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学佛无坏事

[大德开示] 般若境缘集---黄念祖大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散乱”如有人患近视眼;“入魔”就像误入敌人的特务组织,下场就悲惨了。所以不要总是在“分别”,是好了一点,还是坏了一点?这样修好,还是那样修好?时而欢喜,时而焦虑,无时不在分别之中,处处不离有求之念,于是无上殊胜的无为法变成有为法。故夏师有句曰:“分别即是魔网”,念来念去句句都染上有为有求的色彩,焉能老实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凡夫应该怎么样?就应当老实念。这“老实念”三个字非常好啊!所以夏老师说:“三字真传老实念”。有一位美国来的,拿着这句话问我:“三字真传,哪三个字啊?” 我说:“不告诉你了吗?老实念。” 三字真传就是老实念,他以为……这也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也就是不相信“老实念”就是三字真传。

  ◎“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 这两句中,须解释的只是一个“真”字。所念句句都“真”,决定出离娑婆,往生极乐。怎样叫做“真”?现从最平常处解释:若要念得真,只要真的念。不是伪装欺人,不是走走形式,不是另有目的,不是妄求非分,不是形存实亡(所谓扛空枪),恳恳切切、老老实实信愿持名,就是真念。再简单一点,这一句你自己清清楚楚全部听到了,就是真的念了。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 一念净信是信,从信起愿,所以信愿是往生的根本。所以用自己所有的善根,至心回向求生极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八句:“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全有了:理呀,事呀,正呀,助呀。救命的一句:“求生净刹”,坚决求生,这愿要切!愿要切,你念不念?你自然要念,那就行啊!相反哪,念得很好,你愿不坚,还在留恋娑婆呀,不见得去得了。留恋娑婆,你喜欢谁是留恋,我讨厌谁,也是留恋哪。爱和憎是一件事——情见,总之是娑婆世界人的情见。你心里老讨厌,讨厌得不得了——同样是留恋娑婆,这是娑婆世界的东西,你老是想着它,你老讨厌它,你还是想着它。你干嘛老惦着它?这就是留恋娑婆,你放不下,放不下,这就叫留恋。不是说谁跟我好得不得了,我就是舍不得他,叫留恋。一切事,你只要放不下,皆是留恋。所以要求生净刹,那就不要放不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称名妙法,以佛果德作我因心,故我因心顿显果德。蕅益大师谓持名“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故一念亦得往生;夏师云:“念佛即是自心现”;古云:“一声佛号一声心。” 盖信愿称名时,即是当人妙明真心显现之时,故其功德微妙难思。莲池大师谓《观经》临终十念得生,因念者顿契理一心故,故必得往生也。至于近世念佛者多,而往生者罕睹,皆以信愿有缺故。蕅益大师曰:“若信愿坚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得往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 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初入此门,必依乎数”。你理解的应当高,真正下手的就应当很近。要真正做到,先要重视这个“必”字,是一定要,一定要依乎数量,不可说我随意念,想念就念。有人说我老念,但现在做不到这点,说说容易,真要做到就难了。所以一定要管自己,规定一个数。虽然告诉你以后离数,但先从数开始,一定要依乎数。“日须克定课程”,要有定课,一天是三千、五千、一万、五万(《弥陀要解》蕅益大师是从三万开始,三万、五万、十万)。(说明:参看“在家人不……”两段和“掐珠念”一段;宜将念佛数目换算为时间,或直接以保证每天专心念佛的时间来完成定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咱们不拘多少,开始时各人根据自己的心愿与条件,订一个课程,由一而万,自万而亿,渐渐增加。念了,自己喜欢念,就愿意挤出时间来念,就越念越多。这样的话,“念不离佛”,我心中所起的念头,都不离开佛了,到这就是好消息了。开始的时候,一定要依乎数,这么念下去,越念越多,之后就自然而然念了。现在许多朋友都能达到这境界,自己就念了,不要管着才念,就自然而然就念起来了,就是熟了。就这么发展下去,念头就不离开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心要中的心要,捷径中的捷径。《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小本《阿弥陀经》以“信愿持名”为宗,这就是净土宗的宗要,也就是净宗的正行。先师夏莲老于正行外,兼及重要的辅行,写了两句话:“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 这两句话是一切净宗行人,背尘合觉的要径,包括了最主要的相辅的修持。上一句即是“勤修戒定慧”,头两个字是戒学,末后三个字“看经教”是慧学。“定须习,慧须闻”,多看经教,正是闻。一切依据圣言量,禅宗不立文字,但禅宗的悟证,没有不合于圣言量的。中间“念佛”两个字是核心,念佛得念佛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正定。念佛三昧是宝王三昧,是三昧中的王,三昧中的宝。念佛得正定,可见念佛正表定学。但念佛还不仅是定学,老实念佛就能暗合道妙,巧入无生……所以念佛也是慧学。念佛时“都摄六根”,不但不做恶事,心中也不起恶念,所以念佛也摄“戒学”。念佛虽摄戒定慧,但夏师句中,还是指出了“持戒”与“看经教”,唤起大众的重视。夏师的第二句:“察过去习毋自欺”,正表“息灭贪嗔痴”。“察过”,就是检查自己的过失,察是明察秋毫的察,要认真察看自己的过错。“去习”去掉不好的习气,一些不好的习惯叫作习气,多生多劫的烦恼,成为积习,烦恼虽除,旧习未尽,这就是习气,所以要去掉习气。“毋自欺”,要认真,不能自己欺骗自己。这句话就是不但要除贪嗔痴三毒,还要对烦恼所留的余习,都要检查除去,不可欺骗自己,这才真是背尘。两句话合起来,就是净土宗的人,背尘合觉的、全面的、具体的、必要的行持,是净土行人修行的要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诵经修法都是好事,但均宜精要,而不应繁多。总以随时随地持名为主,其它一切均是助行,不宜喧宾夺主。一切善行,一切功夫,一切境界,总不如老实念佛,念念相续。

