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175|回复: 23

[佛化生活] 中国最大的尼众道场——普寿寺(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6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普寿寺老山门





住持上如下瑞法师








































  中国最大的尼众道场——普寿寺

  五台山普寿寺,坐落於山西省五台山市台怀镇北端,创建於北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
  1991年由如瑞、妙音两位法师创办中国五台山尼众律学院。普寿寺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比丘尼道场。普寿寺住持、尼众律学院院长如瑞法师为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山西佛教协会副会长。
  新建的普寿寺坐北面南,占地面积一万九千九百八十八平方米,寺内分为东西两院。
  东院偌大,前面为非常秀丽的汉白玉牌楼,下层为青砖砌筑,上层为木构建筑,单檐五脊顶,四出廊。
  山门正面额上嵌一书有「普寿寺」三字的石匾。
  西院一进四个小四合院,第一为天王殿院,正面为天王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殿内正中置木龛,供石刻弥勒佛,背面供彩塑韦驮将军,两山间彩塑四大天王。天王殿两侧为钟鼓二楼。东西楼二十四间,东配楼为客堂,墙上挂著名人字画,其中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的一副对联「恒顺众生究竟清凉普贤道,勤修梵行愿生安养寿僧祗」。
  第二院为讲堂院,正面讲堂五间,单檐卷棚顶,内置排排桌凳,是学僧听课的教室。东西配楼二十四间,为僧舍。东北角耳房为祖师堂,内挂通愿法师的法相,并供有通愿法师舍利塔,通过小镜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舍利。
  第三院为普光明殿院,正面为普光明殿,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内供木雕「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右为观音菩萨,左为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面为供缅甸玉佛和带箭铜铸文殊像。东西配楼,计二十八间。
  第四院为五观堂院,正面为二层楼房,上下各七间。一层为五观堂,是僧人食斋的地方。门旁联∶「有戒德,知惭愧,斗金易化;不学修,无行持,滴水难消」。二层为法堂,内置一排排蒲团,是僧众坐禅念佛的地方。东西配楼,计有二十八间。
  普寿寺是一座学修并重的尼众寺庙,学院办学宗旨是“以佛学为主干,以佛制为根本,佛法与国法并融。僧制与法制一体”。学院设有预科班、普通班、中级班、高级班、研究班和国际班,课程有佛教经、律、论,以戒为主,并设有政策法规、古代汉语、书法、英语和电脑等辅助课。
  1992年以来,共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比丘尼2000多人,现有学僧500多名。学院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对学僧要求十分严格。
  如瑞法师对寺院管理和办学上有一整套系统理论,学僧在学院必须接受6年佛学基础教育,方可进入研究院。如瑞法师非常注重个人学修,她说:我个人的理念很简单,这个庙是国家的,人是十方的,我自己没有一个徒弟在这里。有一首歌说的好:“飘去的是云,留下的是天,天色湛蓝;流来的是水,流去的还是水,一切顺其自然。没有得就没有失的痛苦,要求自己的是奉献。”在她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普寿寺学修并重,清规整肃,是全国尼众寺庙模范先进单位,是培养尼众僧才的摇篮,也是中国佛教道风的典范。


转载

[ 本帖最后由 至善的爱 于 2010-10-6 08:0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藏经楼(法堂)内景









整齐的寮房



藏经楼内景



厨房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普寿寺是国内著名的尼众戒律学苑。戒行谨严,堪称典范。
  修学宗旨:
    华严为宗 戒律为行 净土为归
  修学纲领:
    学威仪不辱僧相  改毛病早证菩提
    发心读完大觉书  立愿行尽佛子事
    学有所成自利利他 修有所证度己度人

其苑训:「建立六和僧团,进入出家轨范,树立正知正见,培养老实真干,开拓慈悲胸怀,常保道念不乱,懂得培福惜福,不忘智慧贯穿,铸造僧格自尊,远离名利不沾,甘于淡泊修道,不慕享受好闲,遵纪守法自爱,爱国爱教为先,学修并进向上,利国利民在前,求证菩提不退,愿做明灯常燃。」
  
