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素位

[大德开示] 《普贤行愿品》---海云继梦和上2011年昆明开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憨直的人在修行路上叫做有善根,精明能干、会计较的叫业力大。你去注意看看,聪明的要布施给乞丐都要先问一下“你是真乞丐还是假乞丐”?神经病,他一定跟你说“我是真乞丐了。”“好吧,真乞丐就给你。”你那么一问,功德泡汤了。你看他这很可怜,你就给,因为可怜给嘛,功德你修到了。你要给的时候,“会不会骗我”这么一反思回来,那叫一比一,你给一千,当然回馈是一千。但你因为怜悯他,会无条件给予,那舍一得万报,你知道吗?
所以在修行这种东西就是要憨直,你既然决定修行,你就修行,不要怕谁骗你,没有人骗你。要有人骗你,也是你前辈子骗人家,要不然不会有这种果报。所以只要你是诚心诚意,你不用担心人家来骗你。所以,你看那些老菩萨在修行的时候,即使人家骗他,他也说“不,那是佛菩萨来示现,考验我的。”一定成功。那你要是在那时候想“你看看他的因果有多重,将来他要下什么地狱去。”那你完了,他还没下,你就先掉下去。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修行只有一个坦然的恭敬心,其他没有,不必了。你不必想太多什么什么,你就相信师父,相信带领你的人,这样就好。他要骗你是他背因果,跟你无关。你依止善知识就对了,依止法门就对了。有时候不是师父没教,师父教了你听不懂。你听不懂不能说人家没教。你要过一段时间以后你才懂,那是资粮道的问题。所以不要老怪人家没教。你怎么不怪你自己听不懂?你就会说他当老师当师父应该要讲到给我懂,你以为师父是神仙,他也要吃五谷杂粮。所以这个就是我们修行者应有的身份跟立场。师父不是不教,有时候确实他也没办法教,因为他的文化水平就到那里嘛。你要能够体谅人家,要有那种宽宏的心量,那才对呀,而不是计较。千万记得,绝不计较,不会吃亏的。你付出的就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9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同修们,大家在学习的过程里,你要懂得,这是佛法的礼节。他包红包是给师父薪水一样,你就把他当薪水给嘛,你下辈子薪水是不得了。因为你知道,出家人是世界唯一很特别的一种动物,他是无薪水制。可是他买机票还要付钱,那从哪里来?就是从你的供养中来。所以你能供养,不是给师父,是给你的法身慧命。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我不是把钱给师父了,你弄错了,这是为你自己的法身慧命在灌溉。你要懂得这种道理,你就知道修行是要怎么修的。你要是包个红包给师父,“他这样讲一个钟头多少钱,我算钟点费给他好了,一个钟头二十块,两个钟头四十块,我算一算十个钟头两百块,他讲废话再倒扣回来。”不是的,这是灌注到你的法身慧命的大海里面。所以我们说供养是什么?培养你的自性善根。他不是把钱丢出去,不一样的。所以看你是以什么心态来的。
同样的道理,因为佛法里面,他的设施制度,佛经叫做放大光明,让它能够延续下去。随缘开示这个是本体,他需要有个相,叫制度,像我们弄这个千佛堂,千佛堂干吗?真的一千佛坐在这里吗?不是,这是一个制度,给大家起欢喜心,给大家发心,那是不是千佛坐这里?也是千佛坐在这里啊,佛是无处不现身!当你以那绝对恭敬、诚敬心来的时候,佛就现前了;当你那边百般计较的时候,那就阎罗王现前了。你要计较,他就拿天平来称了。所以佛菩萨的存在,是各位你需要用心的地方。好吧,今天,我们就跟各位讲到这里,明天我们就讲经文了。
我们请合掌。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12集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普贤行愿品 第13集
大家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大家请放掌。

昨天跟各位谈到《华严经》的思想,就是讲华严哲学,他有六大区块。那我们也跟各位提到,《普贤行愿品》在《华严经》里头是非常独立的一个部分,他在三番遍明、六位行法上面,他是独立在外的。那这个独立在外,我有没有依据?我有依据。你就是要从现代的这种学术理论来看,你才会看得到。昨天我跟各位简单地带过去没有特别地提到。就是说第一会跟第二会不属于第一番遍明因果,那么古代,是把第一会列入第一番遍明因果,当然包括第二会。我为什么把这两个给弄出来呢?因为他是讲本体论的部分。

