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随佛学

[大德开示] 百问不厌----常辉法师(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者:天下穷人那么多,能救完吗?

释常辉: 正因为苦难的人无尽期地贫穷,所以我们要学修药师如来大愿:“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我们要给贫苦的人广宣佛法,使他闻听到;佛子只有难施能施,难舍能舍,才能成就他的无上佛道啊!你们贫苦者一定要向佛子祈求无量的财物,才能圆满佛子的布施功德。否则,他一定停滞在口说心不行的“菩萨道”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者:什么是真正的出家人?

释常辉:夫出家者,丈夫立志,顶天立地,愿出火宅,入于娑婆,求证佛道,饶益有情之大心众生者。

          身处五浊,莫著三界;
             心居净土,等念凡圣;
             出生入死,安住慧命;
             上天入地,不动道念。
             兴慈运悲,广作佛事;
             六度万行,成就菩提。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者:布施的意义是什么?

释常辉:舍的是资财,去的是贪欲;增益的是福慧,广结的是法缘;破除的是无明,获得的是功德;没有了我执,快乐的是自他。如此布施行愿,定是人间净土。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学佛者:建立弘德家园只有百十个孩子受益,而将这一大笔开支用于救助更多的弱势群体是不是更有价值?
   
释常辉:弘德家园旨在弘扬道德,倡导社会公德。在弘德家园里,我们培养出来的是将来人类的教育者、思想者,扶危济困、救苦救难,喜舍行愿需要后继有人!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可能是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是高尚品格修养的形象代表。我完全相信,所有在弘德家园长大的孩子,在他未来的50至60年一生中,至少会回馈弘德家园抚养所用的全部资金,用来参与社会种种慈善、福利、公益事业,以此回报家园和所有关爱他的人士。
      用有限的资金去资助10个弱势群体的人呢,还是资助弘德家园1个孩子?这种数字概念对于受助者是各有好处的。救助弱势群体是我们救济苦难众生的根本,而救助弘德家园的孩子,待他们长大之后,他们都是继往开来、救助弱势群体的接班人,两者理应相互并举。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学佛者:弘德家园如何以弘德为基准而给社会带来启迪和影响?

  
释常辉:弘德家园以孤儿作为受助主体,指导世间贫富贵 jian智愚的人们学会布施,并从布施中获得清净安乐,获得慈悲喜舍无为的功德。培养社会人的爱心、善心、良心,使我们这样的大家庭更和谐,更美好。让爱与被爱都享受幸福与快乐;让施者与受者同入慈悲喜舍门。再过三年、五年,孩子们长成人之后,表现出学有所长、德才兼备,他们是社会精神文明、道德建设的形象代表。当我们看到这些,就有了欣慰、 踏实感―― 多年来,捐资人的善款没有白白付出。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者:弘德家园里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孩子,在普通的家庭里,一对父母照顾一个孩子都很费劲,你们靠的是什么?




释常辉:孩子过着集体生活,我们靠的是集体教育,教会孩子在生活上学会自理,比如洗衣服、洗碗、打扫卫生、做饭菜,有时还帮助家长去商场买生活用品。同时教会孩子们理财,每天每次所花的钱是多少,要知道这些钱是如何来之不易,应当感恩珍惜这来之不易点点滴滴的钱。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者:你们对家园的孩子进行了哪些教育?


释常辉:首先,教育孩子们从事事处处学会感恩、知足、惜福、善解、包容、自尊、自强、自立。 孩子们在今后的十年八年中,虽然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救助,但我们绝对不能把孩子培养成火车汽车站、大街小巷的少年乞丐!教导他们知足心常乐,无求品自高。成年之后,一定要用自己辛苦工作挣来的钱,去帮助世间生活苦难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者:你们想把孩子们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


释常辉:孩子们成年以后,不论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但都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爱心和帮助遭遇生活贫困苦难的人,有无私奉献的行为。他们应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使者,应具备净化人心、祥和社会的崇高精神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者:弘德家园有的孩子并不知道珍惜现在的生活。好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是否有利?

释常辉: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九模样。孔子七十二弟子,也有不肖者。佛陀住世时尚存六群比丘。古时,有人问文殊室利:“金色世界的清凉山道场如何?”菩萨如是开示:“我此道场,凡圣同居,龙蛇混杂。”从这个意义来讲,无论世出世间,你艰辛百倍培养出来的人,最终是参差不一的。看来,孩子们是否成才,成就一个什么样的人才,首先看我们这些“父母”是如何教育的,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其次,通过佛教界和全社会对孩子辛苦努力,大多数孩子是能够达到我们创办家园的初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5-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者: 你们辛苦培养出来的孩子,最终会是什么结果?

释常辉: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你们有了今天衣食住行医疗等生活的保障,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都是全国各地佛门长辈和社会爱心人士对你们点点滴滴关爱的结果,你们时时刻刻要心存感恩。还要知足,还要勤劳惜福。有了这些心念,才能始终激励你们刻苦学习,一意向善,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高度责任感的良好公民。你们要为社会的和谐美好创造出精神财富。
      我想孩子们是今天的被救助者,同时又是明天的救助者。因为孤儿和种种弱势群体是永远存在的自然现实。通过我们对孩子们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知恩报恩。孩子们成年之后,等他们有了力量去帮助弱势群体的时候,他们会坚定不移、不遗余力地投身救助世间苦难人群的行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13:54 , Processed in 0.298069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