寺院创建因缘

当家师如瑞法师与知客师妙音法师,籍隶太原,如师在中学教英文,妙师学医,为继承其恩师通愿老法师的宏愿。盖老法师于八Ο年代,日日担心左倾之势力,打压佛教日甚,佛法近于毁灭,僧人被迫还俗、判刑、打伤、自杀,多处寺庙毁于一旦。在此危急之时,如何挽回厄运,拯救佛教?如师与妙师敢于承担,立定志愿,于八一年赴山西大同华严寺出家,年仅二十四岁,为当时最年轻的尼僧。出家后赴四川成都佛学院深究佛法,包含巴利系、藏系、南传北传各系之精要。九Ο年回山西太原崇山寺,依止通愿老师父,两人立下宏观志愿,精进修学戒律,以佛学「老师」自任,定下教导修学宗旨:「华严为宗,戒律为行,净土为归。」教以行果,助出家人各得其所。暂以安小座之法办学,现已有数十学僧毕业,派往南方各地教学。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凌晨三点半,当茫茫群山还隐没在夜色中时, 普寿寺全体僧俗一起去上早课了。

身穿褐色袈裟的尼众和身着海青的居士神情肃然。长长的队伍蜿蜒而行,除了细碎的脚步声和几声轻咳再无半点声音。

出家女众的生活是清苦的。她们每天早晨三点起床,晚上十点熄灯。依照佛教的仪轨,普寿寺里每天只吃早、午两顿饭。

即使是夏天,五台山的早晨还是很冷,不少人冻得直抽鼻子。早课以梵文的咒为主。诵经礼佛时,尼众威仪端庄。待所有的经文诵完后,还要念一段祈祷风调雨顺民安乐的话。

    早上五点半,全寺排队去“五观堂”用早斋。此时,群山仍罩在朦胧的晨雾之中。

全院尼众严守戒律,行时目不斜视、步履稳健,口不语言。食时腰颈正直,眼不旁观,手托钵饭,饭菜以手势随行堂增添,食后行堂以开水注入钵内,冲洗碗筷,将碗中油水及剩食喝尽。第二次行堂给水洗涤,行堂再以水盆接涤水,再自行以自用小毛巾擦净,收归原处,整队离五观堂。因五观堂不够宽大,故分三次进堂,依规律列队循进;第一组进食时,第二组必列队在五观堂前庭院等候,第三组亦复如是守序。早晚日课待打板后,整装搭衣先入庭院列队,按序进入殿内(暂用教室及五观堂分列二组),一切以寺院仪规进行。

早斋一般是粥、面食和一咸菜一热菜。对于出家人来说,吃东西只是为了支持修行的色身,食物无好坏之分。用斋时不能讲话,要多少只能用筷子表示。如果要半碗,就用筷子在碗中部划一横;要稀的,就用筷子在碗里晃一晃;要稠的,就将筷子直立在碗中。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用过早斋,七点刚过,群山苍翠清新。稍事休息,寺里的学员开始了一天的学习,居士则开始了一天的劳动。在这里,出破劳动是日常事。这里用水很有规矩,每一个洗衣池,分上身衣和下身衣,如果不小心弄错了,洗错了位置,或倒错了水,会当场被呵斥。僧人们的脸盆、洗钵盆都是小号的,限制了水的浪费;只有洗衣盆是大号的。一个单位的厕所往往看出其文明程度,普寿寺的厕所,其干净整洁以及对水的节约,吸引社会上的大公司老板专门带领员工去参观。僧人们每天轮流值日打扫厕所,所有的洗衣水、洗钵水、洗脸水甚至刷牙水、洗拖布水统统倒在脏水桶内拎去冲厕所用。福报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节攒积聚而成。普寿寺僧人们的所有衣物每样只有两套每人的衣服包括内外衣,鞋袜,香袋,钵布,经书,本,笔,橡皮擦等等所有自己的大小东西上都标有自己的编号,因为人多又是相同的服饰,很容易出错,但是一看编号就解决了问题。僧人们有戒律约束,在那里没有丢东西丢钱的机会,只有自己忘了东西放在了哪里,可是想起来之后,去找准能找见;或者不小心拿错了东西,赶紧放回原处;或在公告栏上告示一下,很快就能找回自己的东西。军事化的管理:所有的被褥衣物叠得整整齐 齐,钵盆脸盆牙刷桶,上下衣盆、桶,还有经柜里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否则就得上大生活会忏悔。普寿寺里分有戒学部、华严部、净土部、律严部等部门,每个部里又分若干个班级,每个班级有10到14个人。每个班每周都要开几次班级小生活会,也就是自恣,也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因为人常常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看别人都是一目了然,所以同学们互相举荐自己的和他人的过错,以此纠正,改往修来。然后每个月月底全寺召开大生活会,情节恶劣严重的,必须上大生活会上当众忏悔发露,借大众威德加持自己悔过自新。这一招很管用,谁好意思老上台“露脸”,遭大家默摒呢?真是一群纯净可爱的人!上如下瑞师父常在早斋时为大家做开示,如师父管理寺院很细心很用心,早斋时把她所看到所听到的僧人们不如法的地方甚至很多细节都一一指出来,提醒大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同时为来挂单朝山的居士们开示如何如法如理的在寺院里居住等等。并且常与管理层开会碰头共商大策,以此方法来净化思想、凝聚人心。如瑞法师是尼众中稀有的巾帼大丈夫。她提出的3+1僧伽教育工程正按照其总体规划一步一步落实,虽然缓慢但是稳打稳扎,如师父要全盘照顾到普寿寺、大乘寺、菩提爱心协会、安养园,其心力心智让人只能望其项背。 其韧劲、其热情、其高瞻远瞩的愿景,尽在脚踏实地的喜舍行中实践。普寿寺网站http://www.pushousi.net/ 网站上每日有如师父的早斋开示(类似晨会)。如瑞法师的博客《她在丛中笑》http://amtfxg.blog.163.com 客堂电话:0350-3394508、335453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座普寿寺都是学员和来修行的居士一砖一瓦亲手建起来的。一九九一年筹建时,除了政府批给的一块四十几亩土地,寺里只有一百零五元钱。如瑞和妙音两位院长亲自带领全体学员打井、拔草、盖楼。后来不断有居士来布施和添砖加瓦。

