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学佛无坏事

[大德开示] 般若境缘集---黄念祖大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人注重表面,总觉得我这回参加一个地方的法会,人非常多,非常盛,这个师父非常有名气,很热闹,天天见着什么,这个锣鼓喧天哪,香烟缭绕啊……这与真修没关系!你要真正用功去修啊,你就要时时清净,你这个时候,十方诸佛来护念哪!所以我们所贵的是山林中的佛法,不是追求城市里的佛法的这个热闹啊!自古以来,山林中的佛法和城市里的佛法是不一样的,一个就是要广泛地结缘哪,是热闹啊;一个就是清净,是真修啊。所以,这两个不可兼得啊,不可得兼哪!大家要知道,你要去忙乱之后,那有种种麻烦哪!正果法师他有一句话,他说:“你要认识一个人,他就在你的脖子上挂了一根绳。这挂了一根绳之后,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揪一下。” 你也不知道,他不需要告诉你,因为有了绳,他可以随便揪你一下。你挂得太多了,这根绳来揪你一下,那根来揪一下,老有人来揪你,你就麻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老)有几句谈到神通方面的事情:“一般不明佛法,未忘名利,求通求变,存此妄想非邪即魔。” 一般人不明白佛法是什么,名利之心根本未忘,念念之间所盘算的是如何争夺佛教中的名位与权利。学法之后就想得神通,就想能变化,存在着这种妄想,不是邪徒就是魔的眷属,非邪即魔。须知心外无法,一切法是在自己心内。……虚老又说,神通“岂可起心希求,有此用心,岂能证无住真理?” 《金刚经》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先有一个要求得通的心,就有所住,怎么能够相契无住的真实道理?“此类人们”,佛就称他们为“可怜悯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秋我在广化寺念佛七讲阿弥陀经宗要,末后引用印光老法师开示,谓念佛未得到一心者,不可急求见佛,若有此躁妄求见之心,则为自家的冤对提供机会,他们必借机干扰报复,破坏行人。讲完后,有一年老之女居士,前来问话。该人心情激动,神暗气急,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连声问曰:“您所讲的,正是我的病,我的病已两年多。因念观音,就想见观音,谁知见到观音后,从此见种种相,扰乱不息。于是白天黑天,开眼合眼都见。或见善相,或见恶形,心惊意怖,苦恼无穷。夜不能睡,昼不能休,精神疲顿,神经紧张,无法可医。纵满室坐满了人,仍见满室都是恶相,遂致精神恍惚,身心俱疲,苦恼万分,命在旦夕。” 末后并问是否应念大悲咒来除魔?我对答曰:“您不必修法去压制,若去压制,即是在作对,则这个结子,拉得更紧,更不易解开了。” 于是我告以一法:“古有大德,在深山中,结一茅蓬,率众共修。但该处山精野鬼,时来干扰,或现佛菩萨相,或现虎豹恶形。大众惊扰,不能清修,力劝大德迁移,但大德不为所动。三年后,野鬼俱寂,诸相皆无。大德曰:‘野鬼伎俩千般有尽,老僧之不闻不睹无穷。’ 可见不闻不睹,不去管它,则魔恼自息。古云‘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正此意也。” 她当时要求小女写下来交给她。本月初一日,我在居士林讲《净修捷要》。讲毕,该女居士换若两人,体态安详,容光焕发,精神奕奕,特来道谢。盖小女所写之字条送到后,诸相俱隐,干扰全清,大患顿除矣。可见“不闻不睹”,真是去魔之良方。再者《十往生经》云:“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可见若切愿求生,一心持名,即得二十五位菩萨于一切时、一切处,来加护持,那还怕什么外道的干扰呢?末后,请听一颂:不闻不睹,平等大智,无爱无憎,不舍不取;般若妙用,不可思议,智光照处,魔障顿息;毋用排遣,不须对治,一心平等,诸魔绝迹;外道邪法,无能为力,自在安然,何必疑惧;舍诸分别,一念单提,深信切愿,持佛名字;一声佛号,万德圆俱,如海一滴,具百川味;念佛求生,契佛本誓,佛遣菩萨,随时护卫;现世安泰,临终佛至,慈悲加护,莲台迎去;劝君生信,莫更疑虑,信愿持名,绵绵密密;乘佛愿力,必定生西,莲花化生,径登不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所以说“但得本,莫愁末”。根本智是本。你虽破本参,你悟了自己的本有,是知有了,这个是根本。那神通只是圣末边事,是圣道末了的边边上的事。现在很多人舍本逐末,你说他不信佛法?他信佛。你说他不用功?他用功。但是他不在根本上用功,他就追求那些末边上的事情,他看得很重,所以说是颠倒见!若不信佛法,信外道,那是更大的颠倒。你信了佛法,可是你单单看到神通、奇异功能、瑞相与灵感,这就叫做附法外道,是附在佛法里头的外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十往生经》说:“佛言:若有众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 所以不会受禅定这么遭遇魔障的事。极乐世界你真心地这么修,很虔诚地这么修,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个菩萨来护持你,“若行若坐,若住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 一切恶鬼——现在很多都是恶鬼恶神,很多都是依恃鬼神……搬运东西这个奇异功能,其实我小时候就知道,这个变戏法的法叫做五鬼搬运法……就是鬼跟他合作。这些恶鬼恶神……。有些事大家就喜欢颠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放光作什么?十方世界念佛众生,佛光都会摄受,而且不舍,不放弃我们,不舍离我们。所以说,我念佛时,就是佛念我时。为什么你能念佛?就因佛也正在念你,正在摄受你。你能念佛还有什么畏惧?应该是无所畏惧,因为佛常放光在摄受,而且阿弥陀佛派二十五位大菩萨随时随地护持你,所以就没有魔障。这—点大家要坚决相信。

