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祇。一念能越。

‘阿难’,‘又彼定中’:又在这个定里边,‘诸善男子’:这一切修道的善男子,‘见色阴消’:见五阴中的色阴已经消了,他自己也知道。‘受阴明白’:这个受阴他也很清楚的。

在这个时候,‘胜相现前’:就有一种胜相。胜,是殊胜,很不同,很特别的这种相;现前,现到他的心里。‘感激过分’:所以他就生了一种感激心,可是太过分了。过犹不及,那个走过头的,和没有走到的人,相差得不太多,都不合乎中道。譬如,你想到这个地方,到了这地方,你不停,又过去了,那也等于没到一样。

所以这感激过分了,‘忽于其中’:忽然在这个定中,‘生无限勇’:生出来一种大勇猛的心。‘其心猛利’:他这个心,勇猛精进得不得了,‘志齐诸佛’:他说佛和我是一样的,自己同佛是一样的。

‘谓三僧祇,一念能越’:他说第一个阿僧祇劫,第二个阿僧祇劫,第三个阿僧祇劫,这三个大阿僧祇劫,他在一念之中,就能超过去,所以他自己就说他是佛了。不但他说自己是佛,还说所有的人都是佛,那么这种人就落于邪知邪见了。不错!所有的人都是佛,但是你要修行。修行不是说在一念之间,就成了佛。这修行要有一个长远的时间。你若明白佛法,依照佛法修行去,那么或者会时间不太长,但是也不能一念就成佛了。

这种人就因为修行也没有善知识指示,他自己也没有智慧。那么他用苦功,用来用去,就发生一种邪知邪见,他看自己这么久都没有成佛,所以他说他就是佛了,就成佛了。这一段文就是受阴里头的例己齐佛,说自己和佛是一样的,其实就这一念的错误,已经就著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消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现在《楞严经》讲到五十种阴魔,这是最要紧的地方!修道的人,如果不明白这五十种阴魔,一定会走错路的;不走错路,那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你若认识阴魔的境界,就不会胡吹乱捧了,不会自己看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无论谁,你有亲戚朋友,都可以叫他们来听一听这五十种阴魔,令他们知道这种修道的境界。

‘此名功用’:这个名字就是发生一种功用,你用功发生一种作用,‘陵率过越’:它在你自性里边,互相这么样变化变化出来的这一种过越,所以才生出一种发大勇猛心。发勇猛心是可以的,不是不可以的。你勇猛精进向前去修佛法,是可以的;但是你不可以生一种我慢的心,不可以说:‘哦!我就是佛了!’

你就是佛了?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你说了几藏几部啊?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你连懂都不懂呢!说你也就是佛了?你说这真是岂有此理呢!佛说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你连一藏也没藏,一部也不部,怎么你就可以成佛呢?那不要说你讲了三藏十二部,你就讲一讲这三藏十二部,无论哪一部经提出来,我都会讲的,我都明白它那个道理。你若能这样子,这也只可以称做佛的弟子,也不可以称佛的!所以他觉得这个世界上,现在人人都恭敬佛,他也就想作佛了。将来他死了,好有人供养他。其实死了埋到地里头,变成灰了,什么也没有了。

‘悟则无咎’:发这种猛利的心,可以!你要是明白这是一种境界,‘非为圣证’:不是圣证。

‘觉了不迷’:你能觉悟而明了,不再迷惑,‘久自消歇’:那么时间久了,它也就平息下来了,它这是一时的。

‘若作圣解’:假设你说,这就是成佛了,‘则有狂魔’:这时候就有个狂魔。所以你看,这五十种阴魔,你都不认识,你怎么就会成了佛了?这种狂魔,就是狂妄、贡高我慢。‘入其心腑’:入他的心窍里头去了,就到他身上。到他身上,把他本来的画魂就给撵走了。这个魔王就在这儿坐殿,就当他的灵魂了。