  ◎这个“至心”到底指的是什么心?“十念”到底是怎么样的念?对于这个问题,引证鸠摩罗什大师的话,是最恰当的了。大师打个比方:譬如有人在旷野荒郊,没有人可以求救,碰见强盗了,他拿着枪、拿着刀,要来杀你。这人赶紧逃跑,拼命地跑,可是看见眼前有条河挡路,必须过河。但这可麻烦了,后头有追兵,前头有条河,要活命就得渡河。渡河的时候,我穿着衣服渡,游泳不方便;脱衣服,哎呀,又恐怕来不及了,他追上来怎么办呢?此人这时心里所想的就是这个事:怎么过河,脱衣服还是不脱衣服?没有别的考虑。他不会再想“我还有两万元钱的帐,人家还没还我呢,我怎么找他还帐?” 不会想了,什么事也不想了,这个时候就是想渡河,就只是一个念头——渡河,没有其它念头了。如果念佛的时候,和这个人一样,心中只有一句佛号,没有任何其它杂念,就对了,就是“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心”,在这里指的是纯一坚定的信心,这个心不被他心所转换,不会被别的心,什么贪求心、憎恨心、愚痴心、淫欲心,侵占夺走你的信念。《教行信证》说:“信心即是一心。” 因为信心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一心,所以一心就是真实清净纯一的信心。“一心念我”。《止观》说:“修此法时,一心专志,心不余缘。” 一心念佛,就是念时心中专一,只有这句佛号。念时万缘放下,一切都不想,心中没有任何其它念头,就是“心不余缘”,这样念就是一心念。所以愿文(四十八愿文)中“一心念我(佛)”的意思,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 就这么专念,行也念,坐也念,卧也念,不管时间多长,念念之间都不离开这句佛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当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万缘放下,一念单提”,了生脱死,唯此一法。所谓万缘,不仅柴米油盐、妻儿子女、富贵荣华、地位声名、功勋事业、学术文章等等世俗之缘,实则您今日信中所问之咒名,与所求之圣像等等,亦在万缘之中。以上对于初修,当然是正事,但对于您八十一高龄,终身习净之老修行,则应一刀斩断,一齐放下。万缘放不下,则此一念决定提不起。往生之关键,在于一念。不管你是在家中念,还是在寺中念,所贵者是你们的念是否“一”?您当前迫切之务,就是把一切善缘、善行、善法等等,完全打叠在这一句佛号之中,一切不管,一切不问,心中孤零零地单提这一声名号,一句念完,又是一句,老老实实,绵绵密密,一直念到佛来接引,一气念到花开见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4 11:55 , Processed in 0.297077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