  ◎而且,咱们这个地方的众生遇见了魔障,就修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可以治魔障。你打坐出了偏差,靠念佛来治。你修禅定出了偏差,怎么来解决?也是靠念佛。

  ◎这老实念,就是这样子:在念的时候,一切不考虑,就是这一句,就是这一句跟一句念哪!我常说,你能这么念的时候,一切都不换哪!有的说见佛见光,那都不能拿我一句清清净净的念去跟他作交易,去换哪!这个要坚持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向专念”是个重要的修持关键。《无量寿经》讲到“三辈往生”,不管你上辈、中辈、下辈往生,共同的都需要一个条件,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就是一贯如此,一如既往。“专念”就是专一地念,不是又念佛号又念其它咒,或者虽然念的是佛号,可是心里总胡思乱想,这都属于不够专一。真正的专念是指你果然能够一向专念,一心不乱就能往生,不管你是不是达到“一心”了,这就比《阿弥陀经》中所要求的要低了。因为《阿弥陀经》是打一个突击,克期取证,规定一个时期内,专心地修,修到如果能达到“事一心”或者“理一心”的地步,这样最后一定能往生。而这里讲的要比《阿弥陀经》讲的要放宽了一点,只要求“一心不乱,专持名号”就可以了,不需要你非达到“事一心”、“理一心”才能往生。能够做得到的当然是好,可以生到“方便有余土”或者“实报庄严土”,而咱们一般往生的人都是到“凡圣同居土”,所以并不需要你非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不可,你只要一心不乱,不是想这想那,不是乱七八糟地想就行。念佛只要一心不乱、清清净净、一心一意地念就能往生,所以玄奘大师翻译的经中用的是“系念名号”这几个字,心就专念这个名号就可以。所以《无量寿经》中也是“一向专念”,一贯地念就是专念。也就是说,不管你自己能否达到“一心不乱”,你都可以往生,因为我们只要求能生到“凡圣同居土”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这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你能够念到“事一心”、“理一心”那更好了!所以,对于往生有很多人误解了,以为念不到一心不乱就不能往生,这是理解不深。夏老师说过:“念不到一心不乱,一样可以往生。但是不能一向专念就不能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老太太修行得很杂,这也搞一点,那也搞一点。有人就劝她,你这么杂不好,年龄也大了,你专门念佛吧。她接受了这个意见,就专门念佛,念了三年。一天,到了吃饭的时候,她还不出来,大家推门进去,老太太端坐,死了。腿上摆的是一份遗嘱,儿孙的孝服全早都做好了,一份一份,整整齐齐,写好名字,摆在床上。她早就知道什么时候要走,利用晚上别人睡觉的时候缝好了。她从容、镇定、乐观、端坐,遗嘱事前写好了。就是三年工夫。所以我们要专,不能太杂了,尤其是兼扯一些外道的东西,要兼扯外道的东西,连三皈依都不清净,连三皈依都不是,就不是佛教徒。要有定课,要坚持,要雷打不动。定课不妨少,但是不许中断。……定课可以少一点,比方十分钟,但是还有其它很多的时间可以利用。例如排队、坐车、采购、听无聊的发言等等这些事,占去你多少时间?这些时间本来很烦人,可是利用来念佛念咒多好,这是废时利用。我最提倡废时利用,废时利用的天地非常广阔,而且减少烦恼,你不着急了,什么事你也就安稳了。别人占去我的时间,很着急,很不耐烦,现在反正我念着佛呢,我这儿有正用。所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常常都能提起这一句,这是根本的修持。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本尊,你就念佛号,这是散念,同样是根本的修持。有的时候碰到为难的事,碰到紧张的事,这个时候你越要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人往往自己喜谈高妙,其实他并不知道,他所谓的高妙反而是走了弯路,所以有的时候反而不如我刚才说的那位老修行人。她虽然不识字,但通过念佛她至少是达到“事一心”,不达到“事一心”是做不到的。因为咱们凡夫的这个肉体,你怎么使横劲,多少天不吃饭,多少天念佛不断,困也把你困死了,饿也把你饿坏了。所以只有到达了“事一心”之后,那才能有所突破!这是我们最近一个很好的例子。