‘见人则夸’:他无论见到谁,就夸奖自己,是己非人。就是抑人扬己这么样的,说人家都不对,就是他最高,他自己就成佛了!‘我慢无比’:这个我慢就是对谁都傲慢,‘其心乃至上不见佛’:往上也没有佛了,为什么呢?他就是佛了嘛!‘下不见人’:他也看不见人了。看不见人,他看见什么呢?啊!他说一切人都是佛了。他自己是佛,在他上边没有佛,他就是佛;将来一切人都跟著他成佛,所以他下也不见人了。

‘失于正受’:他失去这个正定正受了,‘当从沦坠’:这种人应该堕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

‘又彼定中’:在这种定中,‘诸善男子’:一切修道的人,‘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向前去也没有新的证得。‘归失故居’:向后边呢,他以前所居的地方,也没有了。‘智力衰微’:他的智慧也不充足,也没有那么猛利了。在功夫上,这也就是忽进忽退。‘入中隳地’:就到这个要堕落的地方了。‘迥无所见’:他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什么所见。

‘心中忽然,生大枯渴’:在他心里边,忽然间就生出一种感觉。这感觉是什么呢?啊!生大枯渴;自己心里觉得很单调的,很枯燥的,还很渴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这个地方觉得枯燥,很单调的,没有什么意思了。又渴,渴什么呢?需要佛法,需要佛的法水来润泽他。枯燥,他觉得枯干了,就快干了。那么什么都没有了。

讲到这个,就好像普通不修道的人说:‘哦!感觉非常寂寞!’很寂寞无聊的,没有什么聊,无聊了!于是乎,在这个时候,就要作怪了。作什么怪呢?啊!还是‘那个’。

什么叫寂寞无聊?本来我不想讲,不讲啊,又恐怕人不明白,所以还是讲一讲它。就是好像女人想男人,想得觉得心里著急、枯燥得不得了。男人想女人,这也叫枯燥、单调、寂寞、无聊,就要找一个什么,好像丢了东西似的,找又找不著,这是寂寞无聊。

‘于一切时’:在一切时,‘沉忆不散’:好像男女有了相思病,总想著想著,想来想去也忘不了。‘将此以为,勤精进相’:他以为这样子就是勤精进的一个相。他沉忆不散,这种枯燥的心理,他以为这就是一个精进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这个名字叫什么呢?这是在受阴的境界里边,这时没有智慧了。但是你不要害怕没有智慧了,‘悟则无咎’:你若觉悟了,‘啊!这是一种境界。’那就没有问题了。你若不觉悟,总在这个地方耽空滞寂,这么沉忆不散,那就会干死了,干死也没有什么成就。

‘非为圣证’:这不是说这样就是有所得,证圣果了,不是的。不要错认——认贼作子。

‘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你听这多危险!真危险哪!如果你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你如果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境界,则有忆魔,专替你记忆东西。你记不住了吗?嘿!他帮你想著,他来帮你忙。他看你尽记忆记忆,‘啊!你这么欢喜记忆。’他就来帮你忙,帮你记忆,就入你的心腑里去了。

‘旦夕撮心,悬在一处’:一天到晚把你的心给悬起来。撮,就是悬挂起来。把你的心这么悬到一起,‘失于正受’:你得不到正受,‘当从沦坠’:将来久而久之,也会落地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慧力过定’:这慧力超过这个定力了,‘失于猛利’:所以他也就自己生一种猛利的心。‘以诸胜性’:以在这个境界里边有这种胜性,就是很不平凡的这种性,‘怀于心中’:他就总在心里怀念著。‘自心已疑’:他怀念这种胜性,自己心里就已经生出一种疑惑,疑惑什么呢?

‘是卢舍那’:疑惑他自己是卢舍那佛。卢舍那是梵语,此云‘光明遍照’。因为他以为自己是卢舍那佛了,所以就‘得少为足’:得到一点点的东西,他就知足了。其实他这个定力,根本去佛很远呢!他就说他自己成卢舍那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名用心’:这个名字叫用心,‘亡失恒审’:他没有常常审察自己的这种功夫。‘溺于知见’:他对这个知见分不清楚了。溺,就是沉溺到这个里边,英文大约就是等于sticky(黏)。