第二会是序言。一般都把《世主妙严品》当作序言,你知道吗,不对。《世主妙严品》是本体论中讲真理本体里面的各项因素,有七十个因素。《如来现相品》是讲华严所指的真理本体的总相观,《世主妙严品》是真理本体的别相观,一个总相观,一个别相观。《普贤三昧品》他讲的部分是指无极而太极的因缘。那么到了第四品,就是《世界成就品》的时候,是讲太极的因素跟状况,以及太极成就的现象界,因为他是形而下的部分,现象界的本体里面所具备的特质。从无极那边的七十个因素,来到太极这边七十个因素是不变的,那这样的话,太极跟无极有什么不同?在别相观里面讲什么?这个就出来了,那么这个地方列出来。多了一个觉性,一个无常。

那么无极的总体观是佛世尊如来,叫做毗卢遮那佛,那么太极的形而下的这个总相观呢,就是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又叫做太极佛,这名字是我取的,你不喜欢可以把他拿掉没关系,不背因果。但是我们可以把他称为原始佛,最原始的有形有相的佛,或者叫本初佛,或者叫太极佛,都是指这个意思,他是形而下的第一个。形而上你看不到,形而下呢,那么就是用普贤菩萨来代表。那讲《华严经》里头有很多普贤行愿,普贤广大愿海,普贤行愿力故,这个经文里头很多,光我们这一卷经文就不少,那个是指什么?就是指在太极佛,最原始的这个地方所具备的一切条件,是指这个。所以普贤行愿我们昨天跟你提到了,他就叫做什么?佛华严,是总相观的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所以你要学华严,本身要具备这个条件。不要抱残守缺,弄一点点,那当然都是释迦的法没有错了,我们也不否认。所以在这个经典里头,他给了一个东西,“普贤行者方得悟”,只有普贤行者才能悟的,其他“邪性劣解凡愚人,不能知此殊胜道。”你要留意到啊。
所以这部经在讲的地方,是有许多跟其他经典不一样。其他经典讲完以后,大众欢喜,顶礼,那么绕佛三匝,信受奉行,就完毕了。这部经不一样。这部经告诉你,除佛真子、一乘行者,其他人得不到。他很清楚地告诉你,要没有这种人,这部经自然消失。我告诉你,所有的佛经没有一部经这样讲的,这个就是华严不共别圆的地方。他在本体论里交代得非常清楚。
《世界成就品》以后,就是《华藏世界品》,也就是宇宙观,《毗卢遮那品》就是生命观,要成立一个生命,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这个宇宙的成立是哪些因缘而促成的?就在这两品里面讲。所以我们说他都属于本体论的范围,他是从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讲到这个地方。那么第二会就不属于本体论的范围,他再展开。我跟你讲那六个区块,也就是在讲这六品经,第一会的六品经所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第二会也六品经,第一品就是《四圣谛品》,就是讲真理。第二品就是《如来名号品》,第三品叫《光明觉品》,这刚好是佛法僧三宝,就把本体论的这个真理,他转化过来就变成三宝。他分成三个部分,有真理,有如来名号,也有光明觉,光明觉是指生命的觉醒,所以是佛法僧三宝。
那么在《光明觉品》的时候,充分地表达出上、下回向两个关系,要做什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以后呢,引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开始往下走的状况。在《光明觉品》上面表达很清楚。
再过来就是《净行品》,《净行品》是智首菩萨问妙首,妙首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妙首问了两个,两段的问法。文殊菩萨答第一段,我把他叫做圆融道的行法。那么第二段的部分,妙首没答,他转过来叫贤首菩萨答。我告诉你,天下最难的书就是《贤首品》。
《贤首品》讲了,里面有一千多句,三百六十偈,因为《六十华严》是三百六十三偈,《八十华严》是三百五十九偈半,我笼统地讲叫三百六十偈。三百六十个偈子,每个偈子四句,每一句七个字,有那么长,那么多。他没分段。我花了二十几年才把他分段断清楚,花了二十几年,《贤首品》我印了三次,每一次我都用一二十本,自己一直在那边分段,分到那本书烂掉,再拿一本再…我不敢马上下定论,花了二十几年。
关键就在于次第道的修行方式。他里面分四大类,四大重点:第一个,一般修行的步骤讲一遍;第二个,讲到他的重点成就,就是昨天跟各位讲的,海印三昧跟佛华严三昧;第三个部分在解释这个华严海印三昧的殊胜;第四个部分讲他的应用;到最后,讲这个法的殊胜才结束。这个地方我们通称为《贤首品》,其实他是《净行品》的后半段。他是讲修行方法,真正的方法论,而且他也把现象论介绍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了,这个我把他叫序言,因为真正修行是从《十住品》开始,从下面开始。所以第一番遍明因果是在后面。好了,这些我不讲了。第二番遍明因果,第三番遍明因果以后,请问要用什么东西来跟前面这个地方本体论相应?要做结论了。因为五十三参结束以后就没了。