  ◎老太太为什么能往生?主要是她做到了不忘!她时刻不忘念佛。我们念佛应当是到一个什么程度才成呢?我们既然都在世间,总有些事情要做,但是我们应当怎样不忘念佛呢?打了一个譬喻,就像母鸡孵蛋一样,它不能离开这个蛋去找食,而把这个蛋忘了,在外边找食不回来了,就会让鸡蛋冷了,鸡蛋要一冷了就孵不出小鸡了。所以,我们就要注意这个不断暖气的道理。现实生活的事情未了,还要有很多事做,这就念不成佛了,但这个时候就要像母鸡出去找食一样,一旦回来后就又马上想到这个蛋,我还得焐,不能让暖气断了,你这样去念佛就行!关键就怕你流连忘返,忘了不知哪儿去了,你再回来,再焐也不管用了。所以,蕅益大师说得很好:“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佛,皆理一心。” 不管你是事持理持,你要能够把见惑、思惑都先断尽了才成。所以念佛到了这一步就很高了,但只要你“不断暖气”,那必定得受用,这一点是多少事实经验证明了的,自己的,别人的,多少的事实证明了不是一句空话。要实践才能真正达到“事一心”,之后自然而然地见惑、思惑就尽了,见惑思惑断尽了这就叫“事一心”。不管是事持还是理持,你都能够开悟了,这叫做“理一心”。这话说起来很深!不要想象地认为:要达到“理一心”的一定得理持,事持只能“事一心”,理持才能“理一心”,那可不一定!事持和理持都可能先达到“事一心”,事持的人也能够“明心见性”,也能够达到“理一心”,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念佛法门所具有的最方便之处!这其中有暗合道妙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做个比喻,例如烧开水,水烧开后,便已消毒,可以放心饮用,纵然放凉了,也是凉开水,依然可以饮用。反之,这一壶水,今天放在炉上,烧五分钟,拿下来放凉,明天又放在炉上烧五分钟,这样烧一百年,始终不能当开水用。大家蒸饭,也是同样道理,要一口气成功,免成夹生饭。我们用功,也正是这个道理。

  ◎一向专念,到底念多久呢?就是尽形寿乃至于十念。最多你就是一辈子,是老实念。这样的人很多呀……尽形寿,一生老这么念。……尽形寿,乃至十念,这一生就念了十句,都可以。那么这一向专念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从开始起到最后这一段时间之内都是在专念。

  ◎有人念到后来,觉得我念了半天也没有得到什么效果,你看搞气功的,又是这个本领那个本领,他就搞别的去了,见异思迁,那以前念得再多,也不叫一向专念,最后他不念了。还有啊,或者有人在最后的时候,病痛啊,或者什么什么啊,意志不坚呀,留恋这个家、子女,念不成啦,这都不叫一向专念。所以,只要真实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决定往生。

  ◎若指出一心呢,就有事一心、理一心。念到事一心,你的见惑思惑自然全消失了。念到理一心,那至少要破一分无明(无明共四十二分)。(说明:四十一品无明再加上元品无明也即根本无明或无始无明为四十二,破无明为分证佛,破元品无明方为究竟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4 11:55 , Processed in 0.30898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