‘悟则无咎’:要是明白了,也就没有什么问题。‘非为圣证’:这不是圣证。

‘若作圣解’:假设认为自己有这种圣境的时候,就是证圣果了,‘则有下劣’:则有一种最卑下的、最劣的、最没有价值的这种魔。什么魔呢?‘易知足魔’:什么事情都容易知足的这种魔。‘入其心腑’:又钻到他心里去了,就是附到他身上,把他的灵魂给赶跑了。其实他只是个假躯壳,是个假的,可是他自己还不知道呢!‘见人自言’:见到人就说了,喂!你知道吗?‘我得无上第一义谛’:我得到最高无上第一义谛。

现在在都板街(Grant Avenue,在三藩市华埠)这儿,就有一个人天天在商业中心那个地方站著,穿得花花绿绿的那么一件衣服,他就说:‘啊!我住了五年山哪!我开了悟啦!现在我怎么怎么样了,我有神通了......。’

那个人他原来也是拜我做师父的,是我的皈依弟子,但是他不听教。在我没有来美国的时候,你猜他怎么样子?他背著个大葫芦在后边,葫芦上头写著,他是度轮法师的徒弟,学了很多的本领,谁有什么事情,找他都可以解决问题。在我没来美国之前,他就在这儿招摇撞骗的;现在我到美国来了,他还招摇撞骗,但是不写我的名字了。这就是这种魔,说他得第一义谛。

‘失于正受’:他失去正受,所以也不听我教化。从我来到这儿,讲经他也不听,说法他也不听。他就说他得了道了,开了悟了,有了神通。究竟什么神通呢?你们猜不著,就是Money!Money!Money!(钱!钱!钱!)这神通。嗐!硬骗人!我也不知道他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所以就‘当从沦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所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这个修道的人定力深一点了,在这个定中,‘见色阴消’:见色阴已消,‘受阴明白’:他也明白受阴了。‘所证未获’:他所应该证得的这个道果,他没有得,‘故心已亡’:所以,他心已经亡了。‘历览二际’:前际、后际,他也都没有了。‘自生艰险’:他自己觉得:‘哦!真危险啰,这可太不得了了!不得了了!’

‘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就觉得什么都忧愁烦恼,有忧愁就有烦恼了。有烦恼了,就怎么样啊?‘如坐铁床’:他一天到晚想自己,‘哦!我在地狱里的铁床上坐著哪!我在这个铁床上受罪哪!啊!这怎么办哪?有这个身体就是有苦的。’

‘如饮毒药’:好像吃了毒药,就要死了似的。‘心不欲活’:他今里一天到晚想著「死了好!死了好!’中国有这么一句话,那个要死的人就这么说:‘死了好!死了好!又省裤子又省袄。’这个人大约也就是这个思想,说死了好!死了好!

讲到这儿,我再给你们讲,自尽的人都有个鬼,那个鬼怎么样呢?就向这个人叩头。他叩头怎么说呢?他就念这个咒,不过这个要死的人,他听不见。这个咒也就是说:‘你死了好,死了好,你快死了,死得越早越好,啊!你快一点死了就好了。’

那么要自杀的这个人呢,他耳朵虽然听不见,但是他心灵上通著的。因为鬼有他心通,可以用那一种鬼的魔气,到你心里,令你心里就想:‘哦!是死了好。’就相信鬼讲的话,心里能听到,就相信了。于是乎就或者吃毒药,或者去悬梁,或者去跳海,跳金门桥了。哦!就死了!

金门桥那儿也有很多鬼,来回的人,谁若是阳气盛,他不敢见你的。阳气衰的那个人——就是精气神都没有了——没有阳气了,你一从那地方过,他就说:‘你死了好,死了好。’拿著就把你拖下去,拖到你跳金门桥去了。所以这自杀的人,多数都有个魔鬼,在那儿叫他去,他才死的。

生大忧患这个人也就‘常求于人’:常常叫著叫著,啊!你把我杀了是最好啰!‘令害其命’:你有法子把我弄死,那是最好了,‘早取解脱’:我就好早得到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此名修行失于方便’:这个名字就是修行失于方便。他不明白这个方便法门,所以就生出这种执著。

生出这种执著时,‘悟则无咎’:如果明白,就没有问题了。‘非为圣证’:这不是圣证啊!