现在,普寿寺已发展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律学院,为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培养了高素质僧才两千多名。

面对新的形势,普寿寺的主持如瑞法师提出了3+1工程的实施方案,所谓“三”是指,第一,普寿寺作为修道道场,培养具足正见,解行相应的高素质法师;第二,建立下院大乘寺,位于太原市附近。大乘寺采用社会大学教育与佛陀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学僧们学习大学的课程,例如古汉语、中国历史、心理学、国画、书法、英语等来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同时还设有专业的佛学课程。第三,建立菩提爱心协会,这是佛法接引社会世俗众生的桥梁,肩负着传播佛法及佛教文化的重任。在这里居士们有机会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和佛陀教育,除了增加见识学问外,人们的道德品质将会得到提升,使之更乐意奉献社会服务众生。最后,“1”是指菩提爱心协会承办的清泰安养园。清泰安养园既符合佛教慈悲精神又满足社会慈善的需求。安养园收养照顾孤寡老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为其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用佛法智慧施以精神抚慰。佛经云“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清泰安养园正是慈悲博爱精神与和谐世界的完美结合。

六百多尼众生活学习修行遵循六合敬的教义: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普寿寺是真正的清凉道场!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6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欢喜日普寿寺寺举行庄严的供僧法会

七月十五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又是佛的欢喜日。“佛欢喜日”,僧侣藉安居时期的精进修行,结夏安居圆满,僧众精进修行有成,证道者甚多,十方诸佛心生欢喜,称为佛欢喜日。
  在众多佛教信徒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好日子,因为在这一天,相当于出家师父们过年,通过自恣,师父们就又长了一岁。(“僧自恣日”,即夏安居之圆满日,僧众集会,僧众举出各自言行所犯的错失,于大众中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僧自恣日。)因此,所有与佛有缘的人都可以用自已特有的方式,来表达自已心中最对三宝的恭敬。
  今日的普寿寺是祥和一片,四众弟子聚集法堂。法堂的正中的供台上面摆满了五味百果,供养十方诸如来及大众僧,法堂走廊的供桌上也放满了全国各地信众供养大众师父的礼物。往日容纳一千多人的法堂,今日格外的庄严肃穆和拥挤,走廊上和法堂外都站满了来参加法会的居士们。
  从早上到中午近四个小时的盂兰盆法会如法如律,中午供僧令居士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下午是历时五个多小时的自恣。佛欢喜日,大众欢喜、居士们欢喜,相信诸佛菩萨也一定欢喜!
发表于 2010-10-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0-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20:42 , Processed in 0.30539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