,便将衣法传付给子严禅师。
  子严禅师最初住持南阳万安寺,洪武二年(1369),移住少林。在住持少林寺期间,子严禅师大力提倡农禅并重,自耕自食,以减轻信众的负担。曾有偈云:
  “乱后归来自耨耘,生涯辛苦与谁论。
   昼拈块石驱山鸟,夜坐巢庵逐野豚。
   肠断秋风频击柝,目窥夜月以销魂。
   近来始识农夫苦,一饭仍思施主恩。”
 楼主| 发表于 2010-7-10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424.宝峰智瑄禅师悟道因缘
  杭州东明宝峰智瑄禅师,东明海舟普慈禅师之法嗣,俗姓范,苏州吴江人。智瑄禅师未出家前,是个木匠,应东明海舟普慈禅师之请,帮助建造塔院。
  一天,智瑄禅师在干活儿时,不小心,斧头砍伤了自己的脚,痛不可忍,大呼要酒喝,以为这样可以减轻痛苦。
  海舟禅师听说了此事,便前往看望他,说道:“适来范作头伤足犹可,假若斫去头,有千石酒与作头吃,作头能吃否?”
  智瑄禅师一听,恍然有省,遂求出家。
  海舟禅师当即便给他剃了头发,说道:“今日汝头落也。”
  智瑄禅师道:“头虽落,好吃酒人头不落也。”
  海舟禅师于是令智瑄禅师充当火头(丛林中专门负责烧火做饭的出家人)。
  一天,智瑄禅师正在背柴。
  海舟禅师见了,便问:“将荆棘作么?”
  智瑄禅师道:“是柴。”
  海舟禅师一听,便呵呵大笑。
  智瑄禅师茫然无措。
  海舟禅师道:“是柴将去烧却!”
  智瑄禅师于是放下柴,站起身来,问道:“和尚毕竟是甚么道理,故问我,我不能答?”
  海舟禅师没有吭声,便走开了。
  智瑄禅师于是生起大的疑情,心心念念参究海舟禅师莫名其妙的问话。因为太专注,以至烧火的时候,眉毛被火燎去了一半。智瑄禅师顿时感觉到面部火辣辣的,如刀割一般。于是他找来镜子,就在他一眼窥见镜子中自己面目的时候,终于豁然大悟,当即作偈云:
  “负薪和尚唤为棘,火焰烧眉面皮急。
   祖师妙旨镜中明,一鉴令人玄要得。”
  智瑄禅师事后将偈子呈给海舟禅师看。海舟禅师拈起拄杖便打。
  智瑄禅师于是夺过拄杖,说道:“者条六尺竿,几年不用,今日又要重拈。”
  海舟禅师便大笑。
  智瑄禅师当即又呈偈云:
  “棒头著处血痕斑,笑里藏刀仔细看。
   若非英灵真汉子,死人吃棒舞喃喃。”
  海舟禅师一听,遂予印可,说道:“即此偈语,可绍吾宗。果是从缘入者永不退失,从疑得者妙用随机。”说完,便付偈云:
  “临济儿孙是狮子,一吼千山百兽死。
   今朝汝具爪牙威,也须万壑深山止。”
  从此以后,智瑄禅师便声名遐迩,学者云集。其座下得法者有五人,而以天琦本瑞禅师居首位。
  智瑄禅师圆寂于大明成化八年(147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9 14:04 , Processed in 0.21849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