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24 编辑
昨天我们讲菩萨度众生不见众生相。为什么?说我们发三藐三菩提心,帮助一切众生,让他消业障得福德,那这些个帮助别人或者度别人没有一个我相,意思是说我没有一个度众生的分别心,也没有众生可度,没有众生心就没有人相,没有度众生的心,我心不生一个度众生的心,这个就是人相。为什么要度众生?为了成佛。有佛道可成吗?有涅槃可证吗?没有涅槃可证,没有佛道可成,这叫没有众生相。要有涅槃可证、有佛可成,那叫寿者,叫寿者相。如果菩萨度众生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个我们能做得到吗? 好,我们帮助别人,这心里很欢喜,标榜一下,标榜自己啊!你看我能帮助别人,对别人有好处,这就有我相。或者帮助别人财物,或者帮助别人智慧,都不要起执着。这个经告诉我们,一切物事假有,从有而悟空,就达到空有不二,这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哩,菩萨行菩萨道的时候啊,我、人、众生、寿者相,四相皆空。你这个心啊,无心,这叫无心道人。 昨天这个意思没讲完,今天继续讲。所以者何?这是佛说的,佛跟须菩提说的:为什么我要这样说?须菩提呀,因为实无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我跟你说实在话,实实在在的没有什么法叫做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是解释啊,菩萨没有四相了,没有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皆空了。为什么?因为一切诸法之体,本来皆空了,就是体空观,它的本体是空寂的,实实在在的,没什么叫菩提法,也没有什么发菩提心的人。假使你发心利别人,说我发了菩提心了,就有能发,就有所发,有能有所有众生相,就叫执着。执着还能进入道吗?执着者就不进入道了。有个菩提心可发,发菩提心的菩萨他没有一个能发心的法跟所发的菩提心,同是无相。 为什么呢?知道体本空寂啊!体本来是空相、寂静的,没有菩提心及法,那么还有发菩提心的人吗?即体观之,所以金刚经说: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人空法空,但是我们现代的人,就是我们现在初发心的人,没有到这种境界。你要发菩提心啊,发菩提心功德无量。给你说发菩提心的好处,劝你发菩提心,发个成佛的心,咱们目的嘛,入了佛门了都想成就啊,起码说要断烦恼啊!学佛的人,佛弟子,你一天烦烦恼恼的,人家不信佛的看见你,他就生诽谤了,佛弟子还烦烦恼恼的呢!他也知道佛弟子很清高的。我记得在厦门,福建厦门,我在佛学院当教务长的时候,早上在那山门口散步。南普陀寺一天的人山人海,很热闹,不像我们真如寺啊,山门前清静清静的。我们这个放生池前头很少有人。 厦门南普陀的放生池,真是围得人山人海,于是南普陀寺每一天就是这个时候大巴已经停满啦,来的人那一天南普陀寺就靠收门票,一块钱的门票,寺院生活用不完啊!一年都收入一两千万啊!这就说,一人一块钱,你收入两千多万就两千多万人来,那我们把它轮排一天就有好多人啊!但是你说你能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啊!越是人多地方越观假相,要出世法,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人相是假的。人要发菩提心,菩提心也只是假名,是佛为了对治众生的烦恼,对治它的贪心、妄心,贪瞋痴心,我慢心,种种的心。发个菩提觉悟了就好了,把一切世间性消灭掉,都消灭掉了,直到能消灭的也是空的。发菩提心的人是空的,哪还有个菩提心呢!就这含义。 所以佛跟须菩提说,实实在在没有一个法叫做发菩提心,没法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为什么要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呢?对治啊!对治众生的烦恼心。烦恼没有了,发菩提心的心也没有了。我们要把我、人、众生、四相除掉了以后,你还有人我之见吗?还有烦恼存在吗?说到这儿,佛又跟须菩提说,须菩提啊,于意云何啊,你怎么想的啊。什么事情呢?凡是佛说于意云何,先说,然后解说。就是如来于然灯佛时所有法得否。于意云何就这么个意思。佛在然灯佛,古佛的时候,那时候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得然灯佛给他授记。须菩提,你对如来授记,在然灯佛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怎么样看法呢?这时候须菩提已经开悟了,他是阿罗汉了。 须菩提叫空生,他空观修的最好的,但是在法上还有执着,法不空,现在对《金刚经》,他请佛说怎么样住心,怎么样降伏其心,那这两句话一说,就心不被法转,不被外边境界相转,这叫不住。你不被境界相转,你心不就降伏了吗?心得到降伏了,心不为境转,咱们的心不被外边客尘境界来转。就叫我们的心不被境转。你心不被境转着,就心能转境,既不被境转,心又能转境,即同如来,跟佛没有什么差别了,佛也如是。所以佛跟须菩提说,佛在然灯佛所的时候,有没有个法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但这个时候须菩提他已经完全开悟了,也证得法空了,在一切法上,他了解到了空。所以说:不也,世尊。不是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呢?如我解释佛所说的话的意思,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所得。无所得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所得就不叫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这段经文的意思,就告诉我们,你能观的心,跟外头所观的境,心境双忘啊。能观的心没有,无相无志,所观的境也没有,能所双寂啊。就我们坐禅,禅堂里你观的时候,你思维修的时候,就是坐呗,心和境全空的,心空及地归,所以我们禅堂的标志,心空及地归,心空了,你就成了。心空境亡,心和境双空,没有境界相,所以佛,大菩萨终日度众生不见众生相,见众生相他就不是度众生了,他就起执着了,这就心和境都是空的,能观的心和所观的境两个都是寂静不动的,像我们平常讲的心本无心因境有,法就是心,心本无心,你见了个什么境界,心就起什么个境界,那境没有了,心也没有了,这个是得与无所得。所以说,须菩提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呀。 连法都舍掉了,还执着非法了吗?都不执着了,这个时候心跟理契合到一起了。就像我们禅堂说念佛是谁啊,跟那个谁结合到一起了。念佛是谁,心跟谁结合到一起,没有了,没有能念的,也没有所念的。在教下,他不会开悟,他把悟门都塞住了,他都在理解上解释成这样他还能开悟啊。你知道心境没有了那你要参什么?无参。参即无参。参到最后无参,修到最后无修。无修也就无证了。所以须菩提啊,这个时间完全大彻大悟,不是二乘境界了,大菩萨境界了。 这段意思呢,佛就问须菩提啊,我在我老师然灯佛的佛所,有没有法可得?然灯佛给我授记,将来成佛,有没有?须菩提明白了。说,不也,世尊。说,世尊,你无所得了。若我解佛,你所说的意思,佛在然灯佛所,没有什么个无上正等正觉可得。这就是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说我们华言的话,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须菩提说无所得。四相皆空。 须菩提,对了,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啊!佛就赞扬,须菩提这个认识的不错,对的。佛没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假使我若有所得,得了一个无上正等正觉,然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了,正是无所得才给我授记啊,有所得我就成不了佛了,就这个话。
|