一个用功,很用心读书的人就会发现,《华严经》没有结论。这一卷经文是《华严经》的结论。他的结论是回归到本体里面来。换句话说,各位,你修行到最后要做什么?问题在这里,做什么?大家都说要成佛。
成佛做什么?成佛就坐在上面,这些都成佛了。对不对?贤劫千佛都在,所以叫千佛堂。是不是成佛以后统统要像他们三个站在这里?那我告诉你,那宁可我不成佛。站在那里也不能动,那不是被老师罚站吗?还是要坐在桌上,人家供花来,也不能说“好香啊。”午供来, “嗯,香积菩萨做得好好吃啊。”你能伸手吗?你要把信众都吓死了。那好吃也不能吃,听到好音乐也不能鼓掌,你看到哪一尊佛说鼓掌?没有啊。那怎么办?学佛到最后要成佛,成佛是什么?这问题就产生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他有一个结论。他一开口就讲如来圣功德,然后,你要成就,“若欲成就此功德门”,你想要成就如来胜功德的话,那你要怎么做。所以如来胜功德讲的是什么?本体界的状态,就马上跟你本体界相应了。那么他提了十个行法,《十大愿王》是十种行法。而我们这一会要跟你介绍的是,这十种行法的结构是什么?这是相当精彩的部分。我跟各位讲,我也讲过很多次了,我每一次讲,我都觉得我讲得真精彩,你们都听不懂。
这次我要先做广告,我这次要讲得很精彩,在普天之下还没人讲过,要讲这么精彩,那还不容易,因为我以往就讲得很精彩了,现在要讲的,那当然更精彩。他的精彩我就不用传统的讲经方法讲,我现在就是用完全新时代的逻辑结构来跟你讲,那你听不懂,肯定的。但是我告诉你,估计要三十个小时,听不懂不要紧,你就听,保证你往生极乐世界,绝对上品上升,你放心了。你不用说我都听不懂还有功德啊?只要你有缘来这里,挤到一个位子坐下来,那就阿弥陀佛了。
他的殊胜就是直扣本怀,直入毗卢性海,直接就到如来胜功德海,直接就进入了。那当然没那么快,你想一步登天不可能,那你得多少归得多少,你听得懂多少,是表示你成就这个功德,如来胜功德越快而已。你听不懂也无所谓,你三十个小时就来坐在这里睡觉都没关系。当然不是鼓励打瞌睡才来,你想来听,听不懂,没有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跟大家鼓励,我讲经,你睡得着是厉害的人。我总共遇到一个,我在讲经的时候跌倒,他不是坐在椅子上,他坐在地上,他竟然睡着了,是他躺下去的。只有一个,其他没有。我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坐在椅子上”?他说“我就知道我会睡着,所以我坐地上,摔下来才不会痛。”大家都坐着,他就坐在这里,他竟然坐到“咚”把大家都吓一跳,其他还没有。他是要来睡觉的。我讲经不会有人睡的,你放心啦,虽然你听不懂,你也会听得很高兴。
那么到这里做一个结论的时候,他那六大区块在这里都出现。我们要跟各位谈的是谈这个部分,逐渐地让你知道说,《华严经》、华严思想里面的六大区块,在他的经文里面是怎么表达的。这个时候你会得到两个东西:第一个就是他的语言模式是怎么表达的,第二个是他的思维模式,《华严经》的思考问题是怎么样在思考的。我跟各位讲,这两个你弄清楚了,《华严经》你就会懂,你自己看就会自己懂。
很多同修问我说,学华严要怎么学?我告诉你,《普贤行愿品》里头“若人闻已,读诵、受持,乃至为人演说。” 后面一直强调,你有读诵就知道,为什么读诵很重要?那你的读诵对吗?我讲个标准你看看,看你读了老半天读到哪里去了。我是常跟各位讲,带着疑情。我当然读啊,但是你的读对吗?你恐怕不敢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跟各位讲,《华严经》每天读一卷。读啊,不是“叩叩叩”那个,那个不一样,那个是给谁,给没文化、不识字的人。“叩叩叩”是只有中文才可以,因为中文每个字都单音节,所以他“叩”,你刚好发个音,“叩”又发个音。用英文不能“叩叩叩”,英文有很多长音节、短音节,日语都没有办法。
你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单音节,所以数息法一定叫你一数到十。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不能十一,双音了。那么既然是单音的前提,那就有一个问题来了。这个问题是什么?从零到九可不可以?从零到十可不可以?也可以。零到十那就十一个单位,十一个数字,也可以,不是说一定要一数到十,你懂得这个原则就好了,十一、十二不行。