现在你们听到经典这个道理,切记不要乱打妄想,不要说自己又要死了,或者又没有什么了,你常常这样想,就会招这种魔的。这个世界这种魔很多很多的,所以不要打妄想!不要随便乱讲话!你乱讲、你一打这个妄想,就有这种魔来侵犯你。那时候,魔到你身上,你就受不了了!你那时候就不自由了,你想不死都不可以。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你以为你忧愁,忧愁也有魔的,为什么你忧愁啊?你若开佛眼了,你看这个人没发脾气的时候,没有鬼;一发脾气,这鬼就来帮著他发脾气了,说:‘发大一点、发大一点!Make more trouble(多惹点麻烦!)’就从后边来帮助你发脾气。你不相信?这个我讲的是真话。你要是不信呢,就慢慢试试看!‘入其心腑’:到他身上了。

‘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我不是讲过那个王孝子吗?就是我以前讲的常仁大师。

王孝子在坟上守孝,有一次他在定中,看见他一个外甥,被土匪捉去了。捉去,这个土匪就要枪毙他外甥——要用枪打死他外甥。他在定中,相离十五里路,那个土匪一开枪打的时候,他在定中,这么用手往外一搪,这个枪就没有打上他的外甥,他外甥就跑了!

可是在默默中,也是有一个要命鬼,这个土匪为什么把他外甥绑去?就是预备要命的,默默中有个要命鬼,有这种因果。那么现在没有打死他外甥,这个命没有要去,所以要命鬼就找王孝子去了。可是也拿王孝子没有办法,这鬼怎么样啊?就找他弟弟王二爷,这鬼附到王二爷身上了,王二爷就自己拿著一把大刀,到坟上去找王孝子,就要把这第二的弟弟杀了。

到了坟上,很奇怪的,这个鬼拿著刀这么比著,要砍王二爷的头,但是拿刀的手落不下来。王孝子这个时候就一味念《金刚经》,他那时候也不讲话了。

正在这个时候呢,就是谁呢?就是我的师父(常智大师),那时候他还没出家呢,他心里就著急忙慌得不得了,觉得像不知有什么事,心里不安宁了。‘啊!是不是孝子坟上有事情了?’于是乎他就跑到坟上去,一看,果然王二爷拿著刀自己要杀头。王孝子就写几个字说,‘你去买一点烧纸(中国人给死人烧的纸),我给他念经超度,这里头有一个鬼,想怎么样怎么样......。’那么王孝子就念经超度他,以后才没有事。

所以,这就是这种魔。不过这鬼因为是想要命,不是修行有这种魔。但也可以说是修行有这种魔,就是因为王孝子修行多管闲事,就招来这种魔要杀他的兄弟。鬼杀王孝子杀不了,因为他有定力,也不打妄想,那么没有办法他,鬼就找他的弟弟去。

所以自割其肉,‘欣其舍寿’:就欢喜死。‘或常忧愁’:或者就常常忧愁得不得了。所以你听见这一段文,你不应该常常有一种的不高兴,不应该有的时候就哭了,也不应该有忧愁心。

‘走入山林’:忧愁、忧愁,就怎么样?这个魔到你身上,一半有魔的力量,一半有你自己的力量。这个魔是藉著这股气的,如果你思想正了,就没有事了;你思想若不正,跟著他转,说忧愁你就忧愁,越忧愁越忧愁......,就跑到山里头去,‘不耐见人’:不见人。

‘失于正受’:没有正受了。‘当从沦坠’:将来这种人也会堕地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消,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在这个清净定中,‘心安隐后’:心非常地安稳,没有一切的杂念了,正在这个时候,受阴又发生作用了。‘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忽然间就有无限的,没有限量那么多的欢喜生出来。‘心中欢悦’:心里不知道乐到什么程度去了,乐到极点。‘不能自止’:想停止这个快乐,也停止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5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此名轻安’:这是一种轻安的境界。‘无慧自禁’:他没有智慧禁止自己这种快乐。

‘悟则无咎’:如果你觉悟了,明白了,这也没有什么问题。‘非为圣证’:这不是证圣果的一种表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5 11:02 , Processed in 0.32112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