日语就不行了,日语一叫“yiqi”,就两个音了。那你想想看,英文更不行,one,two没有问题,three两个音了,所以你教他数息,你还是要教中文。他连用字母都不行,ABCDE没有问题,F你就出问题了,两个音了。所以你懂得他的原则是什么,你就多变化了,你就能够掌握到要领了。所以数息法在国外是行不通,因为他们都是复音,不是单音。你要留意到,这是中国人的强项。
数息法是从印度来的,可是印度发音就输我们了。所以我跟各位讲说,为什么我们念“阿弥陀佛”可以,因为单音节我们来念很舒服,“唵嘛呢叭咪吽”你来念就不好念,原因就在这里。所以你要知道,音声佛教对中国来讲是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们都不会用,那不管,我现在跟各位谈这个问题。
他从这里转过来的时候,转过来我们在行法上来讲,你在诵经要怎么诵?你用看的,看经本,读,用读的,大概一卷经文,每天读一卷就好,你不要贪心。每天读一卷大概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两个小时,你把经文看一遍,《华严经》里头一定有很多很优美的句子,这就是《华严经》的文学价值,你要把那优美的句子,在读完以后记录下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华严经》读过,你一定有些心得,心得也记录下来。光是读完以后再回过头来找这些句子来做记录的时候,你大概所花的时间要比你读诵的时间多一倍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你读,假设四十分钟可以看完,那么整理的话大概要一个半钟头,你要用两个钟头以上的时间。而且当你读个五遍以后,这是打基础的,你对《华严经》的摄纳会增强,那时候你的理论会开始做总整理,要开始深化。因为你现在是知识分子,你不是没文化的,没文化的人在看经本,他是整页记起来,你不是整页记的,你是字、句你都很清楚,那字句很清楚,你就要把那个重点给记下来,对你开智慧有很大的帮助。你只要每天读一卷,没有特殊事情不管了,有特殊事情中断一两天没关系,要赶快回过来接上去。
十年以后,你对《华严经》会有很深、很深的认知。二十年以后,你会成为华严专家,三十年后,你是华严大家。那个论文你自然就出来了。你不要想说我看都不懂,当然不懂,会懂才怪。《华严经》一读你就会懂,那叫不可思议,不可能。但是你用这种方法下去,三十年后人家从经文里面随便讲个句子出来,你就知道他是哪一卷经文的,知道吗?你只要每天一卷经文用这个方法,这个叫读诵,你要不是这样读诵,那功德不显。我们后面会谈到这个问题。
所以你对于《十大愿王》的认知,到底对吗?你都要带着疑问,慢慢去求证,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不是否认你,而是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对于我们的行法,你要一再地求证“这样对吗”?这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不在这里用功,都是师父讲的,师父讲的肯定没错,你做的对吗?因为这里头有一条中轴线,从佛到师父之间有没有偏差?肯定他没偏差。那他到你之间有没有偏差?我跟你讲,肯定偏差。从佛到师父之间肯定没偏差,是你对师父要有信心,你那个师父有没有偏差是他要背因果的事,但是我对师父这个善知识,我是寄予绝对的信心,要不然给人家叫什么师啊?叫什么父啊?今天出来要为人师、为人父,你就要负责任了,不然你不要教人家念佛嘛。
念佛绝对没错,那你有没有教人家怎么念?好了,那现在弟子、学生们跟着你,而你给错了,因果算你的。你要是给对了,那再来就是弟子们,我从师父那边得来的是这样吗?这个就是你修行的地方,我这样念对吗?阿弥陀佛当然对,怎么不对?我哪里出错?念佛一声福增无量,阿弥陀佛都念完了,福在哪里呀?有增还是黄布纸,还是黄布条,那福增加在哪里呀?不是福增无量吗?怎么一点都没增呢?那我一定哪里错嘛。
哪里错怎么办?你现在找答案找不到,你就怎么样,带着“我应该要怎么样做?可能诚心不够,可能信心不足,可能供养不够。”看一看我才买三朵花供,好,明天我买五朵花。供了半天,五朵都是白色的,不好,后天改五朵红色的。后来改一改好像也不是这样,我剪得太低了,把它拉长一点,你会想办法去改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8 20:43 , Processed in 